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传播的优势,针对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网络学习共同体为教学组织形式,结合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构建研究生公共英语课堂教学新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造性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
关键词:自主学习 网络学习共同体学习 课堂教学 研究设计与实施
近年来,随着各高校加大教育投入和教学设施改造,网络和计算机技术辅助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已逐渐形成规模。但是,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基本矛盾和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一方面,由于学生入学英语水平整体较低且参差不齐、自主学习能力各异,导致英语学习的两极分化情况日益严重。另一方面,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教学效果不理想,自主学习流于形式。这主要是因为有些学生缺乏对网络学习的系统认识和主动探究精神,并未真正参与教学中;还有些学生虽然学习动机较强,但面对浩如烟海的网络资源,无所适从。
一.理论基础
1.自主学习的概念与维度
教育心理学认为,自主学习是“学习者主动激励自己并积极使用适当的学习策略的学习。它是一种主动的、建构性的学习过程”[1]。具体而言,就是“个体自觉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或能力”[2]。关于构成自主学习的要素,齐默尔曼 (1997)提出一个较为系统的框架,提出自主学习的6个维度,包括动机、方法、时间、行为表现、环境和社会性,回答了“为什么学、如何学、何时学、学什么、在哪里学、与谁一起学”的问题[3]。加德纳和米勒(1999)则提出了更为详尽、具体的维度,共13个要素,即资源、人(教师和学习者)、管理、系统、个性化、需求分析、学习者反思、提供咨询、学习者培训、教师培训、评定、评价以及教材开发[4]。但是,片面强调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学习方式以自学和个体竞争为主,势必会造成学习者之间消极地对抗,减少师生互动。所以,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并不意味着教师和学习同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地位和作用的弱化。
2.网络学习共同体学习
网络学习共同体,也称虚拟学习社群/社区,是网络技术支持下由不同类型的学习者、辅导者及助学者构成的一个交互的、协作的网络学习组织。学习活动以就某个特定问题进行讨论与互动,分享经验与专业知识的团队学习活动为主,其最终目标是学习共同体成员一起建构知识系统[5]。
祝智庭(2005)认为,信息化教学设计应遵循“以学为主”的原则,强调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支持学生的学,倡导采用以“任务驱动”、“问题解决”为主的学习、研究活动和师生、生生间的“协作学习”等形式。教学过程则以单元学习为目标设计教学任务与问题,要求学生互相协助查找信息资源,参与教学过程。教学评估注重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评价[6]。但是,在教学过程中,片面强调学生的“学”,而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强调认知过程在意义建构中的重要性,而“忽视情感因素在意义建构中的制约作用,必然会给教学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不利于学科知识的系统传授,还容易偏离教学目标的要求”[7]。
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凸现“教师主导作用—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教学理念,即教学过程中,一方面重视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信息加工與情感体验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的重要地位,同时,还注意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学生意义建构的促进者和学生良好情操的培育者的积极作用。另外,多媒体技术和网络媒体不仅仅是辅助教师教的演示工具,还成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教材也不再是唯一的教学内容,因为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从其它教学资源获取大量知识[8]。
二.新模式研究设计与实施
按照课堂教学的过程和环节,将新模式的实施分为课前预习、反馈,课堂调整、强化,课后综合扩展三个阶段。
1.课前预习、反馈
根据不同的课型要求,课前,教师明确预习内容。教师按照单元教学目标,安排设计学生预习内容,并将之公布在网站或QQ群上,供学生随时查看。预习内容包括课堂讨论内容和相关的思考题、练习题等。要求学生在上课之前,以学习共同体为单位,将预习的结果发到QQ群或网站指定板块,以反馈给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材料,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做出适当调整(包括授课内容、方法策略与教学进度等方面),以便实施有针对性的、切合实际的教学,适应不同学习者的认知发展水平与认知发展特点[9]。预习活动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会选择、确定主题和信息需求,发现和获得学习资源,分析、综合并以恰当的形式呈现信息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式学习,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2.课堂调整、强化
