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工业转型升级的现实基础
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和主攻方向。从孝感市工业发展现状看,已具备转型升级的基础条件。
一是初步奠定了转型升级的产业基础。2013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达到1052家,在湖北省居第四位;预计实现增加值599亿元,位居全省第五位,较上年提升一位。初步形成了24个优势特色产业集聚区,汇集规模以上企业528家,2013年实现主营业收入超过1500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经济总量近70%。有六个产业集群被省政府列为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
二是初步打造了转型升级的自主创新平台。目前,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4家,总数居武汉城市圈前列。全市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达到29家。全市168家高新技术企业及生产高新技术产品的企业,共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43.89亿元,同比增长17.4%,占GDP的比重为11.6%。全市共建成科技型企业孵化器10个,科技企业加速器2个。全市80%以上的科技型企业与省内外高校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建立院士工作站6家,国家纸及纸制品质检中心1家,省级研发平台46家,市级研发中心111家,7家企业参与6个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孝感成功获批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全市2013年度完成专利申请1654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460件;专利授权990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24件,发明专利授权量居全省第三。
三是初步拥有了转型升级的品牌竞争能力。全市18家企业生产的24项产品认定为省级自主创新产品。全市200余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60多家企业的107种产品在全国有一定市场和知名度。其中,中国驰名商标7个,湖北著名商标93个,湖北名牌产品49个。主导产品竞争力逐步增强,钢丝绳系列产品、重型平板车、竹纤维布料、光学仪器、电子真空开关管、动平衡试验机、曲轴磨床、塑料薄膜、童车、粮食机械、智能机器人等30多种产品在国内和中部地区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并形成了一批“中国之最”和“中部地区之最”。
四是初步明确了转型升级的重点方向。首先是初步形成了食品饮料、纺织服装、盐磷化工、装备制造、纸塑包装等新的五大支柱产业,其中食品饮料、纺织服装、盐磷化工三个产业的年主营业务收入过二百亿元。其次是加快发展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在国家确定的电子信息、生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七类新兴产业中,我市有一定产业基础的主要有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五个产业。截至目前,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共有规模企业150余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00亿元,分别占规模企业的14.25%和20%。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83家,居全省第四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突破100亿元。第三是稳步推进了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湖北和天下循环经济产业园等一批资源循环利用项目初见成效,已形成产业雏形。
二、工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经济总量小,发展不够平衡。孝感规模工业增加值仅占全省约5.3% 。企业规模偏小,规上企业1052家,企业平均增加值5500万元,低于全省平均水平3000多万元,仅为黄石的一半。缺少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截至目前,没有一家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过30亿元。区域发展呈南强北弱,市本级龙头地位尚未形成。
二是产业层次不高,核心竟争力不强。传统工业占整个工业的90%以上。五大支柱产业中的前三强:食品饮料、纺织服装、盐磷化工全部为资源型和劳力密集型的传统产业。
三是信息化起步较晚,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不够。企业信息化应用的层次较低,信息产业低端产品较多,核心技术产品较少,信息化在工业经济领域应用推广不够。
四是核心生产要素供应偏紧,难以满足经济的发展需要。金融保障能力还十分有限,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企业直接融资步伐不快,传统产业和大量的小微企业难以得到金融部门的信贷支持。土地的供应,也难以适应企业的发展需要。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制约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作为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中部城市,生产要素的保障与经济的发展存在缺口是正常的,并将较长时期地伴随着经济的发展。缩小缺口,一方面要靠不断提高要素的保障水平,另一方面,也需要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加快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增强企业自身的发展实力和获得支持的能力,同时减少对生产要素的过大需求和过份依赖。
上述问题的存在,反映出孝感市工业结构不尽合理,与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还有相当的距离,与推进“五个跨越”、加快建设“五个城市”的要求不相适应。这就要求进一步加大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力度,把工业结构调整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环节,正确处理好扩大总量和转型升级的关系,既要重视总量的扩张,又要兼顾结构优化和升级提质,坚持在扩大经济总量中进行调整,在转型中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水平。为推进孝感第三次创业,实现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做贡献。
三、工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的总基调和“竞进提质,升级增效”总要求,不断深化改革开放,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为主攻方向,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调整优化工业结构,推动产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产品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变,资源利用方式从资源消耗型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转变,增强工业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逐步建立起具有孝感特色和优势的“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为实现产业跨越,推进第三次创业提供产业支撑。
