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本位论思政教师与“弱势”大学生沟通策略的研究

来源 :高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ream_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长期实践研究,笔者对当今高校中的大学生进行分析在本文中提出了“弱势”大学生的概念,归纳了这类大学生的特点,并结合“学生本位论”理论总结了与他们沟通的策略,对高校管理教师指导实际工作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学生本位论 思政教师 “弱势”大学生 沟通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10(b)-0227-01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深入和社会转型的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带来一股新的潮流涌入大学校园,如今的大学校园的管理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教师的一大课题,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被学生所接受,要求广大教师大胆突破旧的思维模式,跟上学生的思维潮流管理教育学生、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等。本文着重探讨了学校与“弱势”类大学生的家长沟通的策略。
  
  1“弱势”大学生的概念
  “弱势”大学生是根据学生在学校集体中的表现而言,综观当今大学校园,笔者将“弱势”大学生大体分为如下几类:
  1.1 家庭贫困型
  贫困大学生在大学校园里已经占有一定的比例,国家和社会各界投入了很大的精力来帮助贫困大学完成学业,然而仍然有一部分大学生因家庭贫困给自己的在校生活、学习带来困难。这类家庭贫困又分为几类,单亲家庭,农村家庭,父母重病家庭等。心理自卑,生活(吃饭、穿衣、交际等)的压力,个人以前的教育基础差等都困挠着这类学生,使得这类学生在集体中处于“弱势”。
  1.2 学习成绩差型
  随着高校的扩招和家长溺爱子女导致学生的基本素质有所下降,学习的紧迫感不强,有少数学生最终考试不过关,甚至拿不到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这类学生至少在学校处于“弱势”状态。
  1.3 性格孤僻型
  这类学生平时不愿意与同学、老师交流,几乎不参加集体活动,不合群,知心朋友少,严重的可能还有心理问题。老师心中对这些学生也有所担心,生怕出点意料之外的事情。这类学生在学生集体中也处于“弱势”。
  1.4 其他型
  其他还有些学生由于存在一方面或几方面原因等,不受周围的学生或老师的欢迎,如因家庭条件好而看不起普通同学、因家乡风俗而隔离其他同学(如少数民族学生吃清真和信教的)、因生活习惯不良不受同学欢迎等等。这些学生在一个集体中也处于“弱势”。
  
  2 思政教师与“弱势”大学生的沟通策略
  随着大学校园文化的多元化,高校的管理工作也面临着新的难题。“弱势”大学生的管理是思政教师的大难题。方法不当不但没有效果还会适得其反。沟通中经常谈到的一种方法就是“换位思考”,针对“弱势”大学生也要遵循这个规律,尽管他们不对,沟通中也要站在他们那边思考问题,这就是学生本位论[1]。
  古人云“知此知彼,百战不怠”,所以不站在“弱势”学生的角度了解他们真正所想,很难把问题解决好。笔者在实际工作中,结合有关理论,总结了下面几方面的策略。
  2.1 尽力创造机会扬其长避其短
  根据上文分析,各种“弱势”大学生有其短处一面,作为思政教师不应该一味地揭露其短处,比如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不应该在考试的时候特意為难他们,而应该在集体聚会的时候,在运动会的时候等场合下多让他们表现,表扬他们,鼓励他们,让他们树立信心。总之,不能对“弱势”大学生全盘否定。
  2.2 采用间接式说教
  对于“弱势”大学生有时在心理上对老师的教育有一种反感,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可以“地下”建立一个学生班子,如同一个宿舍的或该生的同乡等,首先指导这些小组成员的一些方法,然后再让这些小组成员带动和影响“弱势”学生,这实践中这种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且当“弱势”学生不再弱的时候会为这番良苦用心所感动,使其得到了很好的教育。
  2.3 尝试网络新方法[2]
  很多“弱势”学生喜欢在网络上写些感想或表达内心的独白,以求心理的平衡。如果教师能够鼓励学生去写些自己的感想然后关注这样学生的表白,适当的对他们的文章加以点评。让那些干巴巴而没人看的小结变得有血有肉,让那些只留在网上为了发泄的文字变得有生命力,这会激起“弱势”学生中的一层波浪,从中得到启发。
  2.4 与其家长沟通[3]
  “弱势”学生一般不愿意让老师与其父母沟通,原因很简单,如果只是一味地向学生家长“告状”,这样的沟通效果不大甚至没有。笔者认为在家长面前不能否认其子女,要在肯定其孩子的前提下指出其缺点。针对有些家长存在过分溺爱或者过分否定子女的不当教育方法情况,首先还要指点其家长,给其一些建议,然后再让家长做其子女的工作,这样可以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总之,要以理解家长对孩子的期待为前提,信任和尊重是与家长沟通的保障。
  
