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舒芜说:“《红楼梦》既是女性的颂歌,又是女性的悲剧。”在《红楼梦》中,宝黛的爱情悲剧最让人扼腕长叹,长久以来,人们将此悲剧多归咎于以史老太君为代表的贾氏家族的独断专行,笔者不揣浅陋,试从林黛玉性格方面另辟角度对其爱情悲剧进行探讨。
一、宝黛爱情基础使得他们的真情终究离散为一出悲剧
宝、黛第一次见面即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可谓一见钟情。黛玉初见宝玉时,便大吃一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象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 (3回)须知言行稳重,“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黛玉初到贾府,一见宝玉,竟然有这种感受,更兼宝玉一见面便言“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看似疯语,实则“木石前缘”,两情相悦,日则同行、夜则同息,言和意顺,略无参商:宝黛之间更增一层相知、一层默契、一层相惜。
宝、黛初会彼此留下的美好印象,心心相印,惺惺相惜,使得他们有着良好的爱情基础,美好的爱情憧憬,然而,贾氏大家族沿袭并传承的是封建传统:男子勤奋读书,方正做官为正道,女子做些针线,贤良从德是本分。在这个大家庭里,直接恪守这个传统的就是贾母等人,一旦因为宝、黛婚姻触及到家族的根本制度和利害时,为宝玉选择妻子的决定权上,作为权利核心的贾母,是不会选择这个“自由恋爱”的黛玉。那一段纯真而令人荡气回肠的真情只会化为一出令人唏嘘不已的爱情悲剧。
二、林黛玉的性格特点造成了她在贾氏家族的孤立
由于出身及成长经历,林黛玉不拘传统礼教,孤高自傲,小气忌妒,乖僻离群的性格特点,使得她在贾氏家族中越走越远,最终落入凄苦孤立的境地。
1.林黛玉不拘传统礼教的性格特点使自己远离贾氏家族
宝钗、湘云等一干姐妹到来以后,相处过程中,钗、黛给贾母逐步形成不同的印象。黛玉见宝玉看《会真记》等“闲书”,一并看了,却也心迷神醉,而这些书恰恰是传统礼教批评的“淫词艳曲”,哪里敢让贾母知道?!而愚玩怕读文章的宝玉是最令贾母、贾政等“正统”人士头疼的,这个不守“传统礼教”的黛玉能得到贾家的容纳吗!当史湘云到怡红院劝宝玉道:“如今大了,你就不愿读书去考举人进士的,也该常常的会会这些为官做宰的人们,谈谈讲讲学些仕途经济的学问,也好将来应酬世务。”宝玉道:“姑娘请别的姊妹屋里坐坐,我这里仔细污了你知识经济学问的。”(32回)此事一方面说明宝玉对仕途经济毫不在意,也侧面表现黛玉在“仕途经济”“为官做宰”方面与宝玉颇有相同见地,然而,不遵祖训,不循传统,不务“正业”,不走为官之道,恰恰是贾政极为反感的。故此,黛玉在与宝玉的交往中,其离经叛道、不拘传统的个性特点离以贾母为代表的家族要求越来越远!