(二)基本原则
——政府手段与市场手段相结合。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着力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创新驱动与投资拉动相结合。通过自主创新提升优势传统产业的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引导一批重大投资项目向优势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汇聚,带动相关产业转型升级。
——向内使劲和对外借力相结合。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挖掘企业自身潜能,提高企业转型升级的自觉性。
——生态安全与生命安全相结合。坚持把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工业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着力点,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清洁生产;强化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建设,加快推动资源利用方式向绿色低碳、清洁安全转变。
(三)主要目标
产业结构:到2017年,食品饮料、纺织服装、盐磷化工、装备制造、纸塑包装五大支柱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500亿元,年均增长22.2%,占全市的比重在2012年基础上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五大支柱产业年主营业务收入均突破500亿元,其中食品饮料过千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200亿元,年均增长26.4%。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总产值达到15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0%以上。
布局结构:区域板块经济优势明显,市本级带动作用明显增强,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24个优势特色产业集聚区加快建成,产业集聚区经济总量占全市的80%以上。
技术结构:先进技术和工艺装备得到广泛应用,企业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新产品产值率达到1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达到30%以上。
企业结构:到2017年,全市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500家以上,其中亿元企业1000家以上,10亿元以上企业50家以上,形成百亿级企业集团5家以上。
资本结构:直接融资企业得到较快发展。到2017年,争取新上主板企业2—3家,新上中小板企业3—4家,新上创业板企业5—6家,支持更多的企业在新三板挂牌。
四、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重点举措
(一)以产业规划为先导,引领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一是着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围绕国家产业调整政策,积极引进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装备水平。优化产业结构,重点提升支柱产业发展水平,着力培育产业龙头企业。二是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做好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五大领域产业的发展,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进孝感工业产业跨越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三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工业设计和研发服务,积极推动制造业物流外包,引导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逐步实现生产型制造向服务性制造转变。
(二)以重大项目为抓手,助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一是切实抓好24个优势特色产业集聚区建设。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把扩大开放作为转型升级的强大动力,积极推进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严把环保准入关、投资强度关、税收贡献关,提高招商项目的合同签约率、落地开工率、投产达产率。
(三)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一是加快推进产学研合作,以湖北省产学研项目洽谈会为平台,鼓励和引导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技术交流与合作,解决技术难题,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二是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引导和支持各类创新主体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着力开发专利技术,提高发明专利的数量和比重。三是加快实施名牌兴市、质量兴市战略,推广应用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开展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积极开展区域品牌创建,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四是充分发挥高新区在转型升级中的龙头带动作用,要充分发挥军工企业技术资源优势,加快民品开发和产业化步伐,在汽车机械、高端装备制造、光电子信息等重点领域取得新突破。
(四)以绿色低碳为方向,倒逼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一是加强对高耗能企业的动态监测分析,在重点用能行业推行能源合同管理,加强能源管理中心建设,完善能耗指标体系,组织实施一批节能减排示范项目,促使企业降低能耗标准。二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环保产业。充分利用发电、化工等行业的废渣、尾气等,发展新型建材、余热发电,大力开发节能、绿色低碳等环保产品。三是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加大纺织、印染、建材、钢铁等领域的落后产能淘汰力度,通过转型升级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五)以“两化”融合为纽带,促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一是根据《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的要求,加强对通信部门协调管理力度,整合信息资源,推进开展“智慧孝感”建设,提升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二是组织实施“两化”融合试点, 以100家龙头骨干企业为重点,推进智能化制造,以信息化手段完善产业链,创建100家“两化”深度融合示范企业;以1000家成长型中小企业为重点,梯度推进全市中小企业信息化。三是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全面推进以市高新区投资10亿元的中网在线为主体建设孝感软件产业园,落实国家支持软件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知名软件企业来孝投资。四是鼓励和支持电子商务的发展,更多地用信息化手段促进原材料采购、生产零部件采购和产品销售。鼓励企业内部推广跨部门系统集成、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推进工业控制系统、制造执行系统(MES)、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的一体化应用,提高运营效率和决策支持能力。
