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成语是从古代汉语中沿习下来的,因其结构的稳固性和定型性,所以仍保留着古代汉语的痕迹,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特别是某些实词临时改变基本用法,充当了别的词类,从而使词语的意义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成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比较多,主要有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以及数词的活用四类情况。了解和掌握一些词类活用的语法特点,对于正确理解成语和准确使用成语都非常重要。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用如一般动词
古代汉语中名词用作动词的现象很普遍,这在成语里也是如此。一些成语中的名词活用作动词后直接带宾语(有的宾语省略),不再表示人或事物以及时地名称,而具有一般动词表示动作行为的语法特点。如“文过饰非”中的“文”,就是“掩饰”“文饰”的意思。又如“革故鼎新”“衣锦还乡”“待字闺中”“正中下怀”中的“鼎”“衣”“字”“中”等词都用作动词,依次为“革新”“穿”“许嫁”“适合”之意。
2.名词作状语
成语里,有些名词直接修饰、限制动词谓语作了状语。如“风流云散”中的“风”及“云”就分别作“流”和“散”的状语,成语的字面义就是“像风一样流失,云一样飘散”。另外,像“抱头鼠窜”“牛鼎烹鸡”“江河日下”“南征北战”等成语中加点的名词都作状语,分别用来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和状态、方式以及时间和方位等。
3.名词的使动用法
名词的使动用法在成语里也能偶尔见到,它表示使宾语这一动作行为的对象产生某种动作或变化。如像“祸国殃民”中的“殃”,为“使受祸害”义;“汗马功劳”中的“汗”,就是“使出汗”的意思;“生死肉骨”中的“肉”为“使……长肉”之意。
4.名词的意动用法
在古汉语中,有些名词带宾语之后,表示主语把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看成怎样或当作什么。成语里名词的意动用法比较鲜见,但像“草菅人命”“幕天席地”“鱼肉乡里”中也保留了古汉语的这一词类活用现象。
二、动词的活用
1.动词用如名词
有些成语中,动词不再表示某一动作行为的发生,而是具有明显的表示与这一动词有关的人或事物的意义,它一般出现在宾语或主语的位置。像“轻车简从”中的“从”(跟随的人)、“路不拾遗”中的“遗”(丢失的东西)和“入不敷出”中的“入”(收进来的钱)等都属于这种情况。
2.动词的使动用法
不及物动词用于使动时,后面就带了宾语,表示使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产生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成语中这种情况不少,如“破(使损坏;使分裂)釜沉(使下沉)舟”“立(使竖立)竿见影”“化(使变化)险为夷”等。又如“生杀予夺”中的“生”也是动词的使动用法,但它后面省略了宾语。
3.动词作状语
个别成语里,某些动词或动词短语可以单独用在另一动词前,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方式,用作状语。例如“奔走相告”“坐享其成”“坐以待毙”中的“奔走”“坐”“待”等。
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用如名词
在成语中,有些形容词用如名词担任主语或宾语,不再表示事物的性质或特征,而是表示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的人或事物。如“出奇制胜”中的“奇”就是表示“奇兵”“奇计”的意思。另外,像“从善如流”“披坚执锐”等成语中的“善”(好的意见)和“坚”(坚固的铠甲)“锐”(锋利的兵器),都是把它们当作名词来使用的。
2.形容词用如一般动词
在一些成语中,形容词可以直接带宾语。例如:“厚此薄彼”中的“厚”(推崇;重视;优待)“薄”(看不起;轻视;慢待),“深明大义”中的“明”(懂得;了解),“文人相轻”中的“轻”(轻视;鄙薄),这些词不再表示事物的性质,而是表示相应的动作行为或变化发展。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一些成语里的形容词常常活用为使动,使宾语所表示的人或者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某种性质或状态。比如“息事宁人”“丧权辱国”“损人利己”“曲突徙薪”等成语中的形容词都和后面的名词组成动宾结构,具有明显的使动义。
4.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古汉语里,形容词带上宾语时,它表示主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认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某种性质或者特征。成语里形容词的意动如“安居乐业”(以其居为安,以其业为乐)“不远万里”(不顾万里长途的遥远)“登山小鲁”(认为鲁国小了)等。
四、数词的活用
古汉语中的个别数词(最多见的是“一”)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里会失去它本身的语法特点和意义,活用作名词、动词、形容词或副词等,这种语法现象在成语里也不乏其例。例如“举一反三”“一人耳目”“一心一意”“一仍旧贯”和“不二法门”“万无一失”等。
