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作文是语文教育中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一种体现。因此,在日常语文教学中,作文训练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内容,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所以,在我国教育不断变革下,语文教师必须找到作文教学的新思路,提升学生写作能力。
【关键词】
作文 教学 新思路
语文作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写作兴趣非常关键,而让学生有素材可写更是重中之重。因此,在语文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找对教学的思路,在时代发展中不断创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收集素材,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这是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的话,在这句话的含义中,就是要让我们要有一双发现生活中的美的眼睛,要学会捕捉素材。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寻找素材,多留意自己身边的事情。
让学生收集素材的同时,可以在课内多给学生介绍一些著作,就社会热点问题与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关注社会。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介绍一些不同的文学作品,阅读内容广泛,无论是现代诗歌,还是古代文言文,都可以尝试让学生阅读,让学生尽可能地收集到广泛的作文素材。
所有语文教师的共同目标就是要把作文课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如与语文教材中可能展示给学生的是一些自然风光或者是人文习俗,学生对此没有自己的亲身感悟,写出来的作文往往是不生动的,所以,语文教师应该教导学生体验生活,写作文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描写生活的过程,只有学生真正经历过,才能写出真情实感的作文。如在一个下雨天,教师可以让学生写一篇关于雨的文章,此时,可以让学生凝视窗外的雨景,在仔细观察过后,可以让学生开始动笔描写出雨中的场景,并根据此种场景,写出自己心中的感想。学生亲身观察到雨的形态了,才能写出形象生动的作文。
二、语言和思维相结合
作文从某种角度来说,是一种语言艺术,作文中无处不在透露着作者的思想,写作文的关键就是要学会思维,只有自己想清楚了才能落笔,清楚自己为什么要写这篇作文,清楚应该怎样写这篇作文,要做到思路清晰,才能写出真正意义上的作文。所以,发展学生思维是能提高其写作水平重要的一步。
如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奇特的旅行》的文章,让学生们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此时,学生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有的学生可能会写到做火箭去到了外太空,还见到了外星人。而还有的人旅行到了自己出生的那一年,看到了那个时代的发展,再联想现在,写出自己的所想所感。可能还会有的人旅行到了未来的世界,见到了世界的发展,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有些学生则旅行到爱因斯坦的家里了,见到了爱因斯坦。写作文要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思维能力,然后与语言相结合,写出生动形象的作文。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文的过程中,要创新教学思路,找到符合时代发展的新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写出生动的作文。
三、抓住灵感,有感而发
据心理学研究表明,灵感是对于创造性思维的一种飞跃,是人们在艰难的创作过程中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路,而灵感又是一个累积的过程,没有自身丰富的信息储备,是不可能突然产生灵感的,因此,教师在教学写作的过程中,应先关注学生的知识储备,让学生在写作中才会突然产生灵感,而学生一旦有了灵感,就要让他以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写作灵感产生时,学生往往会写出往常写不出的内容。
因此,教师在教授写作的过程中,要从中寻找新思路,让学生有灵感时及时写出来,此时写出的作品往往是超凡脱俗的。
四、口头语言训练与书面语言训练相结合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往往会加重口头语言训练而忽视了书面语言训练,口头语言训练的实质就是“说”,而书面语言训练的实质则是“写”。口头语言在训练时,难免会不够严谨,而书面语言能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学生的作文主要就是用笔写心,把心里想到的东西用文字表达出来,因此,想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首先就要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所以,在语文教师教授有关写作的内容时,要让学生形成作文的过程就是一个由说到写的过程,把口头语言训练与书面语言训练有效结合在一起,可以在课前让学生上台演讲,然后等学生演讲结束,可以让学生把自己演讲的大致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这就是把口语表达变成了书面表达,能让学生感受到文字的魅力,为日后的写作打下良好基础。
五、鼓励学生,增强自豪感
在语文作文教学中,要适当对学生提出评论,提出的评论要尽量是表扬和鼓励的形式,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自豪感,进一步激发出学生的创作欲望。所以,在作文的教学中,一定要采取鼓励的形式,逐渐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教师应针对学生的每一点小进步都提出表扬,在某些同学不是太成功的作文中,也找出某点长处就行夸奖,在评论每个学生的作文时,针对不同学生衡量出不同的进步程度,在此种做法下,学生会产生一定的自豪感,在教师的鼓励下积极写作,争取早日能写出佳作,教师适时鼓励学生,有利于加强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其自豪感、成功感,提高创作积极性。
【结 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新课改逐渐深入的過程中,语文教师也应创新自己教授作文的思路,以培养学生写作能力为基础,而不是为了语文考试,让学生应付作文,能得到高分即可,教师应让学生课内外多收集素材,把思维与语言结合起来,当有灵感的时候,要积极创作,还应该适时对学生提出鼓励,增加学生写作信心,提高其写作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郝梓均.于漪作文教学思想的纵横略谈【J】.文存阅刊,2017(10)
【2】管秀仿.浅谈新教材中作文教学的新思路【J】.阅读与鉴赏(教研版),2016(2)
【3】马宏斌.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陶冶情操,升华灵魂——浅谈作文教学新思路【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9)
【4】高凤.让习作指导充满生活的情趣【J】.作文成功之路(中旬),2014(11)
