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淮安市农村金融学会(原淮阴市农村金融学会,2001年因行政区划调整,原淮阴市更名为淮安市,故更名为淮安市农村金融学会)创建于1982年。它伴随着农业银行复建而成立,得益于改革开革而成长。37年来,在省农村金融学会、市社科联、市民政局、市金融学会的指导和监管下,淮安市农村金融学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积极践行科研为本、服务发展的办会宗旨,以“争创一流学会,促办一流银行”为目标,加强组织建设,规范团体活动,积极开展农金科研和学术交流活动,组织专题调研,集中力量破解研究难题,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为淮安农村金融事业发展作出了不懈努力。
一、与时俱进,持续强化组织管理
作为从事农村金融科学研究的群众性学术团体,淮安市农村金融学会由农业银行淮安分行牵头筹建和组织管理,接受淮安市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和淮安市民政局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随着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学会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也几经变革,但始终保持了学会组织管理持续性,保证了学会各项工作稳健运行。
一是强化组织建设。1982年学会依法成立,同年召开了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理事会、秘书处、理事会会长、秘书长。理事会每届任期4年,秘书处具体组织和牵头全市农村金融系统(当时包括农行、信用社)的理论研究和学术交流等活动。
90年代中期,农村金融体制实行“一分二脱三化”改革,即农业银行划出政策性业务、农村信用社与农业银行脱离行政隶属关系、农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化,形成了以商业金融为主,政策金融与合作金融共同发展的农村金融新格局。同时,1996年,淮阴市与新成立的宿迁市进行区划调整,灌南县划入连云港市,所辖机构人员减少。淮安市农村金融学会在省学会统一领导和推动下,经多方协调努力,建立了以农行、农发行、农信社“三位一体,三家共保”的学会组织形式。在学会具体活动上采取统分结合、统筹兼顾的办法,如省、市学会年会、苏北片交流会研讨课题由市学会秘书处牵头,统一布置,统一要求,农、发、社三家秘书长具体筹划,分别落实,而对农、发、社三家结合自身工作需要的专题科研活动则自行组织,做到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为学会增添了新的活力。2010年学会回归由农业银行单独组织管理。
建会以来,淮安市农村金融学会适时根据农村金融改革进程,修订并完善学会章程,调整组织架构,并根据农村金融机构人事调整变动情况,及时增补理事、常务理事,按时进行换届选举,配齐配强学会班子。淮安农行历任行长吴严准、周荣才、陈树华、尹明华、蔡裕民、步腾、张更生、李平、邱祖良等领导同志都曾担任过学会会长,保证了学会领导班子建设与时俱进。2018年,学会按期选举产生了第九届常务理事会及领导机构,并召开了第36次年会。
二是强化制度落实。建会以来,学会建立并不断完善会长负责制、学会秘书长工作制和例会制等规章制度,学会日常工作由秘书处牵头组织实施和指导督促,做到学会工作年度有规划,季度有安排,定期检查工作进度。要求每家县(区)学会除了配好秘书长、副秘书长外,还要有1名专(兼)秘书,以保证“秘书处”里有秘书,确保学会工作时时有人管、事事有人抓,日常运转不停摆,促进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三是强化工作考评。为完善学会工作保障机制,根据省学会下发的《市学会工作竞赛考核办法》,学会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县(区)学会竞赛考核办法》。每年初,通过常务理事会例会,研究本年度学会主要工作,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科研重点、努力目标和具体措施,再由秘书长例会讨论确定年度活动的具体事项、调研课题的组织安排和任务分解。督促各县(区)学会秘書处切实履行日常管理及调研职责,并通过《学会动态》予以通报,既加强了经验交流与信息沟,又增进了市、县(区)学会科研合作。
