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改革的浪潮迎面而来,“核心素养”一词的推动与当前我国课程改革相呼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人才的培养观念发生了改变,当今社会看中的是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是我国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中提出的一个新名词,在体育课堂中如何融入核心素养,如何加入体育学科素养元素,如何带动体育课堂与其他学科共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其为学生的综合发展助力。
一、核心素养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关联
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这一概念逐渐为中国教育界所重视,核心素养的目的是结合当前社会体制对人才进行培养,在培养体系中不断的选拔人才提高人才培养层次。核心素养具有概念性,它不是一个种概念,而是一个类概念;核心素养具有终身性,它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它将伴随人的一生;核心素养具有递进性,它会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步;核心素养具有保障性,它是个体实现全面发展的基本保障。核心素养的中心点在于它与各学科都相互关联,与社会关联,它可以随着本人与社会的需要进行改变。核心素养是所有学生应具有的最关键、最必要的基础素养,是知识、能力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当前学科课程与教学新体系围绕着核心素养的构建,从传统的教学模式转换到“核心素养”的模式。体育教学是集教、学、思、练于一体的教学活动,在改革教育的大潮下,学科素养培养目标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趋势,体育教育的目标也随着教育制度的完善而作出了要求,在教会学生学习掌握体育技能与方法的同时,还要让学生注重体育习惯与行为意识的养成。从教育目标到核心素养再到具体的学科目标,层层衔接,适应时代要求,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加强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全面发展素养的重要环节。在体育课程改革与创新的过程中,突出、强化对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突出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是体育教育与课程改革不懈的目标和追求。体育学科教学具有它的特殊性,好的身体素质是其他内容顺利进行的保障,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体育学科专业化的基础、学校课程的主体、学校育人的基本途径。
二、从体育学科的理论教学上对学生思想导入核心素养
体育教学的成功主要看学生对体育运动的锻炼情况,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取决于他们的兴趣点,学生只有主动积极地参加体育活动才能真正意义上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体育学科教育在时代进步的今天,要不断的打磨,不断的改革,紧跟时代步伐,满足社会需求,要设计出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决策的过程中做出个性化的行动,只有推动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才能全方位发展学生的能力。
进入大学,学生的学习压力和体育活动减少,部分同学都会出现亚健康现象,没有合理的安排体育运动,熬夜等不良的生活习惯等逐步出现,学生的生活方式不那么令人满意,身体健康问题慢慢浮现。那么体育课程中的理论教学就显得尤其重要,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的生活能力,优秀的意志品质,在我們的体育课程中要得到充分的体现。从目前来讲体育健康知识的掌握一般,有所差异,因此需要加大体育健康知识的传授,让学生全面认知掌握体育健康知识的重要性。理论教学比较枯燥,我们在教学上可以创设学习情景,比如观看体育损伤的后果,模拟损伤后的包扎,让学生学会对应急事件的处理,从而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增加学生运动防护,提高健康行为,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明白运动损伤的原因,养成运动前后的准备热身和放松拉伸的重要性,让学生重视体育健康知识的学习和应用,了解疲劳运动的危害,学会运动适度,学会把控运动时间,了解运动环境。
体育品德在体育运动中形成的价值追求和精神风貌,对社会规范、促进社会风尚具有一定作用。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可以让学生正确控制情绪能力,利用各项国内外体育赛事让学生面对不公平事物都能进行思考,学会冷静沉着、平等对待问题。比如学生在体育活动中遇到困难、挫折及比赛关键点的情况下是否有充分的信心面对并解决等,因为克服内外困难的能力,体现责任心的态度都是体育道德品质,体育精神的一种能力体现。核心素养的体现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是分不开的,和新中国国民文化素质的整体提升也是分不开的。
(一)从体育学科的教学形式上对教师导入核心素养
大的背景环境下,体育课程内容的实效性就需要认真落实。当下学科课程与教学新体系围绕着核心素养的构建标志着对现代教育、从事现代教育的教师提出新的标准和要求,体育教师队伍建设以及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问题开始受到更多的关注,昭示着人才培养目标范式与新时代的要求相符。时代的需要,让教师真正成为一个专门化程度比较高的职业,拥有独特的行业标准和特殊素质,在传授学生基本的体育运动技能的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体育情感和体育习惯以及体育核心素养,所以对体育教师的专业化素质也就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高度,体育教师对自身专业化素质要有一个新的的认识。在体育学科地位不断提升的今天,体育教师的核心素养建设问题也要有数量和质量上的提升。
