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阶段要想促使学生们更好地适应数字化社会,就必须要加大对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培养。当下该课程核心素养内容比较丰富,比如有信息意识、信息社会责任,还有创新及计算思维等。因此怎样在教学中更好地去培养这些品质就成了一项急需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就将重点对其教学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引言:
在时代不断发展和对人才需求的日渐更新之下,加大对学生们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了整个教育界的共识。在目前的新课程标准之中都明确表示要将计算思维、信息意识、创新、社会责任以及数字化学习当作信息技术课程的核心素养。在信息技术课程之中培养核心素养,可以有效提升学生们的信息意识,发展计算思维,并在资源形成和自主寻求过程中发展成为创新能力,进一步强化学生们的信息社会责任。对此怎样在核心素养之下去对信息技术进行授课就是目前所有相关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优化学习途径
在培养核心素养的背景之下,初中的信息技术课程必须要将原先的学习途径进行改变,并倡导实施项目学习。这种方式可以将课程基础知识、思维发展以及技能培养全部整合在一起,并能够促使整个课程教学都始终围绕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行教学。它将核心素养作为基础,将知识技能和思维贯穿始终,从而促使核心素养的全部内容都可以在同一个项目之中实现有效融合,这就可以有效达成学习目标,不但是一种综合性能力,还是一种内化品质[1]。
在具体开展项目教学的时候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要选择和生活相贴近的项目,这是因为在这之中学生们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是重要前提,一个良好的项目主题能够促使学生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并且实现自主学习,只有主题与大家的生活相互贴合,才会激发大家的兴趣,也才可以培养核心素养,不然学生积极性就会受挫,更不能实现解决实际生活的目的。二是要始终将核心素养作为轴心去开展,始终围绕这一主线开展教学活动。比如在教授“程序设计”这一相关内容时,就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实施主题探究,并在教授的引导之下去进行范例分析与研究,强化学生们的信息意识,并对数据之中蕴含的信息进行分析。大家在自主探究之下会提出相应的实施方案,最终提升创新能力及实现数字化的学习。最后大家再去尝试方案的可行性,从中更好地去分析和判断各类资源,有效解决问题。
二、转变教学样态
进行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必须是要具有一定深度的。原先在信息技术教学之中教师都是运用的讲练结合模式,注重大家的碎片化训练,在这之中学生们还依旧是处在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缺乏相应的高阶思维以及主动思维。对此这就必须要在学生原先认知的基础上实现思维的进一步发展。在这之中教师可以将生活情境联系进来,在合作探究和自主学习方式下提升学习主动性。
在具体实施的时候可以从这两种方式入手:一是在深度学习之下去培养。教师自身必须要先对教学观念进行更新,比如在教授“程序设计”相关内容时教学重点是要教会大家进行程序的编写还要要让大家通过计算机去处理问题,这两种观念都会导致不同的教学效果。如果教师运用前者那么就无法实现对核心素养的培养,但如果选择后者不但可以帮助大家掌握相应的编程方式,还可以帮助大家学会去解决问题。所以教师必须要先明确该课程存在的价值,并对教学内容实施深度挖掘。二是要重视对大家实际生活的体验。要可以从实际出发,给予大家更多解决问题的机会,渐渐将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相互联系起来。
三、丰富教学评价
这门课程本身具有极强的综合实践性,所以在评价方式、内容、主体等方面都具有很强的独特性。在具体进行评价的时候教师必须要建立起来科学且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具体在评价的时候主要可以从这几点入手:一是要重视起来学科核心素养,并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比如教师在对相关编程项目进行指导时,可以将其评价指标进行细化,如:充分理解计算机科学的概念以及相关原理;学会运用其中的概念和原理;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应该要怎样做出有效的评判、预估和改进等等。另外还可以实施阶段性的评价,通过小组学习过程中不同阶段任务目标的得分,从设计到结构,再到程序的编写以及成品的制作等步骤做出来一份评价单,实现分层评价[2]。二是要设计出来多模态的评价体系。教师可以重点通过表格、图像、空间、图形等方式去记录和分析,并在终端或者是平台上面把平面運用多符号的方式展现出来,打破原先单一化的评价主体实现信息技术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师师之间、家校之间的有效传达及互动。
四、结束语
对于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来说,其核心素养的培养不能只是一句空话,而是要成为整个学科教学的着手点和目标。虽然当下该课程其核心素养的培养还存在很多的困难,但是教师们还必须要始终站在社会发展的高度上,通过发展和动态化的眼光去审视当下存在的各种问题,从而运用客观且积极的心态去进行研究和培养。
参考文献
[1] 刘云兰.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探讨[J]. 中小学电教:下,2018(12):40-40.