四是强化规范管理。按照社团管理条例,按时做好学会的社团登记和年审工作,做到验收和年审工作一次性通过。根据学会组织管理体制调整变化,及时修订和完善学会章程,依法合规办会,学会内部管理持续加强,步入了制度化、规范化和有序化的轨道。目前,全市学会已发展成为拥有7家团体会员,112名个人会员,在当地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社团组织。建会以来,学会连续30年被省农村金融学会评为先进学会、连续四届(16年)被评为“一流学会”,连续多年被市社科联、市民政局评为“先进学会”“先进社团”,2012年、2013年,连续两年荣获“全国大中城市社科联先进社会科学团体”称号。
二、围绕中心,深入开展实务调研
建会以来,淮安市农村金融学会始终秉承“研究创造价值”的理念,站在改革前沿,紧贴发展大局,紧贴各个时期全市农村金融机构(农行、农发行、农信社)中心工作,在理念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和管理创新等诸多方面,自觉主动地去探索、去实践,积极开展应用理论研究,并在一些金融理论与实践问题上取得研究突破。
全市学会按照领导出题目,学会抓发动,部门搞配合,大家做文章的要求,不仅对经营管理转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实务型调研,还对各行改革发展中带有全局性、方向性的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探讨,为业务经营保驾护航,为强化管理增辉添彩。各县(区)学会每年紧紧围绕上级学会下达的调研课题,结合本行实际自选课题,重点抓好上级领导关心的,本行领导关注的,广大员工期盼的一些敏感的、热点话题开展实务调研。广大会员和科研爱好者能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发展情况、所在行和本部门工作特点,从不同业务、不同层次、不同视角进行调研思考,形成了有深度、有份量、有说服力、操作性强的调研报告,为全市农村金融改革发展提供持续的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据粗略统计,建会以来,全市农村金融系统干部员工共发表各类调研文章8500余篇,其中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4200余篇,有相当一部分发表在经济日报、金融时报、中国改革报、中国城乡金融报、中国农村金融、农村金融研究、农村金融评论等国家级、总行级经济金融报刊上:其中:在省级(含)以上各类学术论文评比活动中获得三等以上奖项的有280多篇。 在科研成果中,既有普通的经济金融论文,又有专题调研报告;既有金融系统的招标研究课题,又有社科系统的指定研究课题;既有以学会课题组、调研组名义发表的,又有以会员个人名义发表的。许多理论研究和调研报告针对性强,对实际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现实可操作性,部分科研成果已转化为促进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的现实生产力。2002年,针对农村税费改革后可能给银行信贷管理带来的新问题,学会成立课题组进行了专题调研,撰写了《提前介入改革维护银行债权》——从江苏淮安看农村税费改革对农行、信用社乡村贷款管理的影响,此文被《中国城乡金融报》作为“关注农村税费改革化解乡村贷款风险”系列专题报道之(一)并加开栏语予以发表(此文获农总行优秀调研论文一等奖)。此调研报告引起了党政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市政府就全市农村税费改革中的农行、信用社贷款落实工作下发了专门文件。为维护银行债权、防控贷款风险,较好地发挥了学会的智库作用。
三、牢记宗旨,精心组织科研活动
针对农村经济金融改革发展中出现的带有全局性、方向性的问题,淮安市农村金融学会每年都自行组织课题攻关,发动会员,深入调研,集思广益,进言献策,及时探索研究,提供理论导向,为领导正确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同时,积极参加社科、金融等系统组织开展的科研交流活动,及时完成课题报告。据不完全统计,建会以来共上报社科系统、金融系统、银监机构的理论研究、招标课题、调研报告等360多篇,其中被省级以上(含)内部简报采用230多篇。
一是坚持科研活动与改革实践相结合。为发挥理论研究指导、引导、服务于改革实践的积极作用,淮安市农村金融学会扣紧改革主题,贴紧发展主线,每年至少组织5-7次的专题调研活动。对各行(包括农发行、信用社)业务经营管理中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可自选课题,分别成立课题组,集中精兵强将开展课题攻关。2002年,市农行课题组中标的调研课题《欠发达地区农行扭亏为盈可行性研究》一文,此文深入分析了农业银行商业化改革后,基层行业务经营出现的新问题,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深入浅出地论述了欠发达地区农行扭亏为盈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可行性,见解独到,观点鲜明,材料详实,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全文一万余字,被《中国城乡金融报》调研专刊整版发表,在全国农行系统上下引起了较大的反响。
