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产村相融、成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背景下,以安县桑枣镇观光农业园区为例,探讨产村相融在观光农业园区建设中的应用,指出产村相融关键在于产业,重点提出从园区产业、园区产品2个方面进行园区建设,为观光农业园区今后的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产村相融 ;观光农业园;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S-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7)17-0242-05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dustryvillage intermingle,advancing the new village construction and promoting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actively,taking Sangzao tourist agricultural garden as an example,the application of industryvillage intermingle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ourist agricultural garden was studied.Industry was the key of industryvillage intermingle.It pointed out that the tourist agricultural garden should be constructed from garden industry and garden product.It could give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ourist agricultural garden in future.
Key wordsIndustryvillage intermingle;Tourist agricultural garden;Planning and design
作者简介王成彬(1990—),男,河南杞县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城乡规划。*通讯作者,教授,硕士,从事农业经济与管理、城乡发展规划研究。
收稿日期2017-04-10
近年来,我国观光农业飞速发展,观光农业园的建设也是如火如荼,并取得了巨大成果。但是目前对于观光农业园的研究重点主要是在園区的建设方面,包括园区的发展模式、选址要求、基础设施建设等,而对当地农业产业的发展却关注较少,由于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導,在建设的过程中出现了重园区建设而轻视产业发展等问题,导致园区建设与产业发展相脱节。为解决上述问题,把产村相融的理念引入到观光农业园的规划建设中,并以安县桑枣镇为例,探讨产村相融在观光农业园区建设中的应用,重点提出从园区产业、园区产品2个方面进行园区建设,为以后的观光农业园建设中更好地解决产村相融问题提供一个具有可行性的规划建设模式。
1产村相融的内涵
所谓产村相融,即新农村的建设与现代农业发展密切联系,新村建设是产村相融的载体,并以产业发展为支撑;新农村建设促进产业的发展,以当地产业发展推动新村建设,新村建设与产业发展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1]。简单地界定为:“以产带村,以村促产,产村相融”。“以产带村”即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促进农业现代化,按照本地的特有优势,因地制宜,确定产业的发展方向、产业类型等,建设现代化农业产业基地,培育具有当地特色的支柱产业,并与观光农业相结合,带动农民持续增收,为观光农业园区建设提供资金保障。“以村促产”即是通过美丽新村建设促进农业产业的发展,新村建设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主导产业布局、道路及竖向规划、农业产业规划等。新村的合理布局有利于当地居民与外面的经济联系,对产业的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产村相融要求在加强新村建设的同时,注重村镇产业的发展;在发展农业的过程中引入第二、三产业,加大技术投入,实行农旅结合、三产互动、协调发展,发展现代农业。观光农业的发展能够充分开发农业资源,带动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观光农业园区的建设是加快转变农村产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现代化、实现“两化”互动的重要环节。
2实现产村相融需解决的问题
当前对产村相融的模型研究较少,也无现成的案例可以借鉴,故要实现真正的产村相融定会有大量的问题需要解决,笔者认为新村建设滞后、产业发展不足是问题的重点,加强观光农业园区产业建设,是解决产村相融问题的关键[2]。观光农业园区产业化发展的制约因素关键是在土地管理、建设经验、经济基础、配套设施等方面。
