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我国企业界普遍存在着高估资产价值的现象。反映在企业财务报告中,资产泡沫化,影响了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判断和决策,降低企业的信任度,给经济发展带来许多不利影响。我国新颁发的《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制度》)对资产进行重新定义,强调资产减值准备,逐步发展了资产减值会计。企业通过确认资产减值,可提高资产的质量,提高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一、会计制度中资产减值存在的问题
(一)资产减值准备成了企业对利润的操纵手段
资产减值准备的确认和计量要求会计人员较多地运用专业判断使得公司在对外报告中可以通过操纵一些可自由控制的损益确认项目,使利润在同期间转移。《企业会计准则》对企业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的界定不明晰,在计提具体内容上没有明确的计算程序,因此,留给企业很大的选择空间。企业操纵利润方法主要有:一是集中在某一年巨额计提准备,造成当年巨额亏损,来年可轻装上阵,不提或少提准备,以调空盈余。二是不计提或少计提减值准备,虚增利润,由于《企业会计制度》对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作了原则规定,计提标准及比例则由企业根据情况自行确定,这在客观上为企业利润计提调节盈余提供了可能。
(二)合理确定各项资产的可收回金额有较大的难度
1、我国目前资产信息、价格市场机制尚不健全,使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缺乏依据。2、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入账以后,由于技术更新,市场下跌等原因,会发生价值损。对其确认和计量远远超出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力,需多个部门协同认定,甚至需要企业外部的专业评估机构才能认定。不仅难度较大,而且时间往往滞后于会计信息披露的时间。3、企业会计制度规定资产减值准备要逐步确认和计量。应收账款的坏账准备虽然是按比例提取,但提取比例是在逐项分析可收回性的基础上确认的。企业的资产种类多,要对成百上万种资产的可变性或可收回净值逐一確认和计量,难度太大。
(三)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时间在操纵上有一定的随意性
我国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定期或至少每年年终检查各项资产,合理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然而,对于“定期”会计制度没有说明,这使企业在操作上有一定的随意性,使企业之间缺乏可比性。相比之下,国际资产减值准则对计提的时间则作了明确说明,这样可避免操纵上的随意性,使不同企业具有可比性。
二、应采取的建议和对策
(一)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有待完善
会计控制不仅具有规范企业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防止并及时发现、纠正错误及舞弊行为等作用,更重要的是对于提升现代管理水平,实现企业经营目标具有重要的作用。财政部在2001年6月颁布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以下简称基本规范),基本规范的内部会计控制的内容主要包括: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对外会款、成本费用、担保等与付款筹资、对外投资、工程项目、采购等经济业务的会计控制。规范除了对“货币的会计控制度”出现了真空段。
(二)加强资产减值准备审计,遏制利润操纵
通常可以采用以下程序:1、评价资产减值准备所依据的资料、假设及方法。2、复核减值准备计算的正确性。3、在可能的情况下,比较前期计提资产准备数与实际发生数。同时,应要求企业在财务情况说明书中详细报告因计提各项减值准备对利润的影响,要求企业结合自身情况详细披露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依据、方法、程序、增强会计政策选择正确与否的验证性。另外,还应要求企业披露近几年计提或冲回资产减值准备的比较资料,使投资者能够更加清晰地分析出资产准备对企业利润的影响及作用。
(三)完善资产信息和价格体系基础,进一步完善资产信息和价格体系十分必要
国家应逐步建立各行业市场价格信息系统,建立有实际指导意义的市场报价系统,还可通过计算机网络定期公布有关资产的信息资料,真正使评估值接近市场价,以减少资产会计中的主观因素,同时还可出台相应的指导性法规,使信息市场规范。
(四)尽快制定统一的资产减值会计准则
明确操作指南,估计政策和执行程序,为资产减值判断提供操作依据。另外,针对目前我国市场价格信息系统不完善和会计人员专业判断水平不高的现状,新准则在资产减值准备的确认和计量上,应充分考虑可操作性,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五)会计人员提高自身职业道德,严格自律性管理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是指会计人员在从事会计职业活动中所遵循的会计职业行业规范。会计人员不仅要精通业务,胜任工作,更重要的是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对需要反映的经济业务的判断和表达,应当基于客观的立场,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实事求是,严格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六)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强化相关主体的法律责任
目前一些企业利用会计手段调节会计数据行为,不仅丧失了企业的诚信,而且也使得会计信誉备受挑战。正是由于当前会计制度的不完善,致使这种行为也只是“合法不合理”。再有,法律规章制度的另一意义并不仅在于其被实施的频率,而是它的威慑作用。对于会计信息造假的相关违法主体,不仅要明确其法律责任,还要提高法律责任的威慑作用。只有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执法必严才能真正规范企业会计的行为,保证企业的正常运作,维护公共利益。