二是坚持科研活动与业务经营相结合。学会针对基层行经营管理中带有共性和个性情况,由领导挂帅,组织科研骨干,深入业务一线,经常性地开展一些专题调研活动,力求洞察热点、攻克难点、突破重点。通过专题调研解剖“麻雀”,摸清情况,厘清思路,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和措施,用以指导和推动面上工作。市学会课题组撰写的《信贷支农”闯出一片新天地》——淮安市推行“信用一证通”解决农户贷款难情况调查一文,于2003年4月4日被江苏省委办公厅《快报》专刊33期印发,时任省委书记李源潮作了“淮安信贷支农经验很好,其反映的问题应向银监会报告。”的批示。2002年,学会抽调6人组成调查组,就信贷营销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撰写了“《小业务也能做成大生意》——对洪泽县支行共和分理处营销小额门面房抵押贷款的调查”的调查报告,被《中国城乡金融报》和《江苏农业银行简报》35期分别刊用,对农行系统拓展低风险信贷市场产生了积极地推动作用。时任省分行行长嵇华光对此调查报告作了专题批示:“请晓平阅文,农行有2222个网点业务机构,近3万员工,固定成本很高,必须加大零售业务力度,这是农行的优势,在“小业务”做出大文章。中国银行己看到入世后的变化趋势,要求把零售业务的比例迅速提高到50%。此材料可以在《参阅材料》上发”。
三是坚持科研活动与党建工作相结合。针对农业银行人事、机构、薪酬等制度改革后,部分基层行员工所表现出来的种种复杂心绪,如何加强基层行党、团、工会组织建设,深入做好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对于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构建和谐农行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根根省、市行领导要求,市学会成立专题调研组,并撰写了《加强基层行员工思想政治工作的调查与思考》一文,此文荣获“2011年全国金融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调研成果”一等奖,也是全国农行系统唯一获此殊荣的奖项。
四、搭建平台,注重培养青年人才
为进一步发挥社会团体的职能作用,淮安市农村金融学会从组织科研活动人手,吸引基层一线员工特别是高学历青年员工参加科研活动,引导他们利用业余时间学理论、学业务、勤思考、勤探索,积极营造健康向上、勤奋学习的良好氛围,为其成长成才搭建平台。
一是广泛开辟科研活动阵地。学会于1987年创办了内部刊物《淮阴农村金融》,后改为《农金科研通讯》,并以《淮安农行简报》“员工园地”专辑、编印年会论文集、在行内网站开辟员工学习园地、建立微信群、为科研工作爱好者每年赠送一份《中国城乡金融报》、《农村金融研宄》、《现代金融》等经济金融类报刊杂志等为载体,既为青年员工深入学习研究提供了信息资源和施展才华的舞台,也大大增强了学会的凝聚力。
二是建立科研工作激励机制。学会制定了有关理论研究、调研与信息工作考核奖励办法,以市、县(区)学会为单位要求大学生青年员工每年向所在学会提供不少于一定数量理论研究或调查报告,由所在学会秘书处登记考核。对公开发表的科研成果,除按稿酬的一定倍数给予奖励外,还把文章发表的篇数、层次、理论的前瞻性和业务的指导性作为干部员工评先、晋级的一項内容,激发了全员参与科研活动的内在动力。
三是成立青年研究会。为加快培养青年科研人才,2013年,学会成立了淮安市农村金融学会青年研究会,明确会员条件,经过自下而上的推荐、上报、审核,逐步把新入行的高学历年轻员工和业务骨干吸纳为青年研究会会员,目前会员达37人,为科研工作输送了新鲜力量,使学会工作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同时,学会每年都与人力资源部、市行工会、市行团委联合组织召开青年论坛、县域青年英才与青年工作座谈会等。建立青年科研活动小组,根据青年研究会会员的业务专长,学会每年都组织多个调研小组对相关专题进行研究。2018年,刘睿同志主持调研并形成的《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机遇与金融支持策略取向》的科研成果,被《农村金融评论》、《现代金融》、《江苏银行业》等多家刊物发表。
