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扫摇是古筝演奏中常见的技巧之一,在现代创编的筝曲里,起装饰、润色、突出旋律、塑造情绪激烈的音乐形象以及丰富主题色彩的作用。扫摇技巧的练习掌握过程,需要正确的方法与科学态度相结合。
关键词:扫摇;技巧;乐曲;运用
一、古筝的起源
筝是我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即善于变现优美抒情的曲调,又能够抒发气势磅礴的乐章。古人曾用“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坐地满席都不语,一行哀雁十三声”的生动诗句,描绘了筝的演奏艺术达到令人神驰的境地。筝在我国有着古老的历史渊源。早在公元前四世纪的战国时代,筝就已流行与秦、齐、赵等国。其中已秦国最为盛行,故素有“真秦之声”、秦筝之称。
二、古筝基本指法的弹奏与手型
传统的古筝多以右手弹奏、左手按弦为主要手法,随着音乐表现的不断丰富,在传统音乐中左手的揉吟按滑逐渐参与了旋律的演奏,充实了伴奏的音效,后又增加到现代筝派许多多元化的表现手法,如拍打琴板、模拟音效等等。
这里介绍一些古筝最基本、最常见的弹奏手法与指法的记谱符号:
托:用大指弹奏,是由里往外“推”弦,其他四指指尖自然弯曲超琴指向,环如椭圆。(托是通过肩、臂、手及假指甲自然巧妙而协调一致的运动,应放松自然带动,不易僵硬)
勾:中指弹奏,是从外往里“弹”弦,中指弯曲超前略伸,抬指根,拨弦急促有力,如拨算盘。(勾是以中指指根第三关节为动点带动运动,呈自然放松状态,同时在放松中蕴藏着一定的力量)
抹:用食指弹奏,向手心的方向弹弦,小关节弯曲,运动时向中指靠近,指甲正面触弦。
打:用无名指弹奏,无名指向里拨弦,指根先抬,跟着重力下到指尖,不要紧也不要上翘。
提:用小指弹奏,手指自然下垂,呈掰腕子的手型,微侧,用肉指勾起弹奏,以取得柔和的音色和绵缓的音响效果,小指这样弹奏以区别假指甲的音色,令音乐更丰富,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劈:用大指向外弹奏,一般要扎桩,以大指连接手掌根部的关节为基点,向弦左后测45度挑弦,用指尖的力量。它常与托交替使用或连续交替使用,在旋律中,音值较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同度音依次出现时,经常采用劈托的交替指法。一般是先托后劈。
大撮:用中指和大指的组合,手指并拢,自然弯曲,中指大指撑开,虎口呈圆形,同时向手心抓弦,抓起时声音一致。(注意大指与中指不要在一条直线,呈斜线一些。)
小撮:用食指和大指的组合,两手指一定要指尖弯曲,同时弹起时不要触碰到指甲,稍微错开,大指在左,食指在右,以免杂音,弹奏时由掌关节带动指关节发力弹奏。
花指:由大指快速连托从第一根弦向上连续托奏,花指通常用于演奏的装饰音或经过音,要求每个音弹奏指甲片正面触弦,音色以自然、流畅为主,不用给弦过大的压力,大指之间弯曲,长短根据乐曲需要而定。
琶音(一般标在音的左边):常演奏和音、和弦或分解和弦。演奏有时单手、有时双手配合。一般琶音都是按照手指顺序,依次拨弦,注意弹奏时,指甲移动到正面触弦的位置再弹起,以免杂音。琶音一组分解和弦时候,要形如流水,顺畅弹奏。
三、扫摇
扫摇是古筝奏法的一种技巧。其具体方法是中指在八度音程内快速扫弦与大指摇指相结合的技法,掃摇是在摇指的基础上加入了扫,所以一定要先把摇指练好,再有节奏的加入中指的扫(即中指向里快速勾弹两弦以上),然后逐步在练习中增加扫摇速度和连贯性。
扫摇是古筝里面比较难的一门技巧,它融合了古筝里面的摇指,一般大多的扫摇都是4个音,通俗的说就是用摇指摇四下在加入一个扫的音,但是摇指的音必须是完整的,而不是断断续续的,加的这个扫的过程是与摇指同步的,它不是一个单独的音,是与摇指一起发出来的。
