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幼儿区域活动不仅为幼儿提供了动脑思考、动手操作的机会,而且也培养了幼儿积极探索、自主思维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本文从适宜的区域规划、精彩的区域内容、多元的区域材料,三方面探讨了如何在幼儿区域活动中做到科学、合理、多元的活动,以激发幼儿动手操作的兴趣,促进课程游戏化实施。
【关键词】
幼儿 区域活动 多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规定: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不仅为幼儿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也成为幼儿课程游戏化开展的重要依据。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区域活动不仅为幼儿提供了动脑思考、动手操作的机会,而且也培养了幼儿积极探索、自主思维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教师应重视区域活动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引导幼儿在操作、摆弄过程中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激发幼儿动手操作的兴趣和观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适宜的区域规划
学习性区域活动,是教师根据教育目的和幼儿发展水平,有目的地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的方式,进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的活动。一般来说每个班级活动室根据空间大小和课程需要,可分割为若干个小型的功能区角,有条件的幼儿园还会根据课程特色,把各种功能区的材料分割到各个区域。
1.表演区——各美其美
这是幼儿自发进行故事表演和歌舞表演的游戏场所,经常开展表演游戏,对幼儿的艺术素养、审美能力是一种很好的熏陶,幼儿的再造性想象充分发挥,表现力日益增强、开朗、自信、合作的品质也都由此得到发展。
2.美工区——创意无限
幼儿自主地进行绘画和手工制作的场所。美工区既为幼儿提供了精细动作练习的机会,也为幼儿审美表征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更是创造性教育的重要场所。幼儿通过这样的机会,从简单创作逐步走向复杂创作,其创造性也将日益充分地发展起来。
3.益智区——思维发散
幼儿通过首脑并用操作材料进行逻辑思维活动的游戏场所,保障益智区材料的吸引力,使幼儿自觉进入这个区域活动,这将极大满足幼儿的求知欲,在数、新、空间等的感知过程中培养爱动脑筋的习惯,使之变得聪明和智慧,并且促进幼儿理智感的发展。
除了以上列举的各区域,可供选择的区域还有很多,各区域的设置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可根据自己幼儿园的幼儿、空间、周边资源等情况做调整。
二、精彩的区域内容
1.从兴趣入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在幼儿身上表现的更是淋漓尽致,幼儿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 例如:科学课《蚕的一生》结束后,幼儿对蚕宝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老师就找来蚕宝宝,开辟了一个“饲养区”,孩子们每天轮流喂养,最后孩子们都亲眼目睹了蚕宝宝“化茧成蝶”的一生。
2.从主题出发
幼儿园主题活动是一种研究型的课程,是幼儿围绕一个主题,进行自主观察、探索周围现象和事物, 教师适时适度地予以支持和引导的一种系列活动。例如:在中班主题活动“豆豆王国奇遇记“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各种各样的豆子,于是幼儿在科学区用“奇妙的盒子”摸出大大小小的豆子;在数学区用“分类盒”把豆子按数量一一分成几份;在美术区,幼儿又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豆子拼贴画……幼儿沉浸在“玩”的快乐中。
3.从即时生成
《纲要》中指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教育的时机,提供适当的引导”。午餐散步时,孩子们发现地上散落着很多落叶,孩子们纷纷议论开来“落叶好漂亮啊”“这个叶子像扇子一样”“这是红色的枫叶”……看着孩子们对落叶纷纷乐道的样子,教师机灵一动,把这些落叶带回教室,于是美工区“落叶拼画”如火如荼地看展起来。
三、多元的区域材料
幼儿之间呈现出鲜明的个体性,不同的幼儿,所享受的教育程度、类型以及质量是不同的。因此,在区域活动中,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操作材料显得尤为重要。让操作材料与幼儿本身所具有的条件相当,符合每个幼儿的“最近发展区”, 才能实现“均等”的本质。多元化区域环境,应投放多样化的区角活动材料,以利于幼儿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
1.高低结构——投放多重材料
以教学目标为依据,以便达成教师预期的目标这种材料可称为高结构化材料;另一种就是幼儿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自行决定如何玩,实际玩法因幼儿的个体差异而多种多样。低结构材料是教师依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材料进行简单设计,但不限定玩法。
2.难易有度——考虑多层选择
