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2-7475(2019)09-090-01
1 研究目的
为了避免跳远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发生,运动员在训练期间,应用科学的训练手段进行训练,提高自身防止意外损伤的意识就显得十分重要。通过对高校跳远运动员运动损伤的研究,仔细研究跳远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了解高校跳远运动损伤的现状,总结相对应的预防对策与建议,为跳远运动员在今后的训练与比赛中提供借鉴,避免再次出现运动损伤,从而提高他们的运动水平。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笔者通过对北京市先农坛体育运动技术学校和北京体育大学跳远专业共28名运动员(其中男性运动员有15名,女性运动员有13名)进行问卷调查,将获取的信息进行归纳总结,并分析损伤的原因所在。
3 结果分析
3.1 跳远运动员损伤的现状分析
3.1.1 研究对象技术等级
本研究对北京市先农坛体育运动技术学校和北京体育大学共28名跳远运动员进行了调查,其中,国家健将级运动员占 3.57%;国家一级的占28.57%;国家二级的占64.28%;二级以下的占3.57%。
3.1.2 跳远运动员损伤的发生率
研究发现在所调查的28名跳远运动员中一年期限中有不同程度运动损伤的有26名,占研究对象的92.85%,总损伤次数56次,人均2次,这表明跳远运动员损伤情况较为严重。
3.1.3 跳远运动员损伤的部位
通过对28名跳远运动员的调查,在26例损伤的人次之中踝关节损伤有17人次,占总比率的65.38%,占第一位;腰部损伤有15人次,各占总损伤比率的57.69%,占第二位; 膝关节损伤有10人次,占总比率的38.46%,占第三位;小腿部损伤有7人次,占总比率的26.92%,占第四位;大腿部损伤有6人次,占总比率的23.07%,占第五位;髋关节损伤有2人次,占总比率的7.69%,占第六位。
3.1.4 跳远运动员损伤的种类
经统计,跳远运动员损伤的种类共有8种,在26例人次的损伤中,韧带拉伤的有14人次,占总比率的53.84%,占第一位;关节损伤有12人次,占总比率的46.15%,占第二位;肌肉扭伤有11人次,占总比率的42.31%,占第三位;骨膜炎有8人次,占总比率的30.7%,占第四位;挫伤有4人次,占总比率的15.38%,占第五位;腱鞘炎有3人次,占总比率的11.53%,占第六位;滑囊炎有2人次,占总比率的7.69%,半月板损伤1人次,占总比率的3.84% 。
3.1.5 跳远运动员损伤的程度
运动损伤的类型多种多样,根据分析的角度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由一次外伤所造成的并有红、肿、热、痛等急性炎症的列为“急性损伤”;凡损伤原因不明,由多次细微损伤累积所致,局部呈酸、麻、胀、疼等症状列为“慢性损伤”。损伤按照解剖学分类分为骨性损伤、肌肉损伤、关节损伤,依照其损伤程度可分为:伤后仍能按照教学训练计划进行体育锻炼列为“轻度损伤”;伤后一周内不能按照教学训练计划进行体育锻炼,需要停止或减少局部活动的列为“中度损伤”;伤后一周以上完全不能运动的列为“重度损伤”。在发生损伤的26名跳远运动员中有20名运动员出现急性损伤,10名运动员出现慢性损伤。急性损伤的病发率为76.92%,慢性损伤的病发率为38.46%。在发生损伤的26名跳远运动员中有10名运动员属于轻度损伤,占38.46%;有14名运动员的损伤属于中度损伤,占53.84%;有2名运动员的损伤属于重度损伤,占7.69%,可见跳远运动员的损伤在病程上多属于急性损伤,损伤的程度主要是轻度损伤和中度损伤。
3.1.6 跳远运动员损伤发生的时间
在所发生损伤的26名跳远运动员当中有12名的损伤发生在10—12月份,所占总损伤人数的百分比为46.15%;有6名运动员的损伤发生在7—9月份,所占百分比为23.07%;有4名运动员的损伤发生在4—6月份,所占百分比为15.38%;有4名运动员的损伤发生在1—3月份,所占百分比为15.38%。可见,跳远运动员的运动损伤主要发生在10—12月份和7—9月份,4—6月份与1—3月发生的损伤相对较少。
