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的相逢

来源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mmi6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起鲁迅,我们总会想起很多词语:深邃、沉重、严厉、倔强、勇毅、果敢……浓黑的一字须,根根向上的头发,吸着烟斗,面目严肃冷峻,这便是鲁迅通常留给我们的印象。他似乎“对一切人都怀有忧虑和敌意”,但实际上,伟人也和普通人一样,拥有喜怒哀乐。他活着的时候,周围有许多文学青年愿意“亲近”他,萧红就是其中一人。
  得遇鲁迅,是萧红生命中最大的幸运与福祉。
  【语句选摘】
  1.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尤其使人记得清楚的,是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去。
  解读
  第一句话真乃神来之笔,寥寥几笔,一个乐观爽朗、平易近人的鲁迅形象便跃然纸上,跟一些人心目中“多疑善怒”“冷酷无情”的鲁迅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是萧红用心灵感受到的非常个人化的鲁迅,也是一个让常人敢于走近且能够伸手触摸的可亲的鲁迅。
  第二句话中,作者更是连用几个动词“抓”“扣”“伸”,写出了鲁迅先生走路轻快的特点,画龙点睛般勾画出一个独一无二、鲜活生动的鲁迅。
  2.鲁迅先生从下午两三点钟起就陪客人,陪到五点钟,陪到六点钟,客人若在家吃饭,吃过饭又必要在一起喝茶,或者刚刚喝完茶走了,或者还没走就又来了客人,于是又陪下去,陪到八点钟,十点钟,常常陪到十二点钟。从下午两三点钟起,陪到夜里十二点,这么长的时间,鲁迅先生都是坐在藤躺椅上,不断地吸着烟。
  解读
  在这里,作者精心选取了“下午两三点钟”到“夜里十二点”这段时间内发生的事情,以细腻的笔法写出了鲁迅先生热情、和蔼、有耐心的一面。
  3.全楼都寂静下去,窗外也是一点声音没有了,鲁迅先生站起来,坐到书桌边,在那绿色的台灯下开始写文章了。
  许先生说鸡鸣的时候,鲁迅先生还是坐着,街上的汽车嘟嘟地叫起来了,鲁迅先生还是坐着。
  有时许先生醒了,看着玻璃窗白萨萨的了,灯光也不显得怎样亮了,鲁迅先生的背影不像夜里那样黑大。
  鲁迅先生的背影是灰黑色的,仍旧坐在那里。
  解读
  作者连用三个“坐”,从侧面起笔,说明鲁迅先生是利用别人睡觉的时间完成自己的工作的,体现了鲁迅先生对待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
  4.鲁迅先生的书桌整整齐齐的,写好的文章压在书下边,毛笔在烧瓷的小龟背上站着。
  解读
  “整整齐齊”“压”等词体现了鲁迅先生拥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写作习惯,从细节处还原、展现了鲁迅先生的生活、工作状态,彰显了鲁迅先生忘我的工作态度。
  【阅读链接】
  那天天气阴霾、沉郁,像要下雪的样子。我在鲁迅故居待了很久,大约是我太专注、太虔诚的目光吸引了讲解人员——一位和善的中年女性,她打开“游人免进”的门扉,“破例”让我进入先前只能够隔着玻璃窗看到的内室。这样,我就真切地触摸到了“老虎尾巴”,“尾巴”墙上挂着那帧陀思妥耶夫斯基阴冷的照片。我在鲁迅先生曾经沉思默想的藤椅上坐了一会儿,望着窗外的景致,一座依然不大的荒芜的园子,园子角落里有一圈石头的井栏。据说这井水实在苦涩,不能饮用,只能用来浇灌园中的几棵枣树,也就是鲁迅先生《秋夜》中劈头所说的“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在我还是中学生的时候,我就在课文中读到了鲁迅先生的这篇文章。我曾向授课的语文老师请教过这句话的意思,老师支支吾吾,也没说出个所以然来。其后很久,我都未曾明白鲁迅先生写这句话的深意。而现在,身临其境的我,感悟到了鲁迅先生孤独、寂寞和无奈的心境——这是否就是鲁迅先生说过的“希望本无所谓有,也无所谓无”呢?这是否就是鲁迅先生说过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呢?……
  (节选自郑文燮《在鲁迅先生故居》)
  在游览鲁迅先生故居时,作者想起鲁迅先生的文章中有“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的语句。对这句话的深意的理解,作者也由“未曾明白”转而有所感悟。请你结合原文并联系现实,探究这句话的深意。
  
  
  
