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课堂教学不再是机械地执行教材的过程,而是师生从实际出发、利用更广泛的课程资源、共同开发课程和丰富课程的过程,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试从理论、实际、意义等角度对新课程理念下职高语文个性化教学对一番探究。
关键词:个性化教学;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8-0173-01
1 个性化教学研究背景分析及意义
1.1 理论背景
(1)个性化教学的提出背景。
19世纪末期,有人开始倡导“按学力、成绩分班分组教学”的组织形式,以纠正班级授课制的弊端。可是到了20世纪40年代,这种教学组织形式遭到非议:不民主、易造成对“低能儿童”的歧视和“高能儿童”的娇宠。1957年,苏联卫星上天,欧美各国意识到科学技术落后的危险,产生了加速培养尖端人才的紧迫感,于是,对上世纪的“分组教学”又重新认识评价。
真应了中国那句老话: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2)因材施教理论。
大教育家孔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为什么不能“贤人三千”呢?个性差异使之然。孔子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论语·雍也》)。宋代朱熹将孔子这方面的教育思想和经验概括为“孔子教人。因材施教”(《二程遗书·卷十九》),意思是说孔子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施以不同的教育。长期以来,这项教学原则得以继承和发扬,已形成为中国教育的优良传统,在中国现代各类版本《教育学》论著中论述教学原则均认为因材施教是一项主要的教学原则,是公认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现代教育学对因材施教的涵义解释是:在共同的培养目标下,根据受教育者的能力、特长、性格、原有基础等具体情况的不同,提出不同的要求,给予不同的教育。
(3)最近发展区的理论。
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利用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提出教学要利用学生已有发展水平与教学要求之间的矛盾来促进学生的发展,正确地认识学生现有发展水平和其潜在的发展可能,合理组织教学,使教学建立在学生经过一定努力可能达到要求的智力发展水平和知识发展水平上。并据此确定知识的广度,深度和教学的进度,以促进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的发展。
(4)再创造教学的理论。
弗莱登塔尔的“再创造教学”理论,荷兰著名数学家弗莱登塔尔认为:数学教育是一个活动过程,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应该处于一个积极、创造的状态,学生首先要参与这个活动,感觉到创造的需要,他才有可能进行再创造,而教师的任务就是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提供自由广阔的天地,就在于引导学生探索获得知识,技能的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5)主动学习原则。
G·波利亚提倡的“主动学习”原则,美国著名数学教育家G·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东西,最好的途径是自己去发现”,“为了有效地学习,学生应当在给定的条件下,尽量多地自己去发现学习的材料”。
1.2 生源背景
随着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剧,人们对学历的追求日益加剧,高中热、大学热的不断升温,使得职业高中生源的质量不断下降。几年的招生统计数据显示,我们职业高中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更存在着参差不齐的多种层次,其中语文基础的层次跨度较大,对语文学习的兴趣、需求也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同时从自己的实际教学感觉和经验出发,也发现接连几届的职业高中学生语文水平纵比还是横比差异性都较大。以前总认为,在众多的学科中。语文是最平衡的科目,学生之间拉分不多,但现在看来,以前的认识只能说“非也!非也!”了。
1.3 实施个性化教学研究的意义
面对文化基础普遍较差、个性极强、对学习需求层次不同的职业高中学生,如果教师仍按统一化的标准实施教学。将较难把握课堂教学目标和要求,课堂教学难以有效地开展'如果没有把握好学生兴趣、需求与教学目标之间的适应关系,将不能很好地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部分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课堂难于管理。另外,统一化的教学不利于基础较好的学生进一步发展,对那些本来就是数理化学习失败者的职高学生学习兴趣无疑是莫大的打击,导致这部分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流失。实施个性化教学模式是提高职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让所有学生学有所得、促进学生成才的有效途径。同时,实施个性化教学能促使教师不断探索适应职高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自身教研水平和教学能力。
2 个性化教学研究的内容
个性化指的是确定与各层次学生相适应的教学目标,它包含大纲所规定的认知目标和智能目标。考虑职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情感水平和行为操作,将教学大纲中最基本的教学要求确定为基础目标,适用于低层学生;将教学大纲中所有教学要求确定为层次目标。适用于中层和上层学生。前者是共同性目标,具有普适性,属于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后者是选择性目标,具有挑战性,属应用范畴,有较多的能力、智力含量。目标个性化由教师把握,与学生密切联系,既能达到基本要求一致,又能鼓励个体发展。
为使教师及时掌握教学的反馈信息,调整教学内容与进度,改进教学方法,教师应在不同的阶段对学生作了不同目的的定性调查与定量调查,具体如下:
(1)个性化教学前作一个调查:了解学生情况,掌握学生的意愿,为个性化分层教学作准备;
(2)适应期作一个调查:了解学生对所在层次适应度,以便作小范围的调整;
