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3D建模技术已经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非常不错的应用效果。3D建模技术在中职机械类专业基础课教学中的合理运用,对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分析3D建模技术在中职机械类专业基础课教学中的运用,从而为中职机械类专业基础课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3D建模技术;中职;机械类专业;基础课教学
3D建模技术的发展和推广,使得机械制造行业的工作模式和工作手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目前,我国的机械制造行业已经呈现出了数字化和自动化的发展趋势,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机械制造行业的生产效率,同时还能使得零件的设计和修改更加简便灵活,进一步缩短了机械产品的研发周期,同时也降低了机械制造的成本投入,为机械制造企业创造了更高的经济效益。在这种情况下,中职院校必须将3D建模技术科学合理地运用于机械类专业基础课教学中,从而切实提高中职院校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一、3D建模技术在中职机械类专业基础课教学中的运用价值
在3D建模技术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三维图纸正在逐渐替代传统的二维图纸,成为了机械制造行业日常工作的重要手段。因此中职院校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潮流,使学生们在课堂学习中对3D建模技术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为其日后从事机械制造工作奠定夯实的基础。与此同时,对于中职院校机械类专业基础课教学事件而言,其传统的教学模式较为单一枯燥,学生的學习积极性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因而学生的学习效率很难得到大幅度的提升,甚至一些学生还存在严重的逃避和厌学心理。3D建模技术在中职机械类专业基础课教学中合理运用,对优化当前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大有裨益。首先,它可以使学生对课本知识有了一个更加直观具体的解读,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零部件的内部构成,并对零件的工作原理进行全面的了解,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切实降低机械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难度,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其次,3D建模技术可以衍生出模型种类的多种形式,使得学生可以有机会接触各种各样的机械装置,并根据自身的专业知识和兴趣爱好对其进行自处剖切和组装,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1]。最后,3D建模技术的合理运用,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工程意识,并且3D数字化软件中有着非常丰富的机械标准件,这可以有效解决教学实践中标准件的缺失现象,同时也可以切实加强课堂教学与工程实践之间的联系,对强化学生的标准意识大有裨益。
比如某中职院校老师在讲授“认识凸轮机构”这一章节的教学实践中,就通过3D建模技术来合理优化当前的教学模式。在此过程中,老师首先用二维软件将盘状凸轮的草图简单绘制出来,然后通过使用3D建模技术来实现各个零件的装配,使学生们对3D建模、装配以及运用仿真的整个过程有了一个清晰全面的认识,进一步深化了学生对凸轮结构的课程认知,有效简化了凸轮机构的设计流程,切实优化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同时也使得学生的抽象思维以及空间思维得到了有效提升。
二、3D建模技术在中职机械类专业基础课教学中的运用
(一)在凸轮机构设计中的运用
3D建模技术在凸轮机构设计中的运用主要分为学习任务下达以及设计过程展示两大方面。首先,学习任务下达。在中职机械类专业基础课教学中合理运用3D建模技术,老师首先要根据学生们的认知条件以及课程的教学内容,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并将该学习任务以作业设计的形式下发给学生,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重点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其次,设计过程展示。目前,中职机械类专业基础课教学的设计过程展示一般包括几个方面:其一,绘制设计目标的初步轮廓。应用二维CAXA制图软件精确划分角度和截取位移尺寸,从而构建组成相应目标轮廓的各个组合点,然后将这些组合点以封闭的样条线进行有序连接,从而得出设计目标的初步轮廓。其二,根据设计目标进行3D建模。老师通过CAXA电子图版将已经绘制完成的目标轮廓成功导入新建零件图中,使学生们对CAD绘图软件之间的数据转换和数据共享有一个更为直观的了解,同时老师还可以利用相应的软件对二维零件图以及装配图进行自动修正,从而进一步减少绘图的实际工作量,为后续设计的高效开展奠定夯实的基础[2]。其三,基于草图特征进行编辑和调整。在草图的样条线已经完成首尾封闭以及尺寸正确定义后,老师就可以通过相应的技术操作,完成设计目标的3D建模。其四,装配及运动仿真。在SolidWorks装配体界面运用“插入零部件”工具进行相应的零件插入操作,并根据设计目标的实际情况设计固定零件和浮动状态,然后设定各个零件之间的配合关系并添加相应的物理马达。
(二)优化当前教学模式
中职机械类专业基础课是一门较为复杂的课程,其教学实践具有较强的综合性。3D建模技术在中职机械类专业基础课中的合理运用,可以通过相应的材质分析和重量检测来分析学生的建模是否存在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评价的专业性。除此之外,3D建模技术在中职机械类专业基础课中的合理运用,还可以切实优化当前中职机械类专业基础课的教学模式,将课本上枯燥乏味的知识以一种更加直观具体的模式呈现出来,使学生们切实感受到三维技术的神奇之处,进一步增加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其后续课程的高效开展奠定夯实的基础。比如老师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数控仿真软件以及机床通讯设施,直接输入数控代码来完成相应产品的仿真处理以及加工制造,同时该老师还将3D建模技术合理运用于传送链以及传送带的教学实践中,使学生对相关的知识结构有了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切实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3]。
结语
近年来,3D建模技术已经愈加成熟,并在机械工程行业中得到了大范围的使用,切实优化了机械工程的日常操作,进一步增加了机械生产的经济效益。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中职院校正在不断加强3D建模技术在机械类专业基础课教学中的实际运用,从而使得学生对机械零件的内部结构以及工作原理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并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工程意识和标准意识,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从而为社会输送大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李雨昕,樊玲,李彦.应用型大学“3D建模技术”课程教学探究[J].电脑迷,2018(05):160.
[2]刘书利.论3D建模技术在中职机械类专业基础课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设备工程,2018(02):155-157.