由于幼儿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因此对区域材料的提供,也有不同程度的要求。操作材料难度我们以星号来区分,一星难度最低、二星其次,三星为最难,这样就保证幼儿在集体操作时,能够从中选择到适合自己的操作材料来完成。
3.灵活运用——激发多种创造
适当用上一些简单的辅助材料,如:小屏风、小栅栏或小操作台将区角环境进行开放式分割,让区角之间互不干扰又不影响幼儿的学习与交流;材料的内容要更新,内容除定期更换外,还要根据教学内容分专题陈列,如此一来,可以大大提高幼儿的兴趣,还能巩固幼儿已学的知识。
四、合理的区域互动
区域活动中教师观察的主要目的是各个区域活动之间的关系,教师应根据需要对其进行“加减乘除”运算,通过这方面的观察,教师可以捕捉关于何时、如何添加、删减、组合或拆分材料等方面的信息与信号,从而促进区域活动之间的积极互动。
1.幼儿与同伴互动
合理有效的区域活动能为幼儿提供大量的与同伴间的交往机会,在活动中,幼儿可以通过模仿、同化、强化体验等方式,让他们在互动中体验交往的乐趣,学习交往的技能、理解交往的基本规则、形成对人对己的正确态度,从而获得归属感,这种归属感往往来自于他们对群体生活的知己感受和体验。
2.幼儿与教师互动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能全面观察、了解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在全面了解幼儿的基础上,在与幼儿的有效互动中,教师有目的地观察幼儿,了解幼儿的兴趣、偏好和发展优势以及整体发展状况,评估幼儿的需要,拓展幼儿的经验,促进他们的学习与发展。
3.区域与区域互动
幼儿园区域设置不是固定不变、孤立存在的,区域活动可以作为正式学习的延伸并丰富教学活动。在教师设定的活动区内,要让每一个幼儿都能毫无压力的根据自己的喜好、能力和认知水平进行自选,不受局限,充分活动,体验成功,增进交往。
综上所述,幼儿园区域活动是当前幼儿教育中最为重要的学习途径之一。新时代下,我们幼儿教师也应积极推进幼教课程改革,立足于幼儿实际,让幼儿充分体验和探索,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和主体性;区域游戏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同时也应关注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既有教育的整体性,又有个别化教育,让区域活动发挥最大的教育价值,才能让幼儿在区域游戏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给幼儿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让我们和幼儿一同在区域活动中演绎别样的精彩。
【参考文献】
【1】罗元樱.区域活动让幼儿在快乐游戏中多元发展【J】.开心素质教育,2014(11)
【2】孙冬立,杜淑红,袁静.在区域间的协作中促进幼儿多元发展【J】.中国科技纵横,2011(6)
幼儿区域活动不仅为幼儿提供了动脑思考、动手操作的机会,而且也培养了幼儿积极探索、自主思维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本文从适宜的区域规划、精彩的区域内容、多元的区域材料,三方面探讨了如何在幼儿区域活动中做到科学、合理、多元的活动,以激发幼儿动手操作的兴趣,促进课程游戏化实施。
【关键词】
幼儿 区域活动 多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规定: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不仅为幼儿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也成为幼儿课程游戏化开展的重要依据。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区域活动不仅为幼儿提供了动脑思考、动手操作的机会,而且也培养了幼儿积极探索、自主思维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教师应重视区域活动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引导幼儿在操作、摆弄过程中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激发幼儿动手操作的兴趣和观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适宜的区域规划
学习性区域活动,是教师根据教育目的和幼儿发展水平,有目的地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的方式,进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的活动。一般来说每个班级活动室根据空间大小和课程需要,可分割为若干个小型的功能区角,有条件的幼儿园还会根据课程特色,把各种功能区的材料分割到各个区域。
1.表演区——各美其美
这是幼儿自发进行故事表演和歌舞表演的游戏场所,经常开展表演游戏,对幼儿的艺术素养、审美能力是一种很好的熏陶,幼儿的再造性想象充分发挥,表现力日益增强、开朗、自信、合作的品质也都由此得到发展。
2.美工区——创意无限
幼儿自主地进行绘画和手工制作的场所。美工区既为幼儿提供了精细动作练习的机会,也为幼儿审美表征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更是创造性教育的重要场所。幼儿通过这样的机会,从简单创作逐步走向复杂创作,其创造性也将日益充分地发展起来。
3.益智区——思维发散
幼儿通过首脑并用操作材料进行逻辑思维活动的游戏场所,保障益智区材料的吸引力,使幼儿自觉进入这个区域活动,这将极大满足幼儿的求知欲,在数、新、空间等的感知过程中培养爱动脑筋的习惯,使之变得聪明和智慧,并且促进幼儿理智感的发展。
