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不厌千遍改

来源 :初中生世界·七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1q1q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名师简介
  徐姗,江苏省常州市教学能手,市优秀教研组长,现任教于常州市中天实验学校。
  升格支点
  “文章不厌千遍改”。对于一篇学生习作,仔细推敲,总会有一些不尽人意之处。但修改文章很难面面俱到,可以抓几个点,重点突破。本次升格训练的重点是围绕中心选材,写出人物内心的波澜以及立意的高远。与中心有关的内容要精雕细琢,关系不大的简单带过;学会运用一定的手法,例如欲扬先抑等写出人物内心的波澜,表现人物情感的变化,从而更好地凸显人物形象。
  原文呈现
  这样一个姿态
  夕阳西下,她总以这样一个姿态迎接我,目送我。我被她这样一个姿态保护着,便能带着爱出发,带着温暖回来。这样一个姿态深深地留在我的记忆深处,无法忘怀。
  自从我上初中之后,回乡探望外婆的机会便少了很多。国庆小长假了,妈妈总算有点空闲时间了,便带着我匆匆踏上了回乡的路。一下车,外婆便健步如飞地出来迎接我们,生怕我们路上有半点闪失。妈妈脸上洋溢着笑容,和外婆聊起天来,还帮外婆打扫屋子和做饭。
  外婆见我坐在一旁,便赶紧将切好的水果端上来,并拿出其中我最爱的火龙果递给我:“月月,这水果可新鲜了,我一早去挑的呢!”我接过水果,一边说着谢谢,一边吃起来。妈妈正随意地和外婆唠嗑:“这次我们要住上一晚,好好和你说说话。”外婆听了,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来:“好呀,我下田多摘点新鲜蔬菜,纯天然的哦!月月,走,一起去。”外婆带着我和妈妈走向门口的菜地。
  外婆的菜地真好看,红色的是辣椒,绿色的是青菜,黄色的是卷心菜,我真有点垂涎欲滴。真的要摘,却无从下手,有时乱摘一气,外婆也总是宽容地笑笑。菜上桌了,香喷喷的,勾起了我所有的食欲,我大快朵颐。
  在外婆家的日子很快就结束了,我们要离开了。我和妈妈拎着大包小包往停车的方向走去,来的时候只有简单的几样包裹,走的时候装满了外婆亲手侍弄的新鲜蔬菜。不经意间回头望去,外婆正半倚着朱红色的木门,饱经风霜的眼中流露出满满的不舍与落寞。我知道,她一定是舍不得我们离开,她一定是想给我们更多的关心与爱。
  坐上汽车,缓缓前行,外婆倚门凝望的姿态在车镜中渐渐远去,越来越小,直至消失不见。可外婆那慈祥的眉目、温暖的话语却在心中越来越清晰。
  外婆深深凝望的姿态印在了我的心里,那是她对我们的爱。
  综合点评
  这篇文章选取生活中的几个场景,表现了老人对儿孙的关爱和期盼,语言较为形象,富有生活气息,结构完整,首尾呼应。但总体说来,行文思路不够清晰,选材偏离中心,人物的情感过于平淡,另外主题的挖掘显得寡味无奇。
  升格指津
  文章开头开门见山,点出“这样一个姿态”是外婆“凝望”的姿态。全文应始终围绕这个中心来選择典型的材料。我们在外婆期盼的目光中到来、在外婆关注的目光中活动以及外婆送别的场景都是表现人物形象和情感的聚焦点,应该浓墨重彩地写。另外,“我”的情感要有起伏,这样才能凸显“我”对“这样一个姿态”的理解,才能更好地挖掘主题。原文中与中心无关的材料可以删除或修改。
  佳作出炉
  这样一个姿态
  阵阵秋风送来丝丝凉意,外婆倚着朱红木门深深凝望的姿态在脑海中挥之不去。
  照例回家探望外婆。刚到村口,发现她早已站在门口,翘首期盼着我们的到来。一进家门,她便赶紧将切好的水果端上来,并拿出其中我最爱的火龙果递给我:“月月,这水果可新鲜了,我一早去挑的呢!”接着她便坐在我的身侧,静静地望着我,那专注而又慈爱的目光让我有些不自在。我强忍住内心的不耐烦,低头猛吃水果,还不时地抬头看看钟表。
