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世纪,人文社会科学应该成为当今教育的一部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会成为教育发展的主流。这种教育思想是培养人文精神的教育,它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形成的。新世纪的体育教学一定要具有 “以人为本”的现代体育教育观,实现“体育人文精神”与“体育科学精神”相结合。本文通过分析人文教育思想、人文体育观,从而对新世纪的体育教育进行思考。
关键词:人文教育思想;人文体育观;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一、人文教育思想概述
14—16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产生了最早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它主张的教育理论就是多方面和谐发展。也就是遵从人的自然的本质的渴望,从人自身出发和身心两方面出发。目前,我们主张的人文精神主要是“以人为本”,为文化发展核心的一种文化思想。
现在的人文精神主要注重的是人性的自由和提升,强调人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为人类的心灵找一个归宿。它主要体现在正确的对待自我、他人、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关系。它在教育中的表现就是:提高受教育的人文素质,教会受教育者如何处理自己和他人、社会的关系,如何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人文教育思想关注的是教育能否培养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才,培养的人才是否具备独立性,避免功利性的教育。
人文主义思想最核心的就是关注人,追求人生的美好,把人从神的束缚下解放出来,自由、平等、尊严等也就是他们的追寻。这也必然给教育提出了一个课题,那就是教育不但要培育出合格的能劳动的人,而且要培育出有理想、信念、情趣,懂生活、懂享受生活的人。达到文化教育学家斯普朗格所期望的, 不仅知道生活的常识,更能知道经济的意义,有能力去鉴赏美,又能为其他人服务,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人文教育思想给教育工作者也提出了要求,要求他们在教育中,把教育传授人类历史过程中所形成的文化价值观念放在最重要的位置,理解学校不仅能教给学生为就业而准备的应试知识,更能传授给学生或者说下一代本国悠久历史蕴含的文化观念和伦理道德规范。简单来说,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出各领域的优秀人才,而是要回归教育的根本,培养出的合格公民,这在今天尤其显得可贵。
教育简单来说是围绕着人而开展的达到预期目的的人的活动。文化素养的培养仅仅是教育的一方面,或者从更深层次来说,它不仅是教育的表衣,而且是对人格的塑造,把教育出来的人放置于社会达到一种和谐,这才是教育的根本。人文教育也是把一个自然中的人塑造成一个合格社会人的过程。
二、现代人文体育观的内涵及其重要性
(一)现代人文体育观的内涵
在现代社会,优秀的现代文化必然要承担一种努力唤起人内心深处作为人的精神自醒、追求人的自由平等独立反对愚昧落后的责任。那么如何在新的时代,适应新的要求,培养出合格尤其是人格品质合格的人,现代人文体育就承担起这种使命。体育是人为了满足或者说达到身心和谐与完善的需要而创造的一种身体运动文化和人文实践活动。但现实却不容乐观,人们在参加体育活动时的动因、目的,以及对体育的认识,却与体育背后所孕育的人文精神相去甚远。现代人文体育观就是以人文思想为核心,以人类的健康为目的,对人的一种发展和塑造,不仅有利于人身心健康的价值观的形成,更有利于对人的生命的意义以及激发人性和对人的自我完善都有重要意义。
(二)建立现代体育教育观的重要性
体育不仅仅是对人体质的完善和对健康的追求,那仅是体育的表现追求,而且人类健康的问题也不可能仅依靠体育活动来完成。如果将“增强体质”视为体育的目的的话,那么,依靠医学手段、技术,解决人的体质健康、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也不是什么难题。体育价值真正的价值还在于围绕着人,来提升人的生存质量。体育的作用不仅在于提升人的心理与人格,关切人的生存与价值,增进人的自由与幸福,关怀人生的现实、促进人的发展和指导精神文明建设,还在于注重精神、民族、主体等。由此看来,现代人文体育便是通过教育和学习,转化为人的身心素质、价值观念、文化人格和文化成果。因此,重视体育人文性的研究具有时代的意义,建立“人文体育”的体育教育观是时代的必然要求。
三、加强人文教育,促使学校体育健康发展
新世纪我国的教育应该把人文教育思想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人建设者。即让受教育者具备高尚独立的人格,有体现教育对受教育者的人文关怀,从而促使社会和谐。体育教育也应该以人为本,在体育教学中注意培养高尚独立的人格,使人健康快乐的成长,让受教育者在以后能够享受一种高质量的生活方式,实现自我的崇高目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老师和学生都应该是学习者,用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来引导和感染学生。一切都应该以学生的需要为最高要求,让学生不仅提高体质,而且还形成追求“和平、友谊、自由、民主”的体育人文精神。
结语
发展人文社会科学体育教育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样的人文精神不仅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也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在新世纪,我们在体育教学上一定要把人文精神的培养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使我国的教育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以求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更多有用的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葆荣、李石林.关于体育教学中体育人文精神渗透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2).
[2] 陆惠珠.关于高校体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渗透[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6).
[3] 陶于.论奥林匹克运动精神的人文价值[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3).
[4] 胡小明.体育的人文精神[J].体育文史, 2000,(05).
