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国佳人,绝世伶杰

来源 :上海戏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ming_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来沪演出他们新打造的《北国佳人》, 这是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首次来沪献演,但一鸣惊人,受到了观众的热情追捧。
  河北梆子早就流传申城,与上海的舞台还有着一段特殊的历史因缘。清同治年间,京戏传入上海,上海的京班戏园就不断邀请山陕梆子和直隶梆子(河北梆子的前称)的名角前来搭班演出。光绪中叶,不少梆子艺人来沪后还搭入京班戏园,与京、徽艺人同台演出,甚至有皮黄、梆子合演(称为双下锅),而有些梆子艺人渐趋京剧化,进而衍变为京剧演员,如李春来、郑长泰、李桂春等。民国年间,坤伶大王刘喜奎和其他名角也常在上海演出。因为有这样一段因缘,所以我希望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今后能经常来沪演出,我想一定能得到上海观众的热情欢迎,这是毫无疑问的。
  这次他们带来的《北国佳人》,用河北梆子的艺术样式来演绎一位河北梆子“坤伶大王”的人生悲剧,非常有特色。通过这个戏使我们认识了一位绝世伶杰——刘喜奎;认识了一个富有特殊艺术魅力的剧种——河北梆子;认识了一个实力雄厚、富有创造力的剧团——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
  说《北国佳人》是一出好戏,因为这个戏剧本精彩,表演精彩,整体舞台呈现精彩。这个戏的剧名源自汉·李延年的《歌一首》:“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以此隐喻一代名伶刘喜奎。刘喜奎是民国初年河北梆子的一颗熠熠闪光的明星。她色艺双绝,兼擅皮黄、梆子,曾被选为“坤伶大王”,因此名动九州,倾倒众生。作品写袁世凯、张勋、曹锟三个总统垂涎于她,对她百般威逼、利诱,妄图使她就范。作为一个社会地位低下的“戏子”、弱女子,刘喜奎遗世独立,不为所动,以“约法三章”及严苛条件等,断然拒绝他们的追求,最后曹锟将她软禁,她又设法逃离,始终保持了一个戏曲人的人格尊严。这个戏实际上写了一个极端腐败黑暗时代所发生的一起近乎滑稽的闹剧事件,如果处理不好,容易落入桃色事件的窠臼。但是这一剧作立意很高,格调很高。剧作家着重表现刘喜奎一心为了艺术,坚守一个戏曲人的人格尊严,不为金钱、权力、享乐各种利诱所动摇;不因强权、威逼、阴谋而屈服,最终忍痛告别自己钟爱的梨园,表现了她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高尚品德。特别是第六场刘喜奎与曹锟关于“戏子”的辩论,一曲《优伶颂》,从戏子讲到孔子、孟子、墨子、庄子等诸子百家,又历数了戏曲的祖师爷唐明皇以及李龟年、雷海青、关汉卿、珠帘秀等这些响当当的历代戏曲人,“戏子”哪一点低贱了,非但不低贱,相反崇高得很。把曹锟驳得哑口无言。这段《优伶颂》是全剧的“华彩乐段”,也是全剧的点睛之笔。正如剧作家郭启宏自己所言:“在看客中,迷戏者有之,迷伶者更有之,而能尊重伶人人格者则鲜矣,于是伶人被演绎出‘戏子’的贬称。鄙人毕生与伶人过从,合作,赏识,崇敬,故借刘喜奎一曲《优伶颂》为之正名。”这样的立意我觉得对当今也颇有现实意义,如何自尊,自重,自爱,自律始终是历代戏曲人绕不过去的人生命题,对今天众多的戏曲人来说,这也是一面镜子,一帖清醒剂。
  这个剧本要在一个戏里表现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曹锟贿选等几个重大政治事件,难度是很大的。郭启宏毕竟是大手笔,他非常智慧,举重若轻,把政治事件推到幕后,采用勾勒而不是素描的笔法,突出其传奇色彩,突出主要人物的塑造。另外這个戏的题材是沉重的、悲剧的,但剧作家巧妙地用喜剧手法来处理悲剧题材,用调侃、戏谑的笔调写得诙谐而富趣味,以喜衬悲,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这个戏的成功,再一次证明了“剧本剧本,一剧之本”的道理。当然要出一个好剧本,并非易事,剧作家一是要有才华、有文学功力,二是要熟悉生活,三是要懂行。郭启宏三者俱全,果是高手矣。
