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配合吞咽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评价

来源 :健康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ibian00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针灸配合吞咽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按照抽签方法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为30例。对照组仅采用吞咽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针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ADL评分情况。
  结果: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70.00%(21/30),显著低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3.33%(28/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ADL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
  结论:针灸配合吞咽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显著,患者自理能力明显改善,应加以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针灸 吞咽训练 脑卒中 吞咽障碍 临床疗效 ADL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574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339-02
  当前,脑血管疾病已经逐渐发展成为我国中老年人群身体健康以及生命安危的一个重要疾病,其中脑卒中患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发展趋势。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是由于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使得受延髓支配的肌肉出现瘫痪或者半瘫痪,而发生吞咽困难、发音障碍以及饮水呛咳等症状,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了极大地损伤 [1]。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治疗,国内更多地则应用中医治疗的方法。由于吞咽障碍的患者难以服下中药,因此其中又以针灸治疗为主。然而针灸治疗方法与现代吞咽训练技术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及局限性,仍然需要进一步加以解决。本研究主要采用针灸配合吞咽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入组对象为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入住我院的6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患者,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54~73岁,平均(65.01±5.39)岁;病程2~36h,平均(18.27±3.82)h;其中脑梗死39例,脑出血21例。将本组患者按照抽签方法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数均为30例,经分析,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2 入选标准。主要包括:①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上制定的临床诊断标准,且处于意识清醒及恢复期患者;②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吞咽困难、构音障碍以及饮水呛咳等假性球麻痹症状,且经CT或MRI诊断;③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主要包括:①其他严重躯体及精神疾病患者;②感染严重者;③既往存在食管功能异常、感觉性失语、认知及智能障碍者;④依从性较差,且中途退出者。
  1.4 方法。
  1.4.1 观察组。①针灸法。患者取坐位,用酒精消毒之后,选择华佗牌30号针灸针,按照患者胖瘦等方面的体质差异,选择合适长度的针具以及针刺深度。穴位:双风池、双完骨、双翳风、双人迎、廉泉。平补平泻,留针半小时,1次/d,10d为一个疗程;②吞咽训练。按照患者吞咽障碍的具体程度进行颈部放松、口腔周围肌肉的运动训练、呼吸训练、寒冷刺激训练等进行间接性训练,且给予密度均一,有一定黏性、不易松散以及容易吞咽的食物进行直接进食训练,每次半小时,2次/d,10d为一个治疗疗程。
  1.4.2 对照组。仅采用吞咽训练,同观察组。
  1.5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主要包括 [2]:①痊愈:进食恢复至正常水平,呛咳全止,经随访,半年之内未见复发;②显效:进食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可进食半流质饮食,偶尔存在呛咳情况;③好转:进食有一定的恢复,可进食流质饮食,呛咳缓解;④无效:治疗前后症状未见明显改善。临床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6 观察指标。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ADL评分情况。
  1.7 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经治疗,对照组痊愈、显效、有效及无效分别为10例、7例、4例及9例,临床总有有效率70.00%;观察组分别为16例、10例、2例及2例,临床总有效率93.33%,两组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ADL评分对比,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ADL评分比较(X±S,分)
  注:*P<0.05,vs本组治疗前;△P<0.05,vs对照组治疗后。
  3 讨论