《宪法》规定我国农村土地归农民集体所有,但在实践中,“集体”对土地的管理和监督程序、形式及法律并未进行明确规定,对土地的所有权和经营权也无具体的权限界定,由于农民在耕地上的权限不明确,时常面临被征用和回收的风险,农民对土地难以形成长期而稳定的收益预期,降低了农民对土地投资的积极性,阻碍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农村推行的是家庭联产承包制。虽然这种制度的施行在一定时期内极大地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也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但近年来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问题。首先就是把我国的农业用地划分的十分细碎、用地分散,这种小规模的分散经营,严重阻碍了农业产业化和观光农业的发展。
其次在建设经验和经济基础方面,在产村相融的背景下,观光农业园区产业的发展面临着经验缺乏、人才短缺等问题,目前,在产村相融背景下的观光农业园的建设研究还没有成熟理论和建成的案例可以借鉴。再加上农村大多地区经济基础薄弱,基础设施也不够完善,很难从外面引进人才,甚至当地的人才也出现了大量外流的现象。目前,我国农村大都以农业生产为主,农业产业发展仍比较落后。虽然各地都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广先进科技,但是农村土地有限,单靠目前的种养方式无法实现收入的突破,造成资金积累不足。同时,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缓慢,经济效益普遍偏低,观光农业的开发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仅仅依靠当地的经济条件,将会影响产业化推进的进度。 3产村相融模型的构建
当今,关于产村相融模型的理论和实践研究都比较少,没有现成的案例可以借鉴,然而,产村相融互动的核心取决于产业,因此产业互动对产村相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以产业融合互动模式为基础结构,结合产村相融特征,构建产村相融的互动模型,在产村相融背景下的观光农业园区建设,要以农业为基础,延长农业产业链,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产业化,并融合旅游业、现代服务业而形成的一种新的产业[3]( 图1)。
新村产业的发展在观光农业园建设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实现产村相融互动的核心。该研究以桑枣镇观光农业园产业规划为例,本着“以文为本,因地制宜”的规划思想对园区产业进行规划设计。在保护和开发现有产业的基础上重点规划适合当地发展的生态产业,做到“一村一品”,突出地方特色,打造独具特色的田园风光,发展生态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并把农家乐的建设和产业发展相结合,增加农民收入,进而带动全域经济的发展,并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方便当地农民的生产作业。
4基于产村相融的观光农业园特色产业规划设计
4.1产业基础与发展条件
桑枣镇拥有便利的交通优势和良好的区位优势。规划区的9个村(立志、红牌、松林、干柏、
跳石、花庙、浴溪、海水、石佛)农业产业主要以种植业为主,生产水稻、蔬菜、油菜等。2014年,规划区种植水稻473 hm2、油菜133 hm2、蔬菜55 hm2;种植玫瑰80 hm2、葡萄10 hm2、核桃320 hm2;种植中药材67 hm2。养殖业主要为生猪出栏3 300头、小家禽2.5万只、水产养殖17 hm2。根据现有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集中连片发展玫瑰、莲藕、核桃、中药材、葡萄等产业。通过特色农业产业基地景观节点打造、产业文化挖掘及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发展观光农业,拓展农业功能,实现一、三产业互动。
4.2规划设计原则
观光农业产业的规划设计一定要遵循季节性、生态性、经济性和文化性原则。农业发展受季节性因素的制约,因此要充分考虑季节因素,以便制定在农业生产、观光游览等方面的战略。生态性是观光农业的重要优势,产业的规划设计一定要体现生态性。经济性是观光农业产业发展要考虑的必要因素。最后,观光农业园产业规划应展现当地传统文化,通过对文化的传承与打造来提升观光农业的深度。此外,还要坚持统筹协调原则,统筹特色农业产业区整体布局,每个村着力发展一个特色产业,加快構建特色产业集群,带动镇域经济发展。
4.3产业发展模式
工业化带动农业现代化模式。例如:山東寿光蔬菜产业的发展。农业科技示范区模式,该模式主要依靠农业科研院所和高校的技术支持。例如:陕西杨凌示范区。关联产业发展的农业发展模式,该模式是由厂商投资先建立初级的产业,经过不断的发展,后续再建立产前、产中、产后全套的产业服务。桑枣镇观光农业产业发展推行“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等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并规划建立玫瑰、核桃-中药材、金银花、绿色葡萄等四大特色农业产业示范园“组团”,形成“园中园”带动模式 。
4.4特色产业发展规划
园区依托以上五大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观光农业,使规划区总体呈现“一带四区”空间布局格局。“一带”即绿色莲藕产业带;“四区”即玫瑰种植区、核桃-中药材复合种植区、金银花种植区、绿色葡萄种植区。 产量总体布局见图2。
4.4.1玫瑰产业规划。