  回外婆家多少有些不情愿,没有小伙伴的嬉笑打闹,时间一分一秒都显得特别长。久而久之,便也成为不忍心违背妈妈心愿的例行公事。
  好不容易熬到了第二天下午,外婆对妈妈说:“丫头周末赶来赶去也累了,就早点回去休息吧。”话音刚落,我便开始一边麻利地收拾东西,一边对外婆歉意地笑笑。外婆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没事,能来看看我,我这个老太婆就已经很高兴了。以后啊,别老惦记着我这儿,难得周末休息,在家待着吧。”
  我和妈妈大包小包地往停车的方向走去,来的时候只有简单的几样包裹,走的时候装满了外婆亲手侍弄的新鲜蔬菜。不经意间回头望去,外婆正半倚着朱红色的木门,饱经风霜的眼中流露出满满的不舍与落寞。她看到我回头,赶忙从嘴角扯出一丝笑意,可我却突然鼻子一酸,那份笑意中分明透着丝丝缕缕的孤寂啊。一阵秋风吹过,扬起了外婆的满头银丝和藏青色衣角,她那瘦弱的布满皱纹与老茧的手在风中挥动。原来,自始至终,我们都不曾走出外婆绵延的目光……
  忽然间想起妈妈的话,自从外公去世后,外婆时时渴望子女回来,却又不愿影响大家的学习、工作,于是凝望村口的方向成了她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坐上汽车,缓缓前行,外婆倚门凝望的姿态在车镜中渐渐远去,越来越小,直至消失不见。可外婆那慈祥的眉目、温暖的话语却在心中越来越清晰。
  这样一个侧身凝望的姿态,留在了我的记忆深处。
  我想,下一个清风暖阳的午后,我一定带着满心的喜悦,走向外婆……
  综合点评
  升格后的文章首尾呼应,结构完整,所选素材紧扣“凝望的姿态”,过渡巧妙;外婆的外貌、神态、动作等描写细腻生动;“我”由“不情愿探望”到“主动回来”,情感脉络的变化自然清晰,凸显了“这样的姿态”的感染力;结尾主题的挖掘更深刻,不仅表现了外婆对子孙的牵挂,还有子孙对外婆的理解、感恩,意味深长。
  小试牛刀
  有时,我们匆匆走在人生的旅途,忽略了沿途的风景,淡漠了那份情谊。其实,只要你有一双慧眼,有一颗慧心,便能发现“人间自有真情在”。请以“凝望”为题,写一篇“写人叙事”的记叙文,不少于600字。
其他文献
主持人语  转眼间,本学期已过去了一多半,初初悄悄问问大家,阅读能力提高了吗?  “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的这段话告诉我们,诗文中描写的景物往往浸透着作者的感情。大自然的一切都是我们的朋友,清凉的山泉捧出一面明镜,照见我们的内心;汩汩的溪流流淌着我们吟诵的小诗;深深的峡谷衬托着我们的智慧;悠悠的白云让我们充满宁静。这个单元的课文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字里行间闪烁着哲
“儿时,我就喜欢绘画。我天真地认为,唯有彩笔、白纸,才可以把我的梦装饰得绚丽多彩。”  “自从接触了木刻版画,我才发现,黑与白一样可以绽放光彩,木与刀一样可以在指尖跳跃!”  早在2015年秋学期,盐城市腾飞路初级中学就聘请专职美术教师作指导,成立了版画社团,并将其纳入校本课程。学校还划拨专项经费,给学生购买制作版画专用的颜料、刻刀、纸张、版画机等教学器材,设立了版画艺术中心、版画创意中心、版画展
从前有一棵小葡萄藤。她为能活在这个世界上而感到欣喜。她从土壤中汲取水分和矿物质,使劲地长呀长。小葡萄藤年轻力壮,可以很好地应对生活,一切都靠她自己。  但后来的日子里,风残雨啸,雪不留情,小葡萄藤损伤严重。她变得虚弱萎蔫,成了棵病秧子。  这种情况很容易使植物拒绝成长,放弃生命。况且,小葡萄藤还伤得不轻!寒冬漫漫,而藤条却已枯萎无力。  但就在这时,小葡萄藤听到了一个声音。另一棵葡萄藤对她大声喊道
