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学生的数感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zhi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数感,狭义的讲是指学生对数的感觉,对数的面敏感性;广义的讲是指学生对数值的一种直觉,对数的近似值的一种估计,是对数学公式、定理、性质、公理等数学概念的直观反映。《标准》指出"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景中把握数的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那么怎样才能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呢?我认为培养学生的数感有以下的教学策略:
  一、根据已有经验,主动建构数感
  教学的结构既要符合数学知识本身的辑性,又要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因此,教学中要注意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自主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如:质量单位千克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教学时要联系学生熟悉的盐、洗衣粉、苹果等常见的实物,比较它们质量的多少,体会1千克质量的实际意义。可以让学生亲自操作与实践,通过称一称,数一数。掂一店、猜一猜的活动,在操作与观察、比较与思考中积累,丰富直观感知体验,从而对"1千克"建立正确、清晰的表象。课堂上还要加强估价方法的指导,给学生创设丰富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积累经验,获得并形成估计策略,能过进行正确的类比推理,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与估计推理能力。设计的活动有:(1)称一称:学生动手称苹果(1千克)、(盐500克、2袋)、(洗衣粉250克、4袋)。(2)数一数:1千克盐有几袋?1千克洗衣粉有几袋?1千克苹果有几个?(3)掂一掂:让学生用手掂自己称的1千克物品,再在组内交换物品掂,边掂边闭上眼睛体会1千克物品有多重。(4)找一找:教师拿出课前准备的三种外形一样而重量不同的盒子,要求学生不能用称,只能用手掂,找出1千克重的盒子。通过一系列的操作活动,让学生触摸了数学,体验了"1千克"的实际重量,获得了亲身感受,从而用这种经验去测量其他物品的重量,增强了学生的数感,为将来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丰富活动体验,积累形成数感
  布鲁纳强调:"数学知识不是一个简单的结果,而是一个过程。"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他们的思维在认知活动中,正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他们这种思维特点进行教学,以学生生活实际和经历、体验帮助他们理解抽象的概念,建立数感。数概念是数学概念中的一个最重要的成分,数概念的掌握表明学生理解了数与算术的本质,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思维能力的发展水平,标志着真正意义上的数学学习开始。一些数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能很好的在头脑中建立表象,不能真正概念的本质属性。这就需要教师善于结合教学内容,引领学生接触和经历有关的情景和实例,经历理解和体验数概念的过程,使学生更具体,更深刻地把握数概念,建立数感。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尝试创设现实情景,让学生体验数概念。例如:在教学公顷的概念时,通过到操场上实际的测量、观察、估计和体验,学生能具体、形象、直观地感受和理解1公顷面积的实际大小。再如:对于大数1000、10000的认识,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下面的体验活动:(1)猜一猜1000粒米有多少?你又是怎样数的?(2)面额是100元的2000元人民币叠在一起有多厚?10000元呢?(3)10000张打印纸堆叠在一起有多高?10000个人站在一起要多大面积的场地?(4)你能举例说明一万有多大吗?在这里,将数的大小与量的多少、面积的大小、字数的多少建立联系,学生获得了丰富的活动经验,形成的数感会更准确、更充分。
  三、注重猜测估计,有效发展数感
  要结合实际生活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估计意识,不仅有利于学生形成对数的实际大小的直觉,更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丰富的数感,数感可以通过具体的对估计的练习来获得。具体操作可设计如下环节:估计和大约、略小于、远大于、接近于某某之间等术语联系在一起,训练学生正确的运用这些术语,可促进学生形成数感。例如:小明的压岁钱有1200元,小红的压岁钱比小明多一些,小军的压岁钱比小明少得多。要求学生用上"多得多、多一些、少得多、少一些、接近、差不多"等词语来描述两个数的比较关系。学生一旦有意识地将一些抽象的数通过某些术语和其它的数产生联系,就可以使学生在各种问题中将数有机的结合现实内容,在具体的情景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这不仅是理解数概念的需要,同时也是加深学生对数的实际意义的理解的需要,更是学生建立数感的需要。
  四、注重学科融合,巩固丰盈数感
  在认数的教学中,通过采集大量的社会、和科学知识中的数量信息,一方面有利于丰富学生对大数目的认识和感受;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从这些信息中拓展知识视野,培养对社会、科学以及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同时也丰富和改善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1)收集生活中的数据,如:四年级学习近似数时,通过采集生活中近似数所表示的信息,让学生走进近似数,感受近似数,理解近似数。(2)调查生活中的数学。如:调查所居住的小区面积,人口数量、植树棵数、家庭收支等情况,感受数的实际意义,丰富数感的积累。(3)综合实践活动,如:如果每人每天节约1分钱,全国约13亿人口每天可节约近1300万元,以一名失学儿童每年400元的学费计算,可以解决约32500名失学儿童的学费。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数感是一个人的基本数学素养,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形成的,需要长期的逐步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我们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通过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去感受、感觉、体验数量及数量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对数的充分感知、感应和感受中,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形成良好数感,提升数学素养。
其他文献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紧束缚方法和遗传算法相结合的方法对SixGey(x+y=n,n=2~5)二元团簇的低能稳定结构进行了全局搜索,分析了包含不同原子数目、不同组分团簇的几何构型、
在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的今天,养老问题越来越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我国不仅是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也是老年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而且伴随着新世纪的到来,我国已经逐渐步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取得迅猛发展的良好成效,税收作为经济的晴雨表也显现出不凡的表现,随着近年国家经济社会逐渐步入新常态的发展态势,局部地区经济增速放缓,甚至出
期刊
期刊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一些自然禀赋好、地理区位优越、产业基础发达、发展空间较大的乡镇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不断聚集资本、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迅
期刊
【摘要】随着近年来高考改革方案的出台,语文考试将变得更加灵活,如何在应试教育的基础上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成为阅读教学的重点。在阅读教学中融入审美教育,学生通过发现美、分析美、感受美、创造美来提高阅读能力,从而促进语文高效阅读教学。  【关键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审美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672-0490(
期刊
人力资源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越来越重要,人力资源管理已成为现代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在公共部门管理中引入了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和方法,由于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