  3 结语
  老师的价值在于启迪学生的心智,对于大学生来说说教的沟通发式是主要的教育方式,所以沟通是高校思政教师必须深入把握的一种方法。对于高校“弱势”大学生来说,师生的沟通是关系到这些学生能够顺利读完大学的关键,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 游庆春,王湘敏,喻红波.学生管理中的沟通策略[J].科技信息,2007,33.
  [2] 姚会利,张铁兵.教师与学生沟通感情的新方式[J].科技咨询,2007,3.
  [3] 李飞,杨坤.教师与家长沟通的策略[J].中国教师,2006,8.
  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传统民居在我国面广量大。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建筑文化类型及其特点,除了受到人居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受到社会环境的制约和影响。各地区、各民族的民居尽管受地理条件、经济条件和生活习俗要求等的限制,但民间匠师在充分利用地形和室内空间、就地取材以及创造朴实的艺术风格等方面都有着丰富的经验。如北京四合院是华北地区传统民居的代表,四合院多半按南北向中轴线作纵向排列,一般分前后两部:前有大门,常偏于中轴线东侧,面向院门设有影壁。由前院经过设在中轴线上的二门——垂花门或屏门到达内院,内院面积较大,正房朝南,有良好的采光。江南地区由于气候温和多雨,因此苏、浙、皖一带民居的屋面与支撑结构较北方住宅轻巧,且出檐较深,房屋朝向多为正南或偏东南,房屋高大且门窗较多,南北敞开,以利通风。河南西部地处黄土高原,有良好的土质,也有丰富的石材,故常采用土坯或砖石建造封闭式的窑洞。福建客家土楼是当地居民就地取材,用当地的泥土夯建高大厚实的土墙,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居住空间,外人不能轻易入内,同时又能联合全楼的力量共同抵御来犯之敌。土楼既是客家人的躲避风雨的居所,更是他们深深依恋的精神家园。广东的自然地理环境复杂,有平原,也有山区,气候炎热,湿度大,建筑材料十分丰富,民居在平面布置上一般为三合院,正屋中间为厅,左右两侧为卧室,厅前为院子,左右建厢房,厅内靠后墙处设有木阁楼,这种三合院式的住宅,可以发展组成多进的一个大建筑群。至于少数民族的住宅建筑,更是形态各异。
  由此可见,传统民居建筑是我国建筑艺术中的一份宝贵遗产,这种建筑文化链是由居民居住方式、建筑样式、建筑制度等组成的有机、系统的整体。正如文化研究学者指出的,中华民族文化内部的相互链接表现为两层含义:首先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链接,其次表现为同一民族内部不同地区的文化存在着差异并且相互连接,这样构成了民族文化的完整内容。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作为文化的载体之一,其表现形式的多样性正是中华民族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性的体现,它代表了不同地区的不同文化内涵。
  