2.林黛玉太过谨慎的性格特点使自己远离众人
一个人细到极处,则难免小气,过于小气的人,则难免心生妒忌,心生妒忌则难免黯然伤身。
史湘云称赞了宝钗,连宝玉也赶紧阻止,湘云道:“我知道你的心病,恐怕你的林妹妹听见,又嗔怪我赞了宝姐姐。”(32回)其实,在大观园里,大家相处久了,谁大度闲雅,谁小气多心,没有不明白的,须知,那里个个都是极聪明、极能干,也极多心的。当然,这也是后来,黛玉生病离逝,身边并无他人关照的一个原因。
袭人说,上次宝姑娘也劝他(宝玉)一次,就咳了一声,拿起脚来走了。这里,便由袭人说出钗、黛的差距,袭人说:“幸好是宝姑娘,那要是林姑娘,不知又闹到怎么样,哭的怎么样呢。提起这个话来,真真的宝姑娘叫人敬重……真真有涵养,心地宽大。谁知这一个反倒同他生分了,那林姑娘见你生气不理他,你得赔多少不是呢。”
袭人是宝玉最知心的丫环,她对这里的几个人物的分析是完全正确的,其实,这也看出来,黛玉到来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她也渐渐的不得人心,究其根本原因,孤高清冷、小气自闭、爱使性子,甚而发展到猜忌他人,这些都一步步将她自己推向了悲剧的深渊。
3.林黛玉乖僻离群的性格特点使自己陷入孤苦无援的困境
到后来,林黛玉的性格愈加乖僻,以致贾母也不喜欢,导致她最终被放弃作为贾家媳妇的考虑对象。
贾母皱了一皱眉,说道“林丫头的乖僻,虽也是他的好处,我的心里不把林丫头配他,也是这这点,况且林丫头这样虚弱,恐不是有寿的。只有宝丫头最妥。”(90回)其实,这时候,已不是贾母一人这样想,除了宝玉,其他人恐怕都觉得黛玉不适,宝钗最妥,连王夫人也道出了大家的心声:“不但老太太这么想,我们也是这样。”王熙凤更是吩咐众丫头:“你们听见了,宝二爷定亲的话,不许混吵嚷。若有多中的,提防着他的皮。”虽说王熙凤两面三刀,阳奉阴违,但由此可见,在贾府里三个掌权的起决定作用的女人都达成了一致意见,黛玉哪里还有希望遂了“木石前盟”之愿呢!
黛玉的乖僻性格、颛顼性情导致她走向自私的爱情,而这种爱情最终陷入孤苦无援的境地。
4.林黛玉心胸狭窄的性格特点使自己走入死胡同
黛玉听得宝玉、宝钗的事情后,“惟求速死,以完此债”,(97回)哀莫大于心死,如果此前黛玉挣扎着,坚持活着,还有着宝玉这一线希望,现在听到宝玉结婚,她唯一生活下去的一点光明也消散了,到此时,林黛玉也没有明白自己的位置,也没能把问题看明白,她狭窄的心胸,认死理的性格其实是她临死也放不开的心魔。由此可见,黛玉最终走上绝路,也就与她自身心胸狭隘相关。
三、林黛玉的性格缺陷是造成宝黛爱情悲剧的一个重要原因
随着贾母态度的明晰化,贾家对黛玉的态度就趋向于冷落了,在黛玉最病重的几天里,“竟连一个人问的也没有”(97回),最终来看看黛玉的也是因为孀居不能参加宝玉结婚的李纨,平儿也是因王熙凤不放心,叫来瞧瞧。除了黛玉的病情,更多的是王熙凤怕黛玉知道结婚这事,更怕事情闹大了影响宝玉的婚事。当然,这里也有一向见风使舵的王熙凤协助贾母完成“谋杀”事件的成分。王熙凤早看出贾家的态度,于是想出一条偷梁换柱之计,将黛玉的丫头雪雁叫去骗得宝玉信任,从面促成宝玉、宝钗婚事。这一招与其说顺利促成了宝玉的婚事,不如说直接葬送了黛玉性命!
