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灾后临时建筑已不仅需要满足生存的基本条件,其设计研究对于灾后人们生存和正常生活过渡、心理安抚、灾后社会稳定等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活动板房为主要研究对象,对灾后临时装配式建筑的选材、模块化和防水保温设计进行分析。认为目前的活动板房存在私密性空间缺少、地面的防潮性不足、尺度不合理、室内空间的色彩单一等缺陷。建议利用帷慢等营造私密性空间,進行标准化设计,统一配套设施尺寸并利用不同色彩的构件搭配,增加标准化的防潮层。
关键词:灾后;装配式建筑;人居舒适性
四川汶川大地震之后,灾后重建中凸显的问题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大量农宅的倒塌暴露出我国农村住宅抗震性能差的问题,大地震中混凝土建筑是成为许多生命一瞬间消失的直接因素,我们建筑师是否可以让房子更轻一些呢?当代建筑设计专业缺乏对农村住宅以及灾后建筑的关注,更多的焦点在大型城市综合体或是文化建筑领域。
在救灾初期,灾后援建中大量使用了帐篷作为临时设施,但这无法作为长时间停留的居所,于是在救灾初期到永久性住房建成的恢复重建阶段,大量轻钢活动板房以国家统筹的方式建造起来,但板房的建筑品质不高,有没有能够快速建造且建筑品质较高的更适宜材料的装配式建筑呢?
一、灾后临时装配式建筑设计分析
(一)建筑选材分析
传统的建筑材料包括砖石、木材、混凝土、钢材、玻璃等等,这些传统建筑材料在临时建筑当中使用最为广泛,而现代建筑使用最广泛的混凝土除了用于基础处理之外并不适合大量使用,这种不可逆的建筑材料质量重、需要湿作业而养护时间长,不符合快速临时性建造的需求。各类轻质砌块长期以来一直是低层和多层房屋的砌筑墙体材料的主要来源,但普通粘土砖大量消耗土地资源,其连接几乎是不可逆的,因此也不适合大量运用临时建筑当中。
人造板材或者块材作为中国最为传统的建筑材料因为森林资源的锐减成本上升而无法大面积的使用,竹材受力不均,无法批量工业化生产,为克服天然材料所固有的某些缺陷,通过对天然材料进行各种再加工及技术处理或者人工合成新材料以更适合现代的建造需求。
人造板材和块材往往是非常成熟的市场商品,因而可以方便快捷的根据需要用于临时建造当中。胶合板因其低造价和环境友好性常常成为先锋设计师进行参数化设计的钟爱材料。
还有一类可再生建筑材料,是以再生资源中可回收直接利用或者加工成原材料的那部分资源,各种废弃物中可进行材料回收再利用,包括废建材、废弃农作物、废弃纸材、废弃木材、废弃金属、废弃塑料等等,这在灾后临时建造中是一种可考虑的设计途径。
(二)模块化可持续设计分析
快速建造中通常按模数将建筑空间、结构系统或者外围护系统划分为若干个重复模块,将建筑构件或者结构构件在工厂内加工,组装成单元体,再运至工地现场,进行整体安装。通常的单元式(模块化)标准化生产包括将基础单元化,结构系统单元化、墙体单元化、门窗单元化、隔断单元化等等。单元式设计策略在快速建筑中极为重要,将重复单元或者功能模块(厨房,卫生间等)在工厂直接进行预制可减少现场施工的时间,但要注意的是单元模块尺度不宜超过运输系统的最大允许值,而且单元模块的运输需要使用重型起吊工具,在灾后应急建造等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应用该控制单元模块的大小,避免使用重型工具。
(三)防水与保温构造设计分析
临时性建筑适宜采用防水涂料和柔性材料进行材料防水,例如纸管在使用之前需要涂一层清漆,常用的柔性材料有改性沥青防水卷材、高分子防水卷材等。
在实际建造中为了减少施工工序提高施工效率,可以使用以聚氨酯硬泡体为主要材料的新型防水保温一体化防水材料。在防水要求不高的情况下可以使用简单的材料防水,例如朱竞翔团队使用农用薄膜来进行屋面防水。
