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广大一线教师为达成三维的教学目标,越来越注重情境教学,可谓渐入佳境,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教学成效。同时课堂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为吸引学生制造噱头,过于“情境化”或偏离教学目标的情景。为矫正不良倾向,笔者特提出以下两点思考以期与大家共勉。
一、情境预设应去冗繁追求简约化
陶行知先生曾说:“凡做一件事,要用最简单、最省力、最省钱,最省时的法子,去收获最大的效果。”教学实践中,常见一些老师利用多媒体的技术手段,课堂大容量,情境素材一帧接一帧,问题如连炮珠一个接一个,教师的教学设计可谓煞费苦心。一开始学生还有耐心,整堂课下来,绝大多数学生往往晕头转向,筋疲力尽,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简约的情境设计应成为政治课堂最高效、最美好、最时尚的风景。素材、情境是为教学服务的,若反受其困,舍本逐末可谓得不偿失。在教学中,教师应抓住学生的兴趣关注点、知识生长点,从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结构出发,依据教学的内容,对素材进行简约的选择、取舍、整合,把最基本、最重要、最有用的核心素材提出来,并用简洁的方式呈现出来,情境的设置要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如要学习“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这一内容时,我们备课组采用这样一种生活情境就很轻松地把本框内容解决了:王老太的儿子在一家国有控股企业做管理人员,月月有工资,年终有奖金。儿媳在一家外资企业做财务工作,去年增加了工资。女儿在一家商业银行做职员,收入也不错。女婿是做服装生意的个体老板,税后收入比王老太的儿子媳妇收入的总和还要高。王老太和老伴在家养鸡,收入够一家人开销。问:情境中不同主体的收入是按什么方式分配的?这一生活情境的设置涉及不同的分配方式,对不同主体收入分配方式的分析,就可以贯穿这一节课的内容。分析王老太的儿子的收入分配方式时,就涉及按劳分配。在学到“按生产要素分配”时,学生往往以为公有制范围内只有按劳分配,而按生产要素分配只能存在于非公有制经济中。这是一个认识上的误区。所以这一情境的设计可以让学生懂得在公有制范围内除了按劳分配外,也存在按生产要素分配。因此,情境的设置一定要简约,要考虑全面,一个情境可以解决多个问题。如果在这一内容的学习时,每个分配方式都设置一个情境,就显得臃肿、累赘了。
当然,要做到情境预设简约化,教师必须对教材的内容、重点、难点和教学环节胸有成竹,选取、剪裁、整合一个主题式情境素材,“一例到底”,一以贯之。因为主题事件本身有起因,有发展过程,甚至有预知的或未被预知的结果。整个情境可以做到有血有肉,甚至扣人心弦,以一个完整的系统承载一节课所需要达成的教学目标,使得课堂教学克服了素材繁杂让人目不暇接、过程支离破碎不知所云,甚至知识与情境本末倒置等弊端。在教师的精心预设下,主题式情境教学的整个过程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在处着眼、小处着手,由小到大,层层深入,浑然一体。
二、情境生成应去随意追求机智化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学生的经验、感受、见解甚至是困惑等都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具有动态生成性。作为教师应善于捕捉,及时生成,使之成为新的教学资源。从实践层面来看,这些资源似乎和预设无关,可能只是学生的一些“灵感闪现”,需要現场生成。因此,一些老师认为,“有意栽花”未必花开,“无心插柳”或能成荫。这些精彩既变化莫测,难以预见,又何必精心预设教案,只要上课时老师注意倾听、随机应变,定能抓住即时生成,将课堂引向精彩。于是,一堂不曾预设的课堂闹剧很可能产生。
近期听过一教师的公开课,在“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教学过程伊始,教师首先播放一段“毒胶囊”的音视频录相,营造一种情境。视频看完后,教师布置学生谈感受,大家先讨论一下。同学们七嘴八舌,你一言,我一语,对消费者的境遇深表同情,对生产“毒胶囊”企业昧良心的恶劣行径义愤填膺,对政府相关部门监管缺失极力讨伐,此时课堂已经背离教学主题,陷入对政府行为的批判之中,课堂呈现失控状态。假如这位老师在课前围绕视频预设以下问题:如果经济活动中没有政府的管理,市场会呈现怎样的状态?作为政府应该怎么办?