黛玉逝去的消息传到贾母这里,贾母眼泪交流说道:“是我弄坏了他了。但只是这个丫头忒傻气!”贾母此语的重点在后句:林黛玉太过于傻气了。其实探究起来,虽然是一句推卸责任的话,倒也道出了黛玉的性格缺陷,这,也正是造成其悲剧的一个重要原因。
《红楼梦》主要围绕宝黛爱情悲剧展开,在众多人物中,林黛玉被刻画得极为完整而丰富,特别是她的性格特点,全书花费了颇多笔墨,或以对白、心理独白、神态、穿着、动作等细致刻画,或以侧面、对比等方式间接突出,把这个性格丰满的形象描绘得栩栩如生,而正是其性格的缺陷及性格的悲剧性,促成了她与宝玉的爱情悲剧。其实,抛却封建礼制要求、贾氏家族的成见,贾母、王氏的家长作风外,林黛玉的性格特点值得我们深入分析和探究——而此,恰恰是阅读小说,把握小说主题,深入理解小说内涵的重要方式。
一、宝黛爱情基础使得他们的真情终究离散为一出悲剧
宝、黛第一次见面即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可谓一见钟情。黛玉初见宝玉时,便大吃一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象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 (3回)须知言行稳重,“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黛玉初到贾府,一见宝玉,竟然有这种感受,更兼宝玉一见面便言“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看似疯语,实则“木石前缘”,两情相悦,日则同行、夜则同息,言和意顺,略无参商:宝黛之间更增一层相知、一层默契、一层相惜。
宝、黛初会彼此留下的美好印象,心心相印,惺惺相惜,使得他们有着良好的爱情基础,美好的爱情憧憬,然而,贾氏大家族沿袭并传承的是封建传统:男子勤奋读书,方正做官为正道,女子做些针线,贤良从德是本分。在这个大家庭里,直接恪守这个传统的就是贾母等人,一旦因为宝、黛婚姻触及到家族的根本制度和利害时,为宝玉选择妻子的决定权上,作为权利核心的贾母,是不会选择这个“自由恋爱”的黛玉。那一段纯真而令人荡气回肠的真情只会化为一出令人唏嘘不已的爱情悲剧。
二、林黛玉的性格特点造成了她在贾氏家族的孤立
由于出身及成长经历,林黛玉不拘传统礼教,孤高自傲,小气忌妒,乖僻离群的性格特点,使得她在贾氏家族中越走越远,最终落入凄苦孤立的境地。
1.林黛玉不拘传统礼教的性格特点使自己远离贾氏家族
宝钗、湘云等一干姐妹到来以后,相处过程中,钗、黛给贾母逐步形成不同的印象。黛玉见宝玉看《会真记》等“闲书”,一并看了,却也心迷神醉,而这些书恰恰是传统礼教批评的“淫词艳曲”,哪里敢让贾母知道?!而愚玩怕读文章的宝玉是最令贾母、贾政等“正统”人士头疼的,这个不守“传统礼教”的黛玉能得到贾家的容纳吗!当史湘云到怡红院劝宝玉道:“如今大了,你就不愿读书去考举人进士的,也该常常的会会这些为官做宰的人们,谈谈讲讲学些仕途经济的学问,也好将来应酬世务。”宝玉道:“姑娘请别的姊妹屋里坐坐,我这里仔细污了你知识经济学问的。”(32回)此事一方面说明宝玉对仕途经济毫不在意,也侧面表现黛玉在“仕途经济”“为官做宰”方面与宝玉颇有相同见地,然而,不遵祖训,不循传统,不务“正业”,不走为官之道,恰恰是贾政极为反感的。故此,黛玉在与宝玉的交往中,其离经叛道、不拘传统的个性特点离以贾母为代表的家族要求越来越远!
