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8万公里——一个充满自豪的数字。根据国铁集团2020年统计公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全国铁路营业里程14.63万公里,其中高铁3.8万公里,运营里程高居世界第一。
现如今,提及中国的“国家名片”,高铁绝对占有一席之地。这背后凝结着的是千千万万个中车人的心血和汗水。
中国中车,很年轻。2015年,经国务院同意,国务院国资委批准,中国北车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南车股份有限公司合并,这个名字应运而生,至今不过6年时间。中国中车的历史却很悠久。从1881年中国第一台机车“龙号机车”诞生至今,中国中车承继了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的百年积淀。
高铁被视为当今时代高新技术的集成和交通硬实力的体现。在21世纪初中国高铁刚刚起步时,德国西门子、加拿大庞巴迪、法国阿尔斯通与日本的川崎重工等高铁制造企业基本垄断了世界上最先进的高铁技术。如何破局,“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是中国中车创新的第一步。
以市场谋技术的理念促使中国中车充分运用国内大市场进行外交、政治、经济上的国际博弈,形成了中国高铁高速发展的独特路径。2004年,中国中车旗下的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长春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等子公司在当时铁道部的统一部署下,与几家国际高铁巨头展开了智慧与耐力的角逐。在与国外技术成熟企业的合作中,中国中车迅速提升了高铁列车研发制造的核心技术,更重要的是,本土化的高端技术人才在合作中得到深入锻炼,大大提高了我国高铁全产业链的科研攻关能力。
然而,“核心的技术是讨不来买不来的,只能靠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来实现”。中国中车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始终把技术研发作为重中之重,通过不断加强创新体系和能力建设,加大科技攻关力度,加快技术和产品升级,为自身高质量发展和品牌价值提升提供源动力。有数据显示,2016年至2020年,中国中车研发投入分别为96.84亿元、104.92亿元、111.79亿元、122.65亿元及135.79亿元,连续五年实现正增长。
有付出总有回报。近年来,中国中车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多点开花,硕果累累。其中,该公司承担的7个国家先进轨道交通重点专项取得里程碑突破,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试验样车成功试跑,时速400公里跨国互联互通高速动车组成功下线;系列化中国标准地铁列车研制及试验项目稳步推进;重大产品研发成果喜人,京雄智能高速动车组上线运营,時速350公里货运动车组成功下线,30吨轴重货运电力机车等完成样车研制,“复兴号”高原双动力集中动车组研制提速。
在硬核科技创新能力加持下,中国中车行业话语权和影响力持续增强。2020年,中国中车发布国际标准9项、国家标准24项、行业标准25项,申请专利6437项,获得中国专利奖金奖2项、银奖1项、优秀奖7项,专利质量位居中央企业A级。同时,该公司连续多年位列世界500强,其产品和服务已经出口全球107个国家和地区,基本覆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到2025年,将建成以‘一核两商’为标志的世界一流中车;到2035年,将建成以‘受人尊敬’为标志的世界一流中车。”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中国中车创业140周年。伴随着集团“十四五”发展战略纲要的全球发布,中国中车奋进新征程的号角已经吹响。
现如今,提及中国的“国家名片”,高铁绝对占有一席之地。这背后凝结着的是千千万万个中车人的心血和汗水。
中国中车,很年轻。2015年,经国务院同意,国务院国资委批准,中国北车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南车股份有限公司合并,这个名字应运而生,至今不过6年时间。中国中车的历史却很悠久。从1881年中国第一台机车“龙号机车”诞生至今,中国中车承继了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的百年积淀。
高铁被视为当今时代高新技术的集成和交通硬实力的体现。在21世纪初中国高铁刚刚起步时,德国西门子、加拿大庞巴迪、法国阿尔斯通与日本的川崎重工等高铁制造企业基本垄断了世界上最先进的高铁技术。如何破局,“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是中国中车创新的第一步。
以市场谋技术的理念促使中国中车充分运用国内大市场进行外交、政治、经济上的国际博弈,形成了中国高铁高速发展的独特路径。2004年,中国中车旗下的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长春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等子公司在当时铁道部的统一部署下,与几家国际高铁巨头展开了智慧与耐力的角逐。在与国外技术成熟企业的合作中,中国中车迅速提升了高铁列车研发制造的核心技术,更重要的是,本土化的高端技术人才在合作中得到深入锻炼,大大提高了我国高铁全产业链的科研攻关能力。
然而,“核心的技术是讨不来买不来的,只能靠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来实现”。中国中车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始终把技术研发作为重中之重,通过不断加强创新体系和能力建设,加大科技攻关力度,加快技术和产品升级,为自身高质量发展和品牌价值提升提供源动力。有数据显示,2016年至2020年,中国中车研发投入分别为96.84亿元、104.92亿元、111.79亿元、122.65亿元及135.79亿元,连续五年实现正增长。
有付出总有回报。近年来,中国中车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多点开花,硕果累累。其中,该公司承担的7个国家先进轨道交通重点专项取得里程碑突破,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试验样车成功试跑,时速400公里跨国互联互通高速动车组成功下线;系列化中国标准地铁列车研制及试验项目稳步推进;重大产品研发成果喜人,京雄智能高速动车组上线运营,時速350公里货运动车组成功下线,30吨轴重货运电力机车等完成样车研制,“复兴号”高原双动力集中动车组研制提速。
在硬核科技创新能力加持下,中国中车行业话语权和影响力持续增强。2020年,中国中车发布国际标准9项、国家标准24项、行业标准25项,申请专利6437项,获得中国专利奖金奖2项、银奖1项、优秀奖7项,专利质量位居中央企业A级。同时,该公司连续多年位列世界500强,其产品和服务已经出口全球107个国家和地区,基本覆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到2025年,将建成以‘一核两商’为标志的世界一流中车;到2035年,将建成以‘受人尊敬’为标志的世界一流中车。”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中国中车创业140周年。伴随着集团“十四五”发展战略纲要的全球发布,中国中车奋进新征程的号角已经吹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