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路电影(ROAD MOVIE)身为类型片(GENRE)的一种,与西部片(FRONTIER MOVIE)颇有相似之处,两者都是美国文化特有的产物,两者描绘的也都是对美国边疆的探索。
但两者也有很不相同之处:西部片的时代背景是19世纪到20世纪初,片中的英雄们骑马越过辽阔的草原沙漠,公路电影的时代背景则高定在20世纪,车辆成为冒险探索的工具。
就像老练的旅人总会找人结伴而行,以减少一个人食宿花费的开支和旅途中的寂寞,聪明的导演和编剧通常也会把两个人凑在一起,以藉他们之间的互动制造出更多的戏剧效果。结伴同行的人可以是各种身份:旅人、流浪汉、淘金者、因伤心而逃避的人。可是最常出现的角色还是亡命者。理由其一,在真实世界里通常只有亡命者会马不停蹄从一地赶到另一地,逃亡本身成了他们唯一的使命。理由其二,逃亡的过程本身悬疑精彩,后面又有人紧追不舍,剧情本身有足够的强度产生戏剧张力。理由其三,逃亡者使得公路电影能把不同类型片的成分拼凑在一起——动作片、文艺片、悬疑片;因此得以吸引更多的观众,对票房收益有所帮助。因此我们就经常在公路电影中,看到亡命天涯的雌雄大盗了。
《邦妮和克莱德》Bonnie and Clyde
阿瑟·潘(Arthur Penn)导演的《邦妮和克莱德》(Bonnie and Clyde),无疑是亡命者公路电影的经典之作。这部电影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而成。Bonnie Parker和Clyde Barrow是一对雌雄大盗,在30年代横行德州,持枪抢劫银行,最后为警方击毙。而阿瑟·潘在1967年所拍的这部电影,用的手法变颇受争议。他们抢银行在电影中被正当化为向当时社会秩序挑战的行为。30年代美国全国笼罩在一片不景气的低潮下,失业率急剧攀升,银行关门,股市崩盘,许多人生计发生问题。当国家机器不能够保障个人生存时,社会大众开始对现有的秩序怀疑。Clyde在一间空屋前面看见一家人驻足观望,依依不舍,询问之下才知道这原是他们的房子,后来因为付不起贷款被银行没收了。激于义愤,Clyde对屋门前银行的封条开了一枪,而决定开始抢银行。影片的背景虽是30年代,但其中所表达对现存体制和国家机器不满的情绪,正好与60年代末美国社会反战反政府的气氛相吻合。
车子在全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男女主角相遇是因为Bonnie看到Clyde正要偷她妈妈的车,而两人的结局也是以在车中被乱枪打死而告终。他们每抢劫一次就换一次车,当然一辆比一辆更好更新。车子在本片中不仅作案逃亡的工具,也正是对物质欲望的投射和通往自由的机器。
《我心狂野》Wild at heart
尼古拉斯·凯奇(Nicholas Cage)现在红极一时,恐怕很少有人记得他在1990年演过的那部《我心狂野》(Wild at heart)吧?这部电影由大卫·林奇(David Lynch)导演,根据Barry Gifford的短篇小说改编。他的原著只有五页,电影却洋洋洒洒地扩充到两小时。林奇的电影以悬疑和风格诡异著称。这部片在表现形式上诡异,本质上则不折不扣是个爱情童话。
Sailor和Lula是一对恋人,但是Lula的母亲极力反对二人交往,还派了一个混混去对付Sailor。Sailor一下子就把混混干掉,他也因而坐了两年牢。出狱后他携女友远走高飞,Lula的妈妈间接找上一群变态杀手去追问女儿并解决那小子。于是情节就在漫长的汽车旅程中诡异的经历,杀手的追杀,和由回忆中抖中抖露出Sailor的妈妈与人勾结害死丈夫的阴谋中展开。
《末路狂花》Thelma &Louise
雷德利·斯科特(Ridley Scott)导演的《末路狂花》(Thelma &Louise)为公路电影开启了新的方向——成功地引介女性主义到这一向为男性阳刚意识形态所主宰的文类。Thelma和Louise是一对闺中密友,Thelma是一个小女人,平凡的家庭主妇,Louise则是个长相普通(甚至有些丑陋),有些男子气慨的餐厅女侍,两人相偕开车出游。这原本应是一次简单而愉快的旅行,但最后却成为两上女人对抗男性社会压迫的奋斗。
在一间酒吧里一个男人与Thelma搭讪,原本只是单纯的应酬,但是那男人却进一步企图强暴她。情急之时Louise赶到开枪将男人打死。原本这是单纯的自卫杀人,但是现场没有其他证人,在恐惧证据不足会判重罪下,两人展开逃亡的旅程。
