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基于对29所高校“00后”大学生的基本情况信息、思想状况、行为特征的调研数据,总结其思想和行为在社会层面、集体层面、个体层面的特征,提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有效结合这些思想和行为特点,从理想信念培育、价值观引导和个体实践养成三个层面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教育引导体系。
关键词:“0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策略
研究背景
本次调研共在全国29所高校进行,包含一流大学建设高校8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11所,其他高校10所。调研高校覆盖华东、华南、华中、华北、西南、东北、西北区域,涵盖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福建、广东、河南、湖南、江西、辽宁、浙江、山东、陕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共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调研采用调查问卷为主要形式,以在29所高校学习的“00后”本科生为调研对象。每所高校发放基础问卷100份,发放形式为电子问卷或纸质问卷,共计发放问卷2,900份,有效收回问卷2,856份,有效回收率为98.48%。
调查问卷主要包含三部分内容:学生基本情况信息、学生思想状况、学生行为特征。在参与调研的学生中,男生占42.76%,女生占57.24%;城镇户口占比64.95%,农村户口占比35.05%;专业分布方面:哲学专业占1.57%、经济学占14.17%、法学占7.21%、教育学占7.82%、文学占24.08%、历史学占0.2%、理学占9.36%、工学占10.11%、医学占0.75%、军事学占0.07%、管理学占17.59%、艺术学占7.07%。
研究结果与分析
对于“00后”个人特质定义的调研中,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追求个性和自由”(9.88%)、“有自己独立的想法,不盲从”(9.63%)、“佛系”(8.81%)、“真实,不虚伪”(8.37%)和“善良宽容”(7.09%)。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他们接受信息的来源渠道较多,成长的家庭和社会环境更为宽松,他们独立、不盲从,真实、不虚伪,追求个性和自由,在一定程度上又比较“佛系”。从政治观、价值观、人生观和学习观多个层面,对调研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寻“00后”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特点。
1.政治观与政治行为
第一,对于国家和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认同度高,对国家发展信心强,认同国家发展理念。课题组主要选取了对于国家的大政方针、发展理念、重大事件调研大学生的认同度。调研发现:超过九成的调研对象对于“中国正在不断走向复兴,在国际上更有地位”持非常肯定的评价。超过八成的调研对象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百姓个人生活密切相关,感觉生活水平逐渐提升”持非常肯定的评价。
在调研中,设计了两个题目考察“00后”大学生对于发展理念的认同,调研发现:相比于单一的本国发展,大学生认为应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相比于经济利益,大学生更认同环境改善的重要性。一是认同人类命运共同体观点。超过九成的调研对象对于“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我认为世界各国在谋求本国发展的同时,應当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判定非常认同。二是认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超过七成的调研对象对于“与经济利益和个人生活的一些便利相比,环境的改善更为重要”的判定非常认同。
第二,立场坚定,对于国家大事有自己的判断。问卷中设计了对于“00后”大学生政治立场和媒介素养的自我认知调研,同时选择了两个案例进行验证。调研发现:超过八成的调研对象对于“我很关注国家大事,在网上遇到一些不负责的言论,会保持自己的判断和立场,不会人云亦云”的判定,持正向评价。实证案例中,超过八成的调研对象非常认同“中国有能力应对美国挑起的贸易争端,不会被击垮”的判定。近九成的调研对象非常认同“香港暴力问题背后涉及外部势力妄图搞乱中国,蛊惑部分青少年‘反中乱港’破坏‘一国两制’”的判定。自我认知调查和案例认同选项都表明“00后”大学生政治定力及辨别是非能力较强,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
2.价值观与价值选择
