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集体失忆

来源 :先锋国家历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w5454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现在的资料看上去,发现日军在华集中营,更像是一个一个的偶然。
  1985年,刚刚从军队转业到石家庄市委党史研究室的何天义,接到一个任务——调查石门南兵营被俘党员的抗日斗争经历。查阅档案之后,何天义才发现,这哪里是个“南兵营”,其实就是一个“集中营”。从1938年到1945年,日军在这里关押了约5万抗日军民,其中约2万人被折磨致死,3万人被送往伪满洲国、伪蒙疆和日本本土当劳工。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退休教授刘林生,则是从父亲刘侵宵那里得知日军集中营史实的。1940年,还是抗日决死二纵队游击五团敌工科科长的刘侵宵,在一次日军扫荡中被俘。随后被送往“太原工程队”——也就是后来日军在太原的集中营。在那里,刘侵宵“经历了一段非人的生活”。
  这段经历,先开始仅仅是作为家族记忆的方式传承下来,但刘林生并不满足于这些,他想知道更多的事实。十多年来,他四处查找,搜寻,访问,试图在历史的淤泥中,打捞出更多的细节。
  在北京,一个名叫张子峰的收藏者在琉璃厂东街自办了一个“抗战博物馆”,经常会有人“一麻袋一麻袋地拉来无人要的档案”。在这些数以万计的档案中,一个名叫村喜赖关的日本战犯亲笔供述引起了他的关注。这份供述,详细地描述了一个叫“北平俘虏营”的地方。
  而在上海,上海社科院历史所所长熊月之在1990年代初期访日时,意外被人问及关于上海盟国侨民集中营的研究情况,这才初次了解到这段被遗忘的历史。2005年4月,熊月之终于在日本外务省档案馆发现了有关上海集中营的大宗档案,于是,他和他的课题组开始翻译这些资料,并着手研究……
  有关集中营的记忆,就这样,通过一个个碎片进入到公众视野当中。但仅仅是这样一小部分的发现,就足以窥测出社会记忆中缺失的巨大空白。
  上海社会科学院在有关盟国侨民集中营研究的报告中这样解释这个原因:“集中营处于封闭状态,与华人社会隔绝。被关押的外国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绝大多数离开中国,他们关于集中营的回忆资料很少为外界所知。所以,一般中国人对此也知之甚少”。
  而有关中国战俘和劳工在集中营的经历,为何也湮没无闻?情况则要复杂得多。也许一个小故事能说明一些问题。1968年,石家庄曾经成立过一个“南兵营专案组”,对被俘进入南兵营的人进行过持续数年的调查。当时承认自己是共产党员和八路军的人,被定性为“叛徒”,在战俘集中营被推举为“队长”、“班长”和管理人员的,被认定是“汉奸”,而那些被送到日本当劳工,抗战后回国的,则又被认定为“特务”。
  巴特莱特曾在《记忆:一项实验与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一书说,记忆是一种社会性的过程,是一个依赖于周围的情境而对记忆内容有选择地加以重构。
  当整个社会的环境倾向于选择遗忘或否定,那么,无论这段苦难带给个人多么大的伤痛,留有如何深刻的记忆,都只是私人化的,无法成为社会记忆的一部分。
  被俘,一旦成为一种社会耻辱,多数被俘者会选择遗忘,这显然不仅仅是一种个人的遗忘,而是一种有意的社会遗忘。这不仅存在于中国的俘虏中,也同样存在于有着集中营经历的欧美人士。
  即使如温莱特这样的将军,当他走出集中营甚至站在密苏里号上接受日军投降时,感受到的并不仅仅是胜利,也包括痛苦和屈辱,即使他们的同胞仍然视他为英雄。
  更何况在东方民族,一个普遍倡导“宁可站着死,不能跪着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群体。正如抗战文物收藏家樊建川在《抗俘》一书中写道,抗战中战死疆场的百万将士享受烈士荣光,抗战中负伤挂彩的百万将士享受壮士荣光,而抗战中被俘的将士呢?不可否认的是,我们长期采取了回避、隐匿、淡化、掩饰、失语的集体立场。
  事实上,这些俘虏们,“为拯救国家而坠入地狱”,他们完全可以挺起胸膛一起分享胜利的欢乐与荣耀,如温莱特那样,他们同样无愧于英雄之名。
  在新的情境之下,当后来者通过各种途径,有意无意中闯入到这个记忆的空白点,并试图探寻、研究、传播这段历史的时候,就开始了集体追忆的阶段。而正是有了集体记忆的复活,才可能有个体回忆的全面复活。
  2005年,一个名叫薛涛的80岁老者,当看到张子峰在自己的博物馆摆放出有关集中营的史料时,突然失声痛哭。60年前,他正是这个集中营的幸存者之一。当他拿着自己亲手绘制的集中营地图,一遍一遍向公众开始讲述那段沉埋已久的悲伤往事的时刻,个人记忆也就开始融入到整个社会记忆当中。
  而这样的记忆,应该融入我们的历史之中。只有这些,我们的历史才会完整。
  
  本刊与网易征集中国集中营线索
  在上海社科院历史所网站上,一则公告开始向公众征集有关“上海盟国集中营”的史料,公告中说“我们衷心希望尚健在的盟侨集中营的经历者或其后人能够为我们的研究提供实物、书籍、档案、影音等原始资料,与我们保持密切的联系,将这一历史事件真实、生动地展示出来。”