(3)中期作一个调查:了解学生对个性化教学教师教学方式、教学进度的适应程度等的要求与建议等。其中如果了解到学生认为班级之间缺乏竞争的信息后,教师马上采取不同的奖励机制以鼓励学生参与层内竞争及层间竞赛,以期取得各个层次学生都有所提高的教学目标;
(4)调整期作一个调查:了解分流对学生学习情绪、学习态度、学习目标的影响,以便作学生的心理辅导;
(5)后期作一个调查:对个性化教学的整体认识,以作今后全面铺开个性化教学的依据。
3 个性化教学研究的预期目标
采用了“个性化教学”后。老师觉得教得较为轻松,学生也学得愉快,教学效果要显著提高。
3.1 学生学习有较大进步
(1)愿意学习。
目前,学校在课程教学中碰到的最大问题是部分学生厌学。特别是对语文等文化基础课的学习。我们分析,这部分学生厌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就是由于基础差、对课程内容难以接受从而失去了自信心甚至是放弃。个性化教学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特点,设立了恰当的教学目标,选择了合适的教学内容,保证了课堂教学内容最大限度地被学生接受。学生从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開始尝试参与学习。
(2)参与竞争。
由于建立了层间流动机制,因此,个性化教学存在着竞争的氛围。这种氛围,对那些要求上进的学生来说是一种动力,将促使他们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对那些处于中下游的学生也是一种促进,他们在自觉与不自觉之间都置身在这竞争的氛围中,学习的效果也得到了提高。
3.2 教师教学能力有较大的提高
(1)认真备课。
个性化教学要求教师更加准确地把握课堂教学目标,更加精确地选择教学内容,更加恰当地运用课堂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关心每一个体,这促使教师要更认真地对待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
(2)积极教研。
个性化教学无疑会增加教师的工作量,但另一方面对教师提高教学科研能力和课堂教学技巧大有裨益,对师德修养、敬业乐业精神也是一大促进。教师之间的教研气氛比传统教学时更热烈,集体备课、说课、评课,外出调研、学习机会增多,各教师的教学水平都在个性化教学的实施中得到提高。
4 个性化教学研究的条件分析
以往几年的探索表明,个性化教学对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起到一定的作用的同时,也可能会带来一些影响学生发展的弊端。如占多数人的中间层在教学目标有所降低的情况下,相对容易地获得成功,因而会产生满足感和懈怠情绪,他们即使有能力也不愿再往上一层学习;而部分处于较为低层的学生由于在降低教学目标后仍未能完成学业从而容易失去学习自信心。为了尽可能地顾及到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在自身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个性化教学应遵循以下指导原则。差异性原则、合理性原则、主体性原则、激励性原则。
事实上,个性化教学模式为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造了更好的环境,学生能主动地根据自己的需求、兴趣、潜能来规划、设计自己的学习,可以从更深层次上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关键词:个性化教学;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8-0173-01
1 个性化教学研究背景分析及意义
1.1 理论背景
(1)个性化教学的提出背景。
19世纪末期,有人开始倡导“按学力、成绩分班分组教学”的组织形式,以纠正班级授课制的弊端。可是到了20世纪40年代,这种教学组织形式遭到非议:不民主、易造成对“低能儿童”的歧视和“高能儿童”的娇宠。1957年,苏联卫星上天,欧美各国意识到科学技术落后的危险,产生了加速培养尖端人才的紧迫感,于是,对上世纪的“分组教学”又重新认识评价。
真应了中国那句老话: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2)因材施教理论。
大教育家孔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为什么不能“贤人三千”呢?个性差异使之然。孔子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论语·雍也》)。宋代朱熹将孔子这方面的教育思想和经验概括为“孔子教人。因材施教”(《二程遗书·卷十九》),意思是说孔子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施以不同的教育。长期以来,这项教学原则得以继承和发扬,已形成为中国教育的优良传统,在中国现代各类版本《教育学》论著中论述教学原则均认为因材施教是一项主要的教学原则,是公认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现代教育学对因材施教的涵义解释是:在共同的培养目标下,根据受教育者的能力、特长、性格、原有基础等具体情况的不同,提出不同的要求,给予不同的教育。
(3)最近发展区的理论。
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利用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提出教学要利用学生已有发展水平与教学要求之间的矛盾来促进学生的发展,正确地认识学生现有发展水平和其潜在的发展可能,合理组织教学,使教学建立在学生经过一定努力可能达到要求的智力发展水平和知识发展水平上。并据此确定知识的广度,深度和教学的进度,以促进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的发展。
(4)再创造教学的理论。
弗莱登塔尔的“再创造教学”理论,荷兰著名数学家弗莱登塔尔认为:数学教育是一个活动过程,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应该处于一个积极、创造的状态,学生首先要参与这个活动,感觉到创造的需要,他才有可能进行再创造,而教师的任务就是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提供自由广阔的天地,就在于引导学生探索获得知识,技能的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5)主动学习原则。
