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非花

来源 :民间故事选刊·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chael_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国”年间,我在北平摆地摊儿。
  我的地摊上全是古董,像康熙用过的砚台妆台,乾隆用过的酒壶夜壶,还有落款为唐伯虎的慈禧少女时代的画像,苏东坡闲时手抄的《红楼梦》全本……都是不得了的东西。
  命中注定的一天,一个胖子拿着一本《康熙字典》问我要不要。我问多少钱。胖子说三块大洋。我说太贵了,就是“秦始皇字典”也值不了这个价。胖子不乐意了,让我看书背面的印刷信息:北宋神宗二年,王安石主编,开封府印制。
  不是宋版的我也不会收!我看完这样说,让他便宜点儿。他叹了口粗气,说算你运气,两块大洋吧。我掏出一块大洋和五个铜板,说只有这么多了,今天还没开张。他忙夺过钱,将书扔我手里,走了。让我顿时有种钱出多了之感。
  我闲翻那本《康熙字典》,嗯,不错,品相九成新,真不愧是宋版的,质量就是好,一股油墨香扑鼻而来!这时,我看见書中夹了一朵花—就是那种平时泡水喝、关键时候求爱用的小野花。问了一个精通花语的老头儿,老头儿非常肯定地说:这是一朵来自宋朝的牡丹,由于年代久远,缩小成了铜钱大小。
  一朵来自宋朝的牡丹,多么让人浮想联翩—想当年,一个公子哥正准备用此花泡水喝,忽然看见门口走过一位神仙姐姐,忙持花追出二里地,求爱,神仙姐姐含羞接受了这个并不帅气的公子哥的求爱,将花夹在了自己的《康熙字典》里。后来两人成婚,这本书夹着的这朵花寂寞地流传了下来……多么动人的古董背后的故事—谁信呢?
  后来,那本《康熙字典》被我以五十块大洋卖给了一位立志读遍天下盗版书的暴发户。只有那朵花一直被我珍藏,直到抗日战争爆发。
  这天,命中注定的又一天,一个穿着和服的瘦子站在了我面前,我一眼就认出他是当年那个卖给我《康熙字典》的胖子。二十年过去,他瘦了,还变成了日本人,这年头这些都不足为奇。我问他都有什么宝贝。他说什么都有。我问有古玉吗。他说没有。我说那你有什么。他说什么都有。我问有古币吗。他说没有。我问到底有什么。他说什么都有。我不得不认为这是一种高级暗号了。
  他向我推销一幅画:唐代吴道子画的《乾隆下江南》。此为长卷,徐徐展开,江南美景尽收眼底,此画保存完好,应该是吴道子画完一千多年就没有再打开过。不然不能这么新。
  我问多少钱。他伸出一个巴掌,我惊道五块大洋。他摇摇头,让我看清楚些。我定睛一瞧—他那只手上是七根手指头。他说,七块大洋。我摇摇头,说战局不稳,民不聊生,现在谁还花闲钱买这么贵的东西?他说六块,弯下一根手指。我依然摇头。他说五块,又弯下一根手指。我还是摇头。他要走,我一伸手扯住他,只听刺啦一声,劣质和服掉了一块,露出他腰上的肉。但做生意是不顾这些廉耻的,我掏出一块大洋和五个铜板,说,只有这么多了,今天还没有开张。
  他叹了口气,夺过钱,将画留下,走了,让我觉得我又给多了。
  此画简直就是刚画出来的,要不是落款吴道子,打死我也不信是唐代的画!我静夜细观,忽然发现,这幅画的右下角有一个花形缺口,莫非是什么记号?看那花形似牡丹,我自然想起一直保存的宋朝牡丹,忙找出,往上一放,正好!
