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农村留守儿童安全问题是留守儿童诸多问题中最重要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全国主要劳动力输出地皖北农村的实地调查,分析农村留守儿童安全感基本状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产生的影响,并通过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留守儿童 安全感 安全保障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农村大量劳动力的外出务工,由于诸多因素的限制,流动人口不得不将孩子留在农村,最终形成了农民工与子女两地分隔的局面,成为留守儿童产生的直接原因。结合皖北地区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而形成的大量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针对的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及其影响,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7至15岁的在校留守儿童进行走访,共形成有效问卷763份。
1.留守儿童安全现状
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监护人素质、家庭教育中的问题和缺陷等儿童发展的外在影响因素方面直接影响留守儿童的成长,也成为社会关注的主要内容,农村留守儿童安全问题是留守儿童诸多问题中的重要问题之一。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表现多种多样,既可能是身体上的,也可能是情感上;既可能是身边的熟人,也可能是来自于陌生人;从表现形式上,既有受到火患、溺水、车祸等意外事故的伤害,也可能受到拐骗、性侵犯、殴打等人为因素的伤害。每年全国各地,尤其是留守儿童意外伤害事故的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注:※由于受伤害或恐惧感产生表现可能多于一种,因此人次数大于人数。
1.1 受伤害或恐惧感存在的基本状况。在调查的763名留守儿童中没有受过伤害或有恐惧感的为326人,占总数的42.7%,而剩下的437人或多或少地存在受过伤害或存在恐惧的感觉,其中87名留守儿童经常存在,占总数的11.4%,剩下的350人有时存在或偶尔存在,占调查总数的45.9%,可见,大多数留守儿童存在着安全问题。
1.2 受伤害或恐惧感的主要表现。在调查的763名留守儿童中,人为的人身伤害是伤害或有恐惧感的最主要来源,人数为193人,占总数的40.5%,心理恐怖居于第二原因,人数为148人,占总数的31%,剩下的204人中,意外伤害和其他原因,分别为78和126人,占调查总数的16.4%和26.4%,可见,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不仅表现在人身安全,也表现在心理恐惧感,同时还存在以外伤害等多种表现形式。
1.3 受伤害或恐惧感对学习产生的影响。受伤害或恐惧感不仅对身体和心理产生影响,同时可能对处于学龄期的留守儿童的学习产生影响。在调查的763名留守儿童中,认为因为受过伤害或有恐惧感对学习没有产生影响人数为122人,占总数的27.9%,剩下的315人或多或少地对学习产生影响,占总数的70%以上,其中认为有较大影响的人数为57人,占总数的13%,有些影响和偶然有影响的,分别为128和130人,占调查总数的29.3%和297%,可见,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不仅表现在人身安全,也表现在心理恐惧感,同时对学龄儿童的学习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2.留守儿童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
2.1 主要监护人问题。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通过父母亲中的一人,或者祖父母辈亲人,甚至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而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为全面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现状、生存发展中而临的突出问题与迫切需求,2007年国务院将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列为前瞻性研究课题,全国妇联联合有关专家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并发布了《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从发布的内容,可以看出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结构构成状况(见表2)。超过50%的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不是由儿童父(母)作为监护人,其中由(外)祖父母作为监护人的超过25%,由其他人及其他情况的超过27%。由父母一方单独或参与对儿童进行监护的家庭中,又以母亲监护为主体,是父亲单独或参与对儿童进行监护的2-3倍。可见,监护人对留守儿童提供较为有力保护的能力明显不足。
资料来自全国妇联: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整理得到。ttp://www.women.org.cn/allnews/02/1985.html
