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构高中语文课程体系的思考与实践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ri1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浙江省深化课程改革“把更多的课程选择权交给学生,把更多的课程开发权交给教师,把更多的课程设置权交给学校”的“指导思想”,从政策层面上宣示了学校课程体系重构的合法性;而如果要达成深化课程改革的“愿景”,在历时一年多的选修课程开发“热潮”之后重构学科课程体系已势在必行。本文介绍浙江省瑞安中学语文学科在这方面的思考与实践,不很成熟,其中有些内容尚处于尝试阶段,但不揣浅薄,希望得到大家的指正。
  一、必修课程校本化
  (一)简化“阅读与鉴赏”并渗透校本文化内容
  根据《模块教学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和教学实践,瑞安中学把必修教材课文分为“精学”“简学”“自学”三类,总体上压缩阅读教学课时数,“让出”一些课时给“表达与交流”。“精学”文章由教师课堂教授,一般每篇文章1~2课时,以《指导意见》上的“必教课文”为准;“简学”文章,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定夺,教学不超过1课时,可抓住文中关键问题进行探讨,不求全面兼顾但求突出重点;“自学”课文不占用课堂教学时间,教师可提出自学要求、学习方式建议、学习评价等。
  同时,精选校本文化内容作为“精学”课文,有机融入必修阅读教学,使“必修”教材呈开放、灵活状态。表1所示为预计“编入”的校本课文(其中《林损与瑞安中学》的教学已经实施)。
  (二)自编并扩展“表达与交流”课程
  “自编”指自主研发10门写作课程,重新结构高中写作教学内容。课程研发的指导理念是:(1)遵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指导意见》要求;(2)以“写什么”为研发视角,与苏教版教材“自我”“社会”“自然”三个人文向度配合,兼顾文体;(3)致力于解决当下的写作困境,针对“不喜欢写”“没东西写”的“老大难”问题,以“激发写作动力”“使学生有东西写”为出发点;(4)根据瑞安中学学生写作实际能力以及对他们写作能力的较高期许,侧重理性精神、论辩素养培养;(5)课程研发以“我”的发展为主线,让学生所写内容与“我”息息相关,以展示“我”的生活、能力、思想为内容方向,希望写作能成为正处于身心飞速发展阶段高中生的精神成长需要。“扩展”指在教学时间分配中突出写作教学地位,能与阅读“平分秋色”,“一半是阅读一半是写作”,在每个模块的2个学分中,阅读与写作各占1学分。具体如表2所示。
  二、选修课程特色化
  (一)研发“文化”“创新”系列选修课程
  瑞安中学已有近120年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应该得到承传;瑞安中学历史上“小发明小制作”“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创新”曾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其“创新”精神要继续发扬。“文化自觉,创新见长”正是瑞安中学的办学“特色”。
  1.研发精品“文化”选修课程
  立足于瑞安中学、瑞安、温州本土文化,选取其中特别优秀、适合高中生学习的文化内容,进行研发,简单举例如表3所示。
  2.研发“创新”课程
  如果说“文化”系列课程立足于本土文化,“创新”系列课程则依靠语文教师的特长和钻研,其可分为三类:(1)“自主研发”类,如“文本研读”“学会朗诵”“学术论文写作”“文学创作”“咬文嚼字”等;(2)“社团实践”类,如“《晨曦》编写”(文学社)、“话剧及实践”(话剧社)、“新闻采访与写作”(记者团)、“演讲与辩论”(辩论社)等;(3)“二次开发”类,如“《史记》选读”“沈从文作品欣赏”“《世说新语》选读”等。
  (二)设计语文研究性学习课题
  2012年,随着深化课程改革的实施,“研究性学习”“归入”各学科,且被列为“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的一种,使学科教师能从专业角度予以指导,也使学科学习获得了“高端”的方式。根据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和学生的学情,依据高中语文学科素养培养要求,瑞安中学设计了如下四方面的研究性学习课题(当然也要引导学生发现其他有价值的课题进行研究)。
  1.“语言文字运用”系列
  比如“现代汉语常见易读错、易写错汉字积累”:要求学生积累自己的“易读错”“易写错”汉字集。又如“咬文嚼字”:包括病句、修辞、词语运用等,要求从课文、生活、新闻媒体中发现错误的语文现象,并进行分析,加以纠正。
  2.“文学作品阅读”系列