3.1.7 跳远运动员损伤的原因
通过对28名跳远运动员进行损伤原因的调查,总结出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其中,有18名运动员认为与准备活动有关,有15名运动员认为与运动疲劳有关,有11名运动员认为与技术因素有关,有10名同学认为与身体素质有关;另外还有自我保护意识,注意力不集中,局部负荷过重,心理因素和场地因素等。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跳远运动员发生损伤的部位集中在踝关节、腰部损伤、膝关节损伤、小腿部损伤、大腿部损伤、髋关节损伤。跳远运动员损伤的种类主要是韧带拉伤、关节损伤、肌肉扭伤、骨膜炎、挫伤、腱鞘炎、滑囊炎、半月板损伤。
4.1.2 跳远运动损伤的病程分为急性损伤和慢性损伤,以急性损伤为主,损伤的程度分为轻度损伤、中度损伤、重度损伤。跳远运动损伤的时间主要集中在10—12月份和7—9月份。
4.2 建议
4.2.1 加强体能训练获得体能储备,获得全面协调的身体素质,从而为更好地掌握技术动作打下基础,最终提高运动员的成绩。合理安排训练的内容和负荷。
4.2.2 重视动作技术的分析和研究,针对运动员出现错误的技术动作进行及时的指正。
4.2.3注意调节心理情绪因素,跳远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时的动机过高或过低都有可能造成运动损伤。重视训练后的放松运动和恢复措施。
参考文献:
[1]宋德海.对我国优秀跳远、三级跳运动员的运动损伤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J].四川体育科学.2011.(02):47-50.
[2]李文明.我國部分体育院校跳跃类高水平运动员膝关节损伤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8.
[3]宗春林.跳远运动员运动损伤的调查与分析[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02):100-102.
1 研究目的
为了避免跳远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发生,运动员在训练期间,应用科学的训练手段进行训练,提高自身防止意外损伤的意识就显得十分重要。通过对高校跳远运动员运动损伤的研究,仔细研究跳远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了解高校跳远运动损伤的现状,总结相对应的预防对策与建议,为跳远运动员在今后的训练与比赛中提供借鉴,避免再次出现运动损伤,从而提高他们的运动水平。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笔者通过对北京市先农坛体育运动技术学校和北京体育大学跳远专业共28名运动员(其中男性运动员有15名,女性运动员有13名)进行问卷调查,将获取的信息进行归纳总结,并分析损伤的原因所在。
3 结果分析
3.1 跳远运动员损伤的现状分析
3.1.1 研究对象技术等级
本研究对北京市先农坛体育运动技术学校和北京体育大学共28名跳远运动员进行了调查,其中,国家健将级运动员占 3.57%;国家一级的占28.57%;国家二级的占64.28%;二级以下的占3.57%。
3.1.2 跳远运动员损伤的发生率
研究发现在所调查的28名跳远运动员中一年期限中有不同程度运动损伤的有26名,占研究对象的92.85%,总损伤次数56次,人均2次,这表明跳远运动员损伤情况较为严重。
3.1.3 跳远运动员损伤的部位
通过对28名跳远运动员的调查,在26例损伤的人次之中踝关节损伤有17人次,占总比率的65.38%,占第一位;腰部损伤有15人次,各占总损伤比率的57.69%,占第二位; 膝关节损伤有10人次,占总比率的38.46%,占第三位;小腿部损伤有7人次,占总比率的26.92%,占第四位;大腿部损伤有6人次,占总比率的23.07%,占第五位;髋关节损伤有2人次,占总比率的7.69%,占第六位。
3.1.4 跳远运动员损伤的种类
