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条大河孕育了源远流长的中国历史。这就是黄河。
黄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北麓,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河南、山东九省、区,最后注入渤海。
黄河孕育了人类的文化和精神,那些散落在黄河流域成千上万的人文景观让我们叹为观止。而与黄河俱生的那些自然景观,真乃天造地设,让我们一遍遍留恋、徜徉。
水色湖光黄河源
黄河源位于青海省的腹地。共有三处:一为扎曲;二为约古宗列曲;三是卡日曲。扎曲一年之中大部分时间干涸。卡日曲从五个泉眼开始,流域面积最大,旱季也不干涸,被认为是黄河的正源。约古宗列曲仅有一个泉眼,是一个东西长40公里、南北宽约60公里的椭圆形盆地,内有100多个小水泊,似繁星点点,又似晶莹的粒粒珍珠。众多泉流汇入一条潺潺流淌的玛曲。这里有江泽民题写的“黄河源”碑。
黄河源流玛曲下游就是星宿海,海拔4000多米,藏语称为“错岔”,意思是“花海子”。黄河之水行进至此,因地势平缓,河面骤然展宽,流速也变缓,四处流淌的河水又在这里形成大片沼泽和众多的湖泊。在这不大的盆地里,竟星罗棋布着数以百计的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湖泊,大的有几百平方米。小的仅几平方米,登高远眺,这些湖泊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闪光,宛如夜空中闪烁的星星,星宿海之名大概即由此而来。在星宿海的碧绿的滩地上,紫色的高山紫苑、黄色的垂头菊、粉色的马先蒿,还有点地梅、报春花、紫云英等,一丛丛、一簇簇;在山坡上,野牦牛、藏羚羊等一群群任情游荡;溪流里,斑头雁、黄鸭拨水嬉戏,无鳞湟鱼成群游戈,真是美景天成。
黄河经星宿海后,因为山势和峡谷的作用,又分别形成了扎陵湖和鄂陵湖。扎陵湖和鄂陵湖海拔4300多米,地势高寒、潮湿,地域辽阔,牧草丰美,自然景观奇妙,是难得的旅游观光胜地。盛夏季节,碧空如洗,苍穹无垠,玻璃般的天幕上,棉桃似的朵朵白云不时飘荡。蓝天白云之下,起伏连绵的青山和熠熠闪亮的碧波交相掩映,分外妖娆。数以万计的天鹅、大雁、野鸭、鱼鸥等在平如明镜的湖面上嬉戏飞翔,数不清的牛羊像点点珍珠在翡翠般的湖畔滚动,令人心醉。
天下黄河第一曲
黄河奔下巴颜喀拉山,一头碰在海拔6000米的阿尼玛卿山口,它被迫转折身躯,流向东南,完成一个“S”形的大转折,这就是九曲黄河第一曲。此处位于青海、四川、甘肃三省交界地区。
在黄河第一曲地区,黄河河面宽约300米,水深2米,以每秒1.5米的流速缓缓而下,没有浊浪滔天,没有气势磅礴,此地的黄河悠然恬静。天下黄河第一曲最美的景色是在黄昏,日落之时,当夕阳一点点变红朝山边落下去时,整个河谷笼罩在了一片金黄之中。
黄河岸边广袤无垠的草原水草丰美,各色野花异彩纷呈。值得一提的是西梅朵合塘的赛钦花、格桑花和毛莨花被称为“草原三奇”。西梅朵合塘位于玛曲县城以西120公里处的欧拉秀玛乡,这里是地势平坦的河谷滩地,绵延数十公里。每到7月中旬,整个滩上遍开清一色耀眼的赛钦花。策马滩上,马蹄下迸出一抹金灿灿的花尘,蹄香惊扰无数的蝴蝶及昆虫。8月,赛钦花悄然隐退,天蓝色的格桑花取而代之,整个花滩一片蔚兰,与蓝天、白云、碧波、羊群融为一体,构成一幅山色一体的幽静图。到了10月,周围高山之巅已是白雪皑皑,这里却换之以斑斑点点的毛莨花,在寒风和白雪中展示着高山雪莲般的韵味和精神。
