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针对传统武术逐渐式微这一现状,运用概念分析、比较研究等方法,从传统武术文化自信的内涵出发,分析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价值意义,并剖析近年来传统武术文化式微的宏观和微观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重塑传统武术文化自信的策略:领悟文化自信内涵,拓展传统武术文化发展的多维空间;坚定文化自信立场,奠定武术文化发展的牢固基石;扩大文化对外交流,提升武术文化影响力;依托校园教育,培养武术文化传承人;开发武术产业,打造武术文化品牌;发扬新媒体作用,弘扬武术文化;以多种艺术形式为载体,推进武术艺术化。
【机 构】
:
宿州学院体育学院,宣城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育部
【基金项目】
:
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SK2019A0521,SK2020A0529,SK2020A0138),安徽省质量工程教学研究重点项目(2020jyxm2199),宿州学院质量工程项目(szxy2017zlbe09)。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传统武术逐渐式微这一现状,运用概念分析、比较研究等方法,从传统武术文化自信的内涵出发,分析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价值意义,并剖析近年来传统武术文化式微的宏观和微观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重塑传统武术文化自信的策略:领悟文化自信内涵,拓展传统武术文化发展的多维空间;坚定文化自信立场,奠定武术文化发展的牢固基石;扩大文化对外交流,提升武术文化影响力;依托校园教育,培养武术文化传承人;开发武术产业,打造武术文化品牌;发扬新媒体作用,弘扬武术文化;以多种艺术形式为载体,推进武术艺术化。
其他文献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挑战和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提高素养修为,达到“六个要”的发展指向: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增强职业认同感、荣誉感、责任感,努力当时代新师、教时代新课、育时代新人。
以《安徽日报》2017—2019年对安徽省内合肥、芜湖、阜阳三座城市的报道为研究文本,运用内容分析、文本分析和比较研究的方法,通过对三座城市在报纸中的报道数量、报道立场、报道议题和媒介框架的研究,分析媒体对其城市形象的呈现.研究发现三座不同的城市,《安徽日报》构建了三种不同的媒介形象,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品牌定位与城市媒介形象的呈现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明确的城市品牌定位在城市形象的媒介构建中设定了一个“自我实现的预言”,造就了一种自我期待,有助于虚拟与现实的积极交互.
短视频平台以内容传递的高效性、使用的便捷性、时间的碎片化、互动的及时性,AI技术的应用等传播手段,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障碍,使短视频传播得到无限可能。在新媒体时代信息的快节奏下,红色文化面临着传播上的困境,以往的传播形式不再符合现代人的信息接收形式,出现一定的传播障碍。政府官方可利用短视频平台加强红色文化的宣传力度,推动地方媒体与民间红色文化爱好者的交流合作,联合各地红色文化产生联动效应,增强人们与红色文化的交流对话,使他们产生认同感,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
为进一步推进新时代背景下社会组织稳健发展,概述了我国社会组织的研究现状,提出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科技5个场域影响社会组织发展的研究假设,论证了5者与社会组织发展之间的关系,得出:经济、政治、文化、科技4场域对社会组织发展呈正向作用;社会场域的教育子场域对社会组织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而其医疗卫生子场域与社会组织发展负相关。探讨了相关的发展对策:政治场域中,应处理好社会组织与政府关系,实现政社分开、合作共强;社会场域中,要重视教育的社会功能,改革员工教育制度,提高社会组织整体素质。
政治价值观是政治主体对政治世界的根本看法和观点,并在特定政治文化影响下形成的政治主体政治选择和政治行为的价值标准。政治立场、政治认知、政治理想构成了新时代大学生政治价值观的内在结构。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的深入发展,多元化社会思潮,复杂化网络环境与政治性实践活动体验不足构成了新时代大学生政治价值观培育的现实挑战。强化意识形态话语主体,丰富意识形态话语载体;优化综合治网水平,提升舆论正面引导力;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主阵地作用,广泛开展课内外政治性实践构成了新时代大学生政治价值观的培育路径。
为了探究智慧社会大学生就业沟通问题的相关对策,从智慧社会对大学生就业带来的新挑战,智慧社会大学生就业沟通问题的新表现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总结得出可以借助大数据技术,提升大学生就业沟通信息的针对性;借助互联网技术,提升大学生对间接沟通的适应性;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提升大学生就业沟通的有效性等三个方面的对策。希望为其他智慧社会就业沟通问题研究提供参考,将智慧社会就业沟通问题研究引向深入。
民间美术是我国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随着社会环境的变迁,民间美术日渐式微,许多民间美术的内容和形式由于传承人的匮乏和商业价值的不高在逐渐消失。在5G背景下,为实现对民间美术的传承和保护,VR/AR等新技术结合高校产学研用联合创新,实现对民间美术的创新性保护以及传承人的培养和商业价值的提高,以实现民间美术的可持续发展。
“专创融合”已成为高校深化教育改革的有效抓手,是知识经济时代创新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在研究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机理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高校“专创融合”教育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以《科学研究能力训练》课程为例,探讨了“专创融合”背景下高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新思路,构建了以“模块化教学+目标化管理+团队化作业”为特色的“三位一体”课程体系,从突出“专创融合”的教学内容、构建“三师结构”的教学团队、采用多维交互的教学方法、推行成果导向的考核评价四个方面进行了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为高校专业课程改革提供启
江苏省新苏师范学校,创办于1912年,1997年并入苏州教育学院,2003年苏州教育学院并入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校的历史文化内涵、办学治校精神可从其校训中研读出.校训以“诚朴”为始,“献身教育、尊师爱生、博学多能、求实创新”为中继,最终升华为“勤勇忠信”.从办学内涵价值的层面来看,校训是传承传统文化、涵养文化自信的精神根源.从践行价值的层面来看,校训打造了师生独特的精神气质,培养了大量优秀的社会建设者.
摘要:《春秋左氏传》是研究先秦时期社会思想的重要材料。在天人关系的视角分析下,《左传》文本既展现出在夏、商之后,社会思潮既有对天人相关思想的遗留与承袭,也有在以“德”配天的思想取向下,原有天人关系朝“相分”的方向发展,即天人关系中的重心出现转移。特别是在春秋中后期的具体人事中,《左传》展现出“德”重过“祭”,以“礼”规“德”的思想倾向,而天人关系中人的主导地位情况更加明确。此外,在此相分的趋势中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