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室,结合共同体学习方式和任务教学法,通过组织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包括主题讨论或辩论,角色扮演,个人演讲、学生讲课等),营造学习者主动学习课堂[10]。课堂内容主要是针对学生预习作业中出现的问题,纠正错误概念,加深学生对主题理解。但教学过程以个性化教学为主,目的不仅是要促进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深入理解与掌握,更重要的是要充分调动每一位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乃至创造性。另外,丰富的网上资源便于教师灵活编排教学内容,大量补充与时代同步的鲜活实用材料,网络也使师生个性化交流从课内延续到课外,使传统的一维课堂英语教学逐步转变成多维的立体化教学。
3.课后综合扩展
学生学习淡化课内课外学习差别,强调自主性学习。学生可根据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安排时间完成学习任务。有时是结合视听说教程的学习,观看一部英文原版电影节选,提交个人书面英文评论或播放各小组所表演的电影对白视频;有时是结合写作教程的学习,查阅一种实用英文写作格式,如:个人简历、求职信、申请信、投诉信、感谢信、科技论文摘要等,提交课上讨论;有时结合翻译教程的学习,由教师确定素材,学生英汉互译一篇美文,课上讨论翻译技巧,使抽象的翻译理论具体、生动。 三.结论
本研究探讨了形成信息化教育教学新模式,包括多媒体课堂教学模式,个性化教学模式和第二课堂教学模式的可行性。虽然在实施新模式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师生如何适应新的角色转换,网络设施不足,教学平台不够完善等,但新模式的优势是明显的。在班级人数增加的情况下,它通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解决了大班授课中的诸多问题。在新模式的教学实践中,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乐于并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教师则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上不断探索、创新。学习者、教师/教学设计者和教育管理者都在为实现英语教学的深化改革、培养创新人才进行着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参考文献
[1][3]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31,304.
[2]庞维国.自主学习的测评方法[J].心理科学,2003,(5):882.
[4]David Gardner
关键词:自主学习 网络学习共同体学习 课堂教学 研究设计与实施
近年来,随着各高校加大教育投入和教学设施改造,网络和计算机技术辅助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已逐渐形成规模。但是,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基本矛盾和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一方面,由于学生入学英语水平整体较低且参差不齐、自主学习能力各异,导致英语学习的两极分化情况日益严重。另一方面,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教学效果不理想,自主学习流于形式。这主要是因为有些学生缺乏对网络学习的系统认识和主动探究精神,并未真正参与教学中;还有些学生虽然学习动机较强,但面对浩如烟海的网络资源,无所适从。
一.理论基础
1.自主学习的概念与维度
教育心理学认为,自主学习是“学习者主动激励自己并积极使用适当的学习策略的学习。它是一种主动的、建构性的学习过程”[1]。具体而言,就是“个体自觉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或能力”[2]。关于构成自主学习的要素,齐默尔曼 (1997)提出一个较为系统的框架,提出自主学习的6个维度,包括动机、方法、时间、行为表现、环境和社会性,回答了“为什么学、如何学、何时学、学什么、在哪里学、与谁一起学”的问题[3]。加德纳和米勒(1999)则提出了更为详尽、具体的维度,共13个要素,即资源、人(教师和学习者)、管理、系统、个性化、需求分析、学习者反思、提供咨询、学习者培训、教师培训、评定、评价以及教材开发[4]。但是,片面强调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学习方式以自学和个体竞争为主,势必会造成学习者之间消极地对抗,减少师生互动。所以,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并不意味着教师和学习同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地位和作用的弱化。
2.网络学习共同体学习
网络学习共同体,也称虚拟学习社群/社区,是网络技术支持下由不同类型的学习者、辅导者及助学者构成的一个交互的、协作的网络学习组织。学习活动以就某个特定问题进行讨论与互动,分享经验与专业知识的团队学习活动为主,其最终目标是学习共同体成员一起建构知识系统[5]。