  《北国佳人》的表演精彩。饰演刘喜奎一角的王洪玲是一位极有才华的艺术家,正当盛年,其艺术如丽日中天。她先后拜师梆子名家贾桂兰、刘玉玲,她成功地出演过许多传统戏、新编戏、现代戏。由于勤奋好学、广采博收、融会贯通,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她是“梅花奖”得主,也是当今河北梆子的领军人物。她是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也是满怀着创作激情来塑造刘喜奎这一艺术形象的。她扮相清新俊美、台风大度、光彩照人,生动地再现了当年坤伶大王的风采。她面对那么多“大人物”不卑不亢、落落大方。她在台上没有太多大幅度的动作,但有很大的气场,她表演细腻,举手投足,身段沉稳,一颦一笑,端庄自然。特别注重眼神的运用,把在不同场合、不同情势下人物的坚毅、愤怒、亲切、深情等情绪刻画得非常细致。我们可以感觉到演员扎实的基本功,同时也看得出她吸收了话剧某些表演手法,而且两者融合得很好。
  尤为突出的是,王洪玲的演唱艺术。河北梆子一向有“燕赵悲歌”之称,它的音乐唱腔高亢激越,慷慨悲愤,加上它特有的伴奏乐器板胡、笛子、鼓板、梆子、大锣等,极有艺术的冲击力和感染力。王洪玲天生一条好嗓子,其嗓音高亢、明亮、清脆,且运用科学发声方法,真假嗓结合,她的演唱字正腔圆、满宫满调、高低裕如、收放得当,并富有醇厚的韵味。特别有两点值得称赏,一是她的演唱以情带声,因意生腔,在戏中包括《优伶颂》的几段核心唱段,无不唱得激情震荡、声情并茂、淋漓酣畅、荡气回肠;二是有些唱腔如层峦叠嶂,一层一层往上翻高,以尽情抒发角色的慷慨激昂之情,但她并不一味地走高,唱到深情的段落时,又如峰回路转,泉泻浅滩,显得低回、委婉、深沉,达到了刚柔相济的境界,从而生动、深刻地塑造了人物丰富的音乐形象,同时极大程度上满足了观众听觉上的审美享受。她被称为“燕赵大地的戏曲女高音”,是理所当然的。
  这个戏不仅王洪玲唱、做出挑,而且一台的好演员,饰演曹锟的王英会、饰演张勋的张四刚、饰演袁世凯的金民合、饰演崔敬一的雷保春等都是好唱功、好做功,角色完成得很到位。红花绿叶,相映成趣,达到了满台生辉。
  这个戏整体舞台呈现精彩,音乐设计很成功,既充分发挥了河北梆子音乐唱腔的自身优长和独特魅力,对传统的唱腔也作了适当的艺术处理,还融入了一些新的音乐元素,使人感到剧种特色鲜明且有新意。导演、舞美设计都注重体现戏曲的特色,同时借鉴吸收了某些话剧的表现方式,两者衔接得很好。剧中用几块景片的拉、移、开、合,表示戏剧情境的迁换,虚实结合,给演员提供了充裕的表演空间。剧中描写刘喜奎与梅兰芳的恋情,采用虚写的办法,只在舞台后区出现《贵妃醉酒》《霸王别姬》两个片段,显得很含蓄。这都是导演和舞美设计的巧妙之处。
  当然对这个戏也有一点不满足,剧本方面比如崔敬一这一人物,作者意图是表现刘喜奎最终还是逃脱不了悲剧的命运。这个人物相当关键,关乎到戏剧矛盾的走向和主角的性格命运的塑造等问题。但现在这个人物的定位还不够准确,来龙去脉不够清晰,似乎还可加以梳理、琢磨和推敲,使人物、情节更为可信。整个戏还显得长了些,可适当紧凑。唱腔设计在深沉方面也还可适当加强。我相信,这个戏经过进一步的磨砺和舞台演出的实践,一定能更上层楼,更臻完美。
其他文献
在《亲爱的,胡雪岩》的主创交流会上,我问潘惠森先生:“如果在关汉卿、徐渭和汤显祖之中选一人入戏,你会选谁?”潘先生毫不犹豫地回答说:“徐渭,因为这个人太有意思了。”这个答案没有出乎我的意料,相对而言,关汉卿是“普天下郎君领袖”,游戏人间,诚然一个可与之大快朵颐、把酒言欢之人,但正典野史相关记载皆大缺。汤显祖的作品闪耀剧坛,但说起他,总觉奇幻全入了他的戏,平凡人生中的他让人敬而难亲。唯有徐渭,知之不
期刊
编者按:  在中国京剧的版图中,浙江京剧团是典型的“非主流”(非京剧主要流行区域)剧团,但是近年来,浙京在继承传统戏曲的艺术技艺的同时,更是发扬了南派京剧的开拓进取精神,以“浙江京剧武戏三部曲”,“打”出了南派武戏的一片新天地,成为当下京剧舞台上的一朵奇葩。  一代宗师盖叫天的盖派艺术是浙江京剧团的立团之魂。在4月东方名家名剧月中,浙京以《飞虎将军》《宝莲灯》两台体现传统艺术精华和充满现代意蕴的南
期刊
