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阶段是青少年学生吸收各种知识营养的黄金时期,也是青少年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情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以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初中历史课程以其强大而鲜明的思想性和人文性担负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育人功能。以下是笔者的一些体会和思考。
一、初中历史课程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目标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2011版课标)是这样说明的:通过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学生能够对人类历史的延续与发展产生认知兴趣,感悟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养成爱国主义情感;开拓观察世界的视野,认识世界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成为拥有良好综合素质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二、初中历史课程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必要性
2011版课标指出,初中历史课程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它集思想性、基础性、人文性、综合性于一体,对提高初中生的人文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主要是: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传承人类文明的优秀传统,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更好地认识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初中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初步学会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和思考社会与人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不难看出,初中历史课程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提出了极为重要的任务。
三、初中历史课程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途径
由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涉及面非常广,也因为文章篇幅的局限,笔者仅依据2011版课标的其中一个内容并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例谈对初中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而做的一些探索。
一是课标内容。“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的具体国情,认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尊重和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认识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各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共同推动了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二是教学素材。上述课标内容主要涉及七年级的教学,单从教学素材来讲就十分丰富,譬如有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司母戊鼎是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闻名中外的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独创性的象征,是世界上的一个奇迹”,“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是我国古代人民的‘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东汉时期科学家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秦汉时期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是轰动世界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它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南朝的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一千年”,“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隋朝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唐都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敦煌莫高窟堪称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宋朝的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首位”,“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明朝的郑和前后七下西洋,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明朝修建的北京城,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明朝卓越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写的《本草纲目》,后来陆续被译成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红楼梦》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等等。
三是实践与尝试。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充分利用这类教学资源,通过实物、图片、视频等呈现方式,让学生感知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辉煌文明成就;另一方面鼓励和引导学生走出课堂,深入生活实际,与历史来个“零距离”接触。比如在教学都江堰、长城、秦兵马俑、大运河、唐都长安、敦煌莫高窟、北京城等内容时,笔者就鼓励有条件的学生利用假期去实地参观这类历史遗迹,对于没条件的學生笔者也尽量指导他们通过阅读相关书籍、上网浏览等方式去感知历史。又比如,笔者在教学春节、端午节等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时候,就积极引导学生探究节日的由来、风俗习惯等问题,从而加深学生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理解和热爱。经过这样的教学,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认同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自然增强。
(责任编辑 庞丹丹)
一、初中历史课程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目标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2011版课标)是这样说明的:通过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学生能够对人类历史的延续与发展产生认知兴趣,感悟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养成爱国主义情感;开拓观察世界的视野,认识世界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成为拥有良好综合素质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二、初中历史课程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必要性
2011版课标指出,初中历史课程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它集思想性、基础性、人文性、综合性于一体,对提高初中生的人文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主要是: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传承人类文明的优秀传统,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更好地认识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初中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初步学会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和思考社会与人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不难看出,初中历史课程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提出了极为重要的任务。
三、初中历史课程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途径
由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涉及面非常广,也因为文章篇幅的局限,笔者仅依据2011版课标的其中一个内容并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例谈对初中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而做的一些探索。
一是课标内容。“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的具体国情,认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尊重和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认识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各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共同推动了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二是教学素材。上述课标内容主要涉及七年级的教学,单从教学素材来讲就十分丰富,譬如有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司母戊鼎是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闻名中外的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独创性的象征,是世界上的一个奇迹”,“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是我国古代人民的‘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东汉时期科学家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秦汉时期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是轰动世界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它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南朝的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一千年”,“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隋朝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唐都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敦煌莫高窟堪称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宋朝的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首位”,“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明朝的郑和前后七下西洋,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明朝修建的北京城,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明朝卓越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写的《本草纲目》,后来陆续被译成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红楼梦》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等等。
三是实践与尝试。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充分利用这类教学资源,通过实物、图片、视频等呈现方式,让学生感知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辉煌文明成就;另一方面鼓励和引导学生走出课堂,深入生活实际,与历史来个“零距离”接触。比如在教学都江堰、长城、秦兵马俑、大运河、唐都长安、敦煌莫高窟、北京城等内容时,笔者就鼓励有条件的学生利用假期去实地参观这类历史遗迹,对于没条件的學生笔者也尽量指导他们通过阅读相关书籍、上网浏览等方式去感知历史。又比如,笔者在教学春节、端午节等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时候,就积极引导学生探究节日的由来、风俗习惯等问题,从而加深学生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理解和热爱。经过这样的教学,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认同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自然增强。
(责任编辑 庞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