常见的防火措施包括使用防火板、防火木质门窗、防火玻璃或者使用防火涂料。临时中常用措施是在钢材、竹材、木材以及纸材表层刷防火涂料,以达到在有限条件下快速建造的设计要求。
二、目前灾后临时建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功能分区不明确,私密空间缺乏
本文探讨的板房睡眠休息区是灾后人们睡觉、休息的主要场所,它的每套建筑面积在15~22㎡。在灾后板房的分配上,基本上是按四人每间。由于被安置的人们在私密性空间上得不到满足,在板房的分配上就会遇到阻力。以都江堰勤俭人家安置区为例,最初安排每四人分配一间板房,但由于私密性空间得不到满足,最后政策改为每家人四口人以下分配一间板房。这样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外人对于家人的私密空间的侵犯,但还是未能根本上解决私密空间的需求,如夫妻之间的私密空间需求、长与幼之间的私密空间需求。通过实地调查都江堰地区安置区,这一问题在当时引起一系列的安置问题和纠纷,对于灾后社会稳定和灾后重建进程造成一定影响。
所以我们对于灾后临时居住空间生活的私密性空间不能忽视,要尽量在低成本的前提下营造出居住者的私密性空间,要尽量避免因为私密空间而引发的矛盾与纠纷。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私密性空间的问题,如将室内装饰帷慢挂饰织物,主要包括利用帷幕、屏风、帷慢、壁挂等挂饰物,它可以调节光线、温度、声音与视线,分隔空间,加强空间的私密性、安全感,渲染环境氛围,增添装饰韵味,并起到防尘、挡风、避虫的作用。
(二)地面防潮不足
板房在地面防潮上也面临一些缺陷。据居住者反映,在天气变化或阴雨天气较长时,地面潮气比较重。有部分居民在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情况下自主对临时板房地面进行了处理,以达到防潮和地面整洁的要求。这表达了居住者对于地面防潮等方面的需求。
所以,对于我们以后板房的建设希望在防潮方面能够做得更好,当然对于灾后板房地面的处理也不可能做到每间铺设瓷砖、木地板等,因为它毕竟受到众多因数的影响,如资金、人力、资源等方面制约。所以我们应当寻求廉价、快捷安装与铺设,但具有良好防潮功能的材料,使居住者具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更好的适应新的生活。
(三)板房空间色彩单一
灾后板房的室内居住空间在颜色的选择上是蓝色屋顶,白色墙体与门窗,这显得灾后板房的颜色选择都相对单调。由于颜色的单调可能会给居住者容易带来乏味感甚至孤独感。因此,在临时安置房颜色的选择上还应适当点缀一些比较活泼充满能量的颜色,如充满活力的红色和黄色,界于安静与激情之间的紫色。这些比较有刺激性的颜色不仅可以从心理的角度给予灾民能量上的补充又可以给灾民的生活增加亮点。但处于灾后灾民情绪的稳定考虑,这些颜色不可大面积使用。
三、结语
文章研究的是灾后临时性室内居住空间。对自然灾害的种类与特征进行分析,对人居设施破坏巨大的自然灾害进行了归纳,分别为地震、水灾、火灾、风灾。然后对目前我国灾后生活环境、灾后需求、临时居住空间的设施与生活现状进行探讨目前人们灾后的板房生活安稳,但在生活的隐私空间需求还有待加强。人们生活所需的配套设施上,如厨房配套设施的尺寸应更合理,厕所数量应增加,等方面提出了建议。在板房的颜色上过于单调,建议用适当的色彩与图案作为点缀装饰。
【参考文献】
[1]唐浩.震后临时生活设施的建造[J].新建筑,2008(06).
[2]沈中伟.灾后重建中建筑学的责任[J].新建筑,2008(06).