在鲜花簇拥的草地中央,有被当地群众视为圣湖的当庆湖。它位于玛曲县西75公里处的当庆沟内。湖面约2.5万平方米,四周环山呈“U”字形,湖水清澈见底,水深约3米,湖旁灌木茂密,高山旱柳郁郁葱葱。每年夏季,虔诚的佛教徒和游人来这里朝拜和旅游,观赏大自然美妙胜景。
高原明珠龙羊峡
距黄河发源地1684公里的地方,有一个大峡谷,这就是龙羊峡。
龙羊峡长40公里,黄河穿越其间,河谷两岸,一边是起伏峻险的茶纳山,一边是连绵不断的莽原,中间是一片宽阔平坦、肥沃丰腴的盆地,使整个峡谷成为一个巨大的天然库区。到了峡口附近,突然峭壁陡立,两岸距离仅有30多米,岸高150多米,这里是修建水电站得天独厚的地方。现在这里已经建成了世界闻名的中国第二大水电站——龙羊峡水电站。这座水电站是黄河上游第一座大型梯级电站,人称黄河“龙头”电站。龙羊峡水电站不仅可以将黄河上游13万平方公里的年流量全部拦住,而且将在这里形成一座面积为380平方公里、总库容量为240亿立方米的我国最大的人工水库。电站建成后,可装32万千瓦的发电机四台,总装机容量达128万千瓦,年发电量为2360亿千瓦时。
龙羊峡人工水库已成为美丽的旅游景点,大坝锁黄河,高峡出平湖。乘游船绕湖一周,碧波荡漾,湖光山影,苍穹碧野,令人心旷神怡。黄河水在这里是清澈的,清清的黄河水是大自然的赋予。
天下黄河第一桥
黄河穿兰州城而过,被黄河割断的兰州南、北城区经历过羊皮筏子、小船、浮桥和固定的各种桥作为连接工具的历史。位于滨河路中段北侧的兰州中山桥,是兰州历史悠久的古桥,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
中山铁桥的前身始于明洪武五年(1372),宋国公冯胜在兰州城西7里处建的浮桥;至明洪武九年(1376),卫国公邓愈移浮桥至西10里处,称“镇远桥”;明洪武十八年(1385),兰州卫指挥杨廉将浮桥移至今日位置,至今遗存重10吨、长5.8米的铸铁桥柱“将军柱”三根。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清政府在兰州道彭英甲建议和甘肃总督升允的赞助下,动用国库白银30多万两,由德商泰来洋行喀佑斯承建,美国人满宝本、德国人德罗作技术指导,建起了长233.33米、宽约7米的黄河第一座铁桥,初名“兰州黄河铁桥”,1942年改为“中山桥”。
黄河第一桥是在晚清实行新政、大兴洋务、举办实业的历史背景下修建而成的,它承载着兰州诸多的世事沧桑。它是近代甘肃乃至中国走向对外开放,认识、学习和引进外国先进科学技术的先声。
沙漠之都沙坡头
黄河穿越黑山峡之后,一个急转弯流入宁夏的中卫境内。这一个急转弯,使黄河一改往日的汹涌而成为文静秀美的少女,平静缓流,滋润着两岸沃土;这一个急转弯,造就了一个神奇的自然景观——沙坡头。
沙坡头位于中卫县城西20公里处的腾格里沙漠南缘,黄河北岸。乾隆年间,因在河岸边形成一个宽2000米、高约100米的大沙堤而得名沙陀头,讹音沙坡头。百米沙坡,倾角为60度,人从沙坡向下滑时,沙坡内便发出一种“嗡嗡”的轰鸣声,犹如金钟长鸣,悠扬洪亮,故得“沙坡鸣钟”之誉。
