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程思政”是传统教学理念的拓展及升化,對教育改革有着深远的意义。高校环艺专业立足于培养创新型人才,以设计带动并促进社会文明发展。本文通过对“课程思政”教育模式的深入研究,以“室内公共空间设计1”课程应用为例,探讨思政教育和环艺专业课教学改革与实践的融合,以期推进新时代高校艺术专业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格局。
关键词:“课程思政”;环艺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室内公共空间设计1
1 环艺专业“课程思政”的必然性
我国的环艺课程体系发展源自德国的包豪斯、乌尔姆设计学院的教学模式。教学以基础技能的掌握为基石,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强调设计项目的实施和应用,并重视设计与人的相互关系。基于环艺专业特点,培养社会需求的设计创新人才,既是显性专业知识技能的传授,又包含隐性德育教育,即思想价值观带动设计初衷。
2 环艺专业教学理念的“思政观”
重视育人思想,以家国情怀、职业素养为出发点,积极围绕学生价值取向、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等开展教育。教学过程中融入建筑师、设计师、艺术家的优秀案例,激励学生自主探索,汲取榜样的精神和理念。通过对中国特色理解及国际的比较分析,激发学生将个人理想上升到追求国家、民族事业发展的高度。设计实践中引导学生对传统造物活动进行反思和判断,基于现代设计标准出发,既要反对过度装饰,又要考虑经济效益。德育价值观的引领,有助于培养学生具有国际视野和探索精神,注重民族文化底蕴,并创造富有价值的设计作品,增强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
3 环艺专业教学内容的“思政融”
加强环艺专业人才培养,促进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德育思想的全面发展。环艺专业德育培养需要从课程特性出发,室内公共空间以公众视角引导人的行为方式,在文明建设方面规范公众行为,维护整体国家发展和文明建设。课程倡导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理念,兼顾创新设计中的共性和个性,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意。深入挖掘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资源,案例素材与教学内容紧密相融,不断丰富拓展思政教学内容,使得学生在授课中体验和领悟团队精神、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等教育观念,进而推动专业思政的德育培养。
4 环艺专业教学实践的“思政行”
思想政治教育由早期“思政课程”逐渐向“课程思政”发展。对于环艺专业而言,如何以科学、合理、高效的方式,实现专业课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是许多高校不断探讨的课题。基于此,笔者以“室内公共空间设计1”课程为例,分析课程思政的具体实践过程。
4.1 完善教学内容框架
教师在教学中将专业知识与育人思想深入浅出地进行讲授,引导学生深刻体会设计师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培养学生对文化内涵产生兴趣,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珍视并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详细内容参见表1。
4.2 增设“思政”专题教学
设计知识变设计故事,结合中国具有优秀传统文化呈现的建筑师、设计者的作品,以专题形式讨论。如享誉世界的现代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新馆,以其独特的视角集现代文化、古建筑、创新山水园林为一体进行设计。室内空间设计中的和谐比例、自然光影的流动、材料多样性等都发挥到极致。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设计,以诠释中华智慧为主题,馆内空间充分展现了中国文化精神与气质,带领参观者行走在“东方足迹”“寻觅之旅”“低碳行动”等展区,深刻感悟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
专题教学有助于呈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通过参与性讨论、视频的情景体验加深学生的理解认知。结合其中优秀的“思政”元素,如传承与发展、保护资源、寻觅探索,深刻领悟设计背后的深层内涵及价值。教师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将观点结果进行分享,使用“ME-WE-SU”原则,即“我-我们-大家”发言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发表创新观点,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激活学生的“思政情感”。
4.3 强化“思政”课程作业