元代画家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自问世至今,经历了660余年的沧桑。古往今来,上至皇帝乾隆,下至文人雅士、名门望族,都以一睹这幅画作为快,以收藏这幅画作为荣。于是我对这幅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接触过这幅画的历史人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我的眼前呈现出两幅画卷:一幅是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山水画卷;一幅是这幅山水画背后的历史人物画卷。我仿佛感觉到如果将这两幅画卷同时呈现在观众眼前,它将是一幅承载着中华文
期刊
去年岁末,评剧《紫花丁》在上海天蟾逸夫舞台上演,该剧根据真人真事改编,以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大孝闺女”周汝珍为原型,讲述了作为河北省沧州市青县康复敬老院院长的周汝珍,三十多年来克服种种困难,无私照顾180多位孤寡老人的故事。  很难想象,打造这样一部作品的,是一个来自农村的庄户剧团,该剧也是他们的第一个原创剧目。这个团叫河北沧州小凤霞评剧团,剧团的当家人、“小凤霞”咸红杰在《紫花丁》中饰演
期刊
纱丽(Sari)是印度及印度次大陆地区女性的传统服饰。这条5-8米长、60-120厘米宽的长布有不同的材质、图案和颜色,可以非常简约也可以装饰奢华至极的刺绣和宝石。自从印度变成了英国殖民地,大量印裔移民涌入英国后,在不少英国人的认知里,它代表着印度文化优雅知性的一面;而在年轻人的眼里,它更可以直接和宝莱坞画上等号,代表着艳丽的色彩、热情的歌舞和异域风情。纱丽之于印度次大陆的服饰文化,或许就相当于和
期刊
在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日子里,浙江婺剧院给观众奉上了一台展示西路军浴血奋战、气壮山河的战斗历程的剧目——《血路芳华》,让我们重新感受到了共产党和他所领导的革命队伍的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认识到革命过程的艰难与胜利的来之不易。  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会师后,红四方面军主力所建成的西路军在执行河西走廊创建根据地和打通与苏联联系的任务时,与西北军阀拼死搏斗、最后大部分壮烈牺牲。而在西路军
期刊
《罗森格兰兹和吉尔登斯吞死了》(以下简称《罗森和吉尔死了》)取材于莎士比亚著名悲剧作品《哈姆雷特》,聚焦于罗森格兰兹和吉尔登斯吞,这两个在原作中只是作为信使出现的小人物在该剧中摇身一变成为了主人公。作者通过他们的视角,让我们所熟知的“王子复仇记”有了新的解读。  上话版的《罗森和吉尔死了》对剧作中传达的命运的颠沛感和人生的荒谬感,有着恰当的把握和再现,舞台上时时刻刻弥漫着一种荒诞、可笑的气氛。老戏
期刊
尽管地处三百公里之外的浙江金华,但婺剧距离上海观众并不遥远,2016年12月3日晚,由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创作的现代戏《血路芳华》在虹桥艺术中心演出,这已经是该院连续第五年来沪演出。  《血路芳華》讲述的是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女战士郝秀英与战友在荒原雪山奋勇杀敌、甘洒热血,解放后在烈士陵园做守墓人的感人故事,通过跌宕起伏的情节、扣人心弦的场面,艺术地再现了一段不应被遗忘的历史,是一曲充满悲情与豪情的英
期刊
滑稽戏《幸福的红萝卜》是常州市滑稽剧团新创作的一台好戏,它以扑面而来的当代生活气息,特色鲜明的滑稽表演风格,表面上看讲的是负债累累的公司用“富豪相亲会”骗钱的闹剧,骨子里却是一个父子两代人在传承手艺与如何创业上的喜剧故事,告诉人们什么是幸福以及寻找幸福的艰辛。  故事并不复杂,甚至有点荒诞。有一手腌制萝卜干好手艺的唐荣华来到上海,找已经“发财”的儿子金宝借钱,没想到金宝是“假富贵真骗钱”,于是闹出
期刊
黄佐临先生无疑是公认的上海话剧乃至中国话剧一个旗帜性、标志性的人物,是为上海话剧事业、中国话剧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一位伟大艺术家。  环顾今天剧坛,在佐临先生走了以后,我们在生活当中很难再发现像佐临先生那样睿智、那样学术渊博、那样视野广阔、那样谦和、那样幽默、那样亲切的戏剧大师,希望我们若干年后能够再出现这样的戏剧大师。因为受上海话剧艺术中心邀请,要做一个关于佐临先生与布莱希特戏剧观的公开讲座,所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