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在研究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合肥市水运电子政务现状进行分析与讨论。首先分析合肥市水运电子政务系统的现状与问题,其次以合肥市水运电子政务为例进行分析,肯定了电子政务带给合肥市水运管理的作用,总结出合肥市水运电子政务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合肥市水运存在的问题,提供了具体、全面的解决思路与对策。作者希望通过本文对同行有借鉴和参考价值。
中图分类号:U612.1+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合肥市水运电子政务现状分析
近几年来,相关部门对南淝河航段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整治,使其通航能力和环境面貌有了较大提升,但随着合肥市经济的快速发展,船舶数量急剧增加,通航环境面临恶化。由于支持保障能力薄弱,航道船舶违章航行、乱停乱靠等安全隐患丛生,渡运安全难以保证,船舶碰撞事故时有发生。
为改善通航环境、提高水上水运监管能力和信息化管理水平、增强水上应急反应能力,加强危险货物装运的监督与管理,2009年,合肥市地方海事局经过认真调研,决定按照“航行有序、立体监控”确保船舶航行安全的总体要求,以及国家海事局“以信息化带动水运管理的现代化”指导精神,建立南淝河交管工程,翻开合肥市水運信息化新篇章。
目前,合肥市水运应用电子政务的主要模式有:各类业务管理信息系统、门户网站、行政审批系统、CCTV视频监控系统、船舶智能管理系统、12395水上救助热线等,可归纳为政务网络基础设施、业务安全监管、政务内外网三个层面。
二、合肥市水运电子政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合肥市水运电子政务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全市水运信息化总体水平比较低,在服务社会、强化监管、提高效率等还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水路交通运输业发展的需要。
(一)政策制度缺乏
首先,政策支持保障体系缺乏。“十一五”期间,安徽省加强了保证交通信息化的系统建设,制定健全的交通信息制度以及相应的技术标准,使交通信息化活动能够高效推进,建立了一个交通信息化水平逐步提升的长期制度。
(二)缺乏支持保障体系
1、缺乏顶层设计
由于全市水运系统尚未制定统一的行业层面的信息化建设规范、顶层设计方案,信息化建设仍然处于无据可依、相对无序的状态,给资源共享与系统协同应用造成了困难,影响了信息资源的时效性和有效性。
2、信息化、复合型人才匮乏
合肥市水运的信息化人才可以用“匮乏”来形容,因为合肥市水运的信息化人才较少,谈不上建设高素质的信息化专业队伍。局属单位基本没有信息化人才,合肥市局属单位有6个,遇到问题更是要通过市局解决,无疑增加了市局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
(三)日常管理问题
信息化建设,并不是一两个学计算机专业的人所能担当的,信息化建设的过程,是一个将政府职能业务转为电子的方式,是一个将业务和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只有成立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小组成员包含业务专业技术及信息专业技术人员,根据水运业务职能,结合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做出符合合肥市水运电子政务的计划,供领导参考、做出决策。这样即给领导减轻负担,又发挥专业人员的职能,所以,建立全局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就非常必要。
(四)落实问题
目前,水运公共信息服务提供的服务信息主要有三种,即办事指南、政策法规、有关知识,这些信息大都属于静态信息,类似水上交通状况、通航调度、航道状况、个性化的公共信息发布方式等这样的动态信息则很少见;不仅如此,网上审批也只局限在行政许可的范围内。所提供的信息服务缺乏针对性,无法与公众进行有效的互动,更无法有效的令社会公众参与到水运建设事业中。从其所提供的港航企业、社会公众水运服务方面看,这些信息相对比较单一,服务方式比较集中,缺乏个性化、有针对性的增值服务功能。相关政府部门应结合“服务型政府”的职能转变,进一步提升公共信息服务意识。
合肥市水运电子政务建设的建议
实施电子政务是用现代化的手段推动合肥市水运公共服务能力,更好的服务公众,最大限度的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提高办事效率、优化办事结构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合肥市水运行业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在结合合肥市水运系统的实际问题,在借鉴国内外水运行业和其它相关部门的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对策。