(六)以“两个作用”的发挥为基础,保障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一是要积极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有序放开、搞活金融市场,积极引进更多的金融机构来孝设立分支机构、开展金融业务;积极支持、引导民间资本进入资本市场,进一步发挥小贷公司和融资性担保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补充作用,服务孝感实体经济发展;大力支持和鼓励金融机制创新和金融产品创新,不断丰富企业的融资方式;大胆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银行和企业的合作方式,在积极推进“智力支持+政银企集合贷”模式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完善、推广。二是坚持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相结合。加快企业直接融资步伐,政策引导和激励、扶持并举,鼓励更多的企业进入各类资本市场。充分利用股票、债券市场的融资和再融资功能,增加企业资金来源渠道,降低融资成本,并推进企业的科学化管理水平迈上新台阶。三是千方百计保证企业发展对基础生产要素的需求。对重点骨干企业的转型升级,高新技术企业和资源循环利用企业的发展壮大,在政策扶持、资金支持、土地供应、电力保障和市场拓展等方面进行倾斜。
(七)以优化环境为重点,服务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一是优化领导环境。各级党政领导要把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作为新时期推进经济加快发展的重要抓手,进一步解放思想,敢于担当,提升本领,积极探索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路径和方法,全力推进工业经济提质增效。二是优化体制环境。抓住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的机遇,协调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积极转变政府职能,精简优化行政审批流程,简政放权,结合工作实际,找出阻碍本地区加快发展的体制障碍。三是定期开展“涉企乱收费”专项治理活动。建立健全企业负担监测点和监督员联系制度,根据《湖北省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标准目录》明确的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做好企业负担监测分析工作,确保企业减负规定落到实处。四是用足用好现有的政策资源。切实发挥好各类政策资金对工业经济发展的导向作用和对企业的激励作用,进一步明确扶持导向,通过无偿或无息的方式,拿出资金,捆绑使用,扶持龙头骨干企业和新兴战略产业的发展。
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和主攻方向。从孝感市工业发展现状看,已具备转型升级的基础条件。
一是初步奠定了转型升级的产业基础。2013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达到1052家,在湖北省居第四位;预计实现增加值599亿元,位居全省第五位,较上年提升一位。初步形成了24个优势特色产业集聚区,汇集规模以上企业528家,2013年实现主营业收入超过1500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经济总量近70%。有六个产业集群被省政府列为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
二是初步打造了转型升级的自主创新平台。目前,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4家,总数居武汉城市圈前列。全市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达到29家。全市168家高新技术企业及生产高新技术产品的企业,共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43.89亿元,同比增长17.4%,占GDP的比重为11.6%。全市共建成科技型企业孵化器10个,科技企业加速器2个。全市80%以上的科技型企业与省内外高校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建立院士工作站6家,国家纸及纸制品质检中心1家,省级研发平台46家,市级研发中心111家,7家企业参与6个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孝感成功获批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全市2013年度完成专利申请1654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460件;专利授权990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24件,发明专利授权量居全省第三。
三是初步拥有了转型升级的品牌竞争能力。全市18家企业生产的24项产品认定为省级自主创新产品。全市200余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60多家企业的107种产品在全国有一定市场和知名度。其中,中国驰名商标7个,湖北著名商标93个,湖北名牌产品49个。主导产品竞争力逐步增强,钢丝绳系列产品、重型平板车、竹纤维布料、光学仪器、电子真空开关管、动平衡试验机、曲轴磨床、塑料薄膜、童车、粮食机械、智能机器人等30多种产品在国内和中部地区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并形成了一批“中国之最”和“中部地区之最”。
四是初步明确了转型升级的重点方向。首先是初步形成了食品饮料、纺织服装、盐磷化工、装备制造、纸塑包装等新的五大支柱产业,其中食品饮料、纺织服装、盐磷化工三个产业的年主营业务收入过二百亿元。其次是加快发展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在国家确定的电子信息、生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七类新兴产业中,我市有一定产业基础的主要有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五个产业。截至目前,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共有规模企业150余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00亿元,分别占规模企业的14.25%和20%。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83家,居全省第四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突破100亿元。第三是稳步推进了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湖北和天下循环经济产业园等一批资源循环利用项目初见成效,已形成产业雏形。
