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对贲门失弛缓症35例食管动力的影响

来源 :中华消化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onao6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贲门失弛缓症(AC)患者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前后的食管动力改变,评价POEM对AC食管动力的影响。

方法

行POEM治疗的AC患者35例,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个月应用固态高分辨率食管测压(HRM)系统检测不同食团(5 mL液体和2 cm×2 cm×2 cm固体)的食管动力学,分析对比手术前后食管下括约肌(LES)及食管体部的各动力学参数变化。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非参数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

35例患者POEM术前液体吞咽和固体吞咽的食管下括约肌静息压(LESP)分别为(28.94±18.70) mmHg(1 mmHg=0.133 kPa)和(26.41±11.57) mmHg,术后分别为(16.02±5.46) mmHg和(15.82±5.04) 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338、4.726,P均<0.01)。术前液体吞咽和固体吞咽的4 s完整松弛压(IRP)分别为(27.18±14.63) mmHg和(28.46±11.15) mmHg,术后分别为(12.22±6.75) mmHg和(14.54±7.83) 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902、5.436,P均<0.01)。液体吞咽和固体吞咽的食团内压也较术前降低(t=5.075、2.944,P均<0.01);液体吞咽的食管下括约肌松弛率(LESRR)则比术前有所升高(t=-2.990,P<0.01),固体吞咽的LESRR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40,P>0.05)。Ⅰ型和Ⅲ型患者的远端收缩积分(DCI)及远端波幅参数术前与术后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Ⅱ型患者术后均降低(液体Z=-2.704、-2.489,P<0.05;固体Z=-1.929、-0.747,P>0.05)。术后有2例患者出现食管近端蠕动波,但食管体部仍无完整的蠕动性收缩。所有患者在POEM术后临床症状迅速缓解,症状评分与术前相比显著下降(0.86±1.19比8.16±1.84,t=20.605,P<0.05)。

结论

POEM能有效缓解AC患者LES松弛障碍,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食管体部蠕动功能,且疗效不受分型影响,其长期影响还有待进一步随访研究。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探讨内镜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患者术后多次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07年6月1日至2011年6月1日行EST胆总管取石的患者进行随访,共成功随访2 738例患者,随访时间为3~7年,将其中24例首次EST术后结石复发2次及以上的患者作为多次复发组。在未复发患者中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10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相关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
目的分析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感染菌的菌群变化和耐药特征,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检测50例SAP患者的临床标本,包括痰液、血液、尿液、中心静脉导管、胆汁等,常规分离菌株,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统计学处理采用卡方检验。结果共分离出156株病原菌,从痰液、血液、胰腺及腹腔、胆汁、尿液、手术切口分离出的菌株数量分别为51、37、24、23、11、8株和口腔分泌物2株。最常见感染菌
目的探讨干扰素调节因子5(IRF5)、维生素D受体(VDR)、β防御素1和TLR4的基因多态性与汉族人群CD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11年5月就诊的158例CD患者与246名健康体格检查者的资料与血清标本。采用高通量质谱分析方法对IRF5、VDR、β防御素1和TLR4这4个基因的14个标签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的基因型进行检测。CD组与健康对照组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应用多因子
目的观察在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小鼠实验性结肠炎模型中,叶酸缺乏是否导致干扰素γ基因(IFNG)低甲基化,使IFN-γ高表达而促进UC的发生、发展。方法将24只雌性BALB/c小鼠分为4组,即叶酸缺乏并DSS造模(D/DSS+)组,标准饮食并DSS造模(C/DSS+)组,标准饮食未造模(C/DSS-)组,叶酸缺乏未造模(D/DSS-)组,每组6只。自饲养第6周起,造模组小鼠给予5%DSS溶液
期刊
目的了解抗生素治疗肝硬化并发社区及医院获得性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4年3月被诊断为肝硬化合并SBP的384例患者,将其分成社区获得性和医院获得性。记录和分析所有患者的影响因素,并进行腹水细菌培养、鉴定。根据患者情况,分别采用头孢噻肟钠、头孢曲松钠、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治疗并进行疗效判定。统计学方法采用卡方检验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累积剂量对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疗效,评价抗病毒治疗对疾病进展的影响。方法纳入2005年1月至2009年3月的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对血细胞达到IFN治疗标准的患者(包括行脾动脉栓塞术的患者)予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治疗中根据耐受情况调整Peg-IFNα-2a和利巴韦林的用量,治疗结束后随访24周;将血细胞未
期刊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克罗恩病活动指数(CECDAI)评分、胶囊内镜评分指数(Lewis评分)、简化CD活动指数(简化CDAI)评分、血清CRP及ESR评估CD的病变活动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9年4月至2014年4月行胶囊内镜检查并最终确诊为CD的患者120例,记录其血清CRP和ESR值。分别用CECDAI评分、Lewis评分、简化CDAI评分对患者CD病情活动程度进行评分。应用Spearman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