课程作业是培养学生深层思考的有效途径,结合当前国家发展动态、创意人才需求来巧思设计。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和社会环境。”[1]老年公寓及活动空间设计便是老年社会环境的一个重要的展现形式。新一代大学生是未来承担社会发展重任的栋梁,教师要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社会责任教育,引导学生以专业视角关注老年人的住行空间。经学生调研汇报,探寻老年公寓设计中存在哪些不完善的地方,将儒家文化中孝道文化潜移默化地融入思想教育,依托课程作业设计改善并优化环境空间,引领学生关注并参与中国老龄化的研究及设计建设。
在餐饮板块设计任务中,以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餐饮空间视角展开。“民以食为天”,中国的餐饮空间不仅体现着中华美食哲学,更为参与者营造了文化认知环境。如何更好地设计并应用好文化传播途径,是每一个设计专业的学生需要深入思考的地方。在观演类空间板块中,围绕“一带一路”主题文化展览馆进行设计,学生需要对其背后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有一个全面的认知,以全方位展示“一带一路”主题文化展览馆独特的设计思考及表达形式。这是一个与时俱进的作业主题,通过课程作业来引领学生关注国家经济发展动态,主动探索思考,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提升学生家国情怀,完善自我意识。
5 环艺专业教学评价的“思政鉴”
思政考核的目的在于对思政教育在专业课程教学中的效果进行掌握和检验。基于长期的探索和实践积累,“室内公共空间设计1”专业课程考核评价比重是:专业知识、技能考核比重占据70%,思政考核比重占据30%。在思政考核方面,需要注重两个部分:其一,过程性评价。从德、能、勤、绩等多个方面对课程学习进行考核,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及教师考评等多种形式予以结合,评价时要考查学生是否构建和树立正确的“三观”。其二,终结性评价。呈现作品进行汇报,是否体现创新创意、文化属性、社会价值、生态文明、传承发展等相关理念。结合学生的品质、价值取向、团队协作、时间概念等,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考评。
6 结语
环艺专业的“课程思政”教育模式是一个系统而长期的教学改革历程,需要设计专业一线教师不断巧思设计的践行,通过观、融、行、鉴不断完善“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路径。从优秀的文化熏陶到设计实践的深层内化,不断优化教学目标、内容体系,完善教学评价的有效机制,旨在推动中国高校环艺专业思想教育的创新与深化。
参考文献:
[1] 罗晓军.构建新时代养老、孝老、敬老的社会环境[J].中国社会工作,2019(14):32-33.
[2] 高德毅,宗爱东.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31-34.
作者简介:富尔雅(1985—),女,黑龙江哈尔滨人,硕士,研究方向:环境设计及其相关理论。
关键词:“课程思政”;环艺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室内公共空间设计1
1 环艺专业“课程思政”的必然性
我国的环艺课程体系发展源自德国的包豪斯、乌尔姆设计学院的教学模式。教学以基础技能的掌握为基石,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强调设计项目的实施和应用,并重视设计与人的相互关系。基于环艺专业特点,培养社会需求的设计创新人才,既是显性专业知识技能的传授,又包含隐性德育教育,即思想价值观带动设计初衷。
2 环艺专业教学理念的“思政观”
重视育人思想,以家国情怀、职业素养为出发点,积极围绕学生价值取向、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等开展教育。教学过程中融入建筑师、设计师、艺术家的优秀案例,激励学生自主探索,汲取榜样的精神和理念。通过对中国特色理解及国际的比较分析,激发学生将个人理想上升到追求国家、民族事业发展的高度。设计实践中引导学生对传统造物活动进行反思和判断,基于现代设计标准出发,既要反对过度装饰,又要考虑经济效益。德育价值观的引领,有助于培养学生具有国际视野和探索精神,注重民族文化底蕴,并创造富有价值的设计作品,增强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
3 环艺专业教学内容的“思政融”
加强环艺专业人才培养,促进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德育思想的全面发展。环艺专业德育培养需要从课程特性出发,室内公共空间以公众视角引导人的行为方式,在文明建设方面规范公众行为,维护整体国家发展和文明建设。课程倡导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理念,兼顾创新设计中的共性和个性,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意。深入挖掘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资源,案例素材与教学内容紧密相融,不断丰富拓展思政教学内容,使得学生在授课中体验和领悟团队精神、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等教育观念,进而推动专业思政的德育培养。
4 环艺专业教学实践的“思政行”
