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通过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护理,达到缓解病情,减轻痛苦,促进健康,提高肺心病病人生活质量和生存年限的目的。 方法:采用了心理护理、临床护理及出院指导等方法。结果:患者配合临床治疗和护理,防止和减少了临床并发症的发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结论:系统的综合护理措施可提高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有效地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护理
临床资料
23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人,其中男20例,女3例,年龄58~81岁,慢性支气管炎并发肺气肿20例,支气管哮喘3例。均为感冒后病情加重症状明显而入院。
护理
心理护理:应当掌握病人的心理活动,做到尊重、关心、体贴和安慰病人,使其得到温暖,从而减轻患者心理的焦虑和压力。同时还应争取家属的配合,共同制定康复计划,使病人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和护理。
环境和休息:为病人创造一个空气新鲜,安静,整洁,合适,温度、湿度适宜的环境,保证患者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有利于心肺功能的恢复。采取舒适的体位,如半卧位或坐位,能减少机体耗氧量,有利于减轻呼吸困难和心肺负担。但需要注意的是:心肺功能失代偿期时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限制探视,减少不良刺激。
保持呼吸道通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其临床表现有慢性咳嗽、咳痰,痰液黏稠不易咳出。应鼓励病人多喝水,协助其翻身拍背,有效指导其咳嗽,促进排痰。同时遵医嘱给予超声雾化吸入,必要时给予体位引流,促进痰液排出。对神志不清、年老体弱、无力咳痰者,应及时吸痰,必要时行气管术切开,以防止窒息。
饮食护理:患者因久病体弱,热量及蛋白质消耗多,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清淡饮食,少量多餐。同时限制钠盐的摄入,必要时遵医嘱静脉补充营养。
皮肤护理:长期卧床容易发生压疮,因此加强皮肤护理极为重要。应当指导病人穿宽松的棉质内衣,始终保持床铺的清洁、平整、干燥、柔软,经常更换患者体位,定时为其翻身,并按摩其皮肤受压部位,防止皮肤感染及褥疮的发生。
口腔护理:由于长期使用抗生素,易造成口腔内真菌感染,因此每天用生理盐水或朵贝尔氏液清洁口腔3次。
病情观察:密切观察和记录患者生命体征,如病人出现头痛、失眠、烦燥、恶心、呕吐、判断力减退等肺性脑病的先兆症状时,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抢救。
用药护理:①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时,应注意是否有二重感染;②应用血管扩张剂时,应观察心率、血氧、二氧化碳分压的变化;③应注意观察洋地黄类药物的疗效,防止出现药物的毒性反应;④使用利尿剂时应观察尿量及病情变化;⑤重症病人禁止使用镇静、催眠、麻醉药;⑥严格控制输液量和输液速度,一般每小时不超过100ml,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
氧疗护理:合理用氧,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氧流量1~2L/分钟,浓度25%~29%,保持氧管的通畅。做好病人及家属的宣教工作,强调持续低流量吸氧的治疗目的,不可随意调节氧流量,防止高浓度吸氧抑制呼吸,诱发或加重肺性脑病。
出院指导:指导病人和家属掌握本病的有关知识和自我护理以及功能锻炼的方法。如:生活要有规律,避免过度紧张及疲劳;适当参加室外活动;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避免烟雾、粉尘的刺激,绝对戒烟;注意保暖,防止感冒;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营养;进行体育、呼吸锻炼。教会病人进行腹式呼吸、缩唇呼气等,以改善呼吸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延缓病情发展。叮嘱其定期门诊复查,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就诊。
通过上述护理措施,缓解、稳定了病人的病情,提高了临床疗效及好转率,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有效地延长了患者生存期。
关键词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护理
临床资料
23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人,其中男20例,女3例,年龄58~81岁,慢性支气管炎并发肺气肿20例,支气管哮喘3例。均为感冒后病情加重症状明显而入院。
护理
心理护理:应当掌握病人的心理活动,做到尊重、关心、体贴和安慰病人,使其得到温暖,从而减轻患者心理的焦虑和压力。同时还应争取家属的配合,共同制定康复计划,使病人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和护理。
环境和休息:为病人创造一个空气新鲜,安静,整洁,合适,温度、湿度适宜的环境,保证患者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有利于心肺功能的恢复。采取舒适的体位,如半卧位或坐位,能减少机体耗氧量,有利于减轻呼吸困难和心肺负担。但需要注意的是:心肺功能失代偿期时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限制探视,减少不良刺激。
保持呼吸道通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其临床表现有慢性咳嗽、咳痰,痰液黏稠不易咳出。应鼓励病人多喝水,协助其翻身拍背,有效指导其咳嗽,促进排痰。同时遵医嘱给予超声雾化吸入,必要时给予体位引流,促进痰液排出。对神志不清、年老体弱、无力咳痰者,应及时吸痰,必要时行气管术切开,以防止窒息。
饮食护理:患者因久病体弱,热量及蛋白质消耗多,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清淡饮食,少量多餐。同时限制钠盐的摄入,必要时遵医嘱静脉补充营养。
皮肤护理:长期卧床容易发生压疮,因此加强皮肤护理极为重要。应当指导病人穿宽松的棉质内衣,始终保持床铺的清洁、平整、干燥、柔软,经常更换患者体位,定时为其翻身,并按摩其皮肤受压部位,防止皮肤感染及褥疮的发生。
口腔护理:由于长期使用抗生素,易造成口腔内真菌感染,因此每天用生理盐水或朵贝尔氏液清洁口腔3次。
病情观察:密切观察和记录患者生命体征,如病人出现头痛、失眠、烦燥、恶心、呕吐、判断力减退等肺性脑病的先兆症状时,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抢救。
用药护理:①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时,应注意是否有二重感染;②应用血管扩张剂时,应观察心率、血氧、二氧化碳分压的变化;③应注意观察洋地黄类药物的疗效,防止出现药物的毒性反应;④使用利尿剂时应观察尿量及病情变化;⑤重症病人禁止使用镇静、催眠、麻醉药;⑥严格控制输液量和输液速度,一般每小时不超过100ml,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
氧疗护理:合理用氧,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氧流量1~2L/分钟,浓度25%~29%,保持氧管的通畅。做好病人及家属的宣教工作,强调持续低流量吸氧的治疗目的,不可随意调节氧流量,防止高浓度吸氧抑制呼吸,诱发或加重肺性脑病。
出院指导:指导病人和家属掌握本病的有关知识和自我护理以及功能锻炼的方法。如:生活要有规律,避免过度紧张及疲劳;适当参加室外活动;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避免烟雾、粉尘的刺激,绝对戒烟;注意保暖,防止感冒;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营养;进行体育、呼吸锻炼。教会病人进行腹式呼吸、缩唇呼气等,以改善呼吸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延缓病情发展。叮嘱其定期门诊复查,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就诊。
通过上述护理措施,缓解、稳定了病人的病情,提高了临床疗效及好转率,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有效地延长了患者生存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