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庆市位于黑龙江省中部,春季降雨量不足全年的15%左右,春旱发生频率达70%以上,“十年九春旱”,是典型的旱作农业区,绝大多数耕地要靠“土壤水库”来调控和利用天然降水,干旱问题一直是影响我市农业生产的主要灾害之一。
1 我市土壤耕作制度的基本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农业机械化水平得到很大提高。全市农机具数量不断增加,功能逐渐全齐,品质也大大提高。目前农用大中型拖拉机、小型拖拉机、配套农具等2万余台。伴随着农业机械品种、数量的迅速增长,全市大豆、玉米播种,水稻插秧,大豆、水稻、玉米收获,深松整地,秸茬还田等机械化作业项目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农业机械化水平普遍提高,机械耕地、播种、收获面积大幅度提高。机耕、播种、中耕、收获机械化程度分别达到90%、85%、91%、40%,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75%以上。土壤耕作制度也随着农机化的发展逐渐发生着变化,农机管理部门针对长期使用传统铧式犁产生新的犁底层问题,结合我市的特点,大力推广应用深松耕法,传统耕法被彻底打破。深松耕法具有成本低、效益高、耕层深,既不打乱耕层,又能打破犁底层、蓄水保墒、增温放寒等许多优点,深受农民的欢迎,发展十分迅速。从开始示范试验到目前的大面积推广,深松整地由无到有,面积在逐年扩大,目前可占全年耕整地任务的40%以上。深松联合整地技术已被多数农户认可,以深松耕法为主的土壤耕作制度的建立势在必行。
2 未来发展趋势
土壤耕作制度是在轮耕换茬基础上,以深松整地为核心,与作物种植制度相适应建立的一系列连续、配套、科学的土壤耕作措施的合理组合。为种植制度中每个作物创造较适宜的土壤环境,既满足作物高产的要求,又能低耗高效。如果深松整地上不去,科学的耕作制度就建立不起来,农业的旱涝风险就在所难免,特别是通过大型机械深松作业,彻底改变了土壤耕层构造,有效地调节和控制土壤肥力,用大型农业机械进行深松整地,可以在不打乱土壤耕层的前提下,打破犁底层,加深耕层,扩大“土壤水库”容量,改善耕地的理化性能,增強土壤肥力和蓄水保墒能力。从我市多年的实践看,用大型农业机械进行深松整地,能把耕层由现在的12~15cm加深到25~35cm,表土耕层每加深1cm,每亩可以增加2t蓄水能力,储存3mm降雨,一次降雨40~50ram地表也不会有明水。尤其是在秋季整地,可以接纳秋冬降水,避免春季气候干燥期动土,能有效地解决我市十年九春旱问题。因此,建立土壤耕作制度是在新形势下推动农业标准化建设,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必然要求。全市各级农机部门经过多年实践,探索出了适合我市旱作农业特点的新的土壤耕作制度。这些经验和做法是实行一年深松、一年免耕(原垄种)、一年浅耕(耙、旋、浅翻)作业,实现耕地三年轮耕一遍,作物三年轮作一遍的农艺要求,达到蓄水保墒、增强地力、抗旱抗涝的目的。
3 推进土壤耕作制度措施
3.1 制订合理土壤耕作制的原则
我们要在《黑龙江省土壤耕作模式》的基础上,建立适合本区域特点的土壤耕作制度,制订合理土壤耕作制的原则。
3.1.1 依据种植作物的特性
根据作物特性,前后茬作物间的关系和农耗期水、肥、病虫害、杂草等情况,合理安排耕作措施的程序、时间、深度、使用方法和农具。
3.1.2 根据气候、地形和土壤特点
根据气候、地形和土壤特点,针对性采取适宜的耕作措施,以趋利避害。
3.1.3 采用大机械联合作业
在为作物创造适宜土壤环境的前提下,尽量采用大机械联合作业,以减轻多次作业对土壤结构的破坏,减少能耗,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3.2 因地制宜开展土壤耕作
针对不同年份,不同气候,不同土壤及不同耕作方式应因地制宜实施土壤耕作。对于干旱地域,年降雨量少,气候干燥,旱灾频发,要以抗旱保墒为重点,建立残茬覆盖、免耕播种,中耕深松、药剂灭草,伏秋松耕、整地压实的土壤耕作模式;平坦易旱区,要以蓄水保墒为重点,建立秋耕整地、少耕深松,抢墒播种、中耕灭草,轮耕轮作、深浅免耕结合,秸秆还田、培肥地力的土壤耕作模式;冷凉低湿易涝区,地势低洼,土壤粘重通透性差,旱涝交替发生,要以散墒增温为重点,建立早春耙地散墒增温,平翻深松渗水散墒,全方位深松通透排水,大垄台田增温防涝等。对于盐碱地域,耕层内盐碱度高,土壤瘠薄,要以改良土壤为重点,建立浅翻深松加深耕层,中耕深松盐碱下渗,秸秆还田培肥地力的土壤耕作模式;丘陵漫岗区,坡耕地多,水土流失严重,要以水土保持为重点,建立等高耕作、横坡打垄,间隔深松、带状耕作,垄作区田、沟问筑埂,蓄水聚肥、集土免耕的土壤耕作模式;水田地区,要以节水灌溉为重点,激光平地、扩大规模,原茬泡田、搅浆整地,间隔深松、防淤治涝,翻旋结合、整平耙细的土壤耕作模式。
3.3 坚持长效实施
土壤耕作制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其所带来的效果也不一定快速明显的,所以要坚持长效实施机制。重点做到领导重视、群众认可、广泛宣传、积极展示、加强投入、逐步推进。