二、工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经济总量小,发展不够平衡。孝感规模工业增加值仅占全省约5.3% 。企业规模偏小,规上企业1052家,企业平均增加值5500万元,低于全省平均水平3000多万元,仅为黄石的一半。缺少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截至目前,没有一家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过30亿元。区域发展呈南强北弱,市本级龙头地位尚未形成。
二是产业层次不高,核心竟争力不强。传统工业占整个工业的90%以上。五大支柱产业中的前三强:食品饮料、纺织服装、盐磷化工全部为资源型和劳力密集型的传统产业。
三是信息化起步较晚,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不够。企业信息化应用的层次较低,信息产业低端产品较多,核心技术产品较少,信息化在工业经济领域应用推广不够。
四是核心生产要素供应偏紧,难以满足经济的发展需要。金融保障能力还十分有限,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企业直接融资步伐不快,传统产业和大量的小微企业难以得到金融部门的信贷支持。土地的供应,也难以适应企业的发展需要。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制约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作为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中部城市,生产要素的保障与经济的发展存在缺口是正常的,并将较长时期地伴随着经济的发展。缩小缺口,一方面要靠不断提高要素的保障水平,另一方面,也需要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加快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增强企业自身的发展实力和获得支持的能力,同时减少对生产要素的过大需求和过份依赖。
上述问题的存在,反映出孝感市工业结构不尽合理,与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还有相当的距离,与推进“五个跨越”、加快建设“五个城市”的要求不相适应。这就要求进一步加大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力度,把工业结构调整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环节,正确处理好扩大总量和转型升级的关系,既要重视总量的扩张,又要兼顾结构优化和升级提质,坚持在扩大经济总量中进行调整,在转型中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水平。为推进孝感第三次创业,实现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做贡献。
三、工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的总基调和“竞进提质,升级增效”总要求,不断深化改革开放,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为主攻方向,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调整优化工业结构,推动产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产品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变,资源利用方式从资源消耗型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转变,增强工业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逐步建立起具有孝感特色和优势的“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为实现产业跨越,推进第三次创业提供产业支撑。
(二)基本原则
——政府手段与市场手段相结合。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着力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创新驱动与投资拉动相结合。通过自主创新提升优势传统产业的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引导一批重大投资项目向优势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汇聚,带动相关产业转型升级。
——向内使劲和对外借力相结合。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挖掘企业自身潜能,提高企业转型升级的自觉性。
——生态安全与生命安全相结合。坚持把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工业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着力点,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清洁生产;强化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建设,加快推动资源利用方式向绿色低碳、清洁安全转变。
(三)主要目标
产业结构:到2017年,食品饮料、纺织服装、盐磷化工、装备制造、纸塑包装五大支柱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500亿元,年均增长22.2%,占全市的比重在2012年基础上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五大支柱产业年主营业务收入均突破500亿元,其中食品饮料过千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200亿元,年均增长26.4%。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总产值达到15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0%以上。
布局结构:区域板块经济优势明显,市本级带动作用明显增强,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24个优势特色产业集聚区加快建成,产业集聚区经济总量占全市的80%以上。
技术结构:先进技术和工艺装备得到广泛应用,企业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新产品产值率达到1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达到30%以上。
企业结构:到2017年,全市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500家以上,其中亿元企业1000家以上,10亿元以上企业50家以上,形成百亿级企业集团5家以上。
资本结构:直接融资企业得到较快发展。到2017年,争取新上主板企业2—3家,新上中小板企业3—4家,新上创业板企业5—6家,支持更多的企业在新三板挂牌。
四、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重点举措