站在沙坡下抬头仰望,但见沙山悬若飞瀑,人乘沙流,如从天降,无染尘之忧,只有钟鸣之乐。在这里,黄河、大漠、沙山、绿洲造就的胜景如画。黄河造就了沙坡头,沙坡头之旅与黄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黄河弄筏,追波逐浪,惊险刺激;古老的河湾水车轮转水泻,浇田灌园,别有情趣;“一线牵南北”的双架索道可实现凌空跨河、比翼双飞的梦想。
龙掀巨浪如巨壶
黄河巨流一路奔腾,在山西和陕西交界处曲折南流,到山西吉县与陕西宜川一带,被两岸苍山挟持,约束在狭窄的石谷中。滔滔黄河由300米宽骤然收束为50余米。这时河水奔腾怒啸,山鸣谷应,形如巨壶沸腾,形成落差达50米的壶口大瀑布。《尚书·禹贡》曰:“盖河漩涡,如一壶然。”壶口即因此而得名。
壶口瀑布落差约30米,滚滚洪流到这里急速收敛,注入深潭,声似雷鸣,数公里外可闻;水波急溅,激起百丈水柱,形成腾腾雾气,真有惊涛拍岸、浊浪排空、倒卷半天烟云之势!每到夏、秋之季,彩虹贯于晴空,分外秀丽。其声、其势、其景,壮、秀、奇,使人不能不为之陶醉。
壶口瀑布不仅有“水中冒烟”的奇景,更有“旱地行船”之说。上游船只到此,必须离水登陆,经人抬或车运绕过壶口(即所谓“旱地行船”)方可入水续航,千百年来,概莫能变。
由于四季气候和水量的差异,壶口景色也时有所变。壶口瀑布最佳观赏期分为两段,一是春季4、5月份,正值农历三月间,漫山遍野的山桃花盛开,岸边冻结的冰崖消融,称为“三月桃花汛”;二是秋季9~11月份雨季刚过去时,河边众多山泉小溪汇集成清流,阵阵秋风吹过,常有彩虹出现,叫作“壶口秋风”。这两个时期,水大而稳,瀑布宽度可达千米左右。主瀑难以接近,但远远望去,烟波浩淼,威武雄壮。大浪卷着水泡,奔腾咆哮,以翻江倒海之势飞流而下,真是“水底有龙掀巨浪,岸旁无雨挂彩虹。”此情此景,实非笔墨所能形容。数九寒冬,壶口瀑布又换上了一派银装玉砌的景象,在那瑰丽的冰瀑面上,涌下清凉的河水,瀑布周围的石壁上,挂满了长短、粗细不一的冰滴溜,配上河中翻滚的碧浪,更显示出一幅北国特有的自然风光。
黄河入海的地方
黄河水经过了5000多公里的艰难跋涉,冲破了群山的阻挡,谢绝了河滩的羁留,终于投向了大海的怀抱,大海以宽广无比的胸怀接纳了这回归的巨流。山东东营市,就是黄河入海的地方。
黄河口位于渤海与莱州湾交汇处,是1855年黄河由铜瓦厢决口改道夺大清河入海演变而成。黄河口旷野茫茫,芳草萋萋,海鸥、野鸭一年四季随处可见,一些世界濒危的野生珍禽在这里也时常看到。仅丹顶鹤、灰鹤等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禽就有15种,其他鸟类多达120多种,数量达数百万只之多。
在黄河入海处,你可以看到这样的景象:乘船顺河而下,河面越来越宽,留意观察,会发现这浑厚、凝重的黄河不是流淌,而是沉沉地通体向前推进。黄河两岸,植被种类层次分明。最高的是具有原始气势的大林场,中层是挺拔的芦苇,低层是葱茏青郁的牧草带。乘船继续前行,河海交汇处,恰如一条黄绿相间的飘带,把浑浊的河水与碧蓝的海水劈为两半,河黄海蓝,格外分明。登高俯瞰,黄色的河水犹如一条巨型黄舌伸入蔚蓝的大海,经纬分明。如是傍晚,站在堤坝上看夕阳西下,更能领略“长河落日”的迷人意境。
