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艺术是教学艺术的一种,是受制于教师个性风格,具有美学价值和创造性运用各种教学艺术的个人才华的体现。课堂教学艺术实质上是教师本人的教学技巧与其独特的创造力和审美价值倾向相结合的产物。而语文教学艺术,就是老师在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倾注满腔的热情、满腔的爱,追求美,并善于应变,使学生乐学、好学、会学,使教学获得高效率的实用艺术。
笔者认为,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要让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彰显艺术魅力,应做到如下几点:
一、注意着装整洁得体,言行举止落落大方
在交际中,形象是非常重要的,教学中亦是如此。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一个群体,举止言行,都是学生的视点,成为他们的表率。因此,教师的着装应以职业美为主,朴实大方,还必须有端正的教学态度配以生动的富有感情的表情、动作,给学生一个稳重干练、自然朴实、可亲可敬的严师形象和一个知识渊博的学者形象。可以说,在这方面上的要求并不亚于一个节目主持人的形象。这样,学生才会觉得整个教室其实就是一个舞台,讲台上的老师便是经验十足的主持人,听起课来就会觉得轻松愉快,从而达到艺术教学的目的。
二、加强情感投入,寻求师生共鸣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会发现,随便批评、辱骂、体罚学生的老师,学生会非常反感以至厌学、偏学,教学总体的效果差。因此,教师应重视和学生培养师生情,多关心帮助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做他们的良师益友。简言之,教师应扮演多重角色:教学中是学者;生活中是第二个父母;思想教育上是循循善诱的“向导”。做到这些,学生就会“以心换心”,愿意和你接近,听你的话,教学就会自然达到配合默契的理想境界。
三、注重教学风格寓理于情,情理交融
在教学风格中,有的擅长于“情”,善于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爱学、乐学;有的擅长于“理”,通过符合逻辑性的教学程序的安排和有很强逻辑性的讲述,使学生掌握知识和学会学习。据心理学研究,上述两种风格都可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有两个心理系统在起作用:一是动力系统,如兴趣、情感、动机,一是认识系统在起作用,如观察、记忆、思维、想象。擅于煽情的,促使学生动力系统起作用;长于说理的,则促使学生认知系统起作用。在教学中,应力求把两者结合起来,形成混合性的风格。擅于“煽情”的要学习有条理的讲述,靠逻辑的力量提高教学效率;擅于“说理”的要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爱学、乐学。在教学中,我们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技能技巧,使之处在协调、适中、完美的状态中,这样学生才能在和谐中进步、提高、发展。
四、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组织教学,活跃课堂气氛
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就像一潭死水,学生会毫无兴趣。教师要善于营造一个和协、宁静、安祥、炽热、活泼、紧张的理想课堂气氛。因而,采用的教学方法应是灵活性、创造性相结合,并不断变换组织形式,使学生有新鲜感,提高学习兴趣。首先,教师要精心选择好教学方法并能灵活运用。如在教《孔乙己》时可用朗读分析法,让学生随着教师的有感情的导读体会作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真正目的。而在教学《理解应该是双向的》一文时又可采用“分角色表演”法,让学生参与角色扮演,把握辩论的特点。在《最后一课》一文教学中,侧重采用提问式的教法,精心设置问题,制造悬念,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走进教师为之设计的氛围中,即可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其次,善于设计合理的美的课堂结构。开始讲课的前几分钟要设计精美的导语,尽量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授课时要讲、写、练结合,摒弃“注入式”;收讲时总结简练,重点突出。最后,精心创设美的课堂气氛。语文教师要把握准课文的情感基调,将其作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营造与其相同的课堂氛围,让读者和作者产生共鸣,从中得到审美的愉悦。
五、讲究教学方法,实现多样性组合
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组合,也是一门很重要的课堂教学艺术。方法艺术要因文而设计,因人而设计。但不管怎样,一堂好的语文课,应融合下面几种教学方法:
1.传授知识和训练思维相结合。积极的思维活动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关键。教师在讲课文时,一要善于设疑、启疑、激疑,善于启发学生质疑、析疑、辨疑。学生要在一系列的释疑中闪现出智慧的火花,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二要让学生多动脑,多动口,多动手,尽量多地提供学生语文实践机会,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训练语文能力。三要精心设计有一定思维深度的训练题,让学生在解题中训练思维,培养思维的习惯。
2.传统教法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学习语文的特点重在感悟、领会,因此传统的诵读、背诵、评析指点等方法不能少。但现代教学呼唤教学手段的改革,一堂好的语文课,必须把传统教法与投影、录音、电视电影、语音室、电子计算机等现代手段结合起来。
3.教法与学法相结合。教师在教学中融入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那么这种学法指导本身又是一种很重要的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指导的内容很广,包括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的各个学习阶段。但学习方法指导不是空洞抽象的,而是要把学法指导变成学习过程中可供学生实际操作的具体步骤。
总之,课堂教学艺术,不仅仅具有使教学顺利进行的实用价值,而且因其创造性和令人愉悦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是教师掌握和运用课堂教学艺术所应追求的最佳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万彩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艺术初探[J].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0(6).