第一,认同诚信和社会公正以及个人努力的重要作用。超过八成的调研对象对于“相信社会是公平的,认同努力的重要意义”的判定,持正向评价。在诚信调查上,超过半数的调研对象对于“即便撒谎能够带来好处,我也不会撒谎”的判定,持正向评价。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如果撒谎能够带来好处,会这样做”持中性评价的比例是33.75%,说明持不确定性的调研对象也比较多,这说明在诚信教育及诚信行为引导上,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第二,在认同集体价值的同时,关注个人价值和作用发挥。超过六成的调研对象非常认同“个人只有在集体中才能更好地发展”。同时,“00后”大学生在群体中较为关注个人价值的实现和作用的彰显。调研对象对于“默默无闻付出能够获得别人尊重”的选项,持肯定性评价的比例超过半数。
3.人生观与生活状况
第一,认同理想信念的重要意义。研究发现:超过八成的调研对象认同“理想信念会对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判定。同时,现实条件和未来的不确定性会对“00后”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产生较大影响。对于“现实条件和未来的不确定性不会改变我的理想信念”的判定,持认同评价比例为58.24%。调研对象对于“衡量个人成功的最重要的标准”的选项,占比分别为“社会贡献”(43.9%)、“个人品行”(29.45%) 、“财富”(13.25%)、“名誉”(7.26%)、“权力”(占6.14%)。调研发现:“00后”大学生将利他原则放在第一位,同时也较为注重个人的修养,对于世俗传统的财富、名誉和权力的认同度较低。
第二,能够认识个体差异,更具有包容性。在朋辈交流中,对于“当朋友的行为、观点和自己不一致时”的选项,选择“不是一类人,逐渐疏远”的比例为5.59%,选择“每个人不一样,表示尊重和理解”的比例为85.62%,选择“无所谓”为8.79%。这个选项也再次印证“00后”大学生尊重个体差异,具有独立性和包容性。对于“你在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期间是否感受到周围存在的‘青年圈层’现象”的选项,认为“存在”的比例为65.22%,“不存在”的比例为8.55%,“没注意过”的比例为26.23%。调研发现:存在某一类具有相同或相似偏好特性的青年更容易聚集的现象。 “00后”大学生倾向于独立思考,不盲从。只有5.14%的调研对象表示“当自己的想法和长辈/老师的观点冲突时”选择听从长辈。调研发现:“00后”大学生有独立的思考,不崇拜传统权威。同时,超过三成的调研对象对于观点的冲突持“保持现状”的态度,并不期望得到他人的认同。
4.学习观与未来规划
第一,网络是学习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00后”大学生对于网络运用目的较为多元,主要以交流沟通和娱乐休闲为主,排名前三位分别是“微信聊天”(18.55%)、“听音乐”(12.33%)和“看视频”(10.61%)。其余选项依次为“刷微博”(9.86%)、“逛各种论坛”(8.59%)、“玩游戏”(7.37%)、“查找资料”(7.13%)、“看微信朋友圈”(6.84%)、“学习”(6.23%)、“浏览新闻”(4.23%)、“購物”(3.97%)、“读书”(3.66%)、“理财”(0.63%)。
值得关注的是,网络虽然是“00后”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并不是获得知识最为有效的途径。对于获得知识最有效的途径,排名前二位的选项分别是“课堂教学”(32.88%)和“阅读书籍”(30.18%),“互联网”排名第三位,占比为21.56%。
第二,学业压力仍为主要压力,关注个人能力发展,对于未来规划需要进一步明确。对于“当前最大苦恼”的选项,42.38%的调研对象选择“学业压力”,占比排名第一位;“对未来的迷茫”占比22.75%,排名第二位。调研发现:“00后”大学生更为关注个人能力提升,对于“大学期间你最关注哪方面的发展”,排名居前的选项分别为“个人能力”(46.13%)和“学业”(26.63%)。参加学生活动和学生组织是大多数学生选择的个人能力提升的方式。参加学生活动和学生组织是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你参加学生活动及参与学生组织最主要的动力来源”,排名第一位的选项为“锻炼自己,丰富阅历”(64.02%),这与其对于个人能力的关注相吻合。调研还发现:“00后”大学生对于未来学习生活目标并不明确,近五成的调研对象对此“有思考,但觉得无从下手”。对于未来职业发展规划不清晰,超六成的调研对象认为需要提升职业规划。在针对“本科毕业后的职业选择”的调研中,五成的调研对象选择考研。
研究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00后”大学生在思想和行为上体现以下三方面的特征:一是在社会层面,他们的价值观与主流价值观耦合,具有较强的信息识别能力,但仍受外界环境影响,可塑性强。“00后”大学生爱国,对国家发展充满信心,面对香港“修例风波”等问题,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保持清醒认识和理性判断。但“现实条件和未来的不确定性”对于他们仍会产生较大影响。二是在集体层面,他们崇尚个性,重平等,轻权威,在肯定个人在集体中发挥作用的基础上,更为注重自身价值实现,认知和行为具有一定差距。具有相同或相似偏好特性的“00后”更容易相聚,在小团体中展现自我。三是在个体层面,他们更为注重精神上的获得感,更理性,更包容。学业压力是他们的主要压力,个人能力提升是他们的第一愿望,对于未来存在一定程度的迷茫。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有效结合这些思想和行为特点,从理想信念培育、价值观引导和个体实践养成三个层面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教育引导体系。