黄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北麓,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河南、山东九省、区,最后注入渤海。
黄河孕育了人类的文化和精神,那些散落在黄河流域成千上万的人文景观让我们叹为观止。而与黄河俱生的那些自然景观,真乃天造地设,让我们一遍遍留恋、徜徉。
水色湖光黄河源
黄河源位于青海省的腹地。共有三处:一为扎曲;二为约古宗列曲;三是卡日曲。扎曲一年之中大部分时间干涸。卡日曲从五个泉眼开始,流域面积最大,旱季也不干涸,被认为是黄河的正源。约古宗列曲仅有一个泉眼,是一个东西长40公里、南北宽约60公里的椭圆形盆地,内有100多个小水泊,似繁星点点,又似晶莹的粒粒珍珠。众多泉流汇入一条潺潺流淌的玛曲。这里有江泽民题写的“黄河源”碑。
黄河源流玛曲下游就是星宿海,海拔4000多米,藏语称为“错岔”,意思是“花海子”。黄河之水行进至此,因地势平缓,河面骤然展宽,流速也变缓,四处流淌的河水又在这里形成大片沼泽和众多的湖泊。在这不大的盆地里,竟星罗棋布着数以百计的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湖泊,大的有几百平方米。小的仅几平方米,登高远眺,这些湖泊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闪光,宛如夜空中闪烁的星星,星宿海之名大概即由此而来。在星宿海的碧绿的滩地上,紫色的高山紫苑、黄色的垂头菊、粉色的马先蒿,还有点地梅、报春花、紫云英等,一丛丛、一簇簇;在山坡上,野牦牛、藏羚羊等一群群任情游荡;溪流里,斑头雁、黄鸭拨水嬉戏,无鳞湟鱼成群游戈,真是美景天成。
黄河经星宿海后,因为山势和峡谷的作用,又分别形成了扎陵湖和鄂陵湖。扎陵湖和鄂陵湖海拔4300多米,地势高寒、潮湿,地域辽阔,牧草丰美,自然景观奇妙,是难得的旅游观光胜地。盛夏季节,碧空如洗,苍穹无垠,玻璃般的天幕上,棉桃似的朵朵白云不时飘荡。蓝天白云之下,起伏连绵的青山和熠熠闪亮的碧波交相掩映,分外妖娆。数以万计的天鹅、大雁、野鸭、鱼鸥等在平如明镜的湖面上嬉戏飞翔,数不清的牛羊像点点珍珠在翡翠般的湖畔滚动,令人心醉。
天下黄河第一曲
黄河奔下巴颜喀拉山,一头碰在海拔6000米的阿尼玛卿山口,它被迫转折身躯,流向东南,完成一个“S”形的大转折,这就是九曲黄河第一曲。此处位于青海、四川、甘肃三省交界地区。
在黄河第一曲地区,黄河河面宽约300米,水深2米,以每秒1.5米的流速缓缓而下,没有浊浪滔天,没有气势磅礴,此地的黄河悠然恬静。天下黄河第一曲最美的景色是在黄昏,日落之时,当夕阳一点点变红朝山边落下去时,整个河谷笼罩在了一片金黄之中。
黄河岸边广袤无垠的草原水草丰美,各色野花异彩纷呈。值得一提的是西梅朵合塘的赛钦花、格桑花和毛莨花被称为“草原三奇”。西梅朵合塘位于玛曲县城以西120公里处的欧拉秀玛乡,这里是地势平坦的河谷滩地,绵延数十公里。每到7月中旬,整个滩上遍开清一色耀眼的赛钦花。策马滩上,马蹄下迸出一抹金灿灿的花尘,蹄香惊扰无数的蝴蝶及昆虫。8月,赛钦花悄然隐退,天蓝色的格桑花取而代之,整个花滩一片蔚兰,与蓝天、白云、碧波、羊群融为一体,构成一幅山色一体的幽静图。到了10月,周围高山之巅已是白雪皑皑,这里却换之以斑斑点点的毛莨花,在寒风和白雪中展示着高山雪莲般的韵味和精神。
