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服务是经济社会的一个永恒命题,身处出版转企改制的浪潮中,高校出版社如何冲出象牙塔破茧嬗变,其关键在于服务教育。
一 高校出版社的服务精神
高校出版社,其基本的定位是为大学服务,而教学、科研、服务社会,是大学的基本功能。从这个意义上说,高校出版社从事学术出版,是高校出版社与生俱来的使命。
学术出版对大学的意义,其重要性就像现代大学之于现代社会一样,不必多言。重庆大学出版社提出的“一主两翼”的方针,即以出版教材、学术专著为主,以出版反映新兴科学技术和时代特征的图书为两翼,正是高校出版社服务精神的体现。现代中国大学之父蔡元培先生是从学术兴国、学术立校的高度来看待学术的。蔡元培曾说:“一个国家或民族要在世界上立得住脚,而且要光荣地立住,是要以学术为基础的。尤其是在这个竞争激烈的20世纪,更要依靠学术。所以,学术昌明的国家没有不强盛的;反之,学术幼稚和知识蒙昧的民族,没有不贫弱的。”这体现了中国大学对学术理念的自觉追求。中国大学对学术理念的自觉追求,同样深深影响了中国大学出版社对学术理念的追求。尽管现在中国的高校出版社实行的是自谋生路的出版体制,但绝大多数大学出版人自觉地将学术出版视为大学出版的立身之本,出版了很多优秀的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学术著作,为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二 高校编辑对服务精神的诠释
一流的大学要有一流的出版社,而一流的高校出版社更需要母体大学的支持和滋养;高校出版社应该成为母体大学教学与科研之外的“第三种力量”;高校出版社办得如何,对母体大学的教学、科研以及社会美誉度有重要影响……这些观点,已逐步成为各高校领导和出版社员工的共识。高校编辑作为高校出版社服务精神的实际践行者,更要充分意识到自身在文化传承和建设方面负有的社会责任,并在出版活动中实践这种精神。这种精神来自大学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修身意识和人文精神,也来自出版的文化属性,是两者的有机结合。社会出版社在文化建设上同样负有责任,但是高校出版社,作为大学介入出版的产物,在文化建设上有着高度的自觉。
随着图书市场专业化向纵向发展,高校出版社的“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具备了商品的本质特征,成为一种商品了。图书市场竞争的激烈化带来非价格竞争的比重越来越加大。服务,作为非价格竞争的一个单独要素被予以重点考虑了。在同等价格、同等品质的前提下,出版服务就成了出版商实施差异化战略、创建比较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砝码。作为高校编辑,编辑工作的各个环节中都需要树立正确的服务理念。读者绝不仅仅是普通意义上的消费者,因为出版物是提升人们精神生活质量的特殊商品。这就要求作为生产者的编辑从策划选题开始,到组稿、制作加工,一直到后期的宣传销售和读者反馈调查,都应当从读者的角度出发进行思考。面对目前读者越来越多的服务要求,我们不仅需要创造出新的图书品牌,而且还要有创新地超前地服务。这些新的图书品牌和创新服务的推出,必然会使出版社和客户关系在市场经济中得到进一步发展。出版企业的服务也能在创新中得以提升。
三 编辑服务精神与个人素质的提高
如何服务社会,是高校出版社每个成员都在不断思考的问题。我们认为,一要通过不断的刻苦学习来加强自己的出版专业知识、技术,熟悉出版市场与行情,不仅要做到有形的服务,而且还要在思想上为客户做到无形的服务。二要善于总结工作中的得失。努力提高自身工作能力,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还要养成遇事习惯,并注意与不同层次的顾客进行交流、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意见,以期对自身今后的工作有所帮助。三要有奉献的服务精神,不以个人的利益得失为服务的准则,而要以出版社的整体利益作为我们提升服务的出发点和行事的准则。四要具备超前、参与和责任意识,在选题策划时,发掘、引导作者;在审阅稿件时,编辑要以合作者的身份从编辑角度为作者提供帮助,完善作者的稿件或为作者解决创作过程中的难题;在加工作品时,编辑要以最完美的形式展现作品的内涵。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出版企业将以世界市场为生存条件和竞争舞台。位居出版产业核心环节的编辑,无论坚守在哪一块阵地,都必须树立正确的服务理念。坚持“服务教育,谋求发展”,高校编辑才能实现编辑的主体价值与历史责任的统一。