1.加强理想信念的铸魂育人作用
理想信念要用科学的理论引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学生头脑,不断增强“四个自信”,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
第一,构建社会、学校、家庭协同的理想信念育人环境。要将育人作为统一整体,注重全局观念,加强顶层设计,使各个空间育人要素“同频共振”,向同一目标发力。一是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体系化内化。使学生对于理论体系形成系统化的认知,在经验认同的基础上形成理性认同,增强“00后”大学生精神力量,自觉从理性认知角度看待问题,提升使命感和责任感。二是通过制度设计,构建社会、学校和家庭横向贯通的育人共同体。社会、学校和家庭涵盖了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主要空间,要在各空间密切配合,形成合力。
第二,运用网络媒介构建理想信念育人的网络环境。一是加强网络育人平台建设。充分认识“00后”大学生的共性化特征,打造具有吸引力的正向引领平台。网络是他们获取信息、开展人际交流的主要方式,要根据此特点研制推广网络平台,促使大学生巧用网络平台解决思想困惑。二是加强具有吸引力的内容生产和推送。教育必须立足于学生思想特点和行为习惯,满足学生需求,回应学生需要,才能够更好地服务学生成长成才。提供符合“00后”需求的互联网产品,依托大数据算法,通过定制化网络教育内容传播,满足受教育者需求,提升传播有效性。在网络媒介运用中,要更加注重个体价值的满足和实现,不断提升“00后”大学生的参与度和获得感。
2.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
第一,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一是充分运用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价值引领。一方面,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和理论性,通过思想政治理论五门课程的讲授使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的理论有体系化认知。另一方面,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更好地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通过在课堂讲授中以身边的人和事、学生关注的话题等进行剖析,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二是发挥“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作用。专业课教师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和价值引领能力,挖掘专业课程中的育人元素,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实现价值引领。做到专业课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在课程教学中体现“以育人为本”。
第二,注重党团组织的引领作用。一是党团组织应覆盖教育教学和学生成长全过程。四年大学生活中,“有困难找组织”应成为学生实际的行为导向,组织的存在可以被每一位学生感知,组织声音能够被每一位学生听到。二是不断增强党团组织的影响力。调研发现:“佛系”作为“00后”大学生标签排名第三位。同时,大部分“00后”大学生在学业和能力提升上有较好的认知且能够采取行动。这种“佛系”并非真正没有欲望,更多的是在欲望无法实现时的一种自我保护。在这种情况下,党团组织的示范作用特别重要。身边的你、我、他,通过不断拼搏,积极奋进实现了理想,这种奋斗精神和积极向上的状态需要通过组织有意识培养得到树立和强化。党团组织要为青年的成长赋能,通过不断的组织激励和认同,提升青年成长动力和活力。 3.加强个人实践养成