[3]殷弘,邓敬.有“过渡”而始从坂茂的纸管校舍到过渡性建筑的探讨[J].时代建筑,2009(01).
作者简介:庄涛(1991-),男,汉族,江苏常州,硕士,苏州大学。研究方向:建筑设计及理论。
关键词:灾后;装配式建筑;人居舒适性
四川汶川大地震之后,灾后重建中凸显的问题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大量农宅的倒塌暴露出我国农村住宅抗震性能差的问题,大地震中混凝土建筑是成为许多生命一瞬间消失的直接因素,我们建筑师是否可以让房子更轻一些呢?当代建筑设计专业缺乏对农村住宅以及灾后建筑的关注,更多的焦点在大型城市综合体或是文化建筑领域。
在救灾初期,灾后援建中大量使用了帐篷作为临时设施,但这无法作为长时间停留的居所,于是在救灾初期到永久性住房建成的恢复重建阶段,大量轻钢活动板房以国家统筹的方式建造起来,但板房的建筑品质不高,有没有能够快速建造且建筑品质较高的更适宜材料的装配式建筑呢?
一、灾后临时装配式建筑设计分析
(一)建筑选材分析
传统的建筑材料包括砖石、木材、混凝土、钢材、玻璃等等,这些传统建筑材料在临时建筑当中使用最为广泛,而现代建筑使用最广泛的混凝土除了用于基础处理之外并不适合大量使用,这种不可逆的建筑材料质量重、需要湿作业而养护时间长,不符合快速临时性建造的需求。各类轻质砌块长期以来一直是低层和多层房屋的砌筑墙体材料的主要来源,但普通粘土砖大量消耗土地资源,其连接几乎是不可逆的,因此也不适合大量运用临时建筑当中。
人造板材或者块材作为中国最为传统的建筑材料因为森林资源的锐减成本上升而无法大面积的使用,竹材受力不均,无法批量工业化生产,为克服天然材料所固有的某些缺陷,通过对天然材料进行各种再加工及技术处理或者人工合成新材料以更适合现代的建造需求。
人造板材和块材往往是非常成熟的市场商品,因而可以方便快捷的根据需要用于临时建造当中。胶合板因其低造价和环境友好性常常成为先锋设计师进行参数化设计的钟爱材料。
还有一类可再生建筑材料,是以再生资源中可回收直接利用或者加工成原材料的那部分资源,各种废弃物中可进行材料回收再利用,包括废建材、废弃农作物、废弃纸材、废弃木材、废弃金属、废弃塑料等等,这在灾后临时建造中是一种可考虑的设计途径。
(二)模块化可持续设计分析
快速建造中通常按模数将建筑空间、结构系统或者外围护系统划分为若干个重复模块,将建筑构件或者结构构件在工厂内加工,组装成单元体,再运至工地现场,进行整体安装。通常的单元式(模块化)标准化生产包括将基础单元化,结构系统单元化、墙体单元化、门窗单元化、隔断单元化等等。单元式设计策略在快速建筑中极为重要,将重复单元或者功能模块(厨房,卫生间等)在工厂直接进行预制可减少现场施工的时间,但要注意的是单元模块尺度不宜超过运输系统的最大允许值,而且单元模块的运输需要使用重型起吊工具,在灾后应急建造等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应用该控制单元模块的大小,避免使用重型工具。
(三)防水与保温构造设计分析
临时性建筑适宜采用防水涂料和柔性材料进行材料防水,例如纸管在使用之前需要涂一层清漆,常用的柔性材料有改性沥青防水卷材、高分子防水卷材等。
在实际建造中为了减少施工工序提高施工效率,可以使用以聚氨酯硬泡体为主要材料的新型防水保温一体化防水材料。在防水要求不高的情况下可以使用简单的材料防水,例如朱竞翔团队使用农用薄膜来进行屋面防水。
常见的防火措施包括使用防火板、防火木质门窗、防火玻璃或者使用防火涂料。临时中常用措施是在钢材、竹材、木材以及纸材表层刷防火涂料,以达到在有限条件下快速建造的设计要求。
二、目前灾后临时建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功能分区不明确,私密空间缺乏