(一)完善电子政务制度
水运电子政务制度的编制应从业务实际需求和管理规律出发,以现有体系和制度为基础逐步地进行优化和完善,要从全局的角度出发,避免发生矛盾的情况,保证制度体系整体的协调顺畅,坚持责任,权限,利益相一致的原则。
(二)建立支持保障体系
保障体系电子政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合肥市水运电子政务协调、快速、持续发展的前提基础。针对合肥市水运电子政务现阶段实际发展情况与需求,“十二五”期间应进一步加快信息化标准体系架构、安全体系、完善运营维护机制、强化人才队伍建设,不同渠道的获取投资建设资金。
(三)建立高效的管理机构
1、建立高效的组织领导机构
(1)成立电子政务政策制定组
电子政务工作需要多方合作才能完成,单靠信息中心一个部门是无法完成的,必须责成相关部门,因为电子政务是为单位服务的,技术支持一方面,更多的是和单位业务结合起来。
(2)逐步建立“CIO”制度
政府首席信息官(CIO)是一个在政府部门对信息技术系统战略规划、策划、协调、实施全权负责的专业人员,基于谋划与指导信息技术资源继而实现支持政府工作的最终目的。
2、加强信息化及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随着合肥市水运电子政务工作的不断深入,对信息化人才及熟悉水运业务的专业人才越来越迫切,基于合肥市水运的实际情况。必须引进人才、培养人才两手一起抓。
(1)公开招聘人才
通过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录用对口专业,选拔高校毕业生,作为人才储备,充实合肥市水运电子政务建设队伍。
(2)外聘人才
外聘资深复合型人才,作为单位的电子政务建设的顾问,让其兼职作为水运部门电子政务建设的管理者。
3、完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机制
只有建立一套合理的评估工作机制,才能使电子政务绩效的评估活动顺利展开、有效落实。这套完整的工作机制当中要涵盖组织领导、实施规范及人才培养的绩效评估工作。
进行绩效评估工作时,通过第三方的认证考核能够使考核工作更加公平公正,还能提高绩效评估工作的效率。在第三单位选择上,要选择有权威的电子政务机构,确保其客观性。在选择第三方机构对电子政务方面进行绩效评估工作时,可以采用资质认证等多种准入制度。
可以建立群众评论商议、专家审核、专业机构检测等多种评估方式、或者将多种方式相结合的评估体系,为电子政务建设能够发挥其应有效益提供有力保障。
中图分类号:U612.1+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合肥市水运电子政务现状分析
近几年来,相关部门对南淝河航段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整治,使其通航能力和环境面貌有了较大提升,但随着合肥市经济的快速发展,船舶数量急剧增加,通航环境面临恶化。由于支持保障能力薄弱,航道船舶违章航行、乱停乱靠等安全隐患丛生,渡运安全难以保证,船舶碰撞事故时有发生。
为改善通航环境、提高水上水运监管能力和信息化管理水平、增强水上应急反应能力,加强危险货物装运的监督与管理,2009年,合肥市地方海事局经过认真调研,决定按照“航行有序、立体监控”确保船舶航行安全的总体要求,以及国家海事局“以信息化带动水运管理的现代化”指导精神,建立南淝河交管工程,翻开合肥市水運信息化新篇章。
目前,合肥市水运应用电子政务的主要模式有:各类业务管理信息系统、门户网站、行政审批系统、CCTV视频监控系统、船舶智能管理系统、12395水上救助热线等,可归纳为政务网络基础设施、业务安全监管、政务内外网三个层面。
二、合肥市水运电子政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合肥市水运电子政务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全市水运信息化总体水平比较低,在服务社会、强化监管、提高效率等还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水路交通运输业发展的需要。
(一)政策制度缺乏
首先,政策支持保障体系缺乏。“十一五”期间,安徽省加强了保证交通信息化的系统建设,制定健全的交通信息制度以及相应的技术标准,使交通信息化活动能够高效推进,建立了一个交通信息化水平逐步提升的长期制度。
(二)缺乏支持保障体系
1、缺乏顶层设计
由于全市水运系统尚未制定统一的行业层面的信息化建设规范、顶层设计方案,信息化建设仍然处于无据可依、相对无序的状态,给资源共享与系统协同应用造成了困难,影响了信息资源的时效性和有效性。
2、信息化、复合型人才匮乏