第一,通过校内外实践,锤炼过硬本领。如何将所学知识用到报效祖国的伟大事业中,大学生需要为未来确定方向,将自身的认识转化为行动。一是拓展校内实践内容。通过课内实践,明确未来发展方向。从进校伊始,开展使命路径教育,引导他们进一步明确未来发展方向。通过课外实践,进一步增长见识、增长才干。在校内为学生实践创造空间,开辟大学生实践基地,鼓励学生将所学专业知识进行实践转化。在实践中进一步明确专业价值,在为师生服务中体验奉献和成就。二是提升校外实践效能。校外实践要与校内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密切贯通,通过实践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和通识能力。鼓励“00后”大学生参与专业领域實践,将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密切结合,在项目建设和实习工作进展中不断内化专业知识,明确自身提升点。通过认识—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夯实专业基础。鼓励学生参加“‘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综合性实践项目,通过实践提升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能力,进一步增强综合素质,让大学生面对未来从“无从下手”变为“得心应手”。
第二,通过校内外实践,锤炼品德修为。一是通过主题实践活动实现价值引领。体验式教育是实现大学生对于理论从认知到认同进而践行的有效方式,高校可利用一些重大事件节点,把握好育人契机,将其与日常思政教育有机融合,引领“00后”大学生强化使命担当。二是通过参与社会实践,锤炼品德修为。社会实践的方式和内容要跟上青年学生生活变化的新节奏,传递青年学生生活变化的新信息,不断形成正能量循环。例如:通过主题社会实践成长磨炼,社会实践能够展示中国青年人的风采,既是青年进一步了解国情、提升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的过程,又是增强“四个自信”的过程。
每一代青年有每一代青年的特点,了解 “00后”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把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伟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中,是高等教育肩负的历史使命。
本文系2019年北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重点课题“移动互联背景下‘00后’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特点与引导策略研究”(项目标准号:BJSZ2019ZD11)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张严系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副校长;李智慧,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党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苑聪雯]
关键词:“0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策略
研究背景
本次调研共在全国29所高校进行,包含一流大学建设高校8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11所,其他高校10所。调研高校覆盖华东、华南、华中、华北、西南、东北、西北区域,涵盖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福建、广东、河南、湖南、江西、辽宁、浙江、山东、陕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共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调研采用调查问卷为主要形式,以在29所高校学习的“00后”本科生为调研对象。每所高校发放基础问卷100份,发放形式为电子问卷或纸质问卷,共计发放问卷2,900份,有效收回问卷2,856份,有效回收率为98.48%。
调查问卷主要包含三部分内容:学生基本情况信息、学生思想状况、学生行为特征。在参与调研的学生中,男生占42.76%,女生占57.24%;城镇户口占比64.95%,农村户口占比35.05%;专业分布方面:哲学专业占1.57%、经济学占14.17%、法学占7.21%、教育学占7.82%、文学占24.08%、历史学占0.2%、理学占9.36%、工学占10.11%、医学占0.75%、军事学占0.07%、管理学占17.59%、艺术学占7.07%。
研究结果与分析
对于“00后”个人特质定义的调研中,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追求个性和自由”(9.88%)、“有自己独立的想法,不盲从”(9.63%)、“佛系”(8.81%)、“真实,不虚伪”(8.37%)和“善良宽容”(7.09%)。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他们接受信息的来源渠道较多,成长的家庭和社会环境更为宽松,他们独立、不盲从,真实、不虚伪,追求个性和自由,在一定程度上又比较“佛系”。从政治观、价值观、人生观和学习观多个层面,对调研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寻“00后”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特点。