学生在训练时,可以根据以下方法进行。扫摇的符号为,初学时可以先弹成,即中指先弹一根弦,这样,中指的负担暂时减轻了,第一步先解决好中指勾弦与大指摇协调一致,保证勾与摇连贯弹出中间不脱节。并且有意识将侧重面放在大指摇上,换句话说就是以摇为主,勾在其中,最后达到以摇为主,扫在其中。从乐曲实例中看到,扫摇技巧的运用多出现在旋律音上,固定在某一音位上的扫摇很少用。所以要不断变换音弦位置,要保持大指摇弦在整个乐句完成过程中不出错、不间断是比较难掌握的。筝弦有粗细软硬之分,振动的频律不一,粗弦(低音区)的振幅大,频律低,发音迟钝,所以在粗弦上扫摇触弦面稍深一些,力度大一些,密度稀一些,相对而言,较细弦(中、高音区)的振幅小,频律高,发音灵巧,所以,在细弦上扫摇,触弦面要稍浅一些,力度适量,密度稠一些,这样才能使其扫摇发音效果连续流畅。在达到上面要求后,再将中指从开始只弹一根弦逐渐过渡到扫弦,这里只需注意一个问题,即中指勾弦变扫弦的动作方法,前面提到中指勾弦与扫弦效果是点与面,颗粒与片的区别,那么先解决中指弹弦的方法应从“勾”点到“扫”面上。中指由弹一根弦改为弹二、三根弦,触弦时造成的阻力由小变大,这就要求解决好中指触弦的角度,再不能象勾弹一根弦那样与弦平面成90 度直角,要求中指扫弦面积大,指尖与弦面小于90度,形成扇面,中指动作有意识偏左侧击弦以减少阻力,就可弹出扫的效果。
练习时还应注意的是力度、速度问题,扫弦的力度速度是音乐表现的重要因素,也是扫摇弹奏的基础,就大指摇而言,速度是指手指触弦的快慢过程,力度是手指对弦的作用力,力度和速度正确运用于扫摇,解决是否在扫摇过程中均匀密集,也为控制扫与摇的强弱协调一致。随之是弹性问题,实际上是一个对力度、速度的有机结合使用问题,也可以说是一种内在的运力方法。我们平时生活中用手弹去衣服上的灰尘,这种感觉,恰好是学生在训练扫摇时可以体会借鉴的。它要求即要有富于弹性的力度,又要有自然放松的感觉。即扫摇前大中指自然放松,触弦的刹那是疾速而有力,触弦后又立即放松,这种方松,用力在极短的时值内得到有机的调解。
四、结语
古筝扫摇技巧发展到今天,经历了几多变换,也付出了几代人的心血。它同我们的其他民族乐器一起成长,是每一个致力于民族音乐的艺术家的功劳,扫摇技巧还在发展中,它还有许多地方需要我们不断改进,创新。期望我们后辈们继往开来。
【参考文献】
[1]李婉芬.论“曹派”筝艺的演奏特色[J].中国音乐,1991(02):32-33.
[2]杨乐.古筝曲《战台风》赏析[J].琴童,2004(07):38.
[3]赵毅.古筝摇指和音色构成技术分析[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6(01):118-120.
关键词:扫摇;技巧;乐曲;运用
一、古筝的起源
筝是我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即善于变现优美抒情的曲调,又能够抒发气势磅礴的乐章。古人曾用“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坐地满席都不语,一行哀雁十三声”的生动诗句,描绘了筝的演奏艺术达到令人神驰的境地。筝在我国有着古老的历史渊源。早在公元前四世纪的战国时代,筝就已流行与秦、齐、赵等国。其中已秦国最为盛行,故素有“真秦之声”、秦筝之称。
二、古筝基本指法的弹奏与手型
传统的古筝多以右手弹奏、左手按弦为主要手法,随着音乐表现的不断丰富,在传统音乐中左手的揉吟按滑逐渐参与了旋律的演奏,充实了伴奏的音效,后又增加到现代筝派许多多元化的表现手法,如拍打琴板、模拟音效等等。
这里介绍一些古筝最基本、最常见的弹奏手法与指法的记谱符号:
托:用大指弹奏,是由里往外“推”弦,其他四指指尖自然弯曲超琴指向,环如椭圆。(托是通过肩、臂、手及假指甲自然巧妙而协调一致的运动,应放松自然带动,不易僵硬)
勾:中指弹奏,是从外往里“弹”弦,中指弯曲超前略伸,抬指根,拨弦急促有力,如拨算盘。(勾是以中指指根第三关节为动点带动运动,呈自然放松状态,同时在放松中蕴藏着一定的力量)
抹:用食指弹奏,向手心的方向弹弦,小关节弯曲,运动时向中指靠近,指甲正面触弦。
打:用无名指弹奏,无名指向里拨弦,指根先抬,跟着重力下到指尖,不要紧也不要上翘。
提:用小指弹奏,手指自然下垂,呈掰腕子的手型,微侧,用肉指勾起弹奏,以取得柔和的音色和绵缓的音响效果,小指这样弹奏以区别假指甲的音色,令音乐更丰富,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劈:用大指向外弹奏,一般要扎桩,以大指连接手掌根部的关节为基点,向弦左后测45度挑弦,用指尖的力量。它常与托交替使用或连续交替使用,在旋律中,音值较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同度音依次出现时,经常采用劈托的交替指法。一般是先托后劈。
