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词变革的儒学复兴实质及其双重典范意义

来源 :中国韵文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md6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儒学复兴的背景和古文运动的性质来观察,苏轼对词的变革其实是他以儒家的价值体系为立足点,对词体的功能定位、题材选择、审美价值、伦理价值重新定义和改造的结果。苏轼的儒学立场主要体现在他的词论、创作、以及与柳永的对立中。苏轼在词中塑造的全新士人形象,以及他在逆境中对圣人之道的恪守,为所有的士人开创了一个文学和道德上双重的典范,后者让苏轼变革词体的努力具备了道义上的合法性,从而让词体从佐酒的小唱进入到诗歌庙堂,并最后上升为经典成为可能。
其他文献
文章从夯实基础、管理目的和人才培养三个方面 ,论述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的意义
从珠海市中小学一年级至初中三年级随机选出540名学生,要求他们每个人抄一段400字左右的短文,收回抄写卷540份。40名有经验的教师,对书写者的性别做出判断,并回答一份关于判断男女笔迹的依据
农业农村部在关于"依法应按兽药管理的水产养殖用物质类型清单的公告"中,明确表示凡是列入《依法应按兽药管理的水产养殖用物质类型清单》中的水产养殖用物质,应严格依照《兽
应激宁是按中医药理血、平肝、补益、祛湿原理,筛选出以郁金、姜黄及刺五加三味中药组成的复方中药制剂,其中郁金作为理血药,起行气化瘀、疏肝利胆等作用;姜黄作为平肝药,主
民族的文化认同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的思想基础和精神动力.本文通过对扬雄的大一统观及其哲学基础以及儒风在巴蜀的流布的研究,阐述巴蜀文化在秦汉时期融入中华大一统文化
苏轼超高绝逸的过人才华、旷达豪迈的磊落气质使他的词呈现出一种与众不同的面貌,汪洋恣肆,清劲雄放。因而也得到了两种极端的评价,"落笔绝尘"的赞赏与"句读不葺之诗"的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