作文是语文教育中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一种体现。因此,在日常语文教学中,作文训练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内容,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所以,在我国教育不断变革下,语文教师必须找到作文教学的新思路,提升学生写作能力。
【关键词】
作文 教学 新思路
语文作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写作兴趣非常关键,而让学生有素材可写更是重中之重。因此,在语文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找对教学的思路,在时代发展中不断创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收集素材,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这是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的话,在这句话的含义中,就是要让我们要有一双发现生活中的美的眼睛,要学会捕捉素材。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寻找素材,多留意自己身边的事情。
让学生收集素材的同时,可以在课内多给学生介绍一些著作,就社会热点问题与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关注社会。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介绍一些不同的文学作品,阅读内容广泛,无论是现代诗歌,还是古代文言文,都可以尝试让学生阅读,让学生尽可能地收集到广泛的作文素材。
所有语文教师的共同目标就是要把作文课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如与语文教材中可能展示给学生的是一些自然风光或者是人文习俗,学生对此没有自己的亲身感悟,写出来的作文往往是不生动的,所以,语文教师应该教导学生体验生活,写作文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描写生活的过程,只有学生真正经历过,才能写出真情实感的作文。如在一个下雨天,教师可以让学生写一篇关于雨的文章,此时,可以让学生凝视窗外的雨景,在仔细观察过后,可以让学生开始动笔描写出雨中的场景,并根据此种场景,写出自己心中的感想。学生亲身观察到雨的形态了,才能写出形象生动的作文。
二、语言和思维相结合
作文从某种角度来说,是一种语言艺术,作文中无处不在透露着作者的思想,写作文的关键就是要学会思维,只有自己想清楚了才能落笔,清楚自己为什么要写这篇作文,清楚应该怎样写这篇作文,要做到思路清晰,才能写出真正意义上的作文。所以,发展学生思维是能提高其写作水平重要的一步。
如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奇特的旅行》的文章,让学生们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此时,学生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有的学生可能会写到做火箭去到了外太空,还见到了外星人。而还有的人旅行到了自己出生的那一年,看到了那个时代的发展,再联想现在,写出自己的所想所感。可能还会有的人旅行到了未来的世界,见到了世界的发展,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有些学生则旅行到爱因斯坦的家里了,见到了爱因斯坦。写作文要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思维能力,然后与语言相结合,写出生动形象的作文。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文的过程中,要创新教学思路,找到符合时代发展的新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写出生动的作文。
三、抓住灵感,有感而发
据心理学研究表明,灵感是对于创造性思维的一种飞跃,是人们在艰难的创作过程中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路,而灵感又是一个累积的过程,没有自身丰富的信息储备,是不可能突然产生灵感的,因此,教师在教学写作的过程中,应先关注学生的知识储备,让学生在写作中才会突然产生灵感,而学生一旦有了灵感,就要让他以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写作灵感产生时,学生往往会写出往常写不出的内容。
因此,教师在教授写作的过程中,要从中寻找新思路,让学生有灵感时及时写出来,此时写出的作品往往是超凡脱俗的。
四、口头语言训练与书面语言训练相结合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往往会加重口头语言训练而忽视了书面语言训练,口头语言训练的实质就是“说”,而书面语言训练的实质则是“写”。口头语言在训练时,难免会不够严谨,而书面语言能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学生的作文主要就是用笔写心,把心里想到的东西用文字表达出来,因此,想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首先就要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所以,在语文教师教授有关写作的内容时,要让学生形成作文的过程就是一个由说到写的过程,把口头语言训练与书面语言训练有效结合在一起,可以在课前让学生上台演讲,然后等学生演讲结束,可以让学生把自己演讲的大致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这就是把口语表达变成了书面表达,能让学生感受到文字的魅力,为日后的写作打下良好基础。
五、鼓励学生,增强自豪感
在语文作文教学中,要适当对学生提出评论,提出的评论要尽量是表扬和鼓励的形式,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自豪感,进一步激发出学生的创作欲望。所以,在作文的教学中,一定要采取鼓励的形式,逐渐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教师应针对学生的每一点小进步都提出表扬,在某些同学不是太成功的作文中,也找出某点长处就行夸奖,在评论每个学生的作文时,针对不同学生衡量出不同的进步程度,在此种做法下,学生会产生一定的自豪感,在教师的鼓励下积极写作,争取早日能写出佳作,教师适时鼓励学生,有利于加强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其自豪感、成功感,提高创作积极性。
【结 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新课改逐渐深入的過程中,语文教师也应创新自己教授作文的思路,以培养学生写作能力为基础,而不是为了语文考试,让学生应付作文,能得到高分即可,教师应让学生课内外多收集素材,把思维与语言结合起来,当有灵感的时候,要积极创作,还应该适时对学生提出鼓励,增加学生写作信心,提高其写作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郝梓均.于漪作文教学思想的纵横略谈【J】.文存阅刊,2017(10)
【2】管秀仿.浅谈新教材中作文教学的新思路【J】.阅读与鉴赏(教研版),2016(2)
【3】马宏斌.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陶冶情操,升华灵魂——浅谈作文教学新思路【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9)
【4】高凤.让习作指导充满生活的情趣【J】.作文成功之路(中旬),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