  那么,这朵二十年前无意得到的花,为什么会和今天得到的画有这么吻合的地方?我百思不得其解,一夜无眠。
  早晨我犯困,正在打盹儿,有人敲门,开门一看,是表弟—一名抗日英雄,此时他疲惫不堪,我忙让他进来,他疲惫中仍不失警惕(他是地下党,表面身份是电车司机)。他一眼就看到了《乾隆下江南》,惊问此画从何而来。我说昨天收的。他眼尖,马上发现牡丹花,问从何而来。我说二十年前收的。他一拍手,兴奋地叫道,我找了好久都没有找到这幅画,为此我们还牺牲了一个同志。我说,你们也喜欢收藏?为了收藏连命都可以不要?他说,说哪里去了,此画乃伪满洲国的一处军事机密地图。表弟并不详解,只是说,那牡丹花处,正是他们储备黄金的库房!他问我,你是不是见过一个手上有七根手指头的人?我大惊,你怎么知道?表弟说,他是我们的人,可惜,就在昨夜,不知去向。我大惊,忙看那图,可惜看不懂。古人真是有先见之明啊,吴道子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表弟给我五十块大洋,将画拿走了。不久,听说东北某处发生爆炸,数吨黄金不翼而飞,我表弟那时正开着一辆空电车从出事地点经过,不知所终……
  一天街上有游街的,我看见那个卖给我画的瘦子,他在日本兵押解的军车上也认出了我。他遍体鳞伤,却对围观的人群一笑,那笑是多年信赖的相知才有的……我知道他是对我笑的。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7.17
  (段明 图)
其他文献
一连多日,张教授早晨醒来都会觉得昨天夜里家中有人来过,他们坐在一起喝酒聊天,聊到后来张教授迷迷糊糊睡着了,等他醒来,人却不见了,但昨天夜里他们喝过的残酒、吃剩的菜依然摆在桌子上,两双筷子更是佐证。  人是怎么进的门?是他张教授没关好门还是听见有人敲门,张教授开的门?他却想不起来。好像有人敲过门,但他没记得自己开过门。人是怎么走的,他更记不得,他们喝完酒天肯定很晚了,客人去了哪里?他完全想不起来。 
期刊
女友车祸身亡以后,他悲痛万分,用尽所有办法,终于找到途徑能再见她一面。  他像过去约会那样,理了发、熨了衬衣,心中有千言万语想要倾诉。  不料,他见到的却是一个模样吓人的女鬼,张开血盆大口直扑过来,吓得他落荒而逃。  女鬼站在原地俏皮地笑了,仿佛放下了一件心事:“笨蛋,这回吓得你不敢再想我了吧。要好好活着啊……”  选自《故事会》
期刊
老婆在网上看见烘焙面包的照片很美,一时心血来潮,就买了个烤箱。  第二天,老婆就亲自动手烤面包,折腾了半天,烤出来的面包竟然跟石頭一样,又黑又硬。老公用手指敲了敲面包,问:“你这是买了个烤箱,还是炼丹炉?”  选自《故事会》
期刊
一位幼儿园教师正帮她的一位学生穿靴子。尽管她使尽浑身解数,靴子仍很难穿上。  等学生穿上第二只靴子,她已经满身是汗。当小男孩说“老师,穿错脚了”时,她几乎哭了出来。她仔细看了看,发现确实穿错了。  脱靴子可并不比穿靴子省劲儿。她努力保持镇静,帮孩子又把靴子穿上。这次总算穿对了脚,可孩子又说:“这不是我的靴子。”  她遏制自己的怒火,没有当面冲孩子喊道:“为什么你不早说?”尽管她很想这么做。  她再
期刊
民国初年,黄河中下游发生水灾,许多老百姓都背井离乡,逃到外地寻一口饭吃。  其中有一个叫王大虎的,一路乞讨到徐州铜乡附近。正巧遇上李老爷家要造宅子,王大虎赶紧寻上门去。待宅子建完,李老爷见王大虎为人踏实肯干,便想雇他为长工,但王大虎并不同意,只肯做短工,因为他还惦记着老家,想等水灾过后就回去。  一天夜晚,王大虎刚买完东家要的东西,忽然看到有个醉鬼跌进了河里。王大虎立刻跳进河里救人,费了好大力气才
期刊
明朝嘉靖时候,新城县里有位叫陈洛的教书先生,闲暇之时喜欢画画,尤其擅长画竹。他画的竹,栩栩如生,犹若风儿吹过,飒飒有声。求画者络绎不绝,奉送的润笔费就很可观,这让他家的邻居李成由妒生恨。  说来也是一桩奇事。陈洛画竹,却是参照了李家的竹林。李成家的祖上也是文人雅士,还曾在朝中为官,家境很殷实,随之附庸风雅,花重金从江南买来了一丛紫竹,栽在自家后院。百十年下来,紫竹已郁郁成林,成为了新城一景。陈洛自
期刊
“先生先生,先别走,耽误幾分钟时间。我是理财公司的推销员,投我们公司,利率高达15%,稳赚不赔啊!”  “既然利润这么高,你怎么不去投呢?”  “你不知道我们推销员都穷么!没钱啊!”  “没钱是吧,好好好,来来咱们坐下慢慢谈,我是搞小额贷款的,利息只有8%,你还有7%可以赚!哎哎哎,你别走啊!”  选自《民间故事》
期刊
四十年前的关中农村,常有外乡人来乞讨。母亲每次都能拿出点东西匀给他们。母亲常说,有一分活路,谁愿意背井离乡,看人脸色吃下眼饭?  有次,家里也没有吃食了。有乞者进院,母亲就让她进来坐在凳子上,倒了碗水端给她;闲聊了几句后,母亲很不好意思地说,我今儿也拿不出吃的了,多喝點,不止饥也能止点心慌。  过后,哥数落母亲说,啥都没有就赶紧叫人家走,别耽搁人家讨饭。  母亲叹了口气道,没啥给了,总能给张好脸吧
期刊
医生正在劝一个得了肥胖症的人打高尔夫球减肥。患者说:“这种运动不适合我。我以前试过,如果我把球放在我能打到的地方,我就看不见球;如果我把球放在我能看见的地方,我就打不着球。”  選自《三月三》
期刊
开米店的张掌柜和开丝绸店的李掌柜是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两人闲时经常在一起品茗对弈。这一年,两家先后添了娃,待到各自忙完满月喜宴,两人终于有时间在一起话家常了。  李掌柜添的是女儿,取名李甜香,他知道张掌柜添的是个男孩,就对张掌柜说:“张兄,你我情同手足,大家都是生意人,也算是门当户对,不如结为亲家如何?”张掌柜大喜,忙说:“如此甚好!”  李掌柜当下要拿来笔墨纸砚写婚约,却被张掌柜拦住,说道:“且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