在课堂教学中围绕这样的话题展开思考,并且在学生的思维存在漏洞和偏激时,教师能及时调控,我想课堂应该不会出现如此混乱与教学目标相悖离的现象。因此,“生成”不等于“放任自流”,不是游离于预设之外。
预设与生成是上好课的两个重要因素,二者必不可缺。课前的预设可以为课堂的精彩奠定基石。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通过精彩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精心的设问启迪学生的思维、智慧、觉悟。所有这些,都离不开教师精彩的预设。然而课堂教学具有极强和现场性,面对有价值的生成资源教师不能死守教学规程不能自拔,而独具慧眼,将弹性灵活的成分、始料未及的信息等生成性资源及时捕捉,并理智纳入课堂设计中。
如何在没有预设的情境下,巧妙地生成,急中生智,而不是忙中出乱,乃至错失良机,需要教师高超的教学机智。这种智慧可以通过教学经验的积累、向同仁的学习、广泛涉及教学智慧书籍等等多种途径促成,机智总会青睐有准备的头脑。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侯集高级中学)
一、情境预设应去冗繁追求简约化
陶行知先生曾说:“凡做一件事,要用最简单、最省力、最省钱,最省时的法子,去收获最大的效果。”教学实践中,常见一些老师利用多媒体的技术手段,课堂大容量,情境素材一帧接一帧,问题如连炮珠一个接一个,教师的教学设计可谓煞费苦心。一开始学生还有耐心,整堂课下来,绝大多数学生往往晕头转向,筋疲力尽,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简约的情境设计应成为政治课堂最高效、最美好、最时尚的风景。素材、情境是为教学服务的,若反受其困,舍本逐末可谓得不偿失。在教学中,教师应抓住学生的兴趣关注点、知识生长点,从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结构出发,依据教学的内容,对素材进行简约的选择、取舍、整合,把最基本、最重要、最有用的核心素材提出来,并用简洁的方式呈现出来,情境的设置要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如要学习“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这一内容时,我们备课组采用这样一种生活情境就很轻松地把本框内容解决了:王老太的儿子在一家国有控股企业做管理人员,月月有工资,年终有奖金。儿媳在一家外资企业做财务工作,去年增加了工资。女儿在一家商业银行做职员,收入也不错。女婿是做服装生意的个体老板,税后收入比王老太的儿子媳妇收入的总和还要高。王老太和老伴在家养鸡,收入够一家人开销。问:情境中不同主体的收入是按什么方式分配的?这一生活情境的设置涉及不同的分配方式,对不同主体收入分配方式的分析,就可以贯穿这一节课的内容。分析王老太的儿子的收入分配方式时,就涉及按劳分配。在学到“按生产要素分配”时,学生往往以为公有制范围内只有按劳分配,而按生产要素分配只能存在于非公有制经济中。这是一个认识上的误区。所以这一情境的设计可以让学生懂得在公有制范围内除了按劳分配外,也存在按生产要素分配。因此,情境的设置一定要简约,要考虑全面,一个情境可以解决多个问题。如果在这一内容的学习时,每个分配方式都设置一个情境,就显得臃肿、累赘了。
当然,要做到情境预设简约化,教师必须对教材的内容、重点、难点和教学环节胸有成竹,选取、剪裁、整合一个主题式情境素材,“一例到底”,一以贯之。因为主题事件本身有起因,有发展过程,甚至有预知的或未被预知的结果。整个情境可以做到有血有肉,甚至扣人心弦,以一个完整的系统承载一节课所需要达成的教学目标,使得课堂教学克服了素材繁杂让人目不暇接、过程支离破碎不知所云,甚至知识与情境本末倒置等弊端。在教师的精心预设下,主题式情境教学的整个过程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在处着眼、小处着手,由小到大,层层深入,浑然一体。
二、情境生成应去随意追求机智化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学生的经验、感受、见解甚至是困惑等都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具有动态生成性。作为教师应善于捕捉,及时生成,使之成为新的教学资源。从实践层面来看,这些资源似乎和预设无关,可能只是学生的一些“灵感闪现”,需要現场生成。因此,一些老师认为,“有意栽花”未必花开,“无心插柳”或能成荫。这些精彩既变化莫测,难以预见,又何必精心预设教案,只要上课时老师注意倾听、随机应变,定能抓住即时生成,将课堂引向精彩。于是,一堂不曾预设的课堂闹剧很可能产生。
近期听过一教师的公开课,在“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教学过程伊始,教师首先播放一段“毒胶囊”的音视频录相,营造一种情境。视频看完后,教师布置学生谈感受,大家先讨论一下。同学们七嘴八舌,你一言,我一语,对消费者的境遇深表同情,对生产“毒胶囊”企业昧良心的恶劣行径义愤填膺,对政府相关部门监管缺失极力讨伐,此时课堂已经背离教学主题,陷入对政府行为的批判之中,课堂呈现失控状态。假如这位老师在课前围绕视频预设以下问题:如果经济活动中没有政府的管理,市场会呈现怎样的状态?作为政府应该怎么办?
在课堂教学中围绕这样的话题展开思考,并且在学生的思维存在漏洞和偏激时,教师能及时调控,我想课堂应该不会出现如此混乱与教学目标相悖离的现象。因此,“生成”不等于“放任自流”,不是游离于预设之外。
预设与生成是上好课的两个重要因素,二者必不可缺。课前的预设可以为课堂的精彩奠定基石。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通过精彩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精心的设问启迪学生的思维、智慧、觉悟。所有这些,都离不开教师精彩的预设。然而课堂教学具有极强和现场性,面对有价值的生成资源教师不能死守教学规程不能自拔,而独具慧眼,将弹性灵活的成分、始料未及的信息等生成性资源及时捕捉,并理智纳入课堂设计中。
如何在没有预设的情境下,巧妙地生成,急中生智,而不是忙中出乱,乃至错失良机,需要教师高超的教学机智。这种智慧可以通过教学经验的积累、向同仁的学习、广泛涉及教学智慧书籍等等多种途径促成,机智总会青睐有准备的头脑。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侯集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