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剑桥这座有着八百年“文明史”,充满古老英国遗风的小镇上,最不缺少的就是建筑古老恢弘,满室陈列着珍奇异宝和伟大画作的博物馆和美术馆,那里展示着人类浩瀚文明史上最令人赞叹的过往。然而,在艺术日常生活化的今天,传统美学意义上高居殿堂之上的艺术品看多了就像天天让你吃豪华晚宴,会审美疲劳,总想尝点儿别的。剑桥大学在文化和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包容广博,然而遗憾的是,除了艺术史等理论学科,大学之下并没布设真正的艺术系。不少在剑桥认识的艺术家朋友们都跟说“剑桥不是一个艺术气息浓厚的地方。”确实,维多利亚和乔治式的美都太宏伟肃穆,却少了几分当代艺术与设计带来的轻松与幽默的美。
剑桥地方虽小,名望却太大。以至于这座小城里的另外几所大学都变成了默默无闻的存在。我来剑桥半年,在一次当地艺术家和爱好者的聚会上认识了一个北京姑娘,她在位于剑桥的安格利 .亚鲁斯金大学插画绘本专业学习。我这才知道原来剑桥还有一所艺术大学,安格利 .亚鲁斯金大学独立于剑桥大学的体系之外,建立于 1858年,“鲁斯金”这个名字是向英国著名艺术批判家约翰 .鲁斯金致敬。虽然它没有伦敦的几所艺术学校名声显赫,却也有着英国最好的插画专业。这所大学的现代建筑风格在剑桥这座古城里显得有点儿突兀,和相隔不过几条巷子的剑桥大学各个学院相比,好像是一个平行世界。这种隔绝和冲突感本身就挺耐人寻味的。 6月,正值毕业季,几乎所有的艺术学校都在进行毕业展和学年结束展。我就近拜访了安格利亚 .鲁斯金大学的鲁斯金画廊,抱着些期许和好奇,迫不及待地想要去感受这个另一个平行宇宙的艺术世界,感受一些年轻俏皮或者荒谬的当代美学元素,把我的视觉神经从一板一眼的古典油画,教堂天顶上繁复精密的雕花和美得没有瑕疵的希腊雕塑带来的庄严感里,暂时解放出来。
从我还算了解的几个专业说起:首先是纯艺术专业的学生作品,传统绘画本应属于纯艺术,但是不论在中国还是英国,我所去过的毕业展里,已经很少有学生在展览中以纯粹写实绘画的方式呈现自己的作品了。今天的当代艺术在大家眼里,好像和绘画是剥离的,艺术是艺术,是将抽象玄妙的概念赋予一个不一定有美学意义的物理表达形式。而绘画则更像一种老老实实的手艺,画家就是匠人,过于规矩,不够先锋。在这次纯艺术专业展出的 20多件作品里,只有两个人使用了传统绘画的方式,但并不精彩。我进门时穿过了一条走廊,两侧挂着这样一系列人物肖像,油画,未完成感,刮刀制造的粗旷笔触,使用具有现代感的合金材质底板而非传统绘画会使用的麻底画布。这些听起来似乎算是创新的点子,并不真的那么吸引人,既达不到传统美学对于绘画技法的严苛要求,也算不上有新意,脱离文字介绍只看作品就感觉不明其意,又突兀地陈列在走廊,很容易被忽视。
安格利亚 .鲁斯金大学的毕业展囊括了很多不同学科。一个大展厅四面八方伸出了许多小的空间,分别展出室内设计、平面设计、摄影、纯艺术(绘画、雕塑、装置等)、插画、服装设计、雕塑游戏等不同专业 150名本科毕业生的作品。整体感是:作品很多,展厅很大,展品陈列有些杂乱无章,比较影响观众对每一件作品的直观感受。
作者名叫Elise Brown,而这系列油画作品叫做《The Noticed Other》。很难说是不是真的会有人“注意”到它们。纯艺术专业的其他作品,以综合媒介、装置的方式呈现出来。我认为也只是使用流行的表现形式,算得上有点意思罢了。我认为已经不能以美学标准来衡量价值的当代艺术作品,应该从“社会性”和“公共性”的角度来评价。太多当代艺术家声称其作品旨在表现特定情境下社会和政治状况的态度,却对表现形式的“公共性”上缺乏思考,用陌生且刻意的艺术语言和抽象的表达方式切断了与观众,以及与所关注的现实社会之间的对话。在看这些作品的时候,作为一个观众,被这种刻意的形式主义隔绝在外,更无从认同或不认同艺术家所表达的观点。