[2] 郭英. 例谈学生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策略与方法[J]. 中小学电教:下,2019(3):14-15.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引言:
在时代不断发展和对人才需求的日渐更新之下,加大对学生们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了整个教育界的共识。在目前的新课程标准之中都明确表示要将计算思维、信息意识、创新、社会责任以及数字化学习当作信息技术课程的核心素养。在信息技术课程之中培养核心素养,可以有效提升学生们的信息意识,发展计算思维,并在资源形成和自主寻求过程中发展成为创新能力,进一步强化学生们的信息社会责任。对此怎样在核心素养之下去对信息技术进行授课就是目前所有相关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优化学习途径
在培养核心素养的背景之下,初中的信息技术课程必须要将原先的学习途径进行改变,并倡导实施项目学习。这种方式可以将课程基础知识、思维发展以及技能培养全部整合在一起,并能够促使整个课程教学都始终围绕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行教学。它将核心素养作为基础,将知识技能和思维贯穿始终,从而促使核心素养的全部内容都可以在同一个项目之中实现有效融合,这就可以有效达成学习目标,不但是一种综合性能力,还是一种内化品质[1]。
在具体开展项目教学的时候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要选择和生活相贴近的项目,这是因为在这之中学生们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是重要前提,一个良好的项目主题能够促使学生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并且实现自主学习,只有主题与大家的生活相互贴合,才会激发大家的兴趣,也才可以培养核心素养,不然学生积极性就会受挫,更不能实现解决实际生活的目的。二是要始终将核心素养作为轴心去开展,始终围绕这一主线开展教学活动。比如在教授“程序设计”这一相关内容时,就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实施主题探究,并在教授的引导之下去进行范例分析与研究,强化学生们的信息意识,并对数据之中蕴含的信息进行分析。大家在自主探究之下会提出相应的实施方案,最终提升创新能力及实现数字化的学习。最后大家再去尝试方案的可行性,从中更好地去分析和判断各类资源,有效解决问题。
二、转变教学样态
进行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必须是要具有一定深度的。原先在信息技术教学之中教师都是运用的讲练结合模式,注重大家的碎片化训练,在这之中学生们还依旧是处在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缺乏相应的高阶思维以及主动思维。对此这就必须要在学生原先认知的基础上实现思维的进一步发展。在这之中教师可以将生活情境联系进来,在合作探究和自主学习方式下提升学习主动性。
在具体实施的时候可以从这两种方式入手:一是在深度学习之下去培养。教师自身必须要先对教学观念进行更新,比如在教授“程序设计”相关内容时教学重点是要教会大家进行程序的编写还要要让大家通过计算机去处理问题,这两种观念都会导致不同的教学效果。如果教师运用前者那么就无法实现对核心素养的培养,但如果选择后者不但可以帮助大家掌握相应的编程方式,还可以帮助大家学会去解决问题。所以教师必须要先明确该课程存在的价值,并对教学内容实施深度挖掘。二是要重视对大家实际生活的体验。要可以从实际出发,给予大家更多解决问题的机会,渐渐将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相互联系起来。
三、丰富教学评价
这门课程本身具有极强的综合实践性,所以在评价方式、内容、主体等方面都具有很强的独特性。在具体进行评价的时候教师必须要建立起来科学且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具体在评价的时候主要可以从这几点入手:一是要重视起来学科核心素养,并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比如教师在对相关编程项目进行指导时,可以将其评价指标进行细化,如:充分理解计算机科学的概念以及相关原理;学会运用其中的概念和原理;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应该要怎样做出有效的评判、预估和改进等等。另外还可以实施阶段性的评价,通过小组学习过程中不同阶段任务目标的得分,从设计到结构,再到程序的编写以及成品的制作等步骤做出来一份评价单,实现分层评价[2]。二是要设计出来多模态的评价体系。教师可以重点通过表格、图像、空间、图形等方式去记录和分析,并在终端或者是平台上面把平面運用多符号的方式展现出来,打破原先单一化的评价主体实现信息技术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师师之间、家校之间的有效传达及互动。
四、结束语
对于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来说,其核心素养的培养不能只是一句空话,而是要成为整个学科教学的着手点和目标。虽然当下该课程其核心素养的培养还存在很多的困难,但是教师们还必须要始终站在社会发展的高度上,通过发展和动态化的眼光去审视当下存在的各种问题,从而运用客观且积极的心态去进行研究和培养。
参考文献
[1] 刘云兰.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探讨[J]. 中小学电教:下,2018(12):40-40.
[2] 郭英. 例谈学生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策略与方法[J]. 中小学电教:下,2019(3):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