1 我市土壤耕作制度的基本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农业机械化水平得到很大提高。全市农机具数量不断增加,功能逐渐全齐,品质也大大提高。目前农用大中型拖拉机、小型拖拉机、配套农具等2万余台。伴随着农业机械品种、数量的迅速增长,全市大豆、玉米播种,水稻插秧,大豆、水稻、玉米收获,深松整地,秸茬还田等机械化作业项目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农业机械化水平普遍提高,机械耕地、播种、收获面积大幅度提高。机耕、播种、中耕、收获机械化程度分别达到90%、85%、91%、40%,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75%以上。土壤耕作制度也随着农机化的发展逐渐发生着变化,农机管理部门针对长期使用传统铧式犁产生新的犁底层问题,结合我市的特点,大力推广应用深松耕法,传统耕法被彻底打破。深松耕法具有成本低、效益高、耕层深,既不打乱耕层,又能打破犁底层、蓄水保墒、增温放寒等许多优点,深受农民的欢迎,发展十分迅速。从开始示范试验到目前的大面积推广,深松整地由无到有,面积在逐年扩大,目前可占全年耕整地任务的40%以上。深松联合整地技术已被多数农户认可,以深松耕法为主的土壤耕作制度的建立势在必行。
2 未来发展趋势
土壤耕作制度是在轮耕换茬基础上,以深松整地为核心,与作物种植制度相适应建立的一系列连续、配套、科学的土壤耕作措施的合理组合。为种植制度中每个作物创造较适宜的土壤环境,既满足作物高产的要求,又能低耗高效。如果深松整地上不去,科学的耕作制度就建立不起来,农业的旱涝风险就在所难免,特别是通过大型机械深松作业,彻底改变了土壤耕层构造,有效地调节和控制土壤肥力,用大型农业机械进行深松整地,可以在不打乱土壤耕层的前提下,打破犁底层,加深耕层,扩大“土壤水库”容量,改善耕地的理化性能,增強土壤肥力和蓄水保墒能力。从我市多年的实践看,用大型农业机械进行深松整地,能把耕层由现在的12~15cm加深到25~35cm,表土耕层每加深1cm,每亩可以增加2t蓄水能力,储存3mm降雨,一次降雨40~50ram地表也不会有明水。尤其是在秋季整地,可以接纳秋冬降水,避免春季气候干燥期动土,能有效地解决我市十年九春旱问题。因此,建立土壤耕作制度是在新形势下推动农业标准化建设,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必然要求。全市各级农机部门经过多年实践,探索出了适合我市旱作农业特点的新的土壤耕作制度。这些经验和做法是实行一年深松、一年免耕(原垄种)、一年浅耕(耙、旋、浅翻)作业,实现耕地三年轮耕一遍,作物三年轮作一遍的农艺要求,达到蓄水保墒、增强地力、抗旱抗涝的目的。
3 推进土壤耕作制度措施
3.1 制订合理土壤耕作制的原则
我们要在《黑龙江省土壤耕作模式》的基础上,建立适合本区域特点的土壤耕作制度,制订合理土壤耕作制的原则。
3.1.1 依据种植作物的特性
根据作物特性,前后茬作物间的关系和农耗期水、肥、病虫害、杂草等情况,合理安排耕作措施的程序、时间、深度、使用方法和农具。
3.1.2 根据气候、地形和土壤特点
根据气候、地形和土壤特点,针对性采取适宜的耕作措施,以趋利避害。
3.1.3 采用大机械联合作业
在为作物创造适宜土壤环境的前提下,尽量采用大机械联合作业,以减轻多次作业对土壤结构的破坏,减少能耗,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3.2 因地制宜开展土壤耕作
针对不同年份,不同气候,不同土壤及不同耕作方式应因地制宜实施土壤耕作。对于干旱地域,年降雨量少,气候干燥,旱灾频发,要以抗旱保墒为重点,建立残茬覆盖、免耕播种,中耕深松、药剂灭草,伏秋松耕、整地压实的土壤耕作模式;平坦易旱区,要以蓄水保墒为重点,建立秋耕整地、少耕深松,抢墒播种、中耕灭草,轮耕轮作、深浅免耕结合,秸秆还田、培肥地力的土壤耕作模式;冷凉低湿易涝区,地势低洼,土壤粘重通透性差,旱涝交替发生,要以散墒增温为重点,建立早春耙地散墒增温,平翻深松渗水散墒,全方位深松通透排水,大垄台田增温防涝等。对于盐碱地域,耕层内盐碱度高,土壤瘠薄,要以改良土壤为重点,建立浅翻深松加深耕层,中耕深松盐碱下渗,秸秆还田培肥地力的土壤耕作模式;丘陵漫岗区,坡耕地多,水土流失严重,要以水土保持为重点,建立等高耕作、横坡打垄,间隔深松、带状耕作,垄作区田、沟问筑埂,蓄水聚肥、集土免耕的土壤耕作模式;水田地区,要以节水灌溉为重点,激光平地、扩大规模,原茬泡田、搅浆整地,间隔深松、防淤治涝,翻旋结合、整平耙细的土壤耕作模式。
3.3 坚持长效实施
土壤耕作制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其所带来的效果也不一定快速明显的,所以要坚持长效实施机制。重点做到领导重视、群众认可、广泛宣传、积极展示、加强投入、逐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