(一)以产业规划为先导,引领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一是着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围绕国家产业调整政策,积极引进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装备水平。优化产业结构,重点提升支柱产业发展水平,着力培育产业龙头企业。二是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做好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五大领域产业的发展,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进孝感工业产业跨越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三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工业设计和研发服务,积极推动制造业物流外包,引导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逐步实现生产型制造向服务性制造转变。
(二)以重大项目为抓手,助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一是切实抓好24个优势特色产业集聚区建设。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把扩大开放作为转型升级的强大动力,积极推进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严把环保准入关、投资强度关、税收贡献关,提高招商项目的合同签约率、落地开工率、投产达产率。
(三)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一是加快推进产学研合作,以湖北省产学研项目洽谈会为平台,鼓励和引导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技术交流与合作,解决技术难题,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二是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引导和支持各类创新主体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着力开发专利技术,提高发明专利的数量和比重。三是加快实施名牌兴市、质量兴市战略,推广应用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开展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积极开展区域品牌创建,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四是充分发挥高新区在转型升级中的龙头带动作用,要充分发挥军工企业技术资源优势,加快民品开发和产业化步伐,在汽车机械、高端装备制造、光电子信息等重点领域取得新突破。
(四)以绿色低碳为方向,倒逼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一是加强对高耗能企业的动态监测分析,在重点用能行业推行能源合同管理,加强能源管理中心建设,完善能耗指标体系,组织实施一批节能减排示范项目,促使企业降低能耗标准。二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环保产业。充分利用发电、化工等行业的废渣、尾气等,发展新型建材、余热发电,大力开发节能、绿色低碳等环保产品。三是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加大纺织、印染、建材、钢铁等领域的落后产能淘汰力度,通过转型升级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五)以“两化”融合为纽带,促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一是根据《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的要求,加强对通信部门协调管理力度,整合信息资源,推进开展“智慧孝感”建设,提升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二是组织实施“两化”融合试点, 以100家龙头骨干企业为重点,推进智能化制造,以信息化手段完善产业链,创建100家“两化”深度融合示范企业;以1000家成长型中小企业为重点,梯度推进全市中小企业信息化。三是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全面推进以市高新区投资10亿元的中网在线为主体建设孝感软件产业园,落实国家支持软件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知名软件企业来孝投资。四是鼓励和支持电子商务的发展,更多地用信息化手段促进原材料采购、生产零部件采购和产品销售。鼓励企业内部推广跨部门系统集成、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推进工业控制系统、制造执行系统(MES)、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的一体化应用,提高运营效率和决策支持能力。
(六)以“两个作用”的发挥为基础,保障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一是要积极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有序放开、搞活金融市场,积极引进更多的金融机构来孝设立分支机构、开展金融业务;积极支持、引导民间资本进入资本市场,进一步发挥小贷公司和融资性担保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补充作用,服务孝感实体经济发展;大力支持和鼓励金融机制创新和金融产品创新,不断丰富企业的融资方式;大胆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银行和企业的合作方式,在积极推进“智力支持+政银企集合贷”模式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完善、推广。二是坚持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相结合。加快企业直接融资步伐,政策引导和激励、扶持并举,鼓励更多的企业进入各类资本市场。充分利用股票、债券市场的融资和再融资功能,增加企业资金来源渠道,降低融资成本,并推进企业的科学化管理水平迈上新台阶。三是千方百计保证企业发展对基础生产要素的需求。对重点骨干企业的转型升级,高新技术企业和资源循环利用企业的发展壮大,在政策扶持、资金支持、土地供应、电力保障和市场拓展等方面进行倾斜。
(七)以优化环境为重点,服务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一是优化领导环境。各级党政领导要把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作为新时期推进经济加快发展的重要抓手,进一步解放思想,敢于担当,提升本领,积极探索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路径和方法,全力推进工业经济提质增效。二是优化体制环境。抓住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的机遇,协调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积极转变政府职能,精简优化行政审批流程,简政放权,结合工作实际,找出阻碍本地区加快发展的体制障碍。三是定期开展“涉企乱收费”专项治理活动。建立健全企业负担监测点和监督员联系制度,根据《湖北省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标准目录》明确的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做好企业负担监测分析工作,确保企业减负规定落到实处。四是用足用好现有的政策资源。切实发挥好各类政策资金对工业经济发展的导向作用和对企业的激励作用,进一步明确扶持导向,通过无偿或无息的方式,拿出资金,捆绑使用,扶持龙头骨干企业和新兴战略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