2.林黛玉太过谨慎的性格特点使自己远离众人
一个人细到极处,则难免小气,过于小气的人,则难免心生妒忌,心生妒忌则难免黯然伤身。
史湘云称赞了宝钗,连宝玉也赶紧阻止,湘云道:“我知道你的心病,恐怕你的林妹妹听见,又嗔怪我赞了宝姐姐。”(32回)其实,在大观园里,大家相处久了,谁大度闲雅,谁小气多心,没有不明白的,须知,那里个个都是极聪明、极能干,也极多心的。当然,这也是后来,黛玉生病离逝,身边并无他人关照的一个原因。
袭人说,上次宝姑娘也劝他(宝玉)一次,就咳了一声,拿起脚来走了。这里,便由袭人说出钗、黛的差距,袭人说:“幸好是宝姑娘,那要是林姑娘,不知又闹到怎么样,哭的怎么样呢。提起这个话来,真真的宝姑娘叫人敬重……真真有涵养,心地宽大。谁知这一个反倒同他生分了,那林姑娘见你生气不理他,你得赔多少不是呢。”
袭人是宝玉最知心的丫环,她对这里的几个人物的分析是完全正确的,其实,这也看出来,黛玉到来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她也渐渐的不得人心,究其根本原因,孤高清冷、小气自闭、爱使性子,甚而发展到猜忌他人,这些都一步步将她自己推向了悲剧的深渊。
3.林黛玉乖僻离群的性格特点使自己陷入孤苦无援的困境
到后来,林黛玉的性格愈加乖僻,以致贾母也不喜欢,导致她最终被放弃作为贾家媳妇的考虑对象。
贾母皱了一皱眉,说道“林丫头的乖僻,虽也是他的好处,我的心里不把林丫头配他,也是这这点,况且林丫头这样虚弱,恐不是有寿的。只有宝丫头最妥。”(90回)其实,这时候,已不是贾母一人这样想,除了宝玉,其他人恐怕都觉得黛玉不适,宝钗最妥,连王夫人也道出了大家的心声:“不但老太太这么想,我们也是这样。”王熙凤更是吩咐众丫头:“你们听见了,宝二爷定亲的话,不许混吵嚷。若有多中的,提防着他的皮。”虽说王熙凤两面三刀,阳奉阴违,但由此可见,在贾府里三个掌权的起决定作用的女人都达成了一致意见,黛玉哪里还有希望遂了“木石前盟”之愿呢!
黛玉的乖僻性格、颛顼性情导致她走向自私的爱情,而这种爱情最终陷入孤苦无援的境地。
4.林黛玉心胸狭窄的性格特点使自己走入死胡同
黛玉听得宝玉、宝钗的事情后,“惟求速死,以完此债”,(97回)哀莫大于心死,如果此前黛玉挣扎着,坚持活着,还有着宝玉这一线希望,现在听到宝玉结婚,她唯一生活下去的一点光明也消散了,到此时,林黛玉也没有明白自己的位置,也没能把问题看明白,她狭窄的心胸,认死理的性格其实是她临死也放不开的心魔。由此可见,黛玉最终走上绝路,也就与她自身心胸狭隘相关。
三、林黛玉的性格缺陷是造成宝黛爱情悲剧的一个重要原因
随着贾母态度的明晰化,贾家对黛玉的态度就趋向于冷落了,在黛玉最病重的几天里,“竟连一个人问的也没有”(97回),最终来看看黛玉的也是因为孀居不能参加宝玉结婚的李纨,平儿也是因王熙凤不放心,叫来瞧瞧。除了黛玉的病情,更多的是王熙凤怕黛玉知道结婚这事,更怕事情闹大了影响宝玉的婚事。当然,这里也有一向见风使舵的王熙凤协助贾母完成“谋杀”事件的成分。王熙凤早看出贾家的态度,于是想出一条偷梁换柱之计,将黛玉的丫头雪雁叫去骗得宝玉信任,从面促成宝玉、宝钗婚事。这一招与其说顺利促成了宝玉的婚事,不如说直接葬送了黛玉性命!
黛玉逝去的消息传到贾母这里,贾母眼泪交流说道:“是我弄坏了他了。但只是这个丫头忒傻气!”贾母此语的重点在后句:林黛玉太过于傻气了。其实探究起来,虽然是一句推卸责任的话,倒也道出了黛玉的性格缺陷,这,也正是造成其悲剧的一个重要原因。
《红楼梦》主要围绕宝黛爱情悲剧展开,在众多人物中,林黛玉被刻画得极为完整而丰富,特别是她的性格特点,全书花费了颇多笔墨,或以对白、心理独白、神态、穿着、动作等细致刻画,或以侧面、对比等方式间接突出,把这个性格丰满的形象描绘得栩栩如生,而正是其性格的缺陷及性格的悲剧性,促成了她与宝玉的爱情悲剧。其实,抛却封建礼制要求、贾氏家族的成见,贾母、王氏的家长作风外,林黛玉的性格特点值得我们深入分析和探究——而此,恰恰是阅读小说,把握小说主题,深入理解小说内涵的重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