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化学教学;教学模式;教学效
率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
20—0082—01
新教学模式,就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是指教师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依据教材基础内容和学生生活背景,为学生提供质疑、阅读、讨论、归纳、自练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等多种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新教学模式特别重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已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努力为学生的学习创设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
一、教师设疑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远离学生,它以教师为中心,课堂教学中以教师的讲为主,而将学生的学放在了“边缘”,教师只是一味地讲,根本不向学生提出任何问题,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讲得津津有味,而学生却感到十分乏味。在新教学模式中,为更好地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根据授课内容,设计一系列的疑问,然后引导学生积极地去探究和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样不但课堂教学气氛宽松,而且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如学习实验室收集氧气的方法时,根据氧气的性质,可以提出实验室要收集氧气应该用哪些方法。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思考然后进行探究比教师直接告诉学生答案效果要好。但教师的问题要难易适度。虽然思维从问题开始,但并非所有的问题都能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若教师提出的问题太简单,不但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且使学生感到平淡无奇,因此,教师在提问时要把握好难易尺度,既要做到奇而不玄,又能在学生头脑中涌起波澜,让学生处于一种欲知而未知,欲說而不能的状态下,使潜在的求知欲活跃起来,从而积极地加入思考和探究。
二、引导阅读
学生带着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前,必须积累大量的文本,这些文本知识只有通过阅读教材获取,在阅读教材时通过自己的认识来达到解疑的目的。独立阅读教材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关键。通过课堂阅读才可以使学生真正以学习主人的身份参与教学活动。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任何高效益的课堂结构,都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统一起来的结果。当学生的求知欲望已经开始转向活跃时,他们已经有了想要通过自己的探究来判断这些未知但即将成为已知的知识是否正确,是否具有科学性的愿望。教师的任务就在于引导他们怎样去挖掘这些认识中的科学性,指导他们沿着教师的导向进行思维,以免发生偏差。
三、师生讨论
通过各抒已见,激烈竞争,使学生在阅读阶段获得的正确认识能够得到巩固和深化,使原来理解不够清楚,掌握不够准确的认识得以及时纠正,发挥了学生主体思维的共振效应。对此阶段,我惯用的方法是:
1. 讨论的议题要突出教材的难点、重点。因时间有限,要集中精力“打歼灭战”。不要把问题铺得太大;否则,学生就会失去讨论的积极性,课堂讨论会失去意义。
2. 讨论时教师要注意广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动脑、动口,成为直接参与讨论的主体。对于那些爱发表看法的同学,要保护他们的积极性,做“火种”起带头作用。
3. 对于学生在讨论中出现的反向观点要注意引导,不要一下子予以驳回。要经过学生们自己思想交锋达到正确的认识。有时教师还要提出反向的观点进行“迷惑”,引起学生的注意和争论。“迷惑”时教师还要提出反向的观点进行讨论,允许不同意见观点的交锋。
四、教师归纳
在学生自己阅读并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讨论的基础上由教师进行归纳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教师应着重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归纳,一是讲重要的化学概念和原理的关键点;二是针对学生在前面活动中反映出来的感到理解上最困难的进行讲解归纳;三是讲解知识体系结构,在当堂将所教内容整理出知识体系;四是讲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使学生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五、学生自练
这一阶段教师可以根据本堂课的教学实际提出一些思考性、典型性的问题交给学生思考,可以根据课上的时间灵活掌握,如时间允许则可以让学生展示自己运用新知识的能力; 如时间有限,则可以让学生课后思考,下次课上再进行检查。以上所述,是我在化学教学中应用的“教师设疑、引导阅读、师生讨论、教师归纳、学生自练”的五步新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和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由于学生自始至终处于主动学习状态下,因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展示,最大程度地提高了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编辑:张 昀
率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
20—0082—01
新教学模式,就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是指教师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依据教材基础内容和学生生活背景,为学生提供质疑、阅读、讨论、归纳、自练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等多种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新教学模式特别重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已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努力为学生的学习创设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
一、教师设疑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远离学生,它以教师为中心,课堂教学中以教师的讲为主,而将学生的学放在了“边缘”,教师只是一味地讲,根本不向学生提出任何问题,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讲得津津有味,而学生却感到十分乏味。在新教学模式中,为更好地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根据授课内容,设计一系列的疑问,然后引导学生积极地去探究和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样不但课堂教学气氛宽松,而且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如学习实验室收集氧气的方法时,根据氧气的性质,可以提出实验室要收集氧气应该用哪些方法。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思考然后进行探究比教师直接告诉学生答案效果要好。但教师的问题要难易适度。虽然思维从问题开始,但并非所有的问题都能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若教师提出的问题太简单,不但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且使学生感到平淡无奇,因此,教师在提问时要把握好难易尺度,既要做到奇而不玄,又能在学生头脑中涌起波澜,让学生处于一种欲知而未知,欲說而不能的状态下,使潜在的求知欲活跃起来,从而积极地加入思考和探究。
二、引导阅读
学生带着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前,必须积累大量的文本,这些文本知识只有通过阅读教材获取,在阅读教材时通过自己的认识来达到解疑的目的。独立阅读教材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关键。通过课堂阅读才可以使学生真正以学习主人的身份参与教学活动。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任何高效益的课堂结构,都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统一起来的结果。当学生的求知欲望已经开始转向活跃时,他们已经有了想要通过自己的探究来判断这些未知但即将成为已知的知识是否正确,是否具有科学性的愿望。教师的任务就在于引导他们怎样去挖掘这些认识中的科学性,指导他们沿着教师的导向进行思维,以免发生偏差。
三、师生讨论
通过各抒已见,激烈竞争,使学生在阅读阶段获得的正确认识能够得到巩固和深化,使原来理解不够清楚,掌握不够准确的认识得以及时纠正,发挥了学生主体思维的共振效应。对此阶段,我惯用的方法是:
1. 讨论的议题要突出教材的难点、重点。因时间有限,要集中精力“打歼灭战”。不要把问题铺得太大;否则,学生就会失去讨论的积极性,课堂讨论会失去意义。
2. 讨论时教师要注意广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动脑、动口,成为直接参与讨论的主体。对于那些爱发表看法的同学,要保护他们的积极性,做“火种”起带头作用。
3. 对于学生在讨论中出现的反向观点要注意引导,不要一下子予以驳回。要经过学生们自己思想交锋达到正确的认识。有时教师还要提出反向的观点进行“迷惑”,引起学生的注意和争论。“迷惑”时教师还要提出反向的观点进行讨论,允许不同意见观点的交锋。
四、教师归纳
在学生自己阅读并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讨论的基础上由教师进行归纳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教师应着重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归纳,一是讲重要的化学概念和原理的关键点;二是针对学生在前面活动中反映出来的感到理解上最困难的进行讲解归纳;三是讲解知识体系结构,在当堂将所教内容整理出知识体系;四是讲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使学生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五、学生自练
这一阶段教师可以根据本堂课的教学实际提出一些思考性、典型性的问题交给学生思考,可以根据课上的时间灵活掌握,如时间允许则可以让学生展示自己运用新知识的能力; 如时间有限,则可以让学生课后思考,下次课上再进行检查。以上所述,是我在化学教学中应用的“教师设疑、引导阅读、师生讨论、教师归纳、学生自练”的五步新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和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由于学生自始至终处于主动学习状态下,因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展示,最大程度地提高了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编辑:张 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