除了以上列举的各区域,可供选择的区域还有很多,各区域的设置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可根据自己幼儿园的幼儿、空间、周边资源等情况做调整。
二、精彩的区域内容
1.从兴趣入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在幼儿身上表现的更是淋漓尽致,幼儿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 例如:科学课《蚕的一生》结束后,幼儿对蚕宝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老师就找来蚕宝宝,开辟了一个“饲养区”,孩子们每天轮流喂养,最后孩子们都亲眼目睹了蚕宝宝“化茧成蝶”的一生。
2.从主题出发
幼儿园主题活动是一种研究型的课程,是幼儿围绕一个主题,进行自主观察、探索周围现象和事物, 教师适时适度地予以支持和引导的一种系列活动。例如:在中班主题活动“豆豆王国奇遇记“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各种各样的豆子,于是幼儿在科学区用“奇妙的盒子”摸出大大小小的豆子;在数学区用“分类盒”把豆子按数量一一分成几份;在美术区,幼儿又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豆子拼贴画……幼儿沉浸在“玩”的快乐中。
3.从即时生成
《纲要》中指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教育的时机,提供适当的引导”。午餐散步时,孩子们发现地上散落着很多落叶,孩子们纷纷议论开来“落叶好漂亮啊”“这个叶子像扇子一样”“这是红色的枫叶”……看着孩子们对落叶纷纷乐道的样子,教师机灵一动,把这些落叶带回教室,于是美工区“落叶拼画”如火如荼地看展起来。
三、多元的区域材料
幼儿之间呈现出鲜明的个体性,不同的幼儿,所享受的教育程度、类型以及质量是不同的。因此,在区域活动中,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操作材料显得尤为重要。让操作材料与幼儿本身所具有的条件相当,符合每个幼儿的“最近发展区”, 才能实现“均等”的本质。多元化区域环境,应投放多样化的区角活动材料,以利于幼儿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
1.高低结构——投放多重材料
以教学目标为依据,以便达成教师预期的目标这种材料可称为高结构化材料;另一种就是幼儿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自行决定如何玩,实际玩法因幼儿的个体差异而多种多样。低结构材料是教师依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材料进行简单设计,但不限定玩法。
2.难易有度——考虑多层选择
由于幼儿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因此对区域材料的提供,也有不同程度的要求。操作材料难度我们以星号来区分,一星难度最低、二星其次,三星为最难,这样就保证幼儿在集体操作时,能够从中选择到适合自己的操作材料来完成。
3.灵活运用——激发多种创造
适当用上一些简单的辅助材料,如:小屏风、小栅栏或小操作台将区角环境进行开放式分割,让区角之间互不干扰又不影响幼儿的学习与交流;材料的内容要更新,内容除定期更换外,还要根据教学内容分专题陈列,如此一来,可以大大提高幼儿的兴趣,还能巩固幼儿已学的知识。
四、合理的区域互动
区域活动中教师观察的主要目的是各个区域活动之间的关系,教师应根据需要对其进行“加减乘除”运算,通过这方面的观察,教师可以捕捉关于何时、如何添加、删减、组合或拆分材料等方面的信息与信号,从而促进区域活动之间的积极互动。
1.幼儿与同伴互动
合理有效的区域活动能为幼儿提供大量的与同伴间的交往机会,在活动中,幼儿可以通过模仿、同化、强化体验等方式,让他们在互动中体验交往的乐趣,学习交往的技能、理解交往的基本规则、形成对人对己的正确态度,从而获得归属感,这种归属感往往来自于他们对群体生活的知己感受和体验。
2.幼儿与教师互动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能全面观察、了解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在全面了解幼儿的基础上,在与幼儿的有效互动中,教师有目的地观察幼儿,了解幼儿的兴趣、偏好和发展优势以及整体发展状况,评估幼儿的需要,拓展幼儿的经验,促进他们的学习与发展。
3.区域与区域互动
幼儿园区域设置不是固定不变、孤立存在的,区域活动可以作为正式学习的延伸并丰富教学活动。在教师设定的活动区内,要让每一个幼儿都能毫无压力的根据自己的喜好、能力和认知水平进行自选,不受局限,充分活动,体验成功,增进交往。
综上所述,幼儿园区域活动是当前幼儿教育中最为重要的学习途径之一。新时代下,我们幼儿教师也应积极推进幼教课程改革,立足于幼儿实际,让幼儿充分体验和探索,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和主体性;区域游戏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同时也应关注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既有教育的整体性,又有个别化教育,让区域活动发挥最大的教育价值,才能让幼儿在区域游戏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给幼儿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让我们和幼儿一同在区域活动中演绎别样的精彩。
【参考文献】
【1】罗元樱.区域活动让幼儿在快乐游戏中多元发展【J】.开心素质教育,2014(11)
【2】孙冬立,杜淑红,袁静.在区域间的协作中促进幼儿多元发展【J】.中国科技纵横,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