在鲜花簇拥的草地中央,有被当地群众视为圣湖的当庆湖。它位于玛曲县西75公里处的当庆沟内。湖面约2.5万平方米,四周环山呈“U”字形,湖水清澈见底,水深约3米,湖旁灌木茂密,高山旱柳郁郁葱葱。每年夏季,虔诚的佛教徒和游人来这里朝拜和旅游,观赏大自然美妙胜景。
高原明珠龙羊峡
距黄河发源地1684公里的地方,有一个大峡谷,这就是龙羊峡。
龙羊峡长40公里,黄河穿越其间,河谷两岸,一边是起伏峻险的茶纳山,一边是连绵不断的莽原,中间是一片宽阔平坦、肥沃丰腴的盆地,使整个峡谷成为一个巨大的天然库区。到了峡口附近,突然峭壁陡立,两岸距离仅有30多米,岸高150多米,这里是修建水电站得天独厚的地方。现在这里已经建成了世界闻名的中国第二大水电站——龙羊峡水电站。这座水电站是黄河上游第一座大型梯级电站,人称黄河“龙头”电站。龙羊峡水电站不仅可以将黄河上游13万平方公里的年流量全部拦住,而且将在这里形成一座面积为380平方公里、总库容量为240亿立方米的我国最大的人工水库。电站建成后,可装32万千瓦的发电机四台,总装机容量达128万千瓦,年发电量为2360亿千瓦时。
龙羊峡人工水库已成为美丽的旅游景点,大坝锁黄河,高峡出平湖。乘游船绕湖一周,碧波荡漾,湖光山影,苍穹碧野,令人心旷神怡。黄河水在这里是清澈的,清清的黄河水是大自然的赋予。
天下黄河第一桥
黄河穿兰州城而过,被黄河割断的兰州南、北城区经历过羊皮筏子、小船、浮桥和固定的各种桥作为连接工具的历史。位于滨河路中段北侧的兰州中山桥,是兰州历史悠久的古桥,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
中山铁桥的前身始于明洪武五年(1372),宋国公冯胜在兰州城西7里处建的浮桥;至明洪武九年(1376),卫国公邓愈移浮桥至西10里处,称“镇远桥”;明洪武十八年(1385),兰州卫指挥杨廉将浮桥移至今日位置,至今遗存重10吨、长5.8米的铸铁桥柱“将军柱”三根。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清政府在兰州道彭英甲建议和甘肃总督升允的赞助下,动用国库白银30多万两,由德商泰来洋行喀佑斯承建,美国人满宝本、德国人德罗作技术指导,建起了长233.33米、宽约7米的黄河第一座铁桥,初名“兰州黄河铁桥”,1942年改为“中山桥”。
黄河第一桥是在晚清实行新政、大兴洋务、举办实业的历史背景下修建而成的,它承载着兰州诸多的世事沧桑。它是近代甘肃乃至中国走向对外开放,认识、学习和引进外国先进科学技术的先声。
沙漠之都沙坡头
黄河穿越黑山峡之后,一个急转弯流入宁夏的中卫境内。这一个急转弯,使黄河一改往日的汹涌而成为文静秀美的少女,平静缓流,滋润着两岸沃土;这一个急转弯,造就了一个神奇的自然景观——沙坡头。
沙坡头位于中卫县城西20公里处的腾格里沙漠南缘,黄河北岸。乾隆年间,因在河岸边形成一个宽2000米、高约100米的大沙堤而得名沙陀头,讹音沙坡头。百米沙坡,倾角为60度,人从沙坡向下滑时,沙坡内便发出一种“嗡嗡”的轰鸣声,犹如金钟长鸣,悠扬洪亮,故得“沙坡鸣钟”之誉。
