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转型期第二产业产出与就业关系的实证——基于1979~2008年的ECM模型

来源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rldwj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我国经济转型为背景,对第二产业的产出增长与就业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第二产业就业增长是第二产业产出增长的强Granger原因,而第二产业产出增长是第二产业就业增长的弱Granger原因,这反映了我国第二产业产出与就业关系的特征是高增长、低就业和高增长、高就业并存;同时也说明了我国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过程中,短期内第二产业的产出增长和就业增长是不一致的,但从长期看来,二者存在一致性。
其他文献
传统的数量遗传学理论认为,数量性状由微效多基因控制,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与质量性状相比,数量性状有其特殊性,必须借助于统计方法加以研究.受研究方法的限制,人们对数量性
期刊
苏氨酸(Thr)的化学名称为α-氨基-β羟丁酸,分子式为NH2-CH(COOH)-CHOH-CH3.它有4种异构体,其中D-苏氨酸难以被动物吸收和利用(Baker. D.H等,1998),天然存在的是L-苏氨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