  4 结语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文化学、人类学、历史学与社会学等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互相渗透和综合发展以及城市建筑学从工程技术性走向社会综合性,则成为必然趋势,这正是本文的主要出发点和目的。本文力求充分运用多种学科理论和方法,利用跨学科优势对建筑文化研究进行完善与补充。建筑作为文化的载体之一,其文化链的特性显而易见,中国传统民居建筑文化并不是附着在建筑外部的表象,而是建筑本身多体现出来的文化内涵。我们可以借鉴文化学、人类学、民族学的相关理论来阐释建筑文化的种种现象,探求建筑文化的本源,为建筑文化学的定位寻求新的视角和理论依据,将建筑文化置于更加广大的时空当中,必然能够清晰地理解和把握建筑文化的特殊性和价值所在,这对于探讨建筑文化链与地区差异性之间的逻辑联系,对于全球化进程中的地域性建筑设计,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林竹盛,文化链.企业管理出版社,2005年.
  [2] 费孝通主编.二十一世纪:文化自觉与跨文化对話.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3] 高介华主编.建筑与文化论集.第五卷 第六卷,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
其他文献
说话并不是一件容易事。天天说话,不见得就会说话;许多人说了一辈子话,没有说好过几句话。所谓“辩士的舌锋”“三寸不烂之舌”等赞词,正是物稀为贵的证据;文人们讲究“吐属”,也是同样的道理。我们并不想做辩士、说客、文人,但是人生不外言动,除了动就只有言,所谓人情世故,一半儿是在说话里。古文《尚书》里说,“唯口,出好兴戎”,一句话的影响有时是你料不到的,历史和小说上有的是例子。  说话即使不比作文难,也绝
刘禹锡与柳宗元参加永贞革新失败后,被世人误解、被朝臣排挤、被君主贬谪。他们怀着积极地用世之心,屡次上书希望得到重用却久谪不还,只能在险恶的环境中生存挣扎。相似的人生境遇,使他们的思想心理状态相似,反映在文学创作中就是各自创作了很多以贬谪为主题的文学作品。  一、刘禹锡、柳宗元的对照分析  相似的人生经历使二人创作出了很多以贬谪为主题的文学作品,这些文学作品感伤激愤。他们在诗文中抒发久居困厄之地,久
期刊
<正>关于教师成长的话题,我在多个场合讲过,我们这一代教师,几乎都是"野生"的,实在没有多少故事可以演绎。没有故事,倒是有些经历和感想,姑且说说。近几年参与指导福建省名师
《最后一个便士》是苏教版新教材上的一篇小说,作者是英国的I.V玛利斯.此文篇幅很短,不到1000字,但是文中蕴含的情味却相当丰富.小说较好地表达了善良、感恩的思想主题——这
期刊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云南的歌会》一文在“歌会”的大标题下,叙写了三个不同场合中唱歌的情景,在内容安排上各有侧重,在手法上也各有特色。“山野对歌”主要写唱歌人,对演唱者不惜浓墨重彩,工笔描绘,烘托出活泼欢快的场面,描绘出朴素动人的情景。“山路温歌”着力描写唱歌人所处的优美环境:天如此之蓝,花如此之美,悠悠鸟鸣如此婉转动听,而在这样美好环境中长大的女孩子,自然是歌声动人,情韵动人。这是以优美环境映衬优美的人物优美的歌。
期刊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在信息时代,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屏幕阅读、电子阅读已经走进了人们的生活。高中生的媒介素养教育日益重要,语文学科因其人文性、开放性,被视为融合媒介素养教育的最佳平台。以语文课堂中的阅读教学为工具、手段,借以培养学生的媒介素养、完善学生人格发展,培养、发展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就高中语文课堂的媒介素养文本选择来说,它要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合理、充分利用大众媒介资源,重构信息时代下的高中生媒介素养文本的结
期刊
孔子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句论述正是对阅读期待的生动诠释,它充分体现了孔子教育思想的前瞻性。目前高中语文教学课堂效率低,阅读缺乏一定的深度,学生学习热情不高,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阅读学习期待有关,迫切需要教师激活学生的阅读期待,点燃学生语文阅读学习兴趣与热情,充分挖掘学生学习潜能,凸显学生主体地位,使语文阅读向更深处推进。  一、探寻:什么是阅读期待  阅读期待是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
期刊
学生在初中阶段可塑性强,是个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因而在正确的个性化阅读方法、方式方面,学生需要语文教师尊重与正确引导,使他们能在语文阅读的舞台上让个性阅读开花、结果。换句话说就是要对个性化阅读注重。因为它可以使学生的累积与生活经验得到充足的调动,使他们独特的体验与感受能在积极主动的情感活动与思维中获得。只是,应该如何对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进行引导呢?有如下几点可以进行。  一、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由情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