体育教师的教育职能多样化,工作形式与其他教学有差异,学校通过教师的个人特点和能力进行评估,从而有针对性的安排工作内容;体育教师通过制定科学的培训计划,及时调整职业规划的目标和内容等,所以提供培训、进修、外出学习等机会是有必要的,从而拓宽他们的知识来源,开拓老师的眼界,有针对性的培养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因为体育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体育与健康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关键能力,体育教师的师德、专业技能、职业素养等专业化素养与学生上课兴趣、课堂教学效果之间有着必然联系。近年来,呼吁体育教师专业素养和专业化发展的呼声不断增多,业界人士越来越重视体育教师专业知识内容的完善,及职业道德修养和职业发展规划,在体育学科上导入对体育教师的核心素养能够直接反应出课堂教学成果。
(二)从体育学科的教学目标上对内容导入核心素养
在核心素养的前提下,体育教学目标的确立开展更加注重知识、能力、情感等多元化目标的统一,主要是以培养学生未来发展的关键能力,以终身体育为培养目标。新时代背景下,提出要因地制宜关注体育课程的实效性,要优化完善结构意识,常化互动意识,引导发展意识,拓展终身意识。目前体育学科在教学内容上虽然设置了很多不同的体育项目,但基本上是操类项目、球类项目和田径项目这三大类,能够为大学生提供自主选择的项目也就寥寥无几,各种新兴体育项目的教学还没有普及,当然教学场地的限制,教学项目资源建设上经费的限制也是有影响。但是我们可以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的导向下,适时调整课堂决策,充实教学内容。比如将排球、篮球技术动作游戏化、将考试标准变为挑战、将课后拓展变为团建练习、将学生变为老师,将教材内容变为组合拳,将突发事件作为典型,将教育者与被教育者融为一个整体,强化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通过课程内容的整合,构建丰富多彩的教育,达到体育学科课程的育人功能,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从体育学科的教学评价上体现核心素养
教学评价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达成目标的重要手段,多元化的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多种评价标准和主体,能够帮助改进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发现学生的不足,从课内外、校内外结合的方式进行量化和定性相结合一起形成最终结果。除了在体能、技术等方面进行评价外还要对于品德、精神、能力等方给予评价,有效的挖掘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潜力,调动积极性更注重学生体能、技能贯通以及能力的培养,从而体现核心素养的目标。(作者单位: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基金项目: 2018年度株洲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阶段性成果。
课题号:ZJGH18B105。
一、核心素养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关联
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这一概念逐渐为中国教育界所重视,核心素养的目的是结合当前社会体制对人才进行培养,在培养体系中不断的选拔人才提高人才培养层次。核心素养具有概念性,它不是一个种概念,而是一个类概念;核心素养具有终身性,它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它将伴随人的一生;核心素养具有递进性,它会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步;核心素养具有保障性,它是个体实现全面发展的基本保障。核心素养的中心点在于它与各学科都相互关联,与社会关联,它可以随着本人与社会的需要进行改变。核心素养是所有学生应具有的最关键、最必要的基础素养,是知识、能力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当前学科课程与教学新体系围绕着核心素养的构建,从传统的教学模式转换到“核心素养”的模式。体育教学是集教、学、思、练于一体的教学活动,在改革教育的大潮下,学科素养培养目标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趋势,体育教育的目标也随着教育制度的完善而作出了要求,在教会学生学习掌握体育技能与方法的同时,还要让学生注重体育习惯与行为意识的养成。从教育目标到核心素养再到具体的学科目标,层层衔接,适应时代要求,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加强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全面发展素养的重要环节。在体育课程改革与创新的过程中,突出、强化对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突出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是体育教育与课程改革不懈的目标和追求。体育学科教学具有它的特殊性,好的身体素质是其他内容顺利进行的保障,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体育学科专业化的基础、学校课程的主体、学校育人的基本途径。
二、从体育学科的理论教学上对学生思想导入核心素养
体育教学的成功主要看学生对体育运动的锻炼情况,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取决于他们的兴趣点,学生只有主动积极地参加体育活动才能真正意义上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体育学科教育在时代进步的今天,要不断的打磨,不断的改革,紧跟时代步伐,满足社会需求,要设计出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决策的过程中做出个性化的行动,只有推动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才能全方位发展学生的能力。