本文探讨的板房睡眠休息区是灾后人们睡觉、休息的主要场所,它的每套建筑面积在15~22㎡。在灾后板房的分配上,基本上是按四人每间。由于被安置的人们在私密性空间上得不到满足,在板房的分配上就会遇到阻力。以都江堰勤俭人家安置区为例,最初安排每四人分配一间板房,但由于私密性空间得不到满足,最后政策改为每家人四口人以下分配一间板房。这样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外人对于家人的私密空间的侵犯,但还是未能根本上解决私密空间的需求,如夫妻之间的私密空间需求、长与幼之间的私密空间需求。通过实地调查都江堰地区安置区,这一问题在当时引起一系列的安置问题和纠纷,对于灾后社会稳定和灾后重建进程造成一定影响。
所以我们对于灾后临时居住空间生活的私密性空间不能忽视,要尽量在低成本的前提下营造出居住者的私密性空间,要尽量避免因为私密空间而引发的矛盾与纠纷。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私密性空间的问题,如将室内装饰帷慢挂饰织物,主要包括利用帷幕、屏风、帷慢、壁挂等挂饰物,它可以调节光线、温度、声音与视线,分隔空间,加强空间的私密性、安全感,渲染环境氛围,增添装饰韵味,并起到防尘、挡风、避虫的作用。
(二)地面防潮不足
板房在地面防潮上也面临一些缺陷。据居住者反映,在天气变化或阴雨天气较长时,地面潮气比较重。有部分居民在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情况下自主对临时板房地面进行了处理,以达到防潮和地面整洁的要求。这表达了居住者对于地面防潮等方面的需求。
所以,对于我们以后板房的建设希望在防潮方面能够做得更好,当然对于灾后板房地面的处理也不可能做到每间铺设瓷砖、木地板等,因为它毕竟受到众多因数的影响,如资金、人力、资源等方面制约。所以我们应当寻求廉价、快捷安装与铺设,但具有良好防潮功能的材料,使居住者具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更好的适应新的生活。
(三)板房空间色彩单一
灾后板房的室内居住空间在颜色的选择上是蓝色屋顶,白色墙体与门窗,这显得灾后板房的颜色选择都相对单调。由于颜色的单调可能会给居住者容易带来乏味感甚至孤独感。因此,在临时安置房颜色的选择上还应适当点缀一些比较活泼充满能量的颜色,如充满活力的红色和黄色,界于安静与激情之间的紫色。这些比较有刺激性的颜色不仅可以从心理的角度给予灾民能量上的补充又可以给灾民的生活增加亮点。但处于灾后灾民情绪的稳定考虑,这些颜色不可大面积使用。
三、结语
文章研究的是灾后临时性室内居住空间。对自然灾害的种类与特征进行分析,对人居设施破坏巨大的自然灾害进行了归纳,分别为地震、水灾、火灾、风灾。然后对目前我国灾后生活环境、灾后需求、临时居住空间的设施与生活现状进行探讨目前人们灾后的板房生活安稳,但在生活的隐私空间需求还有待加强。人们生活所需的配套设施上,如厨房配套设施的尺寸应更合理,厕所数量应增加,等方面提出了建议。在板房的颜色上过于单调,建议用适当的色彩与图案作为点缀装饰。
【参考文献】
[1]唐浩.震后临时生活设施的建造[J].新建筑,2008(06).
[2]沈中伟.灾后重建中建筑学的责任[J].新建筑,2008(06).
[3]殷弘,邓敬.有“过渡”而始从坂茂的纸管校舍到过渡性建筑的探讨[J].时代建筑,2009(01).
作者简介:庄涛(1991-),男,汉族,江苏常州,硕士,苏州大学。研究方向:建筑设计及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