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总有一首歌,或以旋律,或以字句,或以特殊背景下的非常事件,深深打动你——不长,才一生。
喜时有它,苦时有它,人生种种况味,都被它写尽、唱尽……纵有千人万人在听,你却觉得,它,只为你量身而做。
那一年,1979。
有一个叫邓丽君的台湾女子,用她清丽的歌声催开了一代人晚熟的情窦。每一夜,我们在收音机里捕捉电波中她稍纵即逝的温婉,那颗因时代风云而未老先沧的心,在那样和煦的节奏里温柔开来,只等一场细雨,便可开出一朵柔媚的花……
那一段时间,我在家里“备战”高考,像上满发条的钟表,只争朝夕着人生梦想。
那时,与我同龄的“发小”刘学已经是工厂里小有名气的汽车修理工。每次来找我,他会带一些最新的学习资料给我,还会骑着自己改装的摩托车载着我呼啸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那样的张扬,在那灰色的年代里,不知道引来多少复杂的目光。
第一次听到《甜蜜蜜》就是在他摩托车的收音机里,那首歌猝不及防地降临时,刘学正坐在一旁帮我剥一颗又一颗的海瓜子,而我——被刘学称兄道弟的“野小子”则在那歌声里突然间泪流满面。我知道,那是爱来时的激动与感伤,而我内心所有“欲语还休”的情怀,几乎都已经被这首歌及它的旋律一一击中。愣怔了几秒后,刘学拍打着我的头说:“假小子长大了啊!好好学习,如果你考上了大学,我就送你一个录音机,里面是放磁带的,全是邓丽君的歌,可以反复地听,再不用半夜里点灯熬油地等啦!”
可是,我却没有等到那一天。
高考的前一天,我紧张至极。刘学载着我去书店,那里有免费的邓丽君的歌声,我整整听了一个下午,如痴如醉。直到书店关门,我才注意到外面的天已经黑了。刘学载着我风驰电掣。在一个急转弯处,迎面开来一辆大卡车,我们的摩托车即将飞起来的时候,我被刘学狠狠地甩了出去……
我的伤不很重,并没有耽误第二天的考试,但刘学却再也没有醒过来。性命攸关之际,他用瘦弱的臂膀給了我一线生机。直到高考结束我才得知他已经离去的消息。这场生死离别湮没了金榜题名的喜悦,也让我人生此后的种种成就都有了折扣。我离开家乡去上海求学的前一天,刘学的妈妈来我家把一个录音机交到我的手上,说:“这是刘学为你准备的,可惜他没能亲手交给你。”
那盘磁带里只有一首歌——《甜蜜蜜》,但却有两个人在唱,一个是邓丽君,一个是刘学。前者,曾让我心醉,后者,让我心碎。他在那场青春里,用那样的深情无语地爱过我。
爱过这一场我便老了。
刘学走了,他的父母搬离了我们的小城。
毕业后,我留在了上海,很少回家,不是不想念,是往事真的不堪回首。我曾经无数次地想过如果刘学还在我们之间的结局,也许我们会成为烟火夫妻,在庸常琐碎中渐成怨偶,也许会因为人生际遇的千差万别此情只待成追忆,也许……
那个录音机、那首《甜蜜蜜》都被我雪藏,同时尘封的,还有被他爱过还能为谁情动的心。
在那个年代,三十岁的女孩不叫“剩女”,而是一个饱受各方压力的“老姑娘”。