1.政治观与政治行为
第一,对于国家和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认同度高,对国家发展信心强,认同国家发展理念。课题组主要选取了对于国家的大政方针、发展理念、重大事件调研大学生的认同度。调研发现:超过九成的调研对象对于“中国正在不断走向复兴,在国际上更有地位”持非常肯定的评价。超过八成的调研对象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百姓个人生活密切相关,感觉生活水平逐渐提升”持非常肯定的评价。
在调研中,设计了两个题目考察“00后”大学生对于发展理念的认同,调研发现:相比于单一的本国发展,大学生认为应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相比于经济利益,大学生更认同环境改善的重要性。一是认同人类命运共同体观点。超过九成的调研对象对于“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我认为世界各国在谋求本国发展的同时,應当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判定非常认同。二是认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超过七成的调研对象对于“与经济利益和个人生活的一些便利相比,环境的改善更为重要”的判定非常认同。
第二,立场坚定,对于国家大事有自己的判断。问卷中设计了对于“00后”大学生政治立场和媒介素养的自我认知调研,同时选择了两个案例进行验证。调研发现:超过八成的调研对象对于“我很关注国家大事,在网上遇到一些不负责的言论,会保持自己的判断和立场,不会人云亦云”的判定,持正向评价。实证案例中,超过八成的调研对象非常认同“中国有能力应对美国挑起的贸易争端,不会被击垮”的判定。近九成的调研对象非常认同“香港暴力问题背后涉及外部势力妄图搞乱中国,蛊惑部分青少年‘反中乱港’破坏‘一国两制’”的判定。自我认知调查和案例认同选项都表明“00后”大学生政治定力及辨别是非能力较强,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
2.价值观与价值选择
第一,认同诚信和社会公正以及个人努力的重要作用。超过八成的调研对象对于“相信社会是公平的,认同努力的重要意义”的判定,持正向评价。在诚信调查上,超过半数的调研对象对于“即便撒谎能够带来好处,我也不会撒谎”的判定,持正向评价。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如果撒谎能够带来好处,会这样做”持中性评价的比例是33.75%,说明持不确定性的调研对象也比较多,这说明在诚信教育及诚信行为引导上,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第二,在认同集体价值的同时,关注个人价值和作用发挥。超过六成的调研对象非常认同“个人只有在集体中才能更好地发展”。同时,“00后”大学生在群体中较为关注个人价值的实现和作用的彰显。调研对象对于“默默无闻付出能够获得别人尊重”的选项,持肯定性评价的比例超过半数。
3.人生观与生活状况
第一,认同理想信念的重要意义。研究发现:超过八成的调研对象认同“理想信念会对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判定。同时,现实条件和未来的不确定性会对“00后”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产生较大影响。对于“现实条件和未来的不确定性不会改变我的理想信念”的判定,持认同评价比例为58.24%。调研对象对于“衡量个人成功的最重要的标准”的选项,占比分别为“社会贡献”(43.9%)、“个人品行”(29.45%) 、“财富”(13.25%)、“名誉”(7.26%)、“权力”(占6.14%)。调研发现:“00后”大学生将利他原则放在第一位,同时也较为注重个人的修养,对于世俗传统的财富、名誉和权力的认同度较低。
第二,能够认识个体差异,更具有包容性。在朋辈交流中,对于“当朋友的行为、观点和自己不一致时”的选项,选择“不是一类人,逐渐疏远”的比例为5.59%,选择“每个人不一样,表示尊重和理解”的比例为85.62%,选择“无所谓”为8.79%。这个选项也再次印证“00后”大学生尊重个体差异,具有独立性和包容性。对于“你在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期间是否感受到周围存在的‘青年圈层’现象”的选项,认为“存在”的比例为65.22%,“不存在”的比例为8.55%,“没注意过”的比例为26.23%。调研发现:存在某一类具有相同或相似偏好特性的青年更容易聚集的现象。 “00后”大学生倾向于独立思考,不盲从。只有5.14%的调研对象表示“当自己的想法和长辈/老师的观点冲突时”选择听从长辈。调研发现:“00后”大学生有独立的思考,不崇拜传统权威。同时,超过三成的调研对象对于观点的冲突持“保持现状”的态度,并不期望得到他人的认同。
4.学习观与未来规划
第一,网络是学习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00后”大学生对于网络运用目的较为多元,主要以交流沟通和娱乐休闲为主,排名前三位分别是“微信聊天”(18.55%)、“听音乐”(12.33%)和“看视频”(10.61%)。其余选项依次为“刷微博”(9.86%)、“逛各种论坛”(8.59%)、“玩游戏”(7.37%)、“查找资料”(7.13%)、“看微信朋友圈”(6.84%)、“学习”(6.23%)、“浏览新闻”(4.23%)、“購物”(3.97%)、“读书”(3.66%)、“理财”(0.63%)。