思想政治教育由早期“思政课程”逐渐向“课程思政”发展。对于环艺专业而言,如何以科学、合理、高效的方式,实现专业课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是许多高校不断探讨的课题。基于此,笔者以“室内公共空间设计1”课程为例,分析课程思政的具体实践过程。
4.1 完善教学内容框架
教师在教学中将专业知识与育人思想深入浅出地进行讲授,引导学生深刻体会设计师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培养学生对文化内涵产生兴趣,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珍视并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详细内容参见表1。
4.2 增设“思政”专题教学
设计知识变设计故事,结合中国具有优秀传统文化呈现的建筑师、设计者的作品,以专题形式讨论。如享誉世界的现代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新馆,以其独特的视角集现代文化、古建筑、创新山水园林为一体进行设计。室内空间设计中的和谐比例、自然光影的流动、材料多样性等都发挥到极致。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设计,以诠释中华智慧为主题,馆内空间充分展现了中国文化精神与气质,带领参观者行走在“东方足迹”“寻觅之旅”“低碳行动”等展区,深刻感悟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
专题教学有助于呈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通过参与性讨论、视频的情景体验加深学生的理解认知。结合其中优秀的“思政”元素,如传承与发展、保护资源、寻觅探索,深刻领悟设计背后的深层内涵及价值。教师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将观点结果进行分享,使用“ME-WE-SU”原则,即“我-我们-大家”发言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发表创新观点,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激活学生的“思政情感”。
4.3 强化“思政”课程作业
课程作业是培养学生深层思考的有效途径,结合当前国家发展动态、创意人才需求来巧思设计。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和社会环境。”[1]老年公寓及活动空间设计便是老年社会环境的一个重要的展现形式。新一代大学生是未来承担社会发展重任的栋梁,教师要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社会责任教育,引导学生以专业视角关注老年人的住行空间。经学生调研汇报,探寻老年公寓设计中存在哪些不完善的地方,将儒家文化中孝道文化潜移默化地融入思想教育,依托课程作业设计改善并优化环境空间,引领学生关注并参与中国老龄化的研究及设计建设。
在餐饮板块设计任务中,以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餐饮空间视角展开。“民以食为天”,中国的餐饮空间不仅体现着中华美食哲学,更为参与者营造了文化认知环境。如何更好地设计并应用好文化传播途径,是每一个设计专业的学生需要深入思考的地方。在观演类空间板块中,围绕“一带一路”主题文化展览馆进行设计,学生需要对其背后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有一个全面的认知,以全方位展示“一带一路”主题文化展览馆独特的设计思考及表达形式。这是一个与时俱进的作业主题,通过课程作业来引领学生关注国家经济发展动态,主动探索思考,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提升学生家国情怀,完善自我意识。
5 环艺专业教学评价的“思政鉴”
思政考核的目的在于对思政教育在专业课程教学中的效果进行掌握和检验。基于长期的探索和实践积累,“室内公共空间设计1”专业课程考核评价比重是:专业知识、技能考核比重占据70%,思政考核比重占据30%。在思政考核方面,需要注重两个部分:其一,过程性评价。从德、能、勤、绩等多个方面对课程学习进行考核,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及教师考评等多种形式予以结合,评价时要考查学生是否构建和树立正确的“三观”。其二,终结性评价。呈现作品进行汇报,是否体现创新创意、文化属性、社会价值、生态文明、传承发展等相关理念。结合学生的品质、价值取向、团队协作、时间概念等,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考评。
6 结语
环艺专业的“课程思政”教育模式是一个系统而长期的教学改革历程,需要设计专业一线教师不断巧思设计的践行,通过观、融、行、鉴不断完善“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路径。从优秀的文化熏陶到设计实践的深层内化,不断优化教学目标、内容体系,完善教学评价的有效机制,旨在推动中国高校环艺专业思想教育的创新与深化。
参考文献:
[1] 罗晓军.构建新时代养老、孝老、敬老的社会环境[J].中国社会工作,2019(14):32-33.
[2] 高德毅,宗爱东.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31-34.
作者简介:富尔雅(1985—),女,黑龙江哈尔滨人,硕士,研究方向:环境设计及其相关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