1995年春节,年事渐高的父母不愿来上海过年,我终于决定回乡。大巴车在上海郊外抛锚,被拖车拖至就近的修理店。那个小修车店虽然不大,却一点儿都没有它应有的杂乱,院落里甚至还有显然被精心侍弄的葡萄架和花草,还有,还有,音质极佳的《甜蜜蜜》。我是顺着歌声在葡萄架的缝隙里看到了修理店的老板——刘学——那个这些年我不思量、自难忘的人。只是,只是,他左臂的衣衫是空的,压在腰带下面……我呆呆地看着他,恍然如梦。直到一个男孩跑过去,嗲嗲地叫他“爸爸”,他微笑着答应,满眼都是平静与温暖。
我终于没有勇气站在他的面前。回到家里,面对再也无法隐瞒的真相,母亲告诉我,当年刘学并没有死,但他失去了左臂和左腿,是他一再要求大家对我隐瞒真相,并同父母搬离了家乡。他不想以残缺的样子出现在我的面前和记忆里,也不想让我背上永远的负疚,他说,她应该美好地活着……
那个春节,我终于从深锁的柜子里拿出那台如今已经无比古老的录音机,日日夜夜听那首《甜蜜蜜》。歌者已去,但那个爱过我的人依然活着。这首歌,对于我和刘学来说已经不仅仅是音乐,也是命运——这一生,有一个这样的人,曾经用这样的方式真诚地爱过我,并教会我如何惜福地活着。
原本以为我最好的时光早已随着那场车祸戛然而止,现在才明白,其实一切都只是刚刚开始——因为有个人爱过我,他对我最大的期望是我能美好地活着。
那之后,我结了婚,有了自己的孩子。岁月终于静好。
我再也没有见过刘学。但我知道,人生何处不相逢。倘有一天我们在街头相遇,我不会落泪,而是会微笑着走向他,对他说:“谢谢。”——感谢命运,让你还在这人间,感谢你,用那样的方式爱过我,感谢所有之前和此后的日子……
前几日去台湾旅游,特意去了位于台北金山县的“筠园”,那里长眠着邓丽君。我将一束素洁的白玫瑰放在她的墓前,按下那里的点唱机:“甜蜜蜜,你笑得甜蜜蜜,好像花儿开在春风里……”那一刻,我依然泪流满面。儿子吃惊地对我说:“妈,没想到你也这么多愁善感。”
每一场青春都有那么一首歌,这首歌,不是回荡在记忆里,而是住在生命里。岁月可以老去,但那歌声,却永远年轻。
喜时有它,苦时有它,人生种种况味,都被它写尽、唱尽……纵有千人万人在听,你却觉得,它,只为你量身而做。
那一年,1979。
有一个叫邓丽君的台湾女子,用她清丽的歌声催开了一代人晚熟的情窦。每一夜,我们在收音机里捕捉电波中她稍纵即逝的温婉,那颗因时代风云而未老先沧的心,在那样和煦的节奏里温柔开来,只等一场细雨,便可开出一朵柔媚的花……
那一段时间,我在家里“备战”高考,像上满发条的钟表,只争朝夕着人生梦想。
那时,与我同龄的“发小”刘学已经是工厂里小有名气的汽车修理工。每次来找我,他会带一些最新的学习资料给我,还会骑着自己改装的摩托车载着我呼啸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那样的张扬,在那灰色的年代里,不知道引来多少复杂的目光。
第一次听到《甜蜜蜜》就是在他摩托车的收音机里,那首歌猝不及防地降临时,刘学正坐在一旁帮我剥一颗又一颗的海瓜子,而我——被刘学称兄道弟的“野小子”则在那歌声里突然间泪流满面。我知道,那是爱来时的激动与感伤,而我内心所有“欲语还休”的情怀,几乎都已经被这首歌及它的旋律一一击中。愣怔了几秒后,刘学拍打着我的头说:“假小子长大了啊!好好学习,如果你考上了大学,我就送你一个录音机,里面是放磁带的,全是邓丽君的歌,可以反复地听,再不用半夜里点灯熬油地等啦!”