[5] 胡小明.人文体育观的渐入与生物体育观的淡出[J].中国学校体育,1999,(02).
[6] 李忠杰.奥林匹克与人类文明[J].北京大学学报(热爱社会科学版), 2002,(03).
关键词:人文教育思想;人文体育观;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一、人文教育思想概述
14—16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产生了最早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它主张的教育理论就是多方面和谐发展。也就是遵从人的自然的本质的渴望,从人自身出发和身心两方面出发。目前,我们主张的人文精神主要是“以人为本”,为文化发展核心的一种文化思想。
现在的人文精神主要注重的是人性的自由和提升,强调人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为人类的心灵找一个归宿。它主要体现在正确的对待自我、他人、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关系。它在教育中的表现就是:提高受教育的人文素质,教会受教育者如何处理自己和他人、社会的关系,如何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人文教育思想关注的是教育能否培养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才,培养的人才是否具备独立性,避免功利性的教育。
人文主义思想最核心的就是关注人,追求人生的美好,把人从神的束缚下解放出来,自由、平等、尊严等也就是他们的追寻。这也必然给教育提出了一个课题,那就是教育不但要培育出合格的能劳动的人,而且要培育出有理想、信念、情趣,懂生活、懂享受生活的人。达到文化教育学家斯普朗格所期望的, 不仅知道生活的常识,更能知道经济的意义,有能力去鉴赏美,又能为其他人服务,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人文教育思想给教育工作者也提出了要求,要求他们在教育中,把教育传授人类历史过程中所形成的文化价值观念放在最重要的位置,理解学校不仅能教给学生为就业而准备的应试知识,更能传授给学生或者说下一代本国悠久历史蕴含的文化观念和伦理道德规范。简单来说,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出各领域的优秀人才,而是要回归教育的根本,培养出的合格公民,这在今天尤其显得可贵。
教育简单来说是围绕着人而开展的达到预期目的的人的活动。文化素养的培养仅仅是教育的一方面,或者从更深层次来说,它不仅是教育的表衣,而且是对人格的塑造,把教育出来的人放置于社会达到一种和谐,这才是教育的根本。人文教育也是把一个自然中的人塑造成一个合格社会人的过程。
二、现代人文体育观的内涵及其重要性
(一)现代人文体育观的内涵
在现代社会,优秀的现代文化必然要承担一种努力唤起人内心深处作为人的精神自醒、追求人的自由平等独立反对愚昧落后的责任。那么如何在新的时代,适应新的要求,培养出合格尤其是人格品质合格的人,现代人文体育就承担起这种使命。体育是人为了满足或者说达到身心和谐与完善的需要而创造的一种身体运动文化和人文实践活动。但现实却不容乐观,人们在参加体育活动时的动因、目的,以及对体育的认识,却与体育背后所孕育的人文精神相去甚远。现代人文体育观就是以人文思想为核心,以人类的健康为目的,对人的一种发展和塑造,不仅有利于人身心健康的价值观的形成,更有利于对人的生命的意义以及激发人性和对人的自我完善都有重要意义。
(二)建立现代体育教育观的重要性
体育不仅仅是对人体质的完善和对健康的追求,那仅是体育的表现追求,而且人类健康的问题也不可能仅依靠体育活动来完成。如果将“增强体质”视为体育的目的的话,那么,依靠医学手段、技术,解决人的体质健康、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也不是什么难题。体育价值真正的价值还在于围绕着人,来提升人的生存质量。体育的作用不仅在于提升人的心理与人格,关切人的生存与价值,增进人的自由与幸福,关怀人生的现实、促进人的发展和指导精神文明建设,还在于注重精神、民族、主体等。由此看来,现代人文体育便是通过教育和学习,转化为人的身心素质、价值观念、文化人格和文化成果。因此,重视体育人文性的研究具有时代的意义,建立“人文体育”的体育教育观是时代的必然要求。
三、加强人文教育,促使学校体育健康发展
新世纪我国的教育应该把人文教育思想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人建设者。即让受教育者具备高尚独立的人格,有体现教育对受教育者的人文关怀,从而促使社会和谐。体育教育也应该以人为本,在体育教学中注意培养高尚独立的人格,使人健康快乐的成长,让受教育者在以后能够享受一种高质量的生活方式,实现自我的崇高目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老师和学生都应该是学习者,用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来引导和感染学生。一切都应该以学生的需要为最高要求,让学生不仅提高体质,而且还形成追求“和平、友谊、自由、民主”的体育人文精神。
结语
发展人文社会科学体育教育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样的人文精神不仅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也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在新世纪,我们在体育教学上一定要把人文精神的培养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使我国的教育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以求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更多有用的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葆荣、李石林.关于体育教学中体育人文精神渗透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2).
[2] 陆惠珠.关于高校体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渗透[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6).
[3] 陶于.论奥林匹克运动精神的人文价值[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3).
[4] 胡小明.体育的人文精神[J].体育文史, 2000,(05).
[5] 胡小明.人文体育观的渐入与生物体育观的淡出[J].中国学校体育,1999,(02).
[6] 李忠杰.奥林匹克与人类文明[J].北京大学学报(热爱社会科学版), 20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