大撮:用中指和大指的组合,手指并拢,自然弯曲,中指大指撑开,虎口呈圆形,同时向手心抓弦,抓起时声音一致。(注意大指与中指不要在一条直线,呈斜线一些。)
小撮:用食指和大指的组合,两手指一定要指尖弯曲,同时弹起时不要触碰到指甲,稍微错开,大指在左,食指在右,以免杂音,弹奏时由掌关节带动指关节发力弹奏。
花指:由大指快速连托从第一根弦向上连续托奏,花指通常用于演奏的装饰音或经过音,要求每个音弹奏指甲片正面触弦,音色以自然、流畅为主,不用给弦过大的压力,大指之间弯曲,长短根据乐曲需要而定。
琶音(一般标在音的左边):常演奏和音、和弦或分解和弦。演奏有时单手、有时双手配合。一般琶音都是按照手指顺序,依次拨弦,注意弹奏时,指甲移动到正面触弦的位置再弹起,以免杂音。琶音一组分解和弦时候,要形如流水,顺畅弹奏。
三、扫摇
扫摇是古筝奏法的一种技巧。其具体方法是中指在八度音程内快速扫弦与大指摇指相结合的技法,掃摇是在摇指的基础上加入了扫,所以一定要先把摇指练好,再有节奏的加入中指的扫(即中指向里快速勾弹两弦以上),然后逐步在练习中增加扫摇速度和连贯性。
扫摇是古筝里面比较难的一门技巧,它融合了古筝里面的摇指,一般大多的扫摇都是4个音,通俗的说就是用摇指摇四下在加入一个扫的音,但是摇指的音必须是完整的,而不是断断续续的,加的这个扫的过程是与摇指同步的,它不是一个单独的音,是与摇指一起发出来的。
学生在训练时,可以根据以下方法进行。扫摇的符号为,初学时可以先弹成,即中指先弹一根弦,这样,中指的负担暂时减轻了,第一步先解决好中指勾弦与大指摇协调一致,保证勾与摇连贯弹出中间不脱节。并且有意识将侧重面放在大指摇上,换句话说就是以摇为主,勾在其中,最后达到以摇为主,扫在其中。从乐曲实例中看到,扫摇技巧的运用多出现在旋律音上,固定在某一音位上的扫摇很少用。所以要不断变换音弦位置,要保持大指摇弦在整个乐句完成过程中不出错、不间断是比较难掌握的。筝弦有粗细软硬之分,振动的频律不一,粗弦(低音区)的振幅大,频律低,发音迟钝,所以在粗弦上扫摇触弦面稍深一些,力度大一些,密度稀一些,相对而言,较细弦(中、高音区)的振幅小,频律高,发音灵巧,所以,在细弦上扫摇,触弦面要稍浅一些,力度适量,密度稠一些,这样才能使其扫摇发音效果连续流畅。在达到上面要求后,再将中指从开始只弹一根弦逐渐过渡到扫弦,这里只需注意一个问题,即中指勾弦变扫弦的动作方法,前面提到中指勾弦与扫弦效果是点与面,颗粒与片的区别,那么先解决中指弹弦的方法应从“勾”点到“扫”面上。中指由弹一根弦改为弹二、三根弦,触弦时造成的阻力由小变大,这就要求解决好中指触弦的角度,再不能象勾弹一根弦那样与弦平面成90 度直角,要求中指扫弦面积大,指尖与弦面小于90度,形成扇面,中指动作有意识偏左侧击弦以减少阻力,就可弹出扫的效果。
练习时还应注意的是力度、速度问题,扫弦的力度速度是音乐表现的重要因素,也是扫摇弹奏的基础,就大指摇而言,速度是指手指触弦的快慢过程,力度是手指对弦的作用力,力度和速度正确运用于扫摇,解决是否在扫摇过程中均匀密集,也为控制扫与摇的强弱协调一致。随之是弹性问题,实际上是一个对力度、速度的有机结合使用问题,也可以说是一种内在的运力方法。我们平时生活中用手弹去衣服上的灰尘,这种感觉,恰好是学生在训练扫摇时可以体会借鉴的。它要求即要有富于弹性的力度,又要有自然放松的感觉。即扫摇前大中指自然放松,触弦的刹那是疾速而有力,触弦后又立即放松,这种方松,用力在极短的时值内得到有机的调解。
四、结语
古筝扫摇技巧发展到今天,经历了几多变换,也付出了几代人的心血。它同我们的其他民族乐器一起成长,是每一个致力于民族音乐的艺术家的功劳,扫摇技巧还在发展中,它还有许多地方需要我们不断改进,创新。期望我们后辈们继往开来。
【参考文献】
[1]李婉芬.论“曹派”筝艺的演奏特色[J].中国音乐,1991(02):32-33.
[2]杨乐.古筝曲《战台风》赏析[J].琴童,2004(07):38.
[3]赵毅.古筝摇指和音色构成技术分析[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6(01):118-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