规划区2014年种植玫瑰约80 hm2,主要布局在红牌村,品种以大马士革为主,玫瑰产业初具规模。经营主体为安县金三鑫玫瑰种植合作社,目前,该合作社正在扩大种植规模,对整个园区建设作进一步发展规划。园区着力打造集“高新特色花卉农业+玫瑰温泉养身+花海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特色产业园,使之成为桑枣镇三次产业高度融合的新型产业化项目。采用食用玫瑰与观赏玫瑰兼种的方式,以大马土革和四季玫瑰为主。玫瑰产业布局见图3。
4.4.2莲藕产业规划。
2014年,规划区莲藕种植面积53 hm2,实现产值80万元,主要布局在干柏村,预计到2020年,规划区共发展优质莲藕167 hm2,引进安徽省莲藕种植大户专业经营,带动当地农民种植。权力打造优质莲藕种植基地,“十里荷塘”观光农业旅游带,以产业的发展带动当地旅游的发展,并为园区建设提供资金。莲藕产业布局见图4。
4.4.3核桃产业。
目前,规划区种植核桃285 hm2,主要布局在海水、石佛和浴溪。但目前种植的核桃普遍成活率低,树苗长势不好,同时还存在基础设施不配套、技术管理水平较低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提高。规划到2020年,发展优质核桃400 hm2,实现产值3 100万元。主要布局在干柏100 hm2、花庙33 hm2、浴溪67 hm2、跳石67 hm2、石佛53 hm2、海水80 hm2。重点打造林药立体农业生态观光园,带动特色产业的发展,进一步实现产村相融。核桃产业布局见图5。
4.4.4葡萄产业规划。
2014年,规划区葡萄种植面积10 hm2,实现产值150万元,主要布局在石佛村,主要由1家葡萄种植大户专业经营。预计到2020年,在石佛村发展优质葡萄67 hm2,建设千亩(67 hm2)绿色有机葡萄种植基地,打造葡萄生态观光采摘园,实现村民当地就业,促进农民增收。葡萄产业布局见图6。
5产村相融对观光农业园区规划的影响
产村相融是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的重点,对观光农业园的规划影响极大。主要体现在经济层面、产业发展、道路交通及景观风貌设计与保护等方面。
首先,在经济方面,推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为园区的建设提供物质基础和财力保障。观光农业园区的建设必需要有大量的资金投入作为支撑,产业的发展也需要大量资金[4]。资金投入的多少不但会影响产业规模和产业发展的水平,也制约着园区建设的顺利进行。而产村相融理念必定能促进观光农业园区经济层面的调整,积极推进农村经济产业化发展,而产业的发展不仅能够扩大就业,还能为园区的建设提供资金支持。 其次,在产业层面,产业基础是产村相融的核心。充分利用园区已有的产业基础,对观光农业园产业选择进行科学定位。紧紧围绕“吃、住、行、游、购、娛”六要素,特色产业发展推行“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等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构建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农业产业化利益分配机制。把握地方特色及优势,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根据当地的资源优势和现有的产业基础,集中连片发展特色产业,实现规划区特色农业产业的规模化布局、标准化生产[5-6]。打造当地的品牌优势,实现农民持续增收,带动当地经济快速发展。
最后,交通条件的好坏对观光农业园区的形成与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对产村相融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但是很多地区由于交通不便,致使各种生产要素流通受阻,产业一般仍以传统种植业为主,阻碍了园区建设;在交通便捷的地方,城乡之间就会联系紧密,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因此要大力发展交通,构建便捷的交通系统,并有效吸引城市资金、技术、人才等向园区聚集,加快园区的发展。
6结语
产村相融是未来农村发展的方向,如何将产村相融理念融入到观光农业园的建设之中是一个值得继续研究的课题。该研究本着“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的规划思想,分析产村相融的内涵、实现产村相融要解决的问题及产村相融对观光农业园区建设的影响,将产村相融理念运用于桑枣镇观光農业园的规划建设之中,并通过对观光园区内玫瑰产业、莲藕产业、核桃产业等的规划设计,使得观光农业园的规划设计更具生态性、科学性、可操作性,更能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昌平.农村现代化的重要路径[J].西部大开发,2013(6):53-55.
[2] 仇峰.以科技和旅游为着力点的农业园区发展初探[J].今日科技,2010(1):37-38.
[3] 郭韦,饶坤玥.产村相融背景下的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研究:以安县方碑村为例[J].技术与市场,2013,20(11):252-253.
[4] 彭文冲.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战略思考[J].北京农业,2015(33):167-168.
[5] 路光明.潍坊市特色农业发展问题研究:以潍县萝卜为例[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14.