2.2 缺乏有效的沟通。调查显示,留守儿童有心理话最想诉说对象选择父母的为317人,占总数的41.5%,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选择把心里话藏在心里的占185人,与选择把心里话与自己的同学和朋友诉说的占189人,相差不大,分别占总数的24.2%和24.8%,因此,留守儿童自我封闭的现象需要引起重视。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监护人并不是留守儿童有心理话主要想诉说的对象,连同其他家人在一起不足总数的10%,远达不到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留守儿童遭受伤害、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难以及时发现。
2.3 学校与老师的关注力度不足。调查显示,留守儿童经常与老师谈心的仅为61人,占总数的8%,有时与老师谈心和偶尔与老师谈心的,分别为110人和213人,占总数的14.4%和27.9%,从来不与老师谈心的为379人,几乎占所调查留守儿童总数的一半。学校与老师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力度不足,在留守儿童遭受伤害、心理出现问题等现象时难以发挥有效的作用。
3.解决留守儿童安全问题的主要途径
3.1 注重亲子沟通的作用。留守儿童需要父母关心,父母对孩子的安全、教育等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父母外出打工时必须随时同孩子保持联系,关注他们的学习、生活和思想状态,遇到问题及时处理。亲子沟通指的是父母一与子女彼此之间相互分享情感、交流意见及表达需求的行为。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良好沟通有利于孩子心理发展的需要及良性亲子互动模式的建立,亲子沟通的质量、状沉、方式不仅会影响到儿童建立道德标准的判断,以及儿童的学业成绩、心理问题,最重要的是父母能够随时发现子女的在遭受安全问题时,提供了最得力依靠。在亲子沟通中得到父母支持的孩子有更好的自我认同感及安全感[1]。
3.2 加强留守儿童安全教育。学校不仅要完成校内的教育,而且应有意识地向他们的校外生活延伸,以弥补他们在校外的生活真空。通过加强留守儿童安全教育,提高留守儿童的自我安全保护意识,遇到不法侵害时能够有效地选择自我保护的方式、积极应变和自救的能力,把敢于揭露不法社会现象同自我保护有机地结合起来。
3.3 发挥学校、家庭和社会的作用。近些年来,各类事故、侵害等事件有增无减,亲子分离加剧了儿童生活的不完整性和教育环境的不完善性,把孩子置于一种不设防的生活环境的影响之下,留守儿童问题逐渐被社会各方所关注。真正解决好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这不仅需要家庭、在外务工的父母,也需要学校、老师关注每一个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以及发生的异常想象。同时,保障农村地区的安全生活环境也是保障留守儿童安全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 李翠英.亲子沟通对农村留守儿童安全感的影响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1(9)
[2] 全国妇联: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http://www.women.org.cn/allnews/02/1985.html.
【关键词】 留守儿童 安全感 安全保障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农村大量劳动力的外出务工,由于诸多因素的限制,流动人口不得不将孩子留在农村,最终形成了农民工与子女两地分隔的局面,成为留守儿童产生的直接原因。结合皖北地区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而形成的大量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针对的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及其影响,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7至15岁的在校留守儿童进行走访,共形成有效问卷763份。
1.留守儿童安全现状
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监护人素质、家庭教育中的问题和缺陷等儿童发展的外在影响因素方面直接影响留守儿童的成长,也成为社会关注的主要内容,农村留守儿童安全问题是留守儿童诸多问题中的重要问题之一。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表现多种多样,既可能是身体上的,也可能是情感上;既可能是身边的熟人,也可能是来自于陌生人;从表现形式上,既有受到火患、溺水、车祸等意外事故的伤害,也可能受到拐骗、性侵犯、殴打等人为因素的伤害。每年全国各地,尤其是留守儿童意外伤害事故的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注:※由于受伤害或恐惧感产生表现可能多于一种,因此人次数大于人数。
1.1 受伤害或恐惧感存在的基本状况。在调查的763名留守儿童中没有受过伤害或有恐惧感的为326人,占总数的42.7%,而剩下的437人或多或少地存在受过伤害或存在恐惧的感觉,其中87名留守儿童经常存在,占总数的11.4%,剩下的350人有时存在或偶尔存在,占调查总数的45.9%,可见,大多数留守儿童存在着安全问题。
1.2 受伤害或恐惧感的主要表现。在调查的763名留守儿童中,人为的人身伤害是伤害或有恐惧感的最主要来源,人数为193人,占总数的40.5%,心理恐怖居于第二原因,人数为148人,占总数的31%,剩下的204人中,意外伤害和其他原因,分别为78和126人,占调查总数的16.4%和26.4%,可见,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不仅表现在人身安全,也表现在心理恐惧感,同时还存在以外伤害等多种表现形式。