  可以引导学生从三方面进行研究:一是广泛阅读,即读的数量多,涉及面广;二是“专门”阅读,可以对某作品、某作家进行“专读”;三是创造性阅读,即研究性阅读、“二次创作”,侧重于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读出”作品的新意、深意。
  3.“古代诗文阅读”系列
  比如“文言实词积累与归纳”:要求学生自行积累平时学习中的重要文言实词,并根据自己的分类标准进行归纳。又如“18个文言虚词用法归纳”:让学生对学习中出现的虚词进行积累、归纳。再如“宾语前置句式用法归纳”:学生可以通过大量的语句积累,掌握这种用法。
  4.“文学创作”
  要求学生自主进行文学创作,以获奖、发表作品为获得学分的依据。
  三、必修、选修一体化
  所谓必修、选修一体化,就是“打通”必修、选修课程,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一体化”体现在以学生能力发展为纵线的课程体系“立体化”,也体现在课程间设置上协调一致的“整体化”。
  (一)体现学生能力发展的“立体化”
  体现学生能力发展的“立体化”,就是使课程整体上能比较鲜明地体现以“学生经验”为核心的“层级性”“发展”特征,如把“选修课程”中的“研究性学习课题”独立出来(称之为“研究课程”),作为能力发展的“高端”。如图1所示为高中语文学科能力发展框架。
  需要说明的是:
  图中的“探究性阅读”与“封闭性探究”指高中必修阶段阅读的“一体两面”,即高中必修阶段的阅读应该从初中的“理解性阅读”走向“探究性阅读”,但由于必修课程阅读范围的局限性,这种“探究性阅读”呈现“封闭”特点,它非常需要在选修阶段走向“开放性探究”。从“理解性阅读”到“探究性阅读”是能力的提升;从“封闭性探究”到“开放性探究”是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同时更体现了学生对阅读内容的“选择权”,从学生群体来讲它是阅读范围的“整体扩展”,从学生个体来说它是学生阅读视野的“定向拓展”。
  同理,图中的“创造性写作”与“单一性写作”指高中必修阶段写作的“一体两面”,即高中必修阶段的写作应该从初中的“训练性写作”走向“创造性写作”,但由于必修课程写作文体指向比较“固定”,这种“创造性写作”呈现“单一”特点,它非常需要在选修阶段走向“多样化写作”。从“训练性写作”到“创造性写作”是能力的提升,是写作理念的更新;从“单一性写作”到“多样化写作”是写作文体指向、写作个体特征的“分流”与“自由”。
  此外,“专业化阅读”与“创作式写作”主要针对有较强烈学习意愿和较高语文学科素养的少数学生,但这对课程体系的完整性意义重大,对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必不可少。
  (二)体现课程间设置上的“整体化”
  如图2所示的语文学科课程体系,是瑞安中学课程设置“整体化”的体现。显然,这样的课程体系,使必修、选修课程成为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其他文献
【名师档案】刘春文,教育硕士,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教育局教研室初中语文教研员。曾获第三届全国优秀语文教师、第六届“语通杯”全国中语“十佳教改新星”、浙江省首届基础教学改革先进个人、第五届绍兴市学科带头人、绍兴市教科研先进个人、绍兴县教坛新秀等荣誉;担任绍兴市首届青年教师“研究者联盟”成员、绍兴市中小学学科教研大组(学科教学研究核心组)成员、绍兴市“领雁工程”优秀导师、全国中考试题研究中心研究员、“全
期刊
作为从事语文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士,中学语文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阅读能力。语文教师不但自己每天要进行大量的阅读活动(钻研教材、课文,阅读教学参考书,批阅学生的作业、试卷,浏览、编辑试题,等等),而且还要通过语文课程教授阅读方法,指导学生阅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以期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样看来,语文教师如果不具备较高的阅读能力,是很难完成教学任务和职业责任的。  随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期刊
2013年全国教育年度关键词  ◆太空授课 6月20日,天宫一号三位航天员向地面的千万师生授课,演示了太空质量、单摆运动、陀螺运动、水膜和水球等实验。宇航员还回答了学生们现场提出的关于太空用水、太空垃圾、失重对身体影响等问题。这场太空科普活动,让高端神秘的航天工程走近青少年。  ◆慕课 起源于发展多年的网络远程教育和视频课程的慕课(MOOC),在全球掀起了一股“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热潮。8月21