可是,我却没有等到那一天。
高考的前一天,我紧张至极。刘学载着我去书店,那里有免费的邓丽君的歌声,我整整听了一个下午,如痴如醉。直到书店关门,我才注意到外面的天已经黑了。刘学载着我风驰电掣。在一个急转弯处,迎面开来一辆大卡车,我们的摩托车即将飞起来的时候,我被刘学狠狠地甩了出去……
我的伤不很重,并没有耽误第二天的考试,但刘学却再也没有醒过来。性命攸关之际,他用瘦弱的臂膀給了我一线生机。直到高考结束我才得知他已经离去的消息。这场生死离别湮没了金榜题名的喜悦,也让我人生此后的种种成就都有了折扣。我离开家乡去上海求学的前一天,刘学的妈妈来我家把一个录音机交到我的手上,说:“这是刘学为你准备的,可惜他没能亲手交给你。”
那盘磁带里只有一首歌——《甜蜜蜜》,但却有两个人在唱,一个是邓丽君,一个是刘学。前者,曾让我心醉,后者,让我心碎。他在那场青春里,用那样的深情无语地爱过我。
爱过这一场我便老了。
刘学走了,他的父母搬离了我们的小城。
毕业后,我留在了上海,很少回家,不是不想念,是往事真的不堪回首。我曾经无数次地想过如果刘学还在我们之间的结局,也许我们会成为烟火夫妻,在庸常琐碎中渐成怨偶,也许会因为人生际遇的千差万别此情只待成追忆,也许……
那个录音机、那首《甜蜜蜜》都被我雪藏,同时尘封的,还有被他爱过还能为谁情动的心。
在那个年代,三十岁的女孩不叫“剩女”,而是一个饱受各方压力的“老姑娘”。
1995年春节,年事渐高的父母不愿来上海过年,我终于决定回乡。大巴车在上海郊外抛锚,被拖车拖至就近的修理店。那个小修车店虽然不大,却一点儿都没有它应有的杂乱,院落里甚至还有显然被精心侍弄的葡萄架和花草,还有,还有,音质极佳的《甜蜜蜜》。我是顺着歌声在葡萄架的缝隙里看到了修理店的老板——刘学——那个这些年我不思量、自难忘的人。只是,只是,他左臂的衣衫是空的,压在腰带下面……我呆呆地看着他,恍然如梦。直到一个男孩跑过去,嗲嗲地叫他“爸爸”,他微笑着答应,满眼都是平静与温暖。
我终于没有勇气站在他的面前。回到家里,面对再也无法隐瞒的真相,母亲告诉我,当年刘学并没有死,但他失去了左臂和左腿,是他一再要求大家对我隐瞒真相,并同父母搬离了家乡。他不想以残缺的样子出现在我的面前和记忆里,也不想让我背上永远的负疚,他说,她应该美好地活着……
那个春节,我终于从深锁的柜子里拿出那台如今已经无比古老的录音机,日日夜夜听那首《甜蜜蜜》。歌者已去,但那个爱过我的人依然活着。这首歌,对于我和刘学来说已经不仅仅是音乐,也是命运——这一生,有一个这样的人,曾经用这样的方式真诚地爱过我,并教会我如何惜福地活着。
原本以为我最好的时光早已随着那场车祸戛然而止,现在才明白,其实一切都只是刚刚开始——因为有个人爱过我,他对我最大的期望是我能美好地活着。
那之后,我结了婚,有了自己的孩子。岁月终于静好。
我再也没有见过刘学。但我知道,人生何处不相逢。倘有一天我们在街头相遇,我不会落泪,而是会微笑着走向他,对他说:“谢谢。”——感谢命运,让你还在这人间,感谢你,用那样的方式爱过我,感谢所有之前和此后的日子……
前几日去台湾旅游,特意去了位于台北金山县的“筠园”,那里长眠着邓丽君。我将一束素洁的白玫瑰放在她的墓前,按下那里的点唱机:“甜蜜蜜,你笑得甜蜜蜜,好像花儿开在春风里……”那一刻,我依然泪流满面。儿子吃惊地对我说:“妈,没想到你也这么多愁善感。”
每一场青春都有那么一首歌,这首歌,不是回荡在记忆里,而是住在生命里。岁月可以老去,但那歌声,却永远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