笔者认为,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要让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彰显艺术魅力,应做到如下几点:
一、注意着装整洁得体,言行举止落落大方
在交际中,形象是非常重要的,教学中亦是如此。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一个群体,举止言行,都是学生的视点,成为他们的表率。因此,教师的着装应以职业美为主,朴实大方,还必须有端正的教学态度配以生动的富有感情的表情、动作,给学生一个稳重干练、自然朴实、可亲可敬的严师形象和一个知识渊博的学者形象。可以说,在这方面上的要求并不亚于一个节目主持人的形象。这样,学生才会觉得整个教室其实就是一个舞台,讲台上的老师便是经验十足的主持人,听起课来就会觉得轻松愉快,从而达到艺术教学的目的。
二、加强情感投入,寻求师生共鸣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会发现,随便批评、辱骂、体罚学生的老师,学生会非常反感以至厌学、偏学,教学总体的效果差。因此,教师应重视和学生培养师生情,多关心帮助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做他们的良师益友。简言之,教师应扮演多重角色:教学中是学者;生活中是第二个父母;思想教育上是循循善诱的“向导”。做到这些,学生就会“以心换心”,愿意和你接近,听你的话,教学就会自然达到配合默契的理想境界。
三、注重教学风格寓理于情,情理交融
在教学风格中,有的擅长于“情”,善于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爱学、乐学;有的擅长于“理”,通过符合逻辑性的教学程序的安排和有很强逻辑性的讲述,使学生掌握知识和学会学习。据心理学研究,上述两种风格都可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有两个心理系统在起作用:一是动力系统,如兴趣、情感、动机,一是认识系统在起作用,如观察、记忆、思维、想象。擅于煽情的,促使学生动力系统起作用;长于说理的,则促使学生认知系统起作用。在教学中,应力求把两者结合起来,形成混合性的风格。擅于“煽情”的要学习有条理的讲述,靠逻辑的力量提高教学效率;擅于“说理”的要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爱学、乐学。在教学中,我们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技能技巧,使之处在协调、适中、完美的状态中,这样学生才能在和谐中进步、提高、发展。
四、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组织教学,活跃课堂气氛
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就像一潭死水,学生会毫无兴趣。教师要善于营造一个和协、宁静、安祥、炽热、活泼、紧张的理想课堂气氛。因而,采用的教学方法应是灵活性、创造性相结合,并不断变换组织形式,使学生有新鲜感,提高学习兴趣。首先,教师要精心选择好教学方法并能灵活运用。如在教《孔乙己》时可用朗读分析法,让学生随着教师的有感情的导读体会作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真正目的。而在教学《理解应该是双向的》一文时又可采用“分角色表演”法,让学生参与角色扮演,把握辩论的特点。在《最后一课》一文教学中,侧重采用提问式的教法,精心设置问题,制造悬念,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走进教师为之设计的氛围中,即可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其次,善于设计合理的美的课堂结构。开始讲课的前几分钟要设计精美的导语,尽量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授课时要讲、写、练结合,摒弃“注入式”;收讲时总结简练,重点突出。最后,精心创设美的课堂气氛。语文教师要把握准课文的情感基调,将其作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营造与其相同的课堂氛围,让读者和作者产生共鸣,从中得到审美的愉悦。
五、讲究教学方法,实现多样性组合
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组合,也是一门很重要的课堂教学艺术。方法艺术要因文而设计,因人而设计。但不管怎样,一堂好的语文课,应融合下面几种教学方法:
1.传授知识和训练思维相结合。积极的思维活动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关键。教师在讲课文时,一要善于设疑、启疑、激疑,善于启发学生质疑、析疑、辨疑。学生要在一系列的释疑中闪现出智慧的火花,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二要让学生多动脑,多动口,多动手,尽量多地提供学生语文实践机会,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训练语文能力。三要精心设计有一定思维深度的训练题,让学生在解题中训练思维,培养思维的习惯。
2.传统教法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学习语文的特点重在感悟、领会,因此传统的诵读、背诵、评析指点等方法不能少。但现代教学呼唤教学手段的改革,一堂好的语文课,必须把传统教法与投影、录音、电视电影、语音室、电子计算机等现代手段结合起来。
3.教法与学法相结合。教师在教学中融入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那么这种学法指导本身又是一种很重要的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指导的内容很广,包括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的各个学习阶段。但学习方法指导不是空洞抽象的,而是要把学法指导变成学习过程中可供学生实际操作的具体步骤。
总之,课堂教学艺术,不仅仅具有使教学顺利进行的实用价值,而且因其创造性和令人愉悦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是教师掌握和运用课堂教学艺术所应追求的最佳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万彩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艺术初探[J].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