“不太真挚”是我看完这个单元作品之后最大的感触。
接下来说说动画和插画,这个单元让我感到比较舒服,很多作品都在关注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没有宏大的价值观和议题,而是以更微观和细腻的方式来表达。一些与自我身份认同、文化习俗有关的作品很吸引我。这些作品的作者来自世界的各个角落,不必阅读文字介绍,即可以感受得到。作品跟观众之间可以产生对话,诉说故事。
在插画专业的作品中,一个叫做 Harriet Hobday的英国姑娘展出了她创作的一个有趣的小故事——“中国灯笼节”,通过采访我与她聊了聊创作这组作品背后的故事。
Harriet Hobday是奥格利亚鲁斯金大学绘本专业的毕业生,她擅长运用不同颜色和花纹的组合进行创作。她喜欢尝试不同的技法,一幅作品中时常运用到拼、油画棒、铅笔等多种综合材料。 Harriet在随身的本子上做“研究”,记录生活中遇到的小事、灵感,积攒一些有情节或隐喻的小故事和细节耐人寻味的照片作为创作的素材。
这次毕业展上所展出的“中国灯笼节”也是她从随身小本上的草稿一步步发展而来的。Harriet告诉我,这是一个基于字母的随机项目,老师要求她以“F”为基础去创作一件作品。Harriet随便翻了字典,就找到了“Festival of Chinese Lanterns”,中国灯笼节。Harriet在搜集素材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关于灯笼节的有趣传说:在古代中国,一个富翁要把他的女儿嫁给一个门当户对的人家,而姑娘心有所属,是隔壁村的穷小子,但她的父亲却坚决反对。女孩伤心欲绝打算投河自尽,却被善良的穷小子救了回来。女孩的父亲召集了全村的人寻找她的下落,无数只灯笼点亮了夜空,而此时此刻,女孩和她心爱的人化做两只快乐的小鸟,飞走了。
Harriet被这个梁山伯与祝英台式的民间传说吸引了。为了画好这个对于她来说充满异域风情的故事,Harriet做了很多跟中国陶瓷有关的研究,她对青花瓷的颜色和纹样着迷,于是以此作为作品的美学基础,作品的色调也是青花瓷的蓝色。
糅合Harriet甜美清新的画风,别有一番风味。虽然这组小作品不是鸿篇巨制,却也可以从细节方面看出作者的用心。
“作品中蓝白相间的背景、树木和水面的纹理效果,都是我在中国瓷器纹样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作品中人物的造型、服装、发型也都参照了清朝时期的中国人物形象。我以绘画和拼贴的方式制造层次感分明的蓝白底稿,以铅笔和蜡笔勾勒补充细节纹样,使得故事看起来更加丰满、戏剧化,充满浪漫的氛围。这些传统中国的美学元素对于我来说是陌生的,也很让我着迷。我很喜欢传说的主题,也将继续攻读童话绘本的专业,希望以后有机会再尝试用特别的元素来讲不同文化的小故事。” Harriet告诉我。
此外,Heather Colbert的动画作品 Courage to make a Fool(勇于出丑)也非常出色。这是一则定格动画,讲述了上了岁数的小丑回忆并重新找寻回年轻时候所热爱的“扮丑”事业的故事。动画中的小丑人偶和衣服都是Heather手工制作的,制作人偶的布料扣子等都是她在剑桥的慈善店里淘来的。这是一件非常用心的作品。
在电影制作专业的展览单元,作品的呈现方式是:一排电脑,每台电脑里放映一部作品,好几部作品内容都不错,只是每部作品都被划分到一小空间里,作者们在电脑周边还原了一部分影片的情境,放在一起显得十分混乱。比如 Alejandro Ahedo Perez导演的犯罪主题短片, Downpour的团队试图在展览中还原一个犯罪现场。
