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跟徐皓峰约长篇,他笑眯眯地答应了。但他拍电影的瘾头更大,只好等。按捺住急迫的心情,隔一段时间问问他电影的进度,知道他已顺利开机,拍摄地点不远,就在怀柔,那去探探班吧,给他鼓鼓劲,目的是希望他顺顺利利快点拍完,好给咱们写长篇啊。
于是拣了一个上午,买了一堆水果,和同事开车去了怀柔。那时已是北方的十二月份,天寒地冻的,还差三十多分钟车程时忽然起了大雾,能见度不到五米,我们的车在高速路上如蜗牛一般缓缓前行。十分奇特,这团浓雾就集中在这五六公里的地界上,走出来又见到了清冷的天空上高高的艳阳。影视城规模庞大,静悄悄的不知道里面各处正在上演哪几出好戏。过了门卫,有剧组的车来接,七转八拐,路上是一片片融化的雪痕,到了一座簇新的有几进的仿古院落,院子里居然有棵老槐树,三五成群的人员在外候着,我一眼就认出了男主演宋洋,工作人员在给他扮装,而屋里正在紧张的拍摄中。跨过院子一地的电线,进了导演工作的厢房,监视器前站起来一个大高个,徐皓峰似乎比原来胖了一圈。我们怕影响拍摄,免去寒暄,连忙各找各地,在布满了器材的窄窄的导演室里安顿好自己,静静地看《箭士柳白猿》的拍摄。时间不太久,我觉得寒气渐渐从脚下往上逼,虽然屋里有几个暖风机吹着,但房子是不装门的,外面零下十来度,真是周身寒彻,有点顶不住了,拍电影真是个苦差事。我暗自琢磨,这么冷,每天要赶进度,还要管理这么大个剧组,他这么个文明人,不像会发脾气和口出粗言的,导演的权威怎么建立呢?而且水果买得也不对,这么冷的天怎么吃啊!应该买增加热量的食品才行……正在拍的是一个双方一触即发的群殴场面,拍了一遍又一遍徐导演才“过”,恰好助理过来说“开饭了”,我们趁机告辞,但导演用他一贯温和的不紧不慢的语气说出不可置疑的话:你们来了我很感动啊,一定要请你们吃饭。他把我们带到影视基地的饭店里,点了一大桌菜,自己没有吃几口就被剧组请回去接着拍戏了。
隔年五月份,有一天接到徐导演电话,他在做后期了,正在磨音乐,虽然没空写长篇,但写了个短篇。短篇?好吧好吧,虽然没法出书,但快发给我看。这就是《师父》,写得棒极了!隆重推荐给《人民文学》杂志的主编朋友,他们很快决定发头条,后来给这篇小说颁发了年度短篇金奖。获奖词是这样的:
凭借武侠小说的叙事形式,以电影剪辑式的明快节奏,完成了对1933年中国社会片段的文学想象。小说通过人物生存困境叩问中国文化,涵纳丰盈的社会历史质素,展现了作者出色的文学建构能力,也赋予了武侠叙事复杂的现代精神向度和良好的文学品质。
作为一个导演,徐皓峰的小说有电影的画面感,且文字功夫诚属一流,味道十足。描写武术技击,刀光剑影生死一线,既热闹好看又让内行可窥门道;情节上常有神来之笔,转折处出人意表,市井俚俗百味人生、男女情事纠缠怨结,是正宗的中国文人小说韵味。