合肥市水运的信息化人才可以用“匮乏”来形容,因为合肥市水运的信息化人才较少,谈不上建设高素质的信息化专业队伍。局属单位基本没有信息化人才,合肥市局属单位有6个,遇到问题更是要通过市局解决,无疑增加了市局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
(三)日常管理问题
信息化建设,并不是一两个学计算机专业的人所能担当的,信息化建设的过程,是一个将政府职能业务转为电子的方式,是一个将业务和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只有成立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小组成员包含业务专业技术及信息专业技术人员,根据水运业务职能,结合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做出符合合肥市水运电子政务的计划,供领导参考、做出决策。这样即给领导减轻负担,又发挥专业人员的职能,所以,建立全局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就非常必要。
(四)落实问题
目前,水运公共信息服务提供的服务信息主要有三种,即办事指南、政策法规、有关知识,这些信息大都属于静态信息,类似水上交通状况、通航调度、航道状况、个性化的公共信息发布方式等这样的动态信息则很少见;不仅如此,网上审批也只局限在行政许可的范围内。所提供的信息服务缺乏针对性,无法与公众进行有效的互动,更无法有效的令社会公众参与到水运建设事业中。从其所提供的港航企业、社会公众水运服务方面看,这些信息相对比较单一,服务方式比较集中,缺乏个性化、有针对性的增值服务功能。相关政府部门应结合“服务型政府”的职能转变,进一步提升公共信息服务意识。
合肥市水运电子政务建设的建议
实施电子政务是用现代化的手段推动合肥市水运公共服务能力,更好的服务公众,最大限度的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提高办事效率、优化办事结构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合肥市水运行业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在结合合肥市水运系统的实际问题,在借鉴国内外水运行业和其它相关部门的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对策。
(一)完善电子政务制度
水运电子政务制度的编制应从业务实际需求和管理规律出发,以现有体系和制度为基础逐步地进行优化和完善,要从全局的角度出发,避免发生矛盾的情况,保证制度体系整体的协调顺畅,坚持责任,权限,利益相一致的原则。
(二)建立支持保障体系
保障体系电子政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合肥市水运电子政务协调、快速、持续发展的前提基础。针对合肥市水运电子政务现阶段实际发展情况与需求,“十二五”期间应进一步加快信息化标准体系架构、安全体系、完善运营维护机制、强化人才队伍建设,不同渠道的获取投资建设资金。
(三)建立高效的管理机构
1、建立高效的组织领导机构
(1)成立电子政务政策制定组
电子政务工作需要多方合作才能完成,单靠信息中心一个部门是无法完成的,必须责成相关部门,因为电子政务是为单位服务的,技术支持一方面,更多的是和单位业务结合起来。
(2)逐步建立“CIO”制度
政府首席信息官(CIO)是一个在政府部门对信息技术系统战略规划、策划、协调、实施全权负责的专业人员,基于谋划与指导信息技术资源继而实现支持政府工作的最终目的。
2、加强信息化及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随着合肥市水运电子政务工作的不断深入,对信息化人才及熟悉水运业务的专业人才越来越迫切,基于合肥市水运的实际情况。必须引进人才、培养人才两手一起抓。
(1)公开招聘人才
通过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录用对口专业,选拔高校毕业生,作为人才储备,充实合肥市水运电子政务建设队伍。
(2)外聘人才
外聘资深复合型人才,作为单位的电子政务建设的顾问,让其兼职作为水运部门电子政务建设的管理者。
3、完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机制
只有建立一套合理的评估工作机制,才能使电子政务绩效的评估活动顺利展开、有效落实。这套完整的工作机制当中要涵盖组织领导、实施规范及人才培养的绩效评估工作。
进行绩效评估工作时,通过第三方的认证考核能够使考核工作更加公平公正,还能提高绩效评估工作的效率。在第三单位选择上,要选择有权威的电子政务机构,确保其客观性。在选择第三方机构对电子政务方面进行绩效评估工作时,可以采用资质认证等多种准入制度。
可以建立群众评论商议、专家审核、专业机构检测等多种评估方式、或者将多种方式相结合的评估体系,为电子政务建设能够发挥其应有效益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