在英国拜访过很多美术馆和博物馆,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永远是真诚的作品。本次毕展览的观感也一样,不是排斥先锋的表达形式,只是很难被纯粹刻意的形式主义和噱头打动,反而小却朴实的美更打动我。
剑桥地方虽小,名望却太大。以至于这座小城里的另外几所大学都变成了默默无闻的存在。我来剑桥半年,在一次当地艺术家和爱好者的聚会上认识了一个北京姑娘,她在位于剑桥的安格利 .亚鲁斯金大学插画绘本专业学习。我这才知道原来剑桥还有一所艺术大学,安格利 .亚鲁斯金大学独立于剑桥大学的体系之外,建立于 1858年,“鲁斯金”这个名字是向英国著名艺术批判家约翰 .鲁斯金致敬。虽然它没有伦敦的几所艺术学校名声显赫,却也有着英国最好的插画专业。这所大学的现代建筑风格在剑桥这座古城里显得有点儿突兀,和相隔不过几条巷子的剑桥大学各个学院相比,好像是一个平行世界。这种隔绝和冲突感本身就挺耐人寻味的。 6月,正值毕业季,几乎所有的艺术学校都在进行毕业展和学年结束展。我就近拜访了安格利亚 .鲁斯金大学的鲁斯金画廊,抱着些期许和好奇,迫不及待地想要去感受这个另一个平行宇宙的艺术世界,感受一些年轻俏皮或者荒谬的当代美学元素,把我的视觉神经从一板一眼的古典油画,教堂天顶上繁复精密的雕花和美得没有瑕疵的希腊雕塑带来的庄严感里,暂时解放出来。
从我还算了解的几个专业说起:首先是纯艺术专业的学生作品,传统绘画本应属于纯艺术,但是不论在中国还是英国,我所去过的毕业展里,已经很少有学生在展览中以纯粹写实绘画的方式呈现自己的作品了。今天的当代艺术在大家眼里,好像和绘画是剥离的,艺术是艺术,是将抽象玄妙的概念赋予一个不一定有美学意义的物理表达形式。而绘画则更像一种老老实实的手艺,画家就是匠人,过于规矩,不够先锋。在这次纯艺术专业展出的 20多件作品里,只有两个人使用了传统绘画的方式,但并不精彩。我进门时穿过了一条走廊,两侧挂着这样一系列人物肖像,油画,未完成感,刮刀制造的粗旷笔触,使用具有现代感的合金材质底板而非传统绘画会使用的麻底画布。这些听起来似乎算是创新的点子,并不真的那么吸引人,既达不到传统美学对于绘画技法的严苛要求,也算不上有新意,脱离文字介绍只看作品就感觉不明其意,又突兀地陈列在走廊,很容易被忽视。
安格利亚 .鲁斯金大学的毕业展囊括了很多不同学科。一个大展厅四面八方伸出了许多小的空间,分别展出室内设计、平面设计、摄影、纯艺术(绘画、雕塑、装置等)、插画、服装设计、雕塑游戏等不同专业 150名本科毕业生的作品。整体感是:作品很多,展厅很大,展品陈列有些杂乱无章,比较影响观众对每一件作品的直观感受。
作者名叫Elise Brown,而这系列油画作品叫做《The Noticed Other》。很难说是不是真的会有人“注意”到它们。纯艺术专业的其他作品,以综合媒介、装置的方式呈现出来。我认为也只是使用流行的表现形式,算得上有点意思罢了。我认为已经不能以美学标准来衡量价值的当代艺术作品,应该从“社会性”和“公共性”的角度来评价。太多当代艺术家声称其作品旨在表现特定情境下社会和政治状况的态度,却对表现形式的“公共性”上缺乏思考,用陌生且刻意的艺术语言和抽象的表达方式切断了与观众,以及与所关注的现实社会之间的对话。在看这些作品的时候,作为一个观众,被这种刻意的形式主义隔绝在外,更无从认同或不认同艺术家所表达的观点。
“不太真挚”是我看完这个单元作品之后最大的感触。
接下来说说动画和插画,这个单元让我感到比较舒服,很多作品都在关注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没有宏大的价值观和议题,而是以更微观和细腻的方式来表达。一些与自我身份认同、文化习俗有关的作品很吸引我。这些作品的作者来自世界的各个角落,不必阅读文字介绍,即可以感受得到。作品跟观众之间可以产生对话,诉说故事。