  中医认为本病病机为本虚标实:本为肝肾不足,气血虚弱,标为风火相煽,痰淤雍阻经络。中医治疗方法较多,效果良好。但吞咽困难严重者,中药汤剂难以内服,使中药内治法存在局限性,影响了其疗效 [3]。因此,中医治疗更多地使用针灸,并证实了其有确切的疗效,显著好于单独药物治疗。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中医理论基础是经络学说。现代吞咽训练技术存在一定的缺陷性,如①需要患者主动配合做吞咽器官的运动,病情严重者、认知障碍的患者、精神情绪障碍的患者难以配合。②冰刺激法可能加重吸入性肺炎的症状。本研究主要将针灸联合吞咽训练用于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之中,患者ADL评分显著增大,此结果提示,该方法下患者自理能力显著增强。综上所述,针灸配合吞咽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显著,患者自理能力明显改善,应加以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立明,瓮长水,贾建军.吞咽训练与实时电刺激结合治疗80岁以上老年人脑卒中后吞咽障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0,16(1):56-57
  [2] 李莉,盖全武.吞咽言语诊治仪配合早期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研究[J].沈阳部队医药,2011,24(2):118-119
  [3] 王贯民.针刺与心理支持疗法对中风后病人情绪的影响[J].甘肃中医,2009,22(2):10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和传统治疗方法相比较,观察参附注射液治疗休克的临床效果,并选出最优治疗方案。  方法:收集某医院由于休克入院的患者80例,按照其年龄、症状等因素平均分成2组,分别为常规治疗组和参附注射治疗组,每组40人。再用两组治疗方法治疗休克病症后,检测其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  结果:参附注射治疗组对于患者血压的升高作用要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其总显效率为85%,而常规治疗方法的总显效率仅为58%,参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64例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32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其中治疗组再给予中医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再发上呼吸道感染次数及单次平均感染时间等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再发上呼吸道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新斯的明穴位注射足三里合用开塞露纳肛治疗产后尿潴留的效果。  方法:将120例产后尿潴留产妇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新斯的明0.5mg穴位注射双侧足三里穴加开塞露2支(40ml)纳肛;对照组单纯使用新斯的明0.5mg穴位注射双侧足三里穴,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8.3%,高于对照组的90.0%(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
期刊
摘要:目的:调查分析人工流产女青年的精神心理压力及对性知识的了解情况,为降低这一人群的人工流产发生率提供建议与参考。  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12月在我院自愿进行人工流产术的164例25岁以下女青年为观察对象,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200名女青年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在焦虑抑郁心理方面的差异。  结果:接受人工流产术的女青年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为(44.16±6.04)分,
期刊
摘要:中风后遗症是指中风病人发病半年或1年之后所遗留的病症,其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语言謇涩或不语、感觉减退或消失以及神志等方面的异常 [1]。笔者从虚、从痰、从瘀论治本病,疗效明显,现浅述如下。  关键词:虚 痰 瘀 论治 中风后遗症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564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2012—2013年我院使用抗生素发生不良反应病例,分析不良反应累及器官和抗生素种类。  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013年使用抗生素发生不良反应患者115例,总结两年所发生不良反应患者人数,观察不良反应发生趋势和累及器官组织情况。  结果:我院2012—2013年使用抗生素出现不良反应人数呈上升趋势,由2012年44.3%增长到2013年55.7%;以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发
期刊
摘要:目的:随着输血技术的发展,临床输血治疗也越来越多,输血前检测技术也越来越成熟,这就减少了输血感染的几率,本文主要为了探讨本地输血后丙型肝炎的感染情况。  方法:采用ELISA方法对输血患者输血前后的血清进行抗HCV的检测。方法:采用ELISA方法对输血患者输血前后的血清进行抗HCV的检测。  结果:对本院近8年来5680例反复输血患者抗HCV检测,无输血后抗HCV阳性者。  结论:庄河地区现
期刊
摘要:给药错误指的是患者实际接受的药物与医嘱之间存在差异 [1]。有研究 [2]表明,59%的医院用药错误与护士有关。给药错误会影响门诊患者的治疗、造成心理压力,危及生命安全,引发医患矛盾、影响医院护士的声誉。我科在2011—2012年发生给药错误药41起,实践中不断总结,分析原因、制定防范措施,提高用药安全。  关键词:给药错误 输液室 门诊  Doi:10.3969/j.issn.1671-8
期刊
摘要:目的:通过对辛庄中心卫生院在传染病防治和管理方面的现状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对问题的及时发现和决策的制定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方法:选择辛庄中心卫生院传染病数据来进行传染病防治和管理方式、管理效果的分析和比较,该院在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采用的是常规的传染病防治和管理方式,而在2013年1月至今该院对传染病防治和管理工作的力度有所加强,对这两个阶段的管理和防治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在
期刊
摘要:目的:调查分析526例狂犬疫苗接种人群流行病情况,为控制和消灭狂犬病疫情提供充足的参考依据。  方法:对2012年526例狂犬疫苗接种人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作统计分析。  结果:526例狂犬疫苗接种人群均为被犬、猫等动物咬伤、抓伤,其中被犬咬伤、抓伤比例占到79.28%,所有狂犬病暴露者都接受了疫苗预防注射。  结论:大部分民众对狂犬病都有一定了解,但狂犬病预防知识还是有待提高,这也是实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