站在沙坡下抬头仰望,但见沙山悬若飞瀑,人乘沙流,如从天降,无染尘之忧,只有钟鸣之乐。在这里,黄河、大漠、沙山、绿洲造就的胜景如画。黄河造就了沙坡头,沙坡头之旅与黄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黄河弄筏,追波逐浪,惊险刺激;古老的河湾水车轮转水泻,浇田灌园,别有情趣;“一线牵南北”的双架索道可实现凌空跨河、比翼双飞的梦想。
龙掀巨浪如巨壶
黄河巨流一路奔腾,在山西和陕西交界处曲折南流,到山西吉县与陕西宜川一带,被两岸苍山挟持,约束在狭窄的石谷中。滔滔黄河由300米宽骤然收束为50余米。这时河水奔腾怒啸,山鸣谷应,形如巨壶沸腾,形成落差达50米的壶口大瀑布。《尚书·禹贡》曰:“盖河漩涡,如一壶然。”壶口即因此而得名。
壶口瀑布落差约30米,滚滚洪流到这里急速收敛,注入深潭,声似雷鸣,数公里外可闻;水波急溅,激起百丈水柱,形成腾腾雾气,真有惊涛拍岸、浊浪排空、倒卷半天烟云之势!每到夏、秋之季,彩虹贯于晴空,分外秀丽。其声、其势、其景,壮、秀、奇,使人不能不为之陶醉。
壶口瀑布不仅有“水中冒烟”的奇景,更有“旱地行船”之说。上游船只到此,必须离水登陆,经人抬或车运绕过壶口(即所谓“旱地行船”)方可入水续航,千百年来,概莫能变。
由于四季气候和水量的差异,壶口景色也时有所变。壶口瀑布最佳观赏期分为两段,一是春季4、5月份,正值农历三月间,漫山遍野的山桃花盛开,岸边冻结的冰崖消融,称为“三月桃花汛”;二是秋季9~11月份雨季刚过去时,河边众多山泉小溪汇集成清流,阵阵秋风吹过,常有彩虹出现,叫作“壶口秋风”。这两个时期,水大而稳,瀑布宽度可达千米左右。主瀑难以接近,但远远望去,烟波浩淼,威武雄壮。大浪卷着水泡,奔腾咆哮,以翻江倒海之势飞流而下,真是“水底有龙掀巨浪,岸旁无雨挂彩虹。”此情此景,实非笔墨所能形容。数九寒冬,壶口瀑布又换上了一派银装玉砌的景象,在那瑰丽的冰瀑面上,涌下清凉的河水,瀑布周围的石壁上,挂满了长短、粗细不一的冰滴溜,配上河中翻滚的碧浪,更显示出一幅北国特有的自然风光。
黄河入海的地方
黄河水经过了5000多公里的艰难跋涉,冲破了群山的阻挡,谢绝了河滩的羁留,终于投向了大海的怀抱,大海以宽广无比的胸怀接纳了这回归的巨流。山东东营市,就是黄河入海的地方。
黄河口位于渤海与莱州湾交汇处,是1855年黄河由铜瓦厢决口改道夺大清河入海演变而成。黄河口旷野茫茫,芳草萋萋,海鸥、野鸭一年四季随处可见,一些世界濒危的野生珍禽在这里也时常看到。仅丹顶鹤、灰鹤等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禽就有15种,其他鸟类多达120多种,数量达数百万只之多。
在黄河入海处,你可以看到这样的景象:乘船顺河而下,河面越来越宽,留意观察,会发现这浑厚、凝重的黄河不是流淌,而是沉沉地通体向前推进。黄河两岸,植被种类层次分明。最高的是具有原始气势的大林场,中层是挺拔的芦苇,低层是葱茏青郁的牧草带。乘船继续前行,河海交汇处,恰如一条黄绿相间的飘带,把浑浊的河水与碧蓝的海水劈为两半,河黄海蓝,格外分明。登高俯瞰,黄色的河水犹如一条巨型黄舌伸入蔚蓝的大海,经纬分明。如是傍晚,站在堤坝上看夕阳西下,更能领略“长河落日”的迷人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