  实际上,我们需要的不仅是关于上海的记忆。在各个集中营曾经发生的这一切,都是我们民族历史中不可缺的一部分。在此本刊与网易携手,向全球征集关于中国集中营的相关证人、证言、证据、史料及线索。收集的资讯将转交相关研究机构进行研究,并由本刊及网易选摘刊登。
  本刊电话:028-86621481
  010-88518838
  邮 箱:[email protected]
  网易博客:http://gjls0799.blog.163.com
其他文献
与其说是神喻暗示了战争的命运,不如说,是人类的智慧、勇气和决心主导了历史的方向。    公元前480年,第二次波希战争爆发。斯巴达国王雷奥尼达带领七千希腊联军集结在德摩比勒山隘口——温泉关,迎战从东而来的波斯30万军队。希腊叛徒带领波斯军队从小道包围了守关的希腊军队,联军撤退后,雷奥尼达和300斯巴达士兵英勇战死温泉关。  当斯巴达国王雷奥尼达准备和波斯军队开战之前,他按照传统来到了一座神庙。在这
期刊
《色·戒》  导演:李安  主演:梁朝伟、汤唯、王力宏  电影剧本是从张爱玲小说改编的。而张爱玲小说里的原型是郑苹如刺丁(汉奸丁默村)案。中日混血的郑苹如是上海滩上有名的美女,19岁加入中统,还做过《良友画报》的封面女郎。郑苹如刺杀失败后于1940年2月被杀害,死时年仅23岁。历史事件本身都够让人心动,何况是李安的片子。可以说,“李安”两个字已经足够把人拉进电影院了。    《集结号》  导演:冯
期刊
所谓大老,是指在香港德高望重、社会地位显赫的高寿人士。在上世纪50年代,年过90的香港首富何东爵士和周寿臣爵士,双双被人尊称为香港大老(Grand Old Man of Hong Kong)。周寿臣爵士是清政府派出的第三批留洋幼童之一、香港史上第一位华人议政局(即后来的行政局)议员、第三位受封为爵士的土生华人、香港东亚银行的创始人,在20世纪初期的香港政商界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迄今香港岛南区的寿
期刊
编译/张海鹏  1812年,发生在尼亚加拉河北岸的一场胜利,促使杂色的美国陆军转变成一支职业化的作战部队。它展示了好的训练、职业水准和纪律所能实现的是什么。西点美国陆军军官学校为铭记和感谢这一胜利,学员都采用灰色制服,这一传统流传至今。    1812年战争是美国独立后第一次对外战争。正是这场战争中的齐佩瓦战役,创造了一个传奇,鼓舞和启发了几代的军人,甚至世界上最著名的军事院校——西点军校里的学生
期刊
公元1274年和1281年,日本两次从蒙古大军的攻击下死里逃生,日本人将此归功于天佑日本的“神风”。然而最新的考古发现却表明,蒙古军队使用的“豆腐渣”战船才是战争逆转的关键     公元1274年10月,元至元十一年,九百多只舰船组成的蒙古舰队在朝鲜合浦(今韩国东南庆尚道)整装待发。这支舰队的统帅是蒙古人呼敦,他奉忽必烈的命令去征讨不肯向蒙古人纳贡称臣的“蕞尔小邦”——日本。那时,不善理财的蒙古贵
期刊
编译/李 玉 陈璐怡      1967年10月,来自古巴的革命者切·格瓦拉在玻利维亚被秘密枪决,他的死,成就了一个萨特所称的“我们时代的完人”。但随着越来越多资料被披露,越来越多的亲历者开口,在“切”的神圣光辉背后,出现了另一个格瓦拉。    1968年,巴黎的学生们高举着那张著名的格瓦拉肖像,口中呼喊着“切!切!切!”的口号走上街头,第一次向全世界传递着格瓦拉式的激情。  此时的格瓦拉,完成了
期刊
大概十年前,我在一家报纸做了一期《天堂盛宴》的专题,纪念1997年的谢世名人。就在这一年,一些光辉的名字陆续离我们而去。有被称为“贫民窟里的阳光”的特蕾莎修女;有曾经因为无书可读而觉得生命像黄昏一样暗淡下去的王小波;有唱着“乡村路带我回家”的约翰·丹佛;有高歌梦断,以“我的未来不是梦”滋养一代人心灵的张雨生……甚至连“垮掉的一代”的标志性人物艾·金斯堡也在这一年仓促谢幕了。  “你宛若风里的蜡烛,
期刊
“我等待天堂,我们数着铁道上的每条枕木,……我们决定去流浪,我们想走一场心路历程,顺着那条路途,我们回到家。”——《Ruth日记》  当R.F.斯各特等5人穿过吴村镇转向北面一条小河时,河对面的横江铁索和四五名荷枪实弹的日本军人蓦然跃入视线,这让斯各特在瞬间再次陷入了绝望的深渊。   幸运的是,运送他们的中国游击队员在过桥时故意一声不吭,让日本人误以为船上装的是牲口,懒懒地瞄了一眼,并未理会。  
期刊
■采访整理/杜兴  中国是日军在亚洲设置集中营最多的国家,这里至少曾关押上百万名战俘。而在密布于华北的集中营里,死亡率达到了40%    “日军在亚洲设置集中营最多的国家,就是中国。”中共石家庄市委党史研究室退休干部何天义,20多年持续调查研究日军在华集中营状况,他给出两串触目惊心的数字——  “据现已查到的记载统计,日军在中国设立的战俘集中营有40余个,关押战俘约50万人,如果算上日军在各地临时
期刊
奉天集中营    奉天集中营包括:奉天俘虏收容所,第一俘虏收容分所,第二俘虏收容分所。  奉天俘虏收容所建成于1944年11月11日,1945年8月15日解放,共关押2000多名战俘。这里主要关押美国、英国、澳大利亚、荷兰的士兵。  第一俘虏收容分所,位于吉林郑家屯,现为辽源市体育馆。  第二俘虏收容分所,位于吉林西安县,现在属于吉林辽源。现为解放军某部驻地。    潍县集中营    位于山东省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