[6] 陈鹏.红河洲高原特色农业发展问题探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19):6413-6415.
关键词产村相融 ;观光农业园;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S-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7)17-0242-05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dustryvillage intermingle,advancing the new village construction and promoting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actively,taking Sangzao tourist agricultural garden as an example,the application of industryvillage intermingle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ourist agricultural garden was studied.Industry was the key of industryvillage intermingle.It pointed out that the tourist agricultural garden should be constructed from garden industry and garden product.It could give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ourist agricultural garden in future.
Key wordsIndustryvillage intermingle;Tourist agricultural garden;Planning and design
作者简介王成彬(1990—),男,河南杞县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城乡规划。*通讯作者,教授,硕士,从事农业经济与管理、城乡发展规划研究。
收稿日期2017-04-10
近年来,我国观光农业飞速发展,观光农业园的建设也是如火如荼,并取得了巨大成果。但是目前对于观光农业园的研究重点主要是在園区的建设方面,包括园区的发展模式、选址要求、基础设施建设等,而对当地农业产业的发展却关注较少,由于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導,在建设的过程中出现了重园区建设而轻视产业发展等问题,导致园区建设与产业发展相脱节。为解决上述问题,把产村相融的理念引入到观光农业园的规划建设中,并以安县桑枣镇为例,探讨产村相融在观光农业园区建设中的应用,重点提出从园区产业、园区产品2个方面进行园区建设,为以后的观光农业园建设中更好地解决产村相融问题提供一个具有可行性的规划建设模式。
1产村相融的内涵
所谓产村相融,即新农村的建设与现代农业发展密切联系,新村建设是产村相融的载体,并以产业发展为支撑;新农村建设促进产业的发展,以当地产业发展推动新村建设,新村建设与产业发展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1]。简单地界定为:“以产带村,以村促产,产村相融”。“以产带村”即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促进农业现代化,按照本地的特有优势,因地制宜,确定产业的发展方向、产业类型等,建设现代化农业产业基地,培育具有当地特色的支柱产业,并与观光农业相结合,带动农民持续增收,为观光农业园区建设提供资金保障。“以村促产”即是通过美丽新村建设促进农业产业的发展,新村建设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主导产业布局、道路及竖向规划、农业产业规划等。新村的合理布局有利于当地居民与外面的经济联系,对产业的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产村相融要求在加强新村建设的同时,注重村镇产业的发展;在发展农业的过程中引入第二、三产业,加大技术投入,实行农旅结合、三产互动、协调发展,发展现代农业。观光农业的发展能够充分开发农业资源,带动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观光农业园区的建设是加快转变农村产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现代化、实现“两化”互动的重要环节。
2实现产村相融需解决的问题
当前对产村相融的模型研究较少,也无现成的案例可以借鉴,故要实现真正的产村相融定会有大量的问题需要解决,笔者认为新村建设滞后、产业发展不足是问题的重点,加强观光农业园区产业建设,是解决产村相融问题的关键[2]。观光农业园区产业化发展的制约因素关键是在土地管理、建设经验、经济基础、配套设施等方面。
《宪法》规定我国农村土地归农民集体所有,但在实践中,“集体”对土地的管理和监督程序、形式及法律并未进行明确规定,对土地的所有权和经营权也无具体的权限界定,由于农民在耕地上的权限不明确,时常面临被征用和回收的风险,农民对土地难以形成长期而稳定的收益预期,降低了农民对土地投资的积极性,阻碍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农村推行的是家庭联产承包制。虽然这种制度的施行在一定时期内极大地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也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但近年来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问题。首先就是把我国的农业用地划分的十分细碎、用地分散,这种小规模的分散经营,严重阻碍了农业产业化和观光农业的发展。
