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实用型、能动型、创造型人才的基地。其中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毕业生具“一专多能,一人多证”,也就是毕业生可以适合多个岗位的求。本文主要研究的就是从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过程的实施、校企合作核心能力模块的设计、学徒制的管理模式、岗位证书的考取等方面尽可能从根本上解决一专多能的互联网协同创新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互联网+ 一专多能 协同创新
中图分类号:C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3-0327-01
一、时代背景及企业用人需求
在"互联网+"的国家战略背景下,社会正在进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代,特别是互联网产业的飞速发展,对互联网人才数量和类型的需求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需要一专多能的人才,互联网企业快速更新的知识结构与传统教育模式的矛盾信息技术本身变革快、创新多,发展也较快,而传统的教育模式存在不足,无法满足企业发展要求,所以急需具有创新并且能够协同工作能力的人才。
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 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国家已设立400亿元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要整合筹措更多资金,为产业创新加油助力。
2015年6月黑龙江省长陆昊在全省“互联网+”推进工作会议中指出,对“互联网+”这项全新的事业,要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部署,集中全省智慧,学习经典理论,借鉴成功经验,掌握发展规律,在教育文化方面,要通过互联网让更多的年轻人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要强有力支持本地互联网企业发展,全力推动科技创新、大学生创业。
近年来,随着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的快速增长及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互联网企业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企业对互联网企业人才的需求也随之增加,预计2016年中国互联网公司直接从业人员将达到452万人。对互联网人才需求的研究不仅对求职者,对企业、社会机构、政府部门,乃至互联网的发展都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本文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主体核心能力研究
“一专多能 ” 一专多能指学校培养的学生或在职人员既要具有专业知识,又要具有适应社会的多方面工作的能力。“一专”就是要精通本职专业技术,考核成绩总评达到总参规定的标准。多能,就是要在精通本职专业技术的基础上,学习掌握与本职工作密切相关的其他两项以上的专业技术,并达到二级能手以上水平。在高职业教育中,“一专多能”中的“专”和“能”都是指与实践教学相对应的职业技能,“专”对对应的是专业的核心技能,“多能”是指与专业相关或邻近领域的复合职业能、创新能力与职业基本素质。
“一专多能” 是顺应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 便于毕业后找工作。所以学生在努力学好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应广泛涉猎其它专业知识,如心理学、文学、历史学以及营销理论等,使自己有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有研究机构分析师指出,从2006年开始,各大公司将越来越倾向于聘用“多元化IT人才,此类人才不仅具备IT方面的专业知识,而且还掌握了多种业务技能,可以处理各种工作任务。”可见,具有相当能力和丰富经验的“一专多长”型的高级网络人才仍将引领IT人才市场的需求潮流。
“协同创新 ” 协同创新多为(组织)企业内部形成的知识(思想、专业技能、技术)分享机制,特点是各独立的创新主体拥有共同的目标、内在动力、直接沟通、依靠现代信息技术构建资源平台,进行多方位交流,多样化协作。多个员工团队完成一个共同的目标项目。
协同创新能力培养首先应该培养学生的协同意识,具有创新的主动性,这样才能成为协同创新的人;其次还要定位角色,使学生都能成为参与者在整个项目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并与其他参与者共同完成任务,达到最终目标;再次还要培养学生的沟通通能力,协同沟通机制的构建不仅仅是制度保障、管理创新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参与其中的“人”要具有较强的协同沟通能力。学生协同创新能力的获得,同样必须具备较强的协同沟通能力,为此学生应具有强烈的互动意愿、高超的沟通技巧和广博的互动知识。
三、培养模式及方法研究
建立一套完整的适合“一专多能”互联网人才协同创新能力培养的培养模式,通过改革教学方法,深入校企合作,使企业和学校共同培养适合企业岗位的“一专多能”具有协同创新能力的综合型互联网人才 。主要采用在学校学习扎实的理论基础,并聘企业的工程师进校园,对学生进行跨专业的阶段性的实践训练;然后根据学生选择的岗位参加专业实习;同时利用现学徒制的方式,给学生指定若干企业师傅。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还能够让他们适合不同的岗位需求。
四、 配套资源的开发
基于“一专多能”协同创新能力培养的模式,需要开发出一整适合此模式的人才培养方案及其它教学资源。通过深化校企合作,与企业专家共同研究企业岗位需求分析,总结分析结果,设定适合“一专多能”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并建立完整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企业项目模块案例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协同创新能力。
1)专业基于“一专多能”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
2)专业适合“一专多能”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法设计;
3)专业教学过程的实施方案设计;
4)校内协同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模块设计;
5)基于校企合作的协同创新能力培养的核心模块设计;
6)基于一专多能的学徒制的管理模式设计;
7)基于一专多能岗位证书的考取与限定;
五、教师培养
要培养学生的“一专多能”以及协同创新能力,教师首先应该具体这样的能力,高职教师是人才培养的中坚力量,不僅要具备扎实的、广博的理论知识,还应用具体实践操作能力,因此给予高职教师更大的学术研究的机会,并构建更广阔的企业实践创新平台,让教师在自身专业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对大学生进行协同创新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钱华明.中小互联网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与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4,(3).
[2] 王树国.加强协同创新,建设一流大学[J].大学:学术版,2011(8):7.