总的来说,汉语成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比较多,是我们学习运用成语的难点之一。注意了解每一种活用现象的语法特点,熟记一些有词类活用现象的典型成语,既利于正确理解和使用成语,又有助于辨析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
★作者单位:甘肃白龙江林业管理局中学。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用如一般动词
古代汉语中名词用作动词的现象很普遍,这在成语里也是如此。一些成语中的名词活用作动词后直接带宾语(有的宾语省略),不再表示人或事物以及时地名称,而具有一般动词表示动作行为的语法特点。如“文过饰非”中的“文”,就是“掩饰”“文饰”的意思。又如“革故鼎新”“衣锦还乡”“待字闺中”“正中下怀”中的“鼎”“衣”“字”“中”等词都用作动词,依次为“革新”“穿”“许嫁”“适合”之意。
2.名词作状语
成语里,有些名词直接修饰、限制动词谓语作了状语。如“风流云散”中的“风”及“云”就分别作“流”和“散”的状语,成语的字面义就是“像风一样流失,云一样飘散”。另外,像“抱头鼠窜”“牛鼎烹鸡”“江河日下”“南征北战”等成语中加点的名词都作状语,分别用来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和状态、方式以及时间和方位等。
3.名词的使动用法
名词的使动用法在成语里也能偶尔见到,它表示使宾语这一动作行为的对象产生某种动作或变化。如像“祸国殃民”中的“殃”,为“使受祸害”义;“汗马功劳”中的“汗”,就是“使出汗”的意思;“生死肉骨”中的“肉”为“使……长肉”之意。
4.名词的意动用法
在古汉语中,有些名词带宾语之后,表示主语把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看成怎样或当作什么。成语里名词的意动用法比较鲜见,但像“草菅人命”“幕天席地”“鱼肉乡里”中也保留了古汉语的这一词类活用现象。
二、动词的活用
1.动词用如名词
有些成语中,动词不再表示某一动作行为的发生,而是具有明显的表示与这一动词有关的人或事物的意义,它一般出现在宾语或主语的位置。像“轻车简从”中的“从”(跟随的人)、“路不拾遗”中的“遗”(丢失的东西)和“入不敷出”中的“入”(收进来的钱)等都属于这种情况。
2.动词的使动用法
不及物动词用于使动时,后面就带了宾语,表示使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产生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成语中这种情况不少,如“破(使损坏;使分裂)釜沉(使下沉)舟”“立(使竖立)竿见影”“化(使变化)险为夷”等。又如“生杀予夺”中的“生”也是动词的使动用法,但它后面省略了宾语。
3.动词作状语
个别成语里,某些动词或动词短语可以单独用在另一动词前,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方式,用作状语。例如“奔走相告”“坐享其成”“坐以待毙”中的“奔走”“坐”“待”等。
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用如名词
在成语中,有些形容词用如名词担任主语或宾语,不再表示事物的性质或特征,而是表示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的人或事物。如“出奇制胜”中的“奇”就是表示“奇兵”“奇计”的意思。另外,像“从善如流”“披坚执锐”等成语中的“善”(好的意见)和“坚”(坚固的铠甲)“锐”(锋利的兵器),都是把它们当作名词来使用的。
2.形容词用如一般动词
在一些成语中,形容词可以直接带宾语。例如:“厚此薄彼”中的“厚”(推崇;重视;优待)“薄”(看不起;轻视;慢待),“深明大义”中的“明”(懂得;了解),“文人相轻”中的“轻”(轻视;鄙薄),这些词不再表示事物的性质,而是表示相应的动作行为或变化发展。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一些成语里的形容词常常活用为使动,使宾语所表示的人或者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某种性质或状态。比如“息事宁人”“丧权辱国”“损人利己”“曲突徙薪”等成语中的形容词都和后面的名词组成动宾结构,具有明显的使动义。
4.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古汉语里,形容词带上宾语时,它表示主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认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某种性质或者特征。成语里形容词的意动如“安居乐业”(以其居为安,以其业为乐)“不远万里”(不顾万里长途的遥远)“登山小鲁”(认为鲁国小了)等。
四、数词的活用
古汉语中的个别数词(最多见的是“一”)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里会失去它本身的语法特点和意义,活用作名词、动词、形容词或副词等,这种语法现象在成语里也不乏其例。例如“举一反三”“一人耳目”“一心一意”“一仍旧贯”和“不二法门”“万无一失”等。
总的来说,汉语成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比较多,是我们学习运用成语的难点之一。注意了解每一种活用现象的语法特点,熟记一些有词类活用现象的典型成语,既利于正确理解和使用成语,又有助于辨析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
★作者单位:甘肃白龙江林业管理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