一 高校出版社的服务精神
高校出版社,其基本的定位是为大学服务,而教学、科研、服务社会,是大学的基本功能。从这个意义上说,高校出版社从事学术出版,是高校出版社与生俱来的使命。
学术出版对大学的意义,其重要性就像现代大学之于现代社会一样,不必多言。重庆大学出版社提出的“一主两翼”的方针,即以出版教材、学术专著为主,以出版反映新兴科学技术和时代特征的图书为两翼,正是高校出版社服务精神的体现。现代中国大学之父蔡元培先生是从学术兴国、学术立校的高度来看待学术的。蔡元培曾说:“一个国家或民族要在世界上立得住脚,而且要光荣地立住,是要以学术为基础的。尤其是在这个竞争激烈的20世纪,更要依靠学术。所以,学术昌明的国家没有不强盛的;反之,学术幼稚和知识蒙昧的民族,没有不贫弱的。”这体现了中国大学对学术理念的自觉追求。中国大学对学术理念的自觉追求,同样深深影响了中国大学出版社对学术理念的追求。尽管现在中国的高校出版社实行的是自谋生路的出版体制,但绝大多数大学出版人自觉地将学术出版视为大学出版的立身之本,出版了很多优秀的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学术著作,为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二 高校编辑对服务精神的诠释
一流的大学要有一流的出版社,而一流的高校出版社更需要母体大学的支持和滋养;高校出版社应该成为母体大学教学与科研之外的“第三种力量”;高校出版社办得如何,对母体大学的教学、科研以及社会美誉度有重要影响……这些观点,已逐步成为各高校领导和出版社员工的共识。高校编辑作为高校出版社服务精神的实际践行者,更要充分意识到自身在文化传承和建设方面负有的社会责任,并在出版活动中实践这种精神。这种精神来自大学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修身意识和人文精神,也来自出版的文化属性,是两者的有机结合。社会出版社在文化建设上同样负有责任,但是高校出版社,作为大学介入出版的产物,在文化建设上有着高度的自觉。
随着图书市场专业化向纵向发展,高校出版社的“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具备了商品的本质特征,成为一种商品了。图书市场竞争的激烈化带来非价格竞争的比重越来越加大。服务,作为非价格竞争的一个单独要素被予以重点考虑了。在同等价格、同等品质的前提下,出版服务就成了出版商实施差异化战略、创建比较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砝码。作为高校编辑,编辑工作的各个环节中都需要树立正确的服务理念。读者绝不仅仅是普通意义上的消费者,因为出版物是提升人们精神生活质量的特殊商品。这就要求作为生产者的编辑从策划选题开始,到组稿、制作加工,一直到后期的宣传销售和读者反馈调查,都应当从读者的角度出发进行思考。面对目前读者越来越多的服务要求,我们不仅需要创造出新的图书品牌,而且还要有创新地超前地服务。这些新的图书品牌和创新服务的推出,必然会使出版社和客户关系在市场经济中得到进一步发展。出版企业的服务也能在创新中得以提升。
三 编辑服务精神与个人素质的提高
如何服务社会,是高校出版社每个成员都在不断思考的问题。我们认为,一要通过不断的刻苦学习来加强自己的出版专业知识、技术,熟悉出版市场与行情,不仅要做到有形的服务,而且还要在思想上为客户做到无形的服务。二要善于总结工作中的得失。努力提高自身工作能力,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还要养成遇事习惯,并注意与不同层次的顾客进行交流、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意见,以期对自身今后的工作有所帮助。三要有奉献的服务精神,不以个人的利益得失为服务的准则,而要以出版社的整体利益作为我们提升服务的出发点和行事的准则。四要具备超前、参与和责任意识,在选题策划时,发掘、引导作者;在审阅稿件时,编辑要以合作者的身份从编辑角度为作者提供帮助,完善作者的稿件或为作者解决创作过程中的难题;在加工作品时,编辑要以最完美的形式展现作品的内涵。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出版企业将以世界市场为生存条件和竞争舞台。位居出版产业核心环节的编辑,无论坚守在哪一块阵地,都必须树立正确的服务理念。坚持“服务教育,谋求发展”,高校编辑才能实现编辑的主体价值与历史责任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