这会儿徐皓峰已经开始写他的新长篇《武士会》了,而王家卫导演的《一代宗师》在拍摄了四年之后,在不断公布映期又不断取消的情形下,那时已到了最后期限,不得不紧锣密鼓地完成拍摄。作为王导演的编剧,徐皓峰彼时同时在做几件事:自己电影的后期、长篇写作,还为《一代宗师》编剧。我只关心自己的事,过一阵就问他:“《武士会》写着呢吗?快写完了吗?”他照例温文尔雅,哦,这两天在给章子怡写台词。我忍不住钉着他问:那《武士会》今年能完稿吗?能啊!他笑呵呵的。事实证明,他完全靠谱。长篇小说《武士会》以民国初年天津武士会掌门人李存义为原型,描写清末明初民间结构、满汉权变及佛教隐情。而《一代宗师》里章子怡扮演的宫二小姐正是武士会掌门人、北方形意拳的第三代传人,某种意义上,相互映照来看,《武士会》可以说是《一代宗师》宏阔而结实的社会背景和生活基础。很多观众热捧《一代宗师》的台词,例如:“刀为什么有鞘,不是为了杀,而是为了藏。”“过手如登山,一步一重天。”“拳不能只有眼前路,没有身后身。”等等。许多徐皓峰的拥趸更是一眼就从电影里确认出徐皓峰的文学痕迹和特色。
叫人服气的是,几乎在长篇《武士会》完稿的同时,他又交出了一个短篇——《国士》,我们几个编辑看了,都觉得比《师父》还好,这回发表在我们社自己主办的《当代》杂志上了。三个月后,他写好了第三个短篇:《刀背藏身》。编辑都想遇到这样创作力惊人的作家,好,加上由他自己改编拍摄成两部电影(《倭寇的踪迹》、《箭士柳白猿》)的他以前创作的三个短篇,可以出版一本徐皓峰的武侠短篇集了,就以“刀背藏身”命名。这本书是他十年来创作短篇武侠小说的轨迹和变化的一个记录。
徐皓峰潜心整理和研究中国民间武术资料十数年,出版了以《逝去的武林》为代表的数部民间武术大师的口述实录,将传说中的江湖——因为特殊原因隐藏的世界一一显影;他从事中国武术题材方面的文学创作也已达十数年,将司马迁以来、经唐宋传奇至近代平江不肖生等人到金庸、古龙的中国独有的武侠文学传统,加入了实证和史传等新元素,既承续其固有的传奇性,又以丰富的细节、真实的历史背景呈现了武人特殊的生活方式。这位作家兼导演未来的作品值得我们期待。
于是拣了一个上午,买了一堆水果,和同事开车去了怀柔。那时已是北方的十二月份,天寒地冻的,还差三十多分钟车程时忽然起了大雾,能见度不到五米,我们的车在高速路上如蜗牛一般缓缓前行。十分奇特,这团浓雾就集中在这五六公里的地界上,走出来又见到了清冷的天空上高高的艳阳。影视城规模庞大,静悄悄的不知道里面各处正在上演哪几出好戏。过了门卫,有剧组的车来接,七转八拐,路上是一片片融化的雪痕,到了一座簇新的有几进的仿古院落,院子里居然有棵老槐树,三五成群的人员在外候着,我一眼就认出了男主演宋洋,工作人员在给他扮装,而屋里正在紧张的拍摄中。跨过院子一地的电线,进了导演工作的厢房,监视器前站起来一个大高个,徐皓峰似乎比原来胖了一圈。我们怕影响拍摄,免去寒暄,连忙各找各地,在布满了器材的窄窄的导演室里安顿好自己,静静地看《箭士柳白猿》的拍摄。时间不太久,我觉得寒气渐渐从脚下往上逼,虽然屋里有几个暖风机吹着,但房子是不装门的,外面零下十来度,真是周身寒彻,有点顶不住了,拍电影真是个苦差事。我暗自琢磨,这么冷,每天要赶进度,还要管理这么大个剧组,他这么个文明人,不像会发脾气和口出粗言的,导演的权威怎么建立呢?而且水果买得也不对,这么冷的天怎么吃啊!应该买增加热量的食品才行……正在拍的是一个双方一触即发的群殴场面,拍了一遍又一遍徐导演才“过”,恰好助理过来说“开饭了”,我们趁机告辞,但导演用他一贯温和的不紧不慢的语气说出不可置疑的话:你们来了我很感动啊,一定要请你们吃饭。他把我们带到影视基地的饭店里,点了一大桌菜,自己没有吃几口就被剧组请回去接着拍戏了。