(作者单位:塔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一、会计制度中资产减值存在的问题
(一)资产减值准备成了企业对利润的操纵手段
资产减值准备的确认和计量要求会计人员较多地运用专业判断使得公司在对外报告中可以通过操纵一些可自由控制的损益确认项目,使利润在同期间转移。《企业会计准则》对企业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的界定不明晰,在计提具体内容上没有明确的计算程序,因此,留给企业很大的选择空间。企业操纵利润方法主要有:一是集中在某一年巨额计提准备,造成当年巨额亏损,来年可轻装上阵,不提或少提准备,以调空盈余。二是不计提或少计提减值准备,虚增利润,由于《企业会计制度》对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作了原则规定,计提标准及比例则由企业根据情况自行确定,这在客观上为企业利润计提调节盈余提供了可能。
(二)合理确定各项资产的可收回金额有较大的难度
1、我国目前资产信息、价格市场机制尚不健全,使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缺乏依据。2、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入账以后,由于技术更新,市场下跌等原因,会发生价值损。对其确认和计量远远超出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力,需多个部门协同认定,甚至需要企业外部的专业评估机构才能认定。不仅难度较大,而且时间往往滞后于会计信息披露的时间。3、企业会计制度规定资产减值准备要逐步确认和计量。应收账款的坏账准备虽然是按比例提取,但提取比例是在逐项分析可收回性的基础上确认的。企业的资产种类多,要对成百上万种资产的可变性或可收回净值逐一確认和计量,难度太大。
(三)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时间在操纵上有一定的随意性
我国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定期或至少每年年终检查各项资产,合理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然而,对于“定期”会计制度没有说明,这使企业在操作上有一定的随意性,使企业之间缺乏可比性。相比之下,国际资产减值准则对计提的时间则作了明确说明,这样可避免操纵上的随意性,使不同企业具有可比性。
二、应采取的建议和对策
(一)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有待完善
会计控制不仅具有规范企业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防止并及时发现、纠正错误及舞弊行为等作用,更重要的是对于提升现代管理水平,实现企业经营目标具有重要的作用。财政部在2001年6月颁布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以下简称基本规范),基本规范的内部会计控制的内容主要包括: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对外会款、成本费用、担保等与付款筹资、对外投资、工程项目、采购等经济业务的会计控制。规范除了对“货币的会计控制度”出现了真空段。
(二)加强资产减值准备审计,遏制利润操纵
通常可以采用以下程序:1、评价资产减值准备所依据的资料、假设及方法。2、复核减值准备计算的正确性。3、在可能的情况下,比较前期计提资产准备数与实际发生数。同时,应要求企业在财务情况说明书中详细报告因计提各项减值准备对利润的影响,要求企业结合自身情况详细披露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依据、方法、程序、增强会计政策选择正确与否的验证性。另外,还应要求企业披露近几年计提或冲回资产减值准备的比较资料,使投资者能够更加清晰地分析出资产准备对企业利润的影响及作用。
(三)完善资产信息和价格体系基础,进一步完善资产信息和价格体系十分必要
国家应逐步建立各行业市场价格信息系统,建立有实际指导意义的市场报价系统,还可通过计算机网络定期公布有关资产的信息资料,真正使评估值接近市场价,以减少资产会计中的主观因素,同时还可出台相应的指导性法规,使信息市场规范。
(四)尽快制定统一的资产减值会计准则
明确操作指南,估计政策和执行程序,为资产减值判断提供操作依据。另外,针对目前我国市场价格信息系统不完善和会计人员专业判断水平不高的现状,新准则在资产减值准备的确认和计量上,应充分考虑可操作性,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五)会计人员提高自身职业道德,严格自律性管理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是指会计人员在从事会计职业活动中所遵循的会计职业行业规范。会计人员不仅要精通业务,胜任工作,更重要的是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对需要反映的经济业务的判断和表达,应当基于客观的立场,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实事求是,严格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六)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强化相关主体的法律责任
目前一些企业利用会计手段调节会计数据行为,不仅丧失了企业的诚信,而且也使得会计信誉备受挑战。正是由于当前会计制度的不完善,致使这种行为也只是“合法不合理”。再有,法律规章制度的另一意义并不仅在于其被实施的频率,而是它的威慑作用。对于会计信息造假的相关违法主体,不仅要明确其法律责任,还要提高法律责任的威慑作用。只有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执法必严才能真正规范企业会计的行为,保证企业的正常运作,维护公共利益。
(作者单位:塔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