值得关注的是,网络虽然是“00后”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并不是获得知识最为有效的途径。对于获得知识最有效的途径,排名前二位的选项分别是“课堂教学”(32.88%)和“阅读书籍”(30.18%),“互联网”排名第三位,占比为21.56%。
第二,学业压力仍为主要压力,关注个人能力发展,对于未来规划需要进一步明确。对于“当前最大苦恼”的选项,42.38%的调研对象选择“学业压力”,占比排名第一位;“对未来的迷茫”占比22.75%,排名第二位。调研发现:“00后”大学生更为关注个人能力提升,对于“大学期间你最关注哪方面的发展”,排名居前的选项分别为“个人能力”(46.13%)和“学业”(26.63%)。参加学生活动和学生组织是大多数学生选择的个人能力提升的方式。参加学生活动和学生组织是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你参加学生活动及参与学生组织最主要的动力来源”,排名第一位的选项为“锻炼自己,丰富阅历”(64.02%),这与其对于个人能力的关注相吻合。调研还发现:“00后”大学生对于未来学习生活目标并不明确,近五成的调研对象对此“有思考,但觉得无从下手”。对于未来职业发展规划不清晰,超六成的调研对象认为需要提升职业规划。在针对“本科毕业后的职业选择”的调研中,五成的调研对象选择考研。
研究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00后”大学生在思想和行为上体现以下三方面的特征:一是在社会层面,他们的价值观与主流价值观耦合,具有较强的信息识别能力,但仍受外界环境影响,可塑性强。“00后”大学生爱国,对国家发展充满信心,面对香港“修例风波”等问题,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保持清醒认识和理性判断。但“现实条件和未来的不确定性”对于他们仍会产生较大影响。二是在集体层面,他们崇尚个性,重平等,轻权威,在肯定个人在集体中发挥作用的基础上,更为注重自身价值实现,认知和行为具有一定差距。具有相同或相似偏好特性的“00后”更容易相聚,在小团体中展现自我。三是在个体层面,他们更为注重精神上的获得感,更理性,更包容。学业压力是他们的主要压力,个人能力提升是他们的第一愿望,对于未来存在一定程度的迷茫。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有效结合这些思想和行为特点,从理想信念培育、价值观引导和个体实践养成三个层面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教育引导体系。
1.加强理想信念的铸魂育人作用
理想信念要用科学的理论引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学生头脑,不断增强“四个自信”,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
第一,构建社会、学校、家庭协同的理想信念育人环境。要将育人作为统一整体,注重全局观念,加强顶层设计,使各个空间育人要素“同频共振”,向同一目标发力。一是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体系化内化。使学生对于理论体系形成系统化的认知,在经验认同的基础上形成理性认同,增强“00后”大学生精神力量,自觉从理性认知角度看待问题,提升使命感和责任感。二是通过制度设计,构建社会、学校和家庭横向贯通的育人共同体。社会、学校和家庭涵盖了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主要空间,要在各空间密切配合,形成合力。
第二,运用网络媒介构建理想信念育人的网络环境。一是加强网络育人平台建设。充分认识“00后”大学生的共性化特征,打造具有吸引力的正向引领平台。网络是他们获取信息、开展人际交流的主要方式,要根据此特点研制推广网络平台,促使大学生巧用网络平台解决思想困惑。二是加强具有吸引力的内容生产和推送。教育必须立足于学生思想特点和行为习惯,满足学生需求,回应学生需要,才能够更好地服务学生成长成才。提供符合“00后”需求的互联网产品,依托大数据算法,通过定制化网络教育内容传播,满足受教育者需求,提升传播有效性。在网络媒介运用中,要更加注重个体价值的满足和实现,不断提升“00后”大学生的参与度和获得感。
2.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