祝智庭(2005)认为,信息化教学设计应遵循“以学为主”的原则,强调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支持学生的学,倡导采用以“任务驱动”、“问题解决”为主的学习、研究活动和师生、生生间的“协作学习”等形式。教学过程则以单元学习为目标设计教学任务与问题,要求学生互相协助查找信息资源,参与教学过程。教学评估注重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评价[6]。但是,在教学过程中,片面强调学生的“学”,而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强调认知过程在意义建构中的重要性,而“忽视情感因素在意义建构中的制约作用,必然会给教学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不利于学科知识的系统传授,还容易偏离教学目标的要求”[7]。
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凸现“教师主导作用—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教学理念,即教学过程中,一方面重视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信息加工與情感体验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的重要地位,同时,还注意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学生意义建构的促进者和学生良好情操的培育者的积极作用。另外,多媒体技术和网络媒体不仅仅是辅助教师教的演示工具,还成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教材也不再是唯一的教学内容,因为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从其它教学资源获取大量知识[8]。
二.新模式研究设计与实施
按照课堂教学的过程和环节,将新模式的实施分为课前预习、反馈,课堂调整、强化,课后综合扩展三个阶段。
1.课前预习、反馈
根据不同的课型要求,课前,教师明确预习内容。教师按照单元教学目标,安排设计学生预习内容,并将之公布在网站或QQ群上,供学生随时查看。预习内容包括课堂讨论内容和相关的思考题、练习题等。要求学生在上课之前,以学习共同体为单位,将预习的结果发到QQ群或网站指定板块,以反馈给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材料,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做出适当调整(包括授课内容、方法策略与教学进度等方面),以便实施有针对性的、切合实际的教学,适应不同学习者的认知发展水平与认知发展特点[9]。预习活动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会选择、确定主题和信息需求,发现和获得学习资源,分析、综合并以恰当的形式呈现信息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式学习,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2.课堂调整、强化
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室,结合共同体学习方式和任务教学法,通过组织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包括主题讨论或辩论,角色扮演,个人演讲、学生讲课等),营造学习者主动学习课堂[10]。课堂内容主要是针对学生预习作业中出现的问题,纠正错误概念,加深学生对主题理解。但教学过程以个性化教学为主,目的不仅是要促进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深入理解与掌握,更重要的是要充分调动每一位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乃至创造性。另外,丰富的网上资源便于教师灵活编排教学内容,大量补充与时代同步的鲜活实用材料,网络也使师生个性化交流从课内延续到课外,使传统的一维课堂英语教学逐步转变成多维的立体化教学。
3.课后综合扩展
学生学习淡化课内课外学习差别,强调自主性学习。学生可根据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安排时间完成学习任务。有时是结合视听说教程的学习,观看一部英文原版电影节选,提交个人书面英文评论或播放各小组所表演的电影对白视频;有时是结合写作教程的学习,查阅一种实用英文写作格式,如:个人简历、求职信、申请信、投诉信、感谢信、科技论文摘要等,提交课上讨论;有时结合翻译教程的学习,由教师确定素材,学生英汉互译一篇美文,课上讨论翻译技巧,使抽象的翻译理论具体、生动。 三.结论
本研究探讨了形成信息化教育教学新模式,包括多媒体课堂教学模式,个性化教学模式和第二课堂教学模式的可行性。虽然在实施新模式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师生如何适应新的角色转换,网络设施不足,教学平台不够完善等,但新模式的优势是明显的。在班级人数增加的情况下,它通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解决了大班授课中的诸多问题。在新模式的教学实践中,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乐于并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教师则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上不断探索、创新。学习者、教师/教学设计者和教育管理者都在为实现英语教学的深化改革、培养创新人才进行着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参考文献
[1][3]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31,304.
[2]庞维国.自主学习的测评方法[J].心理科学,2003,(5):882.
[4]David Gard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