《天生杀人狂》Natural Born Killers
奥利弗·斯通(Oliver Stone)摄于1994年的《天生杀人狂》是这里提到的公路电影最晚近的部。它放映后也造成极大的争议。与《邦妮和克莱德》不同的是,《天生杀人狂》并非改编自某一社会事件,却似乎“预演”了社会事件:该片放映之后有一个棉花工人在密西西比州被谋杀,凶手被逮捕后宣称自己的举动是受到该片的启发。
承袭了《生于7月4日》、《刺杀肯尼迪》的主题,斯通在《天生杀人狂》也以谴责美国主流社会的文化为主。这一次的对象是媒体。电影描写一对杀人不眨眼的雌雄大盗Mickey和Mallory 的故事,两人绝非正义的化身,而是如片所说的“Natural Born Killers”,所到之处腥风血雨,只留下一个活口宣扬他们的事迹。但是他们的事迹被新闻媒体渲染以后,竟成为全世界崇拜模仿的对象。
两人在一次枪战中被捕,分别被关入监狱。但是一家电视台的新闻主播希望在“Amercian maniacs”的节目中访问Mickey,于是说服典狱长让他在狱中访问。不料当访谈节目传到狱中时,其他囚犯群起暴动。Mickey趁机劫持记者一行,救出Mallory并闯出监狱。记者为了要抢新闻,也想到他们为了出风头不会杀他,于是和他们一起劫狱冲出重围。但最后仍免不了一死。两个杀人累累的黑天使从此逍遥法外,过着幸福的生活。
《德州巴黎》Paris, Texas
维姆·文德斯(Wim Wenders)是所谓“德国新浪潮”运动中的精锐导演。虽然身为德国人,文德斯对公路电影和美国西部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却特别着迷。他的作品几乎都是公路电影,而且甚至把自己的制片公司命名为“Road movie production”,对公路电影的执着可见一般。
《德州巴黎》(Paris, Texas)是一部以发掘一个人过去主题的公路电影。Travies在德州的沙漠里独自行走了好几年,当他回到文明的世界时起初他拒绝说话,即使最关心他的弟弟Walt一再追问,他也三缄其口,不肯透露这几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他们沉默着继续从德州到洛杉机的旅程,车子驶过沙漠。突然
Travies讲了一句“巴黎,德州”,那是德州中部的一处荒芜之地,他父母第一次做爱的地方,也应该是他开始的地方。
他们回到Walt家以后,Travies渐渐适应文明生活,也渐渐学会和儿子Hunter相处。但是他始终不肯透露他和妻子Jane发生了什么事。
从Walt的妻子Ann的口中,Travies得知Jane的下落,于是带独生子开车前往德州,在一家银行门口等待妻子。Jane出现又走了,Travies跟踪她到一栋老旧的建筑前。他来到一个小房间,墙壁是半透明的可以看到对面,但是对面看不过来。他的妻子在这里从事色情行业。Travies将过去的事娓娓道来,终于让妻子认出是自己:一心想要离开,他则因妒嫉把妻儿锁在车库。半夜醒来发现家里失火,赶忙去车库看,但他们已经走了。这时他心中一片空白,只是漫无目的地跑着,跑着,跑出文明的疆界。
Travies告诉妻子儿子旅馆的住址,让她们母子团聚。
这又是公路片题材的一次开拓。旅程有时候不仅是空间中的漫游,它也是时间的展开或追忆,人,在这样的时空流转中迷失或者寻回自己。
《玻璃玫瑰》The Voyager
《玻璃玫瑰》(Voyager)是德国导演沃尔克·施隆多夫(Volke Schlondorff)1991年的作品。这部电影与其称为公路电影不如说是“旅行电影”(因为搭飞机和坐船亦占有很重的份量)。全片是由两个相关的片段组成。男主角Wklt Fabor搭乘的飞机中途失事,迫降在墨西哥的沙漠中。他闲来与一个德国商人攀谈,发现商人的同学正好是他在二次大战前的同窗好友。而好友的妻子亦正是他的青梅竹马的女友。
本片看似普通的爱情文艺片,不过前后两段迥然相异的旅行经验,却足以丰富其本身的意义。男主角身为一个理性主义者,对任何事都抱持科学的态度冷然对待,连飞机失事也无动于衷。然而理性并不能解释他为什么要和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去墨西哥丛林找寻多年未连络的朋友,不能解释他为什么会和自己的女儿坠入爱河,更不能解释花样年华的少女为什么会猝然而死。他在旅程中的经历,除了跟他过去的回忆牢牢纠结在一起以外,也凸显出人生的偶发性和荒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