第一,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一是充分运用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价值引领。一方面,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和理论性,通过思想政治理论五门课程的讲授使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的理论有体系化认知。另一方面,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更好地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通过在课堂讲授中以身边的人和事、学生关注的话题等进行剖析,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二是发挥“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作用。专业课教师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和价值引领能力,挖掘专业课程中的育人元素,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实现价值引领。做到专业课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在课程教学中体现“以育人为本”。
第二,注重党团组织的引领作用。一是党团组织应覆盖教育教学和学生成长全过程。四年大学生活中,“有困难找组织”应成为学生实际的行为导向,组织的存在可以被每一位学生感知,组织声音能够被每一位学生听到。二是不断增强党团组织的影响力。调研发现:“佛系”作为“00后”大学生标签排名第三位。同时,大部分“00后”大学生在学业和能力提升上有较好的认知且能够采取行动。这种“佛系”并非真正没有欲望,更多的是在欲望无法实现时的一种自我保护。在这种情况下,党团组织的示范作用特别重要。身边的你、我、他,通过不断拼搏,积极奋进实现了理想,这种奋斗精神和积极向上的状态需要通过组织有意识培养得到树立和强化。党团组织要为青年的成长赋能,通过不断的组织激励和认同,提升青年成长动力和活力。 3.加强个人实践养成
第一,通过校内外实践,锤炼过硬本领。如何将所学知识用到报效祖国的伟大事业中,大学生需要为未来确定方向,将自身的认识转化为行动。一是拓展校内实践内容。通过课内实践,明确未来发展方向。从进校伊始,开展使命路径教育,引导他们进一步明确未来发展方向。通过课外实践,进一步增长见识、增长才干。在校内为学生实践创造空间,开辟大学生实践基地,鼓励学生将所学专业知识进行实践转化。在实践中进一步明确专业价值,在为师生服务中体验奉献和成就。二是提升校外实践效能。校外实践要与校内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密切贯通,通过实践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和通识能力。鼓励“00后”大学生参与专业领域實践,将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密切结合,在项目建设和实习工作进展中不断内化专业知识,明确自身提升点。通过认识—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夯实专业基础。鼓励学生参加“‘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综合性实践项目,通过实践提升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能力,进一步增强综合素质,让大学生面对未来从“无从下手”变为“得心应手”。
第二,通过校内外实践,锤炼品德修为。一是通过主题实践活动实现价值引领。体验式教育是实现大学生对于理论从认知到认同进而践行的有效方式,高校可利用一些重大事件节点,把握好育人契机,将其与日常思政教育有机融合,引领“00后”大学生强化使命担当。二是通过参与社会实践,锤炼品德修为。社会实践的方式和内容要跟上青年学生生活变化的新节奏,传递青年学生生活变化的新信息,不断形成正能量循环。例如:通过主题社会实践成长磨炼,社会实践能够展示中国青年人的风采,既是青年进一步了解国情、提升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的过程,又是增强“四个自信”的过程。
每一代青年有每一代青年的特点,了解 “00后”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把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伟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中,是高等教育肩负的历史使命。
本文系2019年北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重点课题“移动互联背景下‘00后’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特点与引导策略研究”(项目标准号:BJSZ2019ZD11)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张严系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副校长;李智慧,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党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苑聪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