隔年五月份,有一天接到徐导演电话,他在做后期了,正在磨音乐,虽然没空写长篇,但写了个短篇。短篇?好吧好吧,虽然没法出书,但快发给我看。这就是《师父》,写得棒极了!隆重推荐给《人民文学》杂志的主编朋友,他们很快决定发头条,后来给这篇小说颁发了年度短篇金奖。获奖词是这样的:
凭借武侠小说的叙事形式,以电影剪辑式的明快节奏,完成了对1933年中国社会片段的文学想象。小说通过人物生存困境叩问中国文化,涵纳丰盈的社会历史质素,展现了作者出色的文学建构能力,也赋予了武侠叙事复杂的现代精神向度和良好的文学品质。
作为一个导演,徐皓峰的小说有电影的画面感,且文字功夫诚属一流,味道十足。描写武术技击,刀光剑影生死一线,既热闹好看又让内行可窥门道;情节上常有神来之笔,转折处出人意表,市井俚俗百味人生、男女情事纠缠怨结,是正宗的中国文人小说韵味。
这会儿徐皓峰已经开始写他的新长篇《武士会》了,而王家卫导演的《一代宗师》在拍摄了四年之后,在不断公布映期又不断取消的情形下,那时已到了最后期限,不得不紧锣密鼓地完成拍摄。作为王导演的编剧,徐皓峰彼时同时在做几件事:自己电影的后期、长篇写作,还为《一代宗师》编剧。我只关心自己的事,过一阵就问他:“《武士会》写着呢吗?快写完了吗?”他照例温文尔雅,哦,这两天在给章子怡写台词。我忍不住钉着他问:那《武士会》今年能完稿吗?能啊!他笑呵呵的。事实证明,他完全靠谱。长篇小说《武士会》以民国初年天津武士会掌门人李存义为原型,描写清末明初民间结构、满汉权变及佛教隐情。而《一代宗师》里章子怡扮演的宫二小姐正是武士会掌门人、北方形意拳的第三代传人,某种意义上,相互映照来看,《武士会》可以说是《一代宗师》宏阔而结实的社会背景和生活基础。很多观众热捧《一代宗师》的台词,例如:“刀为什么有鞘,不是为了杀,而是为了藏。”“过手如登山,一步一重天。”“拳不能只有眼前路,没有身后身。”等等。许多徐皓峰的拥趸更是一眼就从电影里确认出徐皓峰的文学痕迹和特色。
叫人服气的是,几乎在长篇《武士会》完稿的同时,他又交出了一个短篇——《国士》,我们几个编辑看了,都觉得比《师父》还好,这回发表在我们社自己主办的《当代》杂志上了。三个月后,他写好了第三个短篇:《刀背藏身》。编辑都想遇到这样创作力惊人的作家,好,加上由他自己改编拍摄成两部电影(《倭寇的踪迹》、《箭士柳白猿》)的他以前创作的三个短篇,可以出版一本徐皓峰的武侠短篇集了,就以“刀背藏身”命名。这本书是他十年来创作短篇武侠小说的轨迹和变化的一个记录。
徐皓峰潜心整理和研究中国民间武术资料十数年,出版了以《逝去的武林》为代表的数部民间武术大师的口述实录,将传说中的江湖——因为特殊原因隐藏的世界一一显影;他从事中国武术题材方面的文学创作也已达十数年,将司马迁以来、经唐宋传奇至近代平江不肖生等人到金庸、古龙的中国独有的武侠文学传统,加入了实证和史传等新元素,既承续其固有的传奇性,又以丰富的细节、真实的历史背景呈现了武人特殊的生活方式。这位作家兼导演未来的作品值得我们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