[3] 王海建基于协同创新思想的大学生协同创新能力培养[D]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
[3] 金明,宋绪文.移动互联网岗位需求和人才能力分析[J].现代商业,2014,(28).
[关键词]互联网+ 一专多能 协同创新
中图分类号:C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3-0327-01
一、时代背景及企业用人需求
在"互联网+"的国家战略背景下,社会正在进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代,特别是互联网产业的飞速发展,对互联网人才数量和类型的需求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需要一专多能的人才,互联网企业快速更新的知识结构与传统教育模式的矛盾信息技术本身变革快、创新多,发展也较快,而传统的教育模式存在不足,无法满足企业发展要求,所以急需具有创新并且能够协同工作能力的人才。
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 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国家已设立400亿元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要整合筹措更多资金,为产业创新加油助力。
2015年6月黑龙江省长陆昊在全省“互联网+”推进工作会议中指出,对“互联网+”这项全新的事业,要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部署,集中全省智慧,学习经典理论,借鉴成功经验,掌握发展规律,在教育文化方面,要通过互联网让更多的年轻人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要强有力支持本地互联网企业发展,全力推动科技创新、大学生创业。
近年来,随着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的快速增长及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互联网企业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企业对互联网企业人才的需求也随之增加,预计2016年中国互联网公司直接从业人员将达到452万人。对互联网人才需求的研究不仅对求职者,对企业、社会机构、政府部门,乃至互联网的发展都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本文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主体核心能力研究
“一专多能 ” 一专多能指学校培养的学生或在职人员既要具有专业知识,又要具有适应社会的多方面工作的能力。“一专”就是要精通本职专业技术,考核成绩总评达到总参规定的标准。多能,就是要在精通本职专业技术的基础上,学习掌握与本职工作密切相关的其他两项以上的专业技术,并达到二级能手以上水平。在高职业教育中,“一专多能”中的“专”和“能”都是指与实践教学相对应的职业技能,“专”对对应的是专业的核心技能,“多能”是指与专业相关或邻近领域的复合职业能、创新能力与职业基本素质。
“一专多能” 是顺应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 便于毕业后找工作。所以学生在努力学好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应广泛涉猎其它专业知识,如心理学、文学、历史学以及营销理论等,使自己有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有研究机构分析师指出,从2006年开始,各大公司将越来越倾向于聘用“多元化IT人才,此类人才不仅具备IT方面的专业知识,而且还掌握了多种业务技能,可以处理各种工作任务。”可见,具有相当能力和丰富经验的“一专多长”型的高级网络人才仍将引领IT人才市场的需求潮流。
“协同创新 ” 协同创新多为(组织)企业内部形成的知识(思想、专业技能、技术)分享机制,特点是各独立的创新主体拥有共同的目标、内在动力、直接沟通、依靠现代信息技术构建资源平台,进行多方位交流,多样化协作。多个员工团队完成一个共同的目标项目。
协同创新能力培养首先应该培养学生的协同意识,具有创新的主动性,这样才能成为协同创新的人;其次还要定位角色,使学生都能成为参与者在整个项目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并与其他参与者共同完成任务,达到最终目标;再次还要培养学生的沟通通能力,协同沟通机制的构建不仅仅是制度保障、管理创新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参与其中的“人”要具有较强的协同沟通能力。学生协同创新能力的获得,同样必须具备较强的协同沟通能力,为此学生应具有强烈的互动意愿、高超的沟通技巧和广博的互动知识。
三、培养模式及方法研究
建立一套完整的适合“一专多能”互联网人才协同创新能力培养的培养模式,通过改革教学方法,深入校企合作,使企业和学校共同培养适合企业岗位的“一专多能”具有协同创新能力的综合型互联网人才 。主要采用在学校学习扎实的理论基础,并聘企业的工程师进校园,对学生进行跨专业的阶段性的实践训练;然后根据学生选择的岗位参加专业实习;同时利用现学徒制的方式,给学生指定若干企业师傅。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还能够让他们适合不同的岗位需求。
四、 配套资源的开发
基于“一专多能”协同创新能力培养的模式,需要开发出一整适合此模式的人才培养方案及其它教学资源。通过深化校企合作,与企业专家共同研究企业岗位需求分析,总结分析结果,设定适合“一专多能”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并建立完整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企业项目模块案例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协同创新能力。
1)专业基于“一专多能”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
2)专业适合“一专多能”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法设计;
3)专业教学过程的实施方案设计;
4)校内协同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模块设计;
5)基于校企合作的协同创新能力培养的核心模块设计;
6)基于一专多能的学徒制的管理模式设计;
7)基于一专多能岗位证书的考取与限定;
五、教师培养
要培养学生的“一专多能”以及协同创新能力,教师首先应该具体这样的能力,高职教师是人才培养的中坚力量,不僅要具备扎实的、广博的理论知识,还应用具体实践操作能力,因此给予高职教师更大的学术研究的机会,并构建更广阔的企业实践创新平台,让教师在自身专业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对大学生进行协同创新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钱华明.中小互联网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与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4,(3).
[2] 王树国.加强协同创新,建设一流大学[J].大学:学术版,2011(8):7.
[3] 王海建基于协同创新思想的大学生协同创新能力培养[D]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
[3] 金明,宋绪文.移动互联网岗位需求和人才能力分析[J].现代商业,201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