四是抓好科研骨干理论培训。学会自创建以来持之以恒,每年至少组织一次以上的不同形式的青年科研理论骨干培训班,时间不少于一天,聘请社科界、经济金融专家学者、有关报刊杂志编辑作调查研究、论文撰写、新闻报道等方面的专题讲座,请本行科研爱好者作写作体会以及经验介绍,提高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际效果。同时,选派优秀科研人员参加有关学术讲座、高级论坛或外出培训,有力地推动了科研活动的普及和提高。
一、与时俱进,持续强化组织管理
作为从事农村金融科学研究的群众性学术团体,淮安市农村金融学会由农业银行淮安分行牵头筹建和组织管理,接受淮安市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和淮安市民政局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随着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学会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也几经变革,但始终保持了学会组织管理持续性,保证了学会各项工作稳健运行。
一是强化组织建设。1982年学会依法成立,同年召开了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理事会、秘书处、理事会会长、秘书长。理事会每届任期4年,秘书处具体组织和牵头全市农村金融系统(当时包括农行、信用社)的理论研究和学术交流等活动。
90年代中期,农村金融体制实行“一分二脱三化”改革,即农业银行划出政策性业务、农村信用社与农业银行脱离行政隶属关系、农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化,形成了以商业金融为主,政策金融与合作金融共同发展的农村金融新格局。同时,1996年,淮阴市与新成立的宿迁市进行区划调整,灌南县划入连云港市,所辖机构人员减少。淮安市农村金融学会在省学会统一领导和推动下,经多方协调努力,建立了以农行、农发行、农信社“三位一体,三家共保”的学会组织形式。在学会具体活动上采取统分结合、统筹兼顾的办法,如省、市学会年会、苏北片交流会研讨课题由市学会秘书处牵头,统一布置,统一要求,农、发、社三家秘书长具体筹划,分别落实,而对农、发、社三家结合自身工作需要的专题科研活动则自行组织,做到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为学会增添了新的活力。2010年学会回归由农业银行单独组织管理。
建会以来,淮安市农村金融学会适时根据农村金融改革进程,修订并完善学会章程,调整组织架构,并根据农村金融机构人事调整变动情况,及时增补理事、常务理事,按时进行换届选举,配齐配强学会班子。淮安农行历任行长吴严准、周荣才、陈树华、尹明华、蔡裕民、步腾、张更生、李平、邱祖良等领导同志都曾担任过学会会长,保证了学会领导班子建设与时俱进。2018年,学会按期选举产生了第九届常务理事会及领导机构,并召开了第36次年会。
二是强化制度落实。建会以来,学会建立并不断完善会长负责制、学会秘书长工作制和例会制等规章制度,学会日常工作由秘书处牵头组织实施和指导督促,做到学会工作年度有规划,季度有安排,定期检查工作进度。要求每家县(区)学会除了配好秘书长、副秘书长外,还要有1名专(兼)秘书,以保证“秘书处”里有秘书,确保学会工作时时有人管、事事有人抓,日常运转不停摆,促进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三是强化工作考评。为完善学会工作保障机制,根据省学会下发的《市学会工作竞赛考核办法》,学会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县(区)学会竞赛考核办法》。每年初,通过常务理事会例会,研究本年度学会主要工作,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科研重点、努力目标和具体措施,再由秘书长例会讨论确定年度活动的具体事项、调研课题的组织安排和任务分解。督促各县(区)学会秘書处切实履行日常管理及调研职责,并通过《学会动态》予以通报,既加强了经验交流与信息沟,又增进了市、县(区)学会科研合作。
四是强化规范管理。按照社团管理条例,按时做好学会的社团登记和年审工作,做到验收和年审工作一次性通过。根据学会组织管理体制调整变化,及时修订和完善学会章程,依法合规办会,学会内部管理持续加强,步入了制度化、规范化和有序化的轨道。目前,全市学会已发展成为拥有7家团体会员,112名个人会员,在当地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社团组织。建会以来,学会连续30年被省农村金融学会评为先进学会、连续四届(16年)被评为“一流学会”,连续多年被市社科联、市民政局评为“先进学会”“先进社团”,2012年、2013年,连续两年荣获“全国大中城市社科联先进社会科学团体”称号。
二、围绕中心,深入开展实务调研