G·波利亚提倡的“主动学习”原则,美国著名数学教育家G·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东西,最好的途径是自己去发现”,“为了有效地学习,学生应当在给定的条件下,尽量多地自己去发现学习的材料”。
1.2 生源背景
随着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剧,人们对学历的追求日益加剧,高中热、大学热的不断升温,使得职业高中生源的质量不断下降。几年的招生统计数据显示,我们职业高中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更存在着参差不齐的多种层次,其中语文基础的层次跨度较大,对语文学习的兴趣、需求也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同时从自己的实际教学感觉和经验出发,也发现接连几届的职业高中学生语文水平纵比还是横比差异性都较大。以前总认为,在众多的学科中。语文是最平衡的科目,学生之间拉分不多,但现在看来,以前的认识只能说“非也!非也!”了。
1.3 实施个性化教学研究的意义
面对文化基础普遍较差、个性极强、对学习需求层次不同的职业高中学生,如果教师仍按统一化的标准实施教学。将较难把握课堂教学目标和要求,课堂教学难以有效地开展'如果没有把握好学生兴趣、需求与教学目标之间的适应关系,将不能很好地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部分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课堂难于管理。另外,统一化的教学不利于基础较好的学生进一步发展,对那些本来就是数理化学习失败者的职高学生学习兴趣无疑是莫大的打击,导致这部分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流失。实施个性化教学模式是提高职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让所有学生学有所得、促进学生成才的有效途径。同时,实施个性化教学能促使教师不断探索适应职高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自身教研水平和教学能力。
2 个性化教学研究的内容
个性化指的是确定与各层次学生相适应的教学目标,它包含大纲所规定的认知目标和智能目标。考虑职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情感水平和行为操作,将教学大纲中最基本的教学要求确定为基础目标,适用于低层学生;将教学大纲中所有教学要求确定为层次目标。适用于中层和上层学生。前者是共同性目标,具有普适性,属于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后者是选择性目标,具有挑战性,属应用范畴,有较多的能力、智力含量。目标个性化由教师把握,与学生密切联系,既能达到基本要求一致,又能鼓励个体发展。
为使教师及时掌握教学的反馈信息,调整教学内容与进度,改进教学方法,教师应在不同的阶段对学生作了不同目的的定性调查与定量调查,具体如下:
(1)个性化教学前作一个调查:了解学生情况,掌握学生的意愿,为个性化分层教学作准备;
(2)适应期作一个调查:了解学生对所在层次适应度,以便作小范围的调整;
(3)中期作一个调查:了解学生对个性化教学教师教学方式、教学进度的适应程度等的要求与建议等。其中如果了解到学生认为班级之间缺乏竞争的信息后,教师马上采取不同的奖励机制以鼓励学生参与层内竞争及层间竞赛,以期取得各个层次学生都有所提高的教学目标;
(4)调整期作一个调查:了解分流对学生学习情绪、学习态度、学习目标的影响,以便作学生的心理辅导;
(5)后期作一个调查:对个性化教学的整体认识,以作今后全面铺开个性化教学的依据。
3 个性化教学研究的预期目标
采用了“个性化教学”后。老师觉得教得较为轻松,学生也学得愉快,教学效果要显著提高。
3.1 学生学习有较大进步
(1)愿意学习。
目前,学校在课程教学中碰到的最大问题是部分学生厌学。特别是对语文等文化基础课的学习。我们分析,这部分学生厌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就是由于基础差、对课程内容难以接受从而失去了自信心甚至是放弃。个性化教学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特点,设立了恰当的教学目标,选择了合适的教学内容,保证了课堂教学内容最大限度地被学生接受。学生从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開始尝试参与学习。
(2)参与竞争。
由于建立了层间流动机制,因此,个性化教学存在着竞争的氛围。这种氛围,对那些要求上进的学生来说是一种动力,将促使他们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对那些处于中下游的学生也是一种促进,他们在自觉与不自觉之间都置身在这竞争的氛围中,学习的效果也得到了提高。
3.2 教师教学能力有较大的提高
(1)认真备课。
个性化教学要求教师更加准确地把握课堂教学目标,更加精确地选择教学内容,更加恰当地运用课堂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关心每一个体,这促使教师要更认真地对待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
(2)积极教研。
个性化教学无疑会增加教师的工作量,但另一方面对教师提高教学科研能力和课堂教学技巧大有裨益,对师德修养、敬业乐业精神也是一大促进。教师之间的教研气氛比传统教学时更热烈,集体备课、说课、评课,外出调研、学习机会增多,各教师的教学水平都在个性化教学的实施中得到提高。
4 个性化教学研究的条件分析
以往几年的探索表明,个性化教学对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起到一定的作用的同时,也可能会带来一些影响学生发展的弊端。如占多数人的中间层在教学目标有所降低的情况下,相对容易地获得成功,因而会产生满足感和懈怠情绪,他们即使有能力也不愿再往上一层学习;而部分处于较为低层的学生由于在降低教学目标后仍未能完成学业从而容易失去学习自信心。为了尽可能地顾及到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在自身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个性化教学应遵循以下指导原则。差异性原则、合理性原则、主体性原则、激励性原则。
事实上,个性化教学模式为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造了更好的环境,学生能主动地根据自己的需求、兴趣、潜能来规划、设计自己的学习,可以从更深层次上真正实现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