客人已经到了,酒还是温的,真糟糕,我又忘记冰镇了。  “别担心,”一个朋友说,“我很快就能帮你冰好。”  5分钟后,她拿着冰好的酒从厨房走出来。我们向她请教绝招,她说:“很容易。我把酒倒进一个塑料袋,然后浸在冰水里,一会儿,酒就凉了。难的是把酒倒回原来的瓶里,我没找到漏斗,就用蜡纸做了一个。这样就成了。”  我的客人鼓掌喝彩。“如果我们都能这么聪明就好了!”一位客人称赞说。  10年的研究使我确信
在一个拥挤的停车场,当一个叫埃尔达的司机,刚准备把车子停在那个好不容易找到的空位时,另一辆汽车从他后面抢上去,抢了他想占的那个位置。  “真缺德!”他对那人说。那人虎视眈眈地看着他,不一会儿,他们就吵了起来。不料,抢车的那个人身材魁梧,突施冷拳,将埃尔达放倒,然后扬长而去。  埃尔达擦净脸上的血迹,悻悻地回到车中,心中非常气愤。几分钟后,他又看见那个家伙朝他的车走来,埃尔达的心一阵哆嗦,因为刚才那
闲翻杂志,看到《财富生活》第三期的“生活方式”栏目里介绍了一群事业小成的广州人怎样追求“懒生活”。他们成立“懒人公社”,建“懒人酒店”,与三五好友在丽江古城品茶、观雪山,享受时光的安静美好。  看完他们的故事,我在思考一个问题:我们工作的目的是什么?除了为国家为事业外,就是为了让生活过得更好一点。生活好才是我们最终的目的,而不是为了赚更多的钱。很多时候,我们都忘记了享受自己的生活。  梭罗在《瓦尔
主持人语  亲爱的同学们,初初和你又一次相聚在这里,开启我们的单元学习之旅了。  本单元所选四篇课文都是表现家国情怀的文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古往今来,这种高尚情怀极大地凝聚了人心、振奋了精神。本单元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壮丽的爱国画卷:在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侵踏我国的领土时,诗人向黄河母亲唱出了豪迈的颂歌;普法战争中,被剥夺学习母语权利的法国人心中涌动着无比的悲愤;九一八事变后,东北青年胸中
大部分动物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是靠它的眼、耳、鼻、舌和身体,可是不知大家注意过没有,鱼却是一个例外。它们的感觉器官虽然没有像陆地动物发育得那么完善,但鱼为了达到生存的目的,他们还具有不为人知的“第六感觉系统”——侧线系统。  鱼的侧线系统生长在身体的两侧,从头部一直延伸到尾部。构成这个系统的侧线器官,是由神经控制的一簇簇纤毛组成的,每一簇纤毛又被果冻状的吸盘包围着,也就是神经丘。这个侧线系统,可以感
我上小学的时候,最害怕作文课。两节作文课下来,我的作文本上只写着题目,要不就是涂画几遍的开头。那时刚解放,在我们村里教书的老师,还有打学生的习气。因为倒霉的作文,我的脸蛋上常印有老师带着粉笔灰的手印。   但有一次,我的作文得到了老师的称赞。事先,我并不知道我写的这篇作文是好文章,讲评课开始的时候,我是做好被拧脸蛋的准备的。那次的作文题目是《卖余粮》。   五十年代初期,国家还挺困难,动员农民卖余
为什么有钱人越来越有钱?而我们总是富不起来?寻常百姓最大的困惑莫过于此。近日有幸同省内富甲一方的老朱(化名)促膝长谈,深受启发。老朱说,20年前他只是一个农民,祖祖辈辈都是老实人,在当地很难找到工作,于是怀揣200元现金从邻省跑到江苏来创业。时过境迁,现在的老朱已经成了几家上市公司的控股人,资产过亿。  穷人图安逸,富人图挑战。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老朱说,如果当初他也同祖辈一样只会认命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