其他文献
如果大海能够唤回曾经的爱/就让我用一生等待/如果深情往事/你已不再留恋/就让它随风飘远……  ——张雨生《大海》  什么是“海”?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海”指的是“大洋靠近陆地的部分”;但在古人的眼里,大湖也叫“海”,如“里海”“青海”“洱海”等。阅读历史古籍,我们不难发现,古人对广阔无垠、波涛汹涌的大海既向往,又畏惧,还幻想出各种海神加以膜拜。如《庄子·秋水》中的“北海之神”叫“海若”。秦漢以后
期刊
有人说,《最后一课》是一首爱国主义交响曲,主旋律是对小弗郎士的描写,配合主旋律的是对郝叟、镇长、邮递员、班上其他学生等进行的描写;构成主旋律音符的是对这些人物的语言、神态、行动、心理、服饰以及布告牌、金龟子、鸽子等进行的细节刻画。因此,我们可以这么理解,小弗郎士在小说中起着贯串故事情节的作用。文中,作者主要写了小弗郎士逃学、上学的经过,通过他的行踪,写了几个相互关联却彼此分离的场面:普鲁士士兵的操
期刊
实写某次翻山的经历,但需要从中感悟出一定的人生哲理,注意字词上的通顺。  站在王屋山脚下的我,显得是那么渺小。  海拔1700多米的王屋山就在眼前。走在厚实的木板路上,脚面与木板在接触间发出粗糙的声音,单听可谓非常烦闷,可一旦配上风与树叶联合拉的胡琴声,便十分悦耳了。  听着那美妙的琴声,高耸入云的山在我心中变得渺小了,似乎还加了个小数点,可到了半山腰,情况就截然不同。  虽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期刊
心理描写指在文章中,对人物在一定环境中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和内心活动所进行的描写,是作文中表现人物性格品质的一种方法。最常用的是描写人物的内心独白,写出人物的所思所想,让人物毫无遮掩地吐露自己的心声,说出自己的欢乐和悲伤、矛盾和愁郁、忧虑和希望,使读者透过人物的外表,看到人物的内心世界。如都德的《最后一課》,文章之所以具有特别感人的艺术魅力,与作者娴熟地运用细腻的心理描写是分不开的。  【课文导入
期刊
当苏菲开始思考有关活着这件事时,她也开始意识到她不会永远活着。  她想:“我现在是活在这世上,但终有一天我会死去。”人死之后还会有生命吗?这个问题猫咪也不会去想。这倒是它的福气。  苏菲的祖母不久前才去世。有六个多月的时间,苏菲天天都在想念她。生命为何要结束呢?这是多么不公平呀!苏菲站在石子路上想着。她努力思考活着的意义,好让自己忘掉她不会永远活着这件事。然而,这实在不太可能。现在,只要她一专心思
期刊
我们漫步于姿态万千的大自然中,渴望看到天空湛蓝、山岭葱郁,渴望听到泉水淙淙、百鸟和鸣;我们徜徉于纷繁复杂的社会里,希望弘扬传统的美德,听到文明的谈吐,看到优雅的仪表,享受生活的温馨与美好。在社会日益发展的今天,“美”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追求。因为“美”体现着一个人的素质,标志着一个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美”,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只是你缺少发现罢了。做一个有心人,你就会发现生活中无处不存在着美。  请
期刊
【文题展示】  人生如旅途。旅途上,有阳光沐浴的温暖,也有风雨交加的迷茫;有云淡风轻的惬意,也有攀爬险峰时的艰辛。风雨过后是彩虹,山的那边,必定有着不一样的精彩!  请以“我终于翻越了那座山”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1)角度自选,立意自定;(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4)不少于600字;(5)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思路点拨】  这是一道看起来并不复
期刊
“最聪明的是明白自己无知的人。”苏格拉底也说,“我只知道一件事,就是我一无所知。”  请你记住这句话,因为很难得有人会承认自己的无知,即使哲学家也不例外。最重要的是,当众说这句话是很危险的,可能会使你丧命。最具颠覆性的人就是那些提出问题的人,而回答问题则比较不危险。任何一个问题都可能比一千个答案要更具爆炸性。  你是否听说过《皇帝的新装》这个故事?故事中的皇帝其实一丝不挂,但他的臣民却没有人敢说出
期刊
让座,表面上是一种文明,实际上是一种关爱,靠的是自觉。可近期,高铁“霸座男”“霸座女”等报道频刷屏,“站不起来”“帮我找个轮椅呗”等语出惊人的霸座言行再次引发了网友们对“到底让不让座”的热议……  红 四川外国语大学退休职工毛维玉有个习惯:凡是在公交车和地铁上为他让座的人,她都会在本子上记录下来,并在征得对方同意后用平板电脑为其拍照。2017年5月25日,80岁的毛维玉告诉记者,从2015年1月她
期刊
【剧情回顾】  位于纽约的自然历史博物馆庄严的大厅里,陈列着这个世界上让人惊奇的事物。当然,它们到了这里都变成了栩栩如生的塑像和标本,来到这里的参观者总能深切地感受到自己对于世界来说是多么的渺小。然而对于赖瑞·戴利——博物馆的新守夜人来说,这只是一个能够争取到儿子的抚养权的谋生手段。工作的第一个晚上,赖瑞百无聊赖地漫步在走廊,但下一刻他就惊讶地发现,当太阳最后的光芒消失在地平线上时,博物馆的一切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