1.3 受伤害或恐惧感对学习产生的影响。受伤害或恐惧感不仅对身体和心理产生影响,同时可能对处于学龄期的留守儿童的学习产生影响。在调查的763名留守儿童中,认为因为受过伤害或有恐惧感对学习没有产生影响人数为122人,占总数的27.9%,剩下的315人或多或少地对学习产生影响,占总数的70%以上,其中认为有较大影响的人数为57人,占总数的13%,有些影响和偶然有影响的,分别为128和130人,占调查总数的29.3%和297%,可见,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不仅表现在人身安全,也表现在心理恐惧感,同时对学龄儿童的学习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2.留守儿童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
2.1 主要监护人问题。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通过父母亲中的一人,或者祖父母辈亲人,甚至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而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为全面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现状、生存发展中而临的突出问题与迫切需求,2007年国务院将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列为前瞻性研究课题,全国妇联联合有关专家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并发布了《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从发布的内容,可以看出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结构构成状况(见表2)。超过50%的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不是由儿童父(母)作为监护人,其中由(外)祖父母作为监护人的超过25%,由其他人及其他情况的超过27%。由父母一方单独或参与对儿童进行监护的家庭中,又以母亲监护为主体,是父亲单独或参与对儿童进行监护的2-3倍。可见,监护人对留守儿童提供较为有力保护的能力明显不足。
资料来自全国妇联: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整理得到。ttp://www.women.org.cn/allnews/02/1985.html
2.2 缺乏有效的沟通。调查显示,留守儿童有心理话最想诉说对象选择父母的为317人,占总数的41.5%,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选择把心里话藏在心里的占185人,与选择把心里话与自己的同学和朋友诉说的占189人,相差不大,分别占总数的24.2%和24.8%,因此,留守儿童自我封闭的现象需要引起重视。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监护人并不是留守儿童有心理话主要想诉说的对象,连同其他家人在一起不足总数的10%,远达不到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留守儿童遭受伤害、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难以及时发现。
2.3 学校与老师的关注力度不足。调查显示,留守儿童经常与老师谈心的仅为61人,占总数的8%,有时与老师谈心和偶尔与老师谈心的,分别为110人和213人,占总数的14.4%和27.9%,从来不与老师谈心的为379人,几乎占所调查留守儿童总数的一半。学校与老师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力度不足,在留守儿童遭受伤害、心理出现问题等现象时难以发挥有效的作用。
3.解决留守儿童安全问题的主要途径
3.1 注重亲子沟通的作用。留守儿童需要父母关心,父母对孩子的安全、教育等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父母外出打工时必须随时同孩子保持联系,关注他们的学习、生活和思想状态,遇到问题及时处理。亲子沟通指的是父母一与子女彼此之间相互分享情感、交流意见及表达需求的行为。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良好沟通有利于孩子心理发展的需要及良性亲子互动模式的建立,亲子沟通的质量、状沉、方式不仅会影响到儿童建立道德标准的判断,以及儿童的学业成绩、心理问题,最重要的是父母能够随时发现子女的在遭受安全问题时,提供了最得力依靠。在亲子沟通中得到父母支持的孩子有更好的自我认同感及安全感[1]。
3.2 加强留守儿童安全教育。学校不仅要完成校内的教育,而且应有意识地向他们的校外生活延伸,以弥补他们在校外的生活真空。通过加强留守儿童安全教育,提高留守儿童的自我安全保护意识,遇到不法侵害时能够有效地选择自我保护的方式、积极应变和自救的能力,把敢于揭露不法社会现象同自我保护有机地结合起来。
3.3 发挥学校、家庭和社会的作用。近些年来,各类事故、侵害等事件有增无减,亲子分离加剧了儿童生活的不完整性和教育环境的不完善性,把孩子置于一种不设防的生活环境的影响之下,留守儿童问题逐渐被社会各方所关注。真正解决好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这不仅需要家庭、在外务工的父母,也需要学校、老师关注每一个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以及发生的异常想象。同时,保障农村地区的安全生活环境也是保障留守儿童安全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 李翠英.亲子沟通对农村留守儿童安全感的影响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1(9)
[2] 全国妇联: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http://www.women.org.cn/allnews/02/1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