进入大学,学生的学习压力和体育活动减少,部分同学都会出现亚健康现象,没有合理的安排体育运动,熬夜等不良的生活习惯等逐步出现,学生的生活方式不那么令人满意,身体健康问题慢慢浮现。那么体育课程中的理论教学就显得尤其重要,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的生活能力,优秀的意志品质,在我們的体育课程中要得到充分的体现。从目前来讲体育健康知识的掌握一般,有所差异,因此需要加大体育健康知识的传授,让学生全面认知掌握体育健康知识的重要性。理论教学比较枯燥,我们在教学上可以创设学习情景,比如观看体育损伤的后果,模拟损伤后的包扎,让学生学会对应急事件的处理,从而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增加学生运动防护,提高健康行为,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明白运动损伤的原因,养成运动前后的准备热身和放松拉伸的重要性,让学生重视体育健康知识的学习和应用,了解疲劳运动的危害,学会运动适度,学会把控运动时间,了解运动环境。
体育品德在体育运动中形成的价值追求和精神风貌,对社会规范、促进社会风尚具有一定作用。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可以让学生正确控制情绪能力,利用各项国内外体育赛事让学生面对不公平事物都能进行思考,学会冷静沉着、平等对待问题。比如学生在体育活动中遇到困难、挫折及比赛关键点的情况下是否有充分的信心面对并解决等,因为克服内外困难的能力,体现责任心的态度都是体育道德品质,体育精神的一种能力体现。核心素养的体现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是分不开的,和新中国国民文化素质的整体提升也是分不开的。
(一)从体育学科的教学形式上对教师导入核心素养
大的背景环境下,体育课程内容的实效性就需要认真落实。当下学科课程与教学新体系围绕着核心素养的构建标志着对现代教育、从事现代教育的教师提出新的标准和要求,体育教师队伍建设以及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问题开始受到更多的关注,昭示着人才培养目标范式与新时代的要求相符。时代的需要,让教师真正成为一个专门化程度比较高的职业,拥有独特的行业标准和特殊素质,在传授学生基本的体育运动技能的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体育情感和体育习惯以及体育核心素养,所以对体育教师的专业化素质也就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高度,体育教师对自身专业化素质要有一个新的的认识。在体育学科地位不断提升的今天,体育教师的核心素养建设问题也要有数量和质量上的提升。
体育教师的教育职能多样化,工作形式与其他教学有差异,学校通过教师的个人特点和能力进行评估,从而有针对性的安排工作内容;体育教师通过制定科学的培训计划,及时调整职业规划的目标和内容等,所以提供培训、进修、外出学习等机会是有必要的,从而拓宽他们的知识来源,开拓老师的眼界,有针对性的培养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因为体育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体育与健康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关键能力,体育教师的师德、专业技能、职业素养等专业化素养与学生上课兴趣、课堂教学效果之间有着必然联系。近年来,呼吁体育教师专业素养和专业化发展的呼声不断增多,业界人士越来越重视体育教师专业知识内容的完善,及职业道德修养和职业发展规划,在体育学科上导入对体育教师的核心素养能够直接反应出课堂教学成果。
(二)从体育学科的教学目标上对内容导入核心素养
在核心素养的前提下,体育教学目标的确立开展更加注重知识、能力、情感等多元化目标的统一,主要是以培养学生未来发展的关键能力,以终身体育为培养目标。新时代背景下,提出要因地制宜关注体育课程的实效性,要优化完善结构意识,常化互动意识,引导发展意识,拓展终身意识。目前体育学科在教学内容上虽然设置了很多不同的体育项目,但基本上是操类项目、球类项目和田径项目这三大类,能够为大学生提供自主选择的项目也就寥寥无几,各种新兴体育项目的教学还没有普及,当然教学场地的限制,教学项目资源建设上经费的限制也是有影响。但是我们可以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的导向下,适时调整课堂决策,充实教学内容。比如将排球、篮球技术动作游戏化、将考试标准变为挑战、将课后拓展变为团建练习、将学生变为老师,将教材内容变为组合拳,将突发事件作为典型,将教育者与被教育者融为一个整体,强化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通过课程内容的整合,构建丰富多彩的教育,达到体育学科课程的育人功能,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从体育学科的教学评价上体现核心素养
教学评价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达成目标的重要手段,多元化的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多种评价标准和主体,能够帮助改进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发现学生的不足,从课内外、校内外结合的方式进行量化和定性相结合一起形成最终结果。除了在体能、技术等方面进行评价外还要对于品德、精神、能力等方给予评价,有效的挖掘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潜力,调动积极性更注重学生体能、技能贯通以及能力的培养,从而体现核心素养的目标。(作者单位: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基金项目: 2018年度株洲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阶段性成果。
课题号:ZJGH18B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