经统计,跳远运动员损伤的种类共有8种,在26例人次的损伤中,韧带拉伤的有14人次,占总比率的53.84%,占第一位;关节损伤有12人次,占总比率的46.15%,占第二位;肌肉扭伤有11人次,占总比率的42.31%,占第三位;骨膜炎有8人次,占总比率的30.7%,占第四位;挫伤有4人次,占总比率的15.38%,占第五位;腱鞘炎有3人次,占总比率的11.53%,占第六位;滑囊炎有2人次,占总比率的7.69%,半月板损伤1人次,占总比率的3.84% 。
3.1.5 跳远运动员损伤的程度
运动损伤的类型多种多样,根据分析的角度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由一次外伤所造成的并有红、肿、热、痛等急性炎症的列为“急性损伤”;凡损伤原因不明,由多次细微损伤累积所致,局部呈酸、麻、胀、疼等症状列为“慢性损伤”。损伤按照解剖学分类分为骨性损伤、肌肉损伤、关节损伤,依照其损伤程度可分为:伤后仍能按照教学训练计划进行体育锻炼列为“轻度损伤”;伤后一周内不能按照教学训练计划进行体育锻炼,需要停止或减少局部活动的列为“中度损伤”;伤后一周以上完全不能运动的列为“重度损伤”。在发生损伤的26名跳远运动员中有20名运动员出现急性损伤,10名运动员出现慢性损伤。急性损伤的病发率为76.92%,慢性损伤的病发率为38.46%。在发生损伤的26名跳远运动员中有10名运动员属于轻度损伤,占38.46%;有14名运动员的损伤属于中度损伤,占53.84%;有2名运动员的损伤属于重度损伤,占7.69%,可见跳远运动员的损伤在病程上多属于急性损伤,损伤的程度主要是轻度损伤和中度损伤。
3.1.6 跳远运动员损伤发生的时间
在所发生损伤的26名跳远运动员当中有12名的损伤发生在10—12月份,所占总损伤人数的百分比为46.15%;有6名运动员的损伤发生在7—9月份,所占百分比为23.07%;有4名运动员的损伤发生在4—6月份,所占百分比为15.38%;有4名运动员的损伤发生在1—3月份,所占百分比为15.38%。可见,跳远运动员的运动损伤主要发生在10—12月份和7—9月份,4—6月份与1—3月发生的损伤相对较少。
3.1.7 跳远运动员损伤的原因
通过对28名跳远运动员进行损伤原因的调查,总结出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其中,有18名运动员认为与准备活动有关,有15名运动员认为与运动疲劳有关,有11名运动员认为与技术因素有关,有10名同学认为与身体素质有关;另外还有自我保护意识,注意力不集中,局部负荷过重,心理因素和场地因素等。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跳远运动员发生损伤的部位集中在踝关节、腰部损伤、膝关节损伤、小腿部损伤、大腿部损伤、髋关节损伤。跳远运动员损伤的种类主要是韧带拉伤、关节损伤、肌肉扭伤、骨膜炎、挫伤、腱鞘炎、滑囊炎、半月板损伤。
4.1.2 跳远运动损伤的病程分为急性损伤和慢性损伤,以急性损伤为主,损伤的程度分为轻度损伤、中度损伤、重度损伤。跳远运动损伤的时间主要集中在10—12月份和7—9月份。
4.2 建议
4.2.1 加强体能训练获得体能储备,获得全面协调的身体素质,从而为更好地掌握技术动作打下基础,最终提高运动员的成绩。合理安排训练的内容和负荷。
4.2.2 重视动作技术的分析和研究,针对运动员出现错误的技术动作进行及时的指正。
4.2.3注意调节心理情绪因素,跳远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时的动机过高或过低都有可能造成运动损伤。重视训练后的放松运动和恢复措施。
参考文献:
[1]宋德海.对我国优秀跳远、三级跳运动员的运动损伤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J].四川体育科学.2011.(02):47-50.
[2]李文明.我國部分体育院校跳跃类高水平运动员膝关节损伤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8.
[3]宗春林.跳远运动员运动损伤的调查与分析[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02):1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