其次在建设经验和经济基础方面,在产村相融的背景下,观光农业园区产业的发展面临着经验缺乏、人才短缺等问题,目前,在产村相融背景下的观光农业园的建设研究还没有成熟理论和建成的案例可以借鉴。再加上农村大多地区经济基础薄弱,基础设施也不够完善,很难从外面引进人才,甚至当地的人才也出现了大量外流的现象。目前,我国农村大都以农业生产为主,农业产业发展仍比较落后。虽然各地都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广先进科技,但是农村土地有限,单靠目前的种养方式无法实现收入的突破,造成资金积累不足。同时,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缓慢,经济效益普遍偏低,观光农业的开发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仅仅依靠当地的经济条件,将会影响产业化推进的进度。 3产村相融模型的构建
当今,关于产村相融模型的理论和实践研究都比较少,没有现成的案例可以借鉴,然而,产村相融互动的核心取决于产业,因此产业互动对产村相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以产业融合互动模式为基础结构,结合产村相融特征,构建产村相融的互动模型,在产村相融背景下的观光农业园区建设,要以农业为基础,延长农业产业链,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产业化,并融合旅游业、现代服务业而形成的一种新的产业[3]( 图1)。
新村产业的发展在观光农业园建设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实现产村相融互动的核心。该研究以桑枣镇观光农业园产业规划为例,本着“以文为本,因地制宜”的规划思想对园区产业进行规划设计。在保护和开发现有产业的基础上重点规划适合当地发展的生态产业,做到“一村一品”,突出地方特色,打造独具特色的田园风光,发展生态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并把农家乐的建设和产业发展相结合,增加农民收入,进而带动全域经济的发展,并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方便当地农民的生产作业。
4基于产村相融的观光农业园特色产业规划设计
4.1产业基础与发展条件
桑枣镇拥有便利的交通优势和良好的区位优势。规划区的9个村(立志、红牌、松林、干柏、
跳石、花庙、浴溪、海水、石佛)农业产业主要以种植业为主,生产水稻、蔬菜、油菜等。2014年,规划区种植水稻473 hm2、油菜133 hm2、蔬菜55 hm2;种植玫瑰80 hm2、葡萄10 hm2、核桃320 hm2;种植中药材67 hm2。养殖业主要为生猪出栏3 300头、小家禽2.5万只、水产养殖17 hm2。根据现有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集中连片发展玫瑰、莲藕、核桃、中药材、葡萄等产业。通过特色农业产业基地景观节点打造、产业文化挖掘及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发展观光农业,拓展农业功能,实现一、三产业互动。
4.2规划设计原则
观光农业产业的规划设计一定要遵循季节性、生态性、经济性和文化性原则。农业发展受季节性因素的制约,因此要充分考虑季节因素,以便制定在农业生产、观光游览等方面的战略。生态性是观光农业的重要优势,产业的规划设计一定要体现生态性。经济性是观光农业产业发展要考虑的必要因素。最后,观光农业园产业规划应展现当地传统文化,通过对文化的传承与打造来提升观光农业的深度。此外,还要坚持统筹协调原则,统筹特色农业产业区整体布局,每个村着力发展一个特色产业,加快構建特色产业集群,带动镇域经济发展。
4.3产业发展模式
工业化带动农业现代化模式。例如:山東寿光蔬菜产业的发展。农业科技示范区模式,该模式主要依靠农业科研院所和高校的技术支持。例如:陕西杨凌示范区。关联产业发展的农业发展模式,该模式是由厂商投资先建立初级的产业,经过不断的发展,后续再建立产前、产中、产后全套的产业服务。桑枣镇观光农业产业发展推行“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等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并规划建立玫瑰、核桃-中药材、金银花、绿色葡萄等四大特色农业产业示范园“组团”,形成“园中园”带动模式 。
4.4特色产业发展规划
园区依托以上五大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观光农业,使规划区总体呈现“一带四区”空间布局格局。“一带”即绿色莲藕产业带;“四区”即玫瑰种植区、核桃-中药材复合种植区、金银花种植区、绿色葡萄种植区。 产量总体布局见图2。
4.4.1玫瑰产业规划。
规划区2014年种植玫瑰约80 hm2,主要布局在红牌村,品种以大马士革为主,玫瑰产业初具规模。经营主体为安县金三鑫玫瑰种植合作社,目前,该合作社正在扩大种植规模,对整个园区建设作进一步发展规划。园区着力打造集“高新特色花卉农业+玫瑰温泉养身+花海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特色产业园,使之成为桑枣镇三次产业高度融合的新型产业化项目。采用食用玫瑰与观赏玫瑰兼种的方式,以大马土革和四季玫瑰为主。玫瑰产业布局见图3。