建会以来,淮安市农村金融学会始终秉承“研究创造价值”的理念,站在改革前沿,紧贴发展大局,紧贴各个时期全市农村金融机构(农行、农发行、农信社)中心工作,在理念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和管理创新等诸多方面,自觉主动地去探索、去实践,积极开展应用理论研究,并在一些金融理论与实践问题上取得研究突破。
全市学会按照领导出题目,学会抓发动,部门搞配合,大家做文章的要求,不仅对经营管理转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实务型调研,还对各行改革发展中带有全局性、方向性的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探讨,为业务经营保驾护航,为强化管理增辉添彩。各县(区)学会每年紧紧围绕上级学会下达的调研课题,结合本行实际自选课题,重点抓好上级领导关心的,本行领导关注的,广大员工期盼的一些敏感的、热点话题开展实务调研。广大会员和科研爱好者能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发展情况、所在行和本部门工作特点,从不同业务、不同层次、不同视角进行调研思考,形成了有深度、有份量、有说服力、操作性强的调研报告,为全市农村金融改革发展提供持续的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据粗略统计,建会以来,全市农村金融系统干部员工共发表各类调研文章8500余篇,其中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4200余篇,有相当一部分发表在经济日报、金融时报、中国改革报、中国城乡金融报、中国农村金融、农村金融研究、农村金融评论等国家级、总行级经济金融报刊上:其中:在省级(含)以上各类学术论文评比活动中获得三等以上奖项的有280多篇。 在科研成果中,既有普通的经济金融论文,又有专题调研报告;既有金融系统的招标研究课题,又有社科系统的指定研究课题;既有以学会课题组、调研组名义发表的,又有以会员个人名义发表的。许多理论研究和调研报告针对性强,对实际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现实可操作性,部分科研成果已转化为促进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的现实生产力。2002年,针对农村税费改革后可能给银行信贷管理带来的新问题,学会成立课题组进行了专题调研,撰写了《提前介入改革维护银行债权》——从江苏淮安看农村税费改革对农行、信用社乡村贷款管理的影响,此文被《中国城乡金融报》作为“关注农村税费改革化解乡村贷款风险”系列专题报道之(一)并加开栏语予以发表(此文获农总行优秀调研论文一等奖)。此调研报告引起了党政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市政府就全市农村税费改革中的农行、信用社贷款落实工作下发了专门文件。为维护银行债权、防控贷款风险,较好地发挥了学会的智库作用。
三、牢记宗旨,精心组织科研活动
针对农村经济金融改革发展中出现的带有全局性、方向性的问题,淮安市农村金融学会每年都自行组织课题攻关,发动会员,深入调研,集思广益,进言献策,及时探索研究,提供理论导向,为领导正确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同时,积极参加社科、金融等系统组织开展的科研交流活动,及时完成课题报告。据不完全统计,建会以来共上报社科系统、金融系统、银监机构的理论研究、招标课题、调研报告等360多篇,其中被省级以上(含)内部简报采用230多篇。
一是坚持科研活动与改革实践相结合。为发挥理论研究指导、引导、服务于改革实践的积极作用,淮安市农村金融学会扣紧改革主题,贴紧发展主线,每年至少组织5-7次的专题调研活动。对各行(包括农发行、信用社)业务经营管理中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可自选课题,分别成立课题组,集中精兵强将开展课题攻关。2002年,市农行课题组中标的调研课题《欠发达地区农行扭亏为盈可行性研究》一文,此文深入分析了农业银行商业化改革后,基层行业务经营出现的新问题,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深入浅出地论述了欠发达地区农行扭亏为盈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可行性,见解独到,观点鲜明,材料详实,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全文一万余字,被《中国城乡金融报》调研专刊整版发表,在全国农行系统上下引起了较大的反响。