期刊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真情是习作的灵魂。对学生平时的随笔,教师不用讲解过多的写作技巧和套路,可放手让学生随性作文,发表自己的“原初感悟”,即“无格”写作。  课文是最好的写作资源,所以在学生“无格”写作的基础上,教师可用好教材例子,借助课文进行“入格”训练,具体而言就是:基于阅读,进行技法“仿格”训练;通过多维评改,进行“升格”训练;探寻习作序列,加强“出格”训练。  例如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
期刊
近年来,浙江省嘉兴市第一中学运用积淀、对话、课堂修炼、反思等策略促进青年教师学科教学能力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期“专题”,我们约请了浙江省嘉兴市第一中学的多位教师结合自身的实践撰文,畅谈青年教师学科教学能力发展的相关问题。  一、研究背景  (一)青年教师成长是时代、学校、学生、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  青年教师成长是社会期望所在。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使得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人们对教
期刊
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创办于1899年,经清末养正书塾和省立一师等,历时115年。百年杭高曾是浙江新文化运动的中心,是浙江新文学运动的中心。百年杭高,大师云集,名家荟萃,人才辈出。鲁迅、李叔同、朱自清、徐志摩、郁达夫、丰子恺、金庸、张抗抗等名家大师撑起了中国现代文化的半壁江山。这些丰富而弥足珍贵的文化资源,在浙江省乃至全国中学界而言,都是独一无二的,也成为学校语文组接续优良传统、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精
期刊
中学化学实验多,知识零散繁杂,很难理清知识间的线索以及内在联系,因此学生的学习变得非常机械,不会灵活地应用知识去解决实验问题。由于缺乏有效的系统组织,知识以杂乱无序的状态贮存于学生大脑中。那么有没有一种教学方法或思维工具能把化学知识有效组织起来,在建构学生知识体系的同时,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进而提升学生的实验思维能力呢?作为身处一线的化学教师,不缺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实验能力,他们缺的是一种能帮助其汇聚
期刊
王盛之,中学高级教师,杭州师范大学教育硕士研究生导师,杭州市自然科学教学研究会理事,下城区教育学会理科教育研究分会会长,下城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兼职督学,现任杭州市大成实验学校校长。曾荣获浙江省“春蚕奖”、浙江省优秀教研员、杭州市名师、市教坛新秀、下城区教育名家(四星级名师)、劳动竞赛先进个人、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  王盛之追求“教师教学有方,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教育梦想。曾任教过初中科学、高中
期刊
课程是学生在学校的全部学习生活的总和。只有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合适的课程,才能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学校课程规划,简言之,就是学校对在本校实施的所有课程的设计、实施与评价的整体规划,它主要回答两大问题:一是国家课程如何校本化实施或如何开展基于课程标准的有效教学?二是校本课程如何合理开发?”[1]因此,制订一份科学、合理的学校课程规划,是对校长的教育思想、办学理念和课程领导力的综合考量,也是困扰
期刊
一、高中语文学科的教学定位  宁波效实中学的课程顶层设计秉承“新教育”的理念,目标在于培养基础厚、后劲足、全面发展而富有个性的时代精英。语文作为基础类的语言学科,其课程规划追求“新教育”理想课堂的最高境界:知识、社会生活与师生生命共鸣,力求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本真的生命个体。  语文学习基于知识形态又不应囿于知识形态。语文学习过程既探寻客观世界,又满足学生作为生命个体的精神诉求。  语文生活应成为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