4.4.2莲藕产业规划。
2014年,规划区莲藕种植面积53 hm2,实现产值80万元,主要布局在干柏村,预计到2020年,规划区共发展优质莲藕167 hm2,引进安徽省莲藕种植大户专业经营,带动当地农民种植。权力打造优质莲藕种植基地,“十里荷塘”观光农业旅游带,以产业的发展带动当地旅游的发展,并为园区建设提供资金。莲藕产业布局见图4。
4.4.3核桃产业。
目前,规划区种植核桃285 hm2,主要布局在海水、石佛和浴溪。但目前种植的核桃普遍成活率低,树苗长势不好,同时还存在基础设施不配套、技术管理水平较低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提高。规划到2020年,发展优质核桃400 hm2,实现产值3 100万元。主要布局在干柏100 hm2、花庙33 hm2、浴溪67 hm2、跳石67 hm2、石佛53 hm2、海水80 hm2。重点打造林药立体农业生态观光园,带动特色产业的发展,进一步实现产村相融。核桃产业布局见图5。
4.4.4葡萄产业规划。
2014年,规划区葡萄种植面积10 hm2,实现产值150万元,主要布局在石佛村,主要由1家葡萄种植大户专业经营。预计到2020年,在石佛村发展优质葡萄67 hm2,建设千亩(67 hm2)绿色有机葡萄种植基地,打造葡萄生态观光采摘园,实现村民当地就业,促进农民增收。葡萄产业布局见图6。
5产村相融对观光农业园区规划的影响
产村相融是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的重点,对观光农业园的规划影响极大。主要体现在经济层面、产业发展、道路交通及景观风貌设计与保护等方面。
首先,在经济方面,推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为园区的建设提供物质基础和财力保障。观光农业园区的建设必需要有大量的资金投入作为支撑,产业的发展也需要大量资金[4]。资金投入的多少不但会影响产业规模和产业发展的水平,也制约着园区建设的顺利进行。而产村相融理念必定能促进观光农业园区经济层面的调整,积极推进农村经济产业化发展,而产业的发展不仅能够扩大就业,还能为园区的建设提供资金支持。 其次,在产业层面,产业基础是产村相融的核心。充分利用园区已有的产业基础,对观光农业园产业选择进行科学定位。紧紧围绕“吃、住、行、游、购、娛”六要素,特色产业发展推行“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等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构建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农业产业化利益分配机制。把握地方特色及优势,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根据当地的资源优势和现有的产业基础,集中连片发展特色产业,实现规划区特色农业产业的规模化布局、标准化生产[5-6]。打造当地的品牌优势,实现农民持续增收,带动当地经济快速发展。
最后,交通条件的好坏对观光农业园区的形成与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对产村相融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但是很多地区由于交通不便,致使各种生产要素流通受阻,产业一般仍以传统种植业为主,阻碍了园区建设;在交通便捷的地方,城乡之间就会联系紧密,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因此要大力发展交通,构建便捷的交通系统,并有效吸引城市资金、技术、人才等向园区聚集,加快园区的发展。
6结语
产村相融是未来农村发展的方向,如何将产村相融理念融入到观光农业园的建设之中是一个值得继续研究的课题。该研究本着“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的规划思想,分析产村相融的内涵、实现产村相融要解决的问题及产村相融对观光农业园区建设的影响,将产村相融理念运用于桑枣镇观光農业园的规划建设之中,并通过对观光园区内玫瑰产业、莲藕产业、核桃产业等的规划设计,使得观光农业园的规划设计更具生态性、科学性、可操作性,更能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昌平.农村现代化的重要路径[J].西部大开发,2013(6):53-55.
[2] 仇峰.以科技和旅游为着力点的农业园区发展初探[J].今日科技,2010(1):37-38.
[3] 郭韦,饶坤玥.产村相融背景下的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研究:以安县方碑村为例[J].技术与市场,2013,20(11):252-253.
[4] 彭文冲.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战略思考[J].北京农业,2015(33):167-168.
[5] 路光明.潍坊市特色农业发展问题研究:以潍县萝卜为例[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14.
[6] 陈鹏.红河洲高原特色农业发展问题探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19):6413-6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