二是坚持科研活动与业务经营相结合。学会针对基层行经营管理中带有共性和个性情况,由领导挂帅,组织科研骨干,深入业务一线,经常性地开展一些专题调研活动,力求洞察热点、攻克难点、突破重点。通过专题调研解剖“麻雀”,摸清情况,厘清思路,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和措施,用以指导和推动面上工作。市学会课题组撰写的《信贷支农”闯出一片新天地》——淮安市推行“信用一证通”解决农户贷款难情况调查一文,于2003年4月4日被江苏省委办公厅《快报》专刊33期印发,时任省委书记李源潮作了“淮安信贷支农经验很好,其反映的问题应向银监会报告。”的批示。2002年,学会抽调6人组成调查组,就信贷营销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撰写了“《小业务也能做成大生意》——对洪泽县支行共和分理处营销小额门面房抵押贷款的调查”的调查报告,被《中国城乡金融报》和《江苏农业银行简报》35期分别刊用,对农行系统拓展低风险信贷市场产生了积极地推动作用。时任省分行行长嵇华光对此调查报告作了专题批示:“请晓平阅文,农行有2222个网点业务机构,近3万员工,固定成本很高,必须加大零售业务力度,这是农行的优势,在“小业务”做出大文章。中国银行己看到入世后的变化趋势,要求把零售业务的比例迅速提高到50%。此材料可以在《参阅材料》上发”。
三是坚持科研活动与党建工作相结合。针对农业银行人事、机构、薪酬等制度改革后,部分基层行员工所表现出来的种种复杂心绪,如何加强基层行党、团、工会组织建设,深入做好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对于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构建和谐农行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根根省、市行领导要求,市学会成立专题调研组,并撰写了《加强基层行员工思想政治工作的调查与思考》一文,此文荣获“2011年全国金融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调研成果”一等奖,也是全国农行系统唯一获此殊荣的奖项。
四、搭建平台,注重培养青年人才
为进一步发挥社会团体的职能作用,淮安市农村金融学会从组织科研活动人手,吸引基层一线员工特别是高学历青年员工参加科研活动,引导他们利用业余时间学理论、学业务、勤思考、勤探索,积极营造健康向上、勤奋学习的良好氛围,为其成长成才搭建平台。
一是广泛开辟科研活动阵地。学会于1987年创办了内部刊物《淮阴农村金融》,后改为《农金科研通讯》,并以《淮安农行简报》“员工园地”专辑、编印年会论文集、在行内网站开辟员工学习园地、建立微信群、为科研工作爱好者每年赠送一份《中国城乡金融报》、《农村金融研宄》、《现代金融》等经济金融类报刊杂志等为载体,既为青年员工深入学习研究提供了信息资源和施展才华的舞台,也大大增强了学会的凝聚力。
二是建立科研工作激励机制。学会制定了有关理论研究、调研与信息工作考核奖励办法,以市、县(区)学会为单位要求大学生青年员工每年向所在学会提供不少于一定数量理论研究或调查报告,由所在学会秘书处登记考核。对公开发表的科研成果,除按稿酬的一定倍数给予奖励外,还把文章发表的篇数、层次、理论的前瞻性和业务的指导性作为干部员工评先、晋级的一項内容,激发了全员参与科研活动的内在动力。
三是成立青年研究会。为加快培养青年科研人才,2013年,学会成立了淮安市农村金融学会青年研究会,明确会员条件,经过自下而上的推荐、上报、审核,逐步把新入行的高学历年轻员工和业务骨干吸纳为青年研究会会员,目前会员达37人,为科研工作输送了新鲜力量,使学会工作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同时,学会每年都与人力资源部、市行工会、市行团委联合组织召开青年论坛、县域青年英才与青年工作座谈会等。建立青年科研活动小组,根据青年研究会会员的业务专长,学会每年都组织多个调研小组对相关专题进行研究。2018年,刘睿同志主持调研并形成的《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机遇与金融支持策略取向》的科研成果,被《农村金融评论》、《现代金融》、《江苏银行业》等多家刊物发表。
四是抓好科研骨干理论培训。学会自创建以来持之以恒,每年至少组织一次以上的不同形式的青年科研理论骨干培训班,时间不少于一天,聘请社科界、经济金融专家学者、有关报刊杂志编辑作调查研究、论文撰写、新闻报道等方面的专题讲座,请本行科研爱好者作写作体会以及经验介绍,提高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际效果。同时,选派优秀科研人员参加有关学术讲座、高级论坛或外出培训,有力地推动了科研活动的普及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