在插画专业的作品中,一个叫做 Harriet Hobday的英国姑娘展出了她创作的一个有趣的小故事——“中国灯笼节”,通过采访我与她聊了聊创作这组作品背后的故事。
Harriet Hobday是奥格利亚鲁斯金大学绘本专业的毕业生,她擅长运用不同颜色和花纹的组合进行创作。她喜欢尝试不同的技法,一幅作品中时常运用到拼、油画棒、铅笔等多种综合材料。 Harriet在随身的本子上做“研究”,记录生活中遇到的小事、灵感,积攒一些有情节或隐喻的小故事和细节耐人寻味的照片作为创作的素材。
这次毕业展上所展出的“中国灯笼节”也是她从随身小本上的草稿一步步发展而来的。Harriet告诉我,这是一个基于字母的随机项目,老师要求她以“F”为基础去创作一件作品。Harriet随便翻了字典,就找到了“Festival of Chinese Lanterns”,中国灯笼节。Harriet在搜集素材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关于灯笼节的有趣传说:在古代中国,一个富翁要把他的女儿嫁给一个门当户对的人家,而姑娘心有所属,是隔壁村的穷小子,但她的父亲却坚决反对。女孩伤心欲绝打算投河自尽,却被善良的穷小子救了回来。女孩的父亲召集了全村的人寻找她的下落,无数只灯笼点亮了夜空,而此时此刻,女孩和她心爱的人化做两只快乐的小鸟,飞走了。
Harriet被这个梁山伯与祝英台式的民间传说吸引了。为了画好这个对于她来说充满异域风情的故事,Harriet做了很多跟中国陶瓷有关的研究,她对青花瓷的颜色和纹样着迷,于是以此作为作品的美学基础,作品的色调也是青花瓷的蓝色。
糅合Harriet甜美清新的画风,别有一番风味。虽然这组小作品不是鸿篇巨制,却也可以从细节方面看出作者的用心。
“作品中蓝白相间的背景、树木和水面的纹理效果,都是我在中国瓷器纹样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作品中人物的造型、服装、发型也都参照了清朝时期的中国人物形象。我以绘画和拼贴的方式制造层次感分明的蓝白底稿,以铅笔和蜡笔勾勒补充细节纹样,使得故事看起来更加丰满、戏剧化,充满浪漫的氛围。这些传统中国的美学元素对于我来说是陌生的,也很让我着迷。我很喜欢传说的主题,也将继续攻读童话绘本的专业,希望以后有机会再尝试用特别的元素来讲不同文化的小故事。” Harriet告诉我。
此外,Heather Colbert的动画作品 Courage to make a Fool(勇于出丑)也非常出色。这是一则定格动画,讲述了上了岁数的小丑回忆并重新找寻回年轻时候所热爱的“扮丑”事业的故事。动画中的小丑人偶和衣服都是Heather手工制作的,制作人偶的布料扣子等都是她在剑桥的慈善店里淘来的。这是一件非常用心的作品。
在电影制作专业的展览单元,作品的呈现方式是:一排电脑,每台电脑里放映一部作品,好几部作品内容都不错,只是每部作品都被划分到一小空间里,作者们在电脑周边还原了一部分影片的情境,放在一起显得十分混乱。比如 Alejandro Ahedo Perez导演的犯罪主题短片, Downpour的团队试图在展览中还原一个犯罪现场。
在英国拜访过很多美术馆和博物馆,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永远是真诚的作品。本次毕展览的观感也一样,不是排斥先锋的表达形式,只是很难被纯粹刻意的形式主义和噱头打动,反而小却朴实的美更打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