[3]梁蕾.3D建模技术在模型效果图制作中的应用[J].电脑迷,2017(06):72-73.
关键词:3D建模技术;中职;机械类专业;基础课教学
3D建模技术的发展和推广,使得机械制造行业的工作模式和工作手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目前,我国的机械制造行业已经呈现出了数字化和自动化的发展趋势,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机械制造行业的生产效率,同时还能使得零件的设计和修改更加简便灵活,进一步缩短了机械产品的研发周期,同时也降低了机械制造的成本投入,为机械制造企业创造了更高的经济效益。在这种情况下,中职院校必须将3D建模技术科学合理地运用于机械类专业基础课教学中,从而切实提高中职院校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一、3D建模技术在中职机械类专业基础课教学中的运用价值
在3D建模技术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三维图纸正在逐渐替代传统的二维图纸,成为了机械制造行业日常工作的重要手段。因此中职院校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潮流,使学生们在课堂学习中对3D建模技术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为其日后从事机械制造工作奠定夯实的基础。与此同时,对于中职院校机械类专业基础课教学事件而言,其传统的教学模式较为单一枯燥,学生的學习积极性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因而学生的学习效率很难得到大幅度的提升,甚至一些学生还存在严重的逃避和厌学心理。3D建模技术在中职机械类专业基础课教学中合理运用,对优化当前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大有裨益。首先,它可以使学生对课本知识有了一个更加直观具体的解读,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零部件的内部构成,并对零件的工作原理进行全面的了解,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切实降低机械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难度,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其次,3D建模技术可以衍生出模型种类的多种形式,使得学生可以有机会接触各种各样的机械装置,并根据自身的专业知识和兴趣爱好对其进行自处剖切和组装,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1]。最后,3D建模技术的合理运用,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工程意识,并且3D数字化软件中有着非常丰富的机械标准件,这可以有效解决教学实践中标准件的缺失现象,同时也可以切实加强课堂教学与工程实践之间的联系,对强化学生的标准意识大有裨益。
比如某中职院校老师在讲授“认识凸轮机构”这一章节的教学实践中,就通过3D建模技术来合理优化当前的教学模式。在此过程中,老师首先用二维软件将盘状凸轮的草图简单绘制出来,然后通过使用3D建模技术来实现各个零件的装配,使学生们对3D建模、装配以及运用仿真的整个过程有了一个清晰全面的认识,进一步深化了学生对凸轮结构的课程认知,有效简化了凸轮机构的设计流程,切实优化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同时也使得学生的抽象思维以及空间思维得到了有效提升。
二、3D建模技术在中职机械类专业基础课教学中的运用
(一)在凸轮机构设计中的运用
3D建模技术在凸轮机构设计中的运用主要分为学习任务下达以及设计过程展示两大方面。首先,学习任务下达。在中职机械类专业基础课教学中合理运用3D建模技术,老师首先要根据学生们的认知条件以及课程的教学内容,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并将该学习任务以作业设计的形式下发给学生,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重点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其次,设计过程展示。目前,中职机械类专业基础课教学的设计过程展示一般包括几个方面:其一,绘制设计目标的初步轮廓。应用二维CAXA制图软件精确划分角度和截取位移尺寸,从而构建组成相应目标轮廓的各个组合点,然后将这些组合点以封闭的样条线进行有序连接,从而得出设计目标的初步轮廓。其二,根据设计目标进行3D建模。老师通过CAXA电子图版将已经绘制完成的目标轮廓成功导入新建零件图中,使学生们对CAD绘图软件之间的数据转换和数据共享有一个更为直观的了解,同时老师还可以利用相应的软件对二维零件图以及装配图进行自动修正,从而进一步减少绘图的实际工作量,为后续设计的高效开展奠定夯实的基础[2]。其三,基于草图特征进行编辑和调整。在草图的样条线已经完成首尾封闭以及尺寸正确定义后,老师就可以通过相应的技术操作,完成设计目标的3D建模。其四,装配及运动仿真。在SolidWorks装配体界面运用“插入零部件”工具进行相应的零件插入操作,并根据设计目标的实际情况设计固定零件和浮动状态,然后设定各个零件之间的配合关系并添加相应的物理马达。
(二)优化当前教学模式
中职机械类专业基础课是一门较为复杂的课程,其教学实践具有较强的综合性。3D建模技术在中职机械类专业基础课中的合理运用,可以通过相应的材质分析和重量检测来分析学生的建模是否存在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评价的专业性。除此之外,3D建模技术在中职机械类专业基础课中的合理运用,还可以切实优化当前中职机械类专业基础课的教学模式,将课本上枯燥乏味的知识以一种更加直观具体的模式呈现出来,使学生们切实感受到三维技术的神奇之处,进一步增加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其后续课程的高效开展奠定夯实的基础。比如老师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数控仿真软件以及机床通讯设施,直接输入数控代码来完成相应产品的仿真处理以及加工制造,同时该老师还将3D建模技术合理运用于传送链以及传送带的教学实践中,使学生对相关的知识结构有了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切实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3]。
结语
近年来,3D建模技术已经愈加成熟,并在机械工程行业中得到了大范围的使用,切实优化了机械工程的日常操作,进一步增加了机械生产的经济效益。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中职院校正在不断加强3D建模技术在机械类专业基础课教学中的实际运用,从而使得学生对机械零件的内部结构以及工作原理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并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工程意识和标准意识,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从而为社会输送大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李雨昕,樊玲,李彦.应用型大学“3D建模技术”课程教学探究[J].电脑迷,2018(05):160.
[2]刘书利.论3D建模技术在中职机械类专业基础课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设备工程,2018(02):155-157.
[3]梁蕾.3D建模技术在模型效果图制作中的应用[J].电脑迷,2017(06):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