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人们在理念上产生了一种共识:在孩子告别了以游戏为主的幼儿园生活以后,步入具有学习任务的小学生活,作为一名起始年级的教师,不仅仅需要培养学生的智力水平、一技之长,更重要的是帮助孩子适应小学生活,从而形成让孩子终身受益的个性品质、道德行为。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孩子适应小学生活呢?这就迫切需要老师对处于这个特殊时期的孩子加以创造性的引导,帮助他们迈好入学的第一步。
一、重视健康情感的培养
“情感”是对外界刺激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良好的情感能使人产生奋发向上的情绪。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尤如是他们人生中的第二次“断奶”,这个时期的情感教育尤为重要,教师有责任通过情感教育使其尽快适应小学生活。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们处于一个变化的环境中,情感是最敏感、最脆弱的时候,更何况是一个五六岁的孩子,面对一个全新的环境。在这个时候出现的情绪波动,都是因为他内心世界与周围环境的不协调所导致的。因此,遇到开学初,一年级新生不适应小学生活,不愿上学的情况,教师应该更多地关注这些孩子,让他们明白,现在你就是他最亲密的朋友,他对父母、对幼儿园老师的依恋同样可以转移到你的身上。
二、重视新生的成功教育
“成功教育”是对学生进行角色转换、培养学生喜欢小学生活的最有效途径,让学生在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体会快乐,增强其自信心和进取心。当然,一年级新生的成功教育必须符合每个孩子的实际,适应孩子的性格和爱好。
教师应多给孩子创造体验成功的机会。这样,才能使学生消除恐惧感,积极进取,通过成功的体验树立信心。
在实施成功教育中,教师的积极评价是非常重要的,积极鼓励的语言,可使一年级的新生把它作为一种信念牢记心中,形成一种“我是能干的小学生,我一定能做得很好”的积极健康心理状态,为小学生活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三、培养一年级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当冲突发生时的适应性,二是辨别、分析并做出决策的能力。孩子之间的冲突,通常是因为个体主观意识摩擦引起的,这是由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的,每一个低年级的孩子都必须经历这一阶段。解决冲突的有效办法是让孩子之间进行语言情感交流,相互告诉对方自己是怎样想的,现在的心理感受如何等。这种将情感与解决问题综合起来进行的方法,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更容易接受,并对孩子的认知提高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我认为,一位合格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语言交流的工具,通过他们自己的交流,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而不是做裁判来评判谁对谁错。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培养儿童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为了达到双赢的目的,更何况儿童必须经历相互之间的冲突,为将来面对社会做好心理准备。因此,教师面对是非争论特别多的一年级新生,我认为,更多的是应该将解决问题的权利交给发生矛盾的双方,让他们想出一个彼此都能接受的办法。只有这样,才不会伤害孩子的感情,而且使他们获得协作的成功感。同时,让他们明确自己已经是小学生,应当担任的责任感和约束感。
辨别、分析、决策问题的能力指对未来的行为确定目标,并从两个以上的方案中选择一个最优化的方案。每个孩子拥有自己独特的世界,教师应在最大程度上尊重他们在兴趣选择、价值判断等方面应享有的权利。
四、新生人际交际能力的培养
孩子到了小学,面对着一群新的伙伴,要很快地适应小学生活,必须学会协调人际关系,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让孩子学会善解人意
“自我中心性”是六七岁孩子的典型特点,这是由于孩子心理发展的特点,是他们在认识和适应外界时,总是不自觉地从自身考虑问题造成的。这种现象使他们不懂得体贴他人,不能善解人意,很难适应同伴之间的冲突和竞争,不能够分享与合作,我们要干预这种情况,可以通过移情(移情,即体验他人情绪、情感的能力,也就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能力)训练,培养孩子善解人意。这样,可以让孩子理解、体谅、关心他人,从别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成为受欢迎的人,迈好入学的第一步。
2、为学生与同伴交往创造条件,提供机会
人际交往能力是在不断的交往实践活动中得以提高的。教师应多为一年级新生与同伴的交往创设条件,提供机会。鼓励学生多参加集体活动,让他们明白,在集体活动中,随心所欲是无法实现自己愿望,无法与其他同学结为伙伴的。只有让学生通过在集体生活中的反复实践,他们才会明白自己与他人、与集体的关系,进而形成尊重他人、信任他人、愿意帮助他人的良好品德。
3、培养孩子的交往技能
对于刚刚进入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应掌握一定的交往技能,包括顺利地加入某个集体活动,对同学表示赞扬和支持,恰当地解决冲突等等。我认为,这其中最重要的是让孩子学会倾听。孩子在调解冲突的过程中学会了倾听对方陈述自己的观念,也就掌握了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能力。只有在倾听中,双方才能寻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而不是采取被动和侵犯的方式。
应该承认,每一个孩子进入小学生活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来适应,但我相信,只要我们把握好了这个时期孩子的身心特点,加以创造性地引导,每个孩子都会走好入学的第一步。
一、重视健康情感的培养
“情感”是对外界刺激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良好的情感能使人产生奋发向上的情绪。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尤如是他们人生中的第二次“断奶”,这个时期的情感教育尤为重要,教师有责任通过情感教育使其尽快适应小学生活。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们处于一个变化的环境中,情感是最敏感、最脆弱的时候,更何况是一个五六岁的孩子,面对一个全新的环境。在这个时候出现的情绪波动,都是因为他内心世界与周围环境的不协调所导致的。因此,遇到开学初,一年级新生不适应小学生活,不愿上学的情况,教师应该更多地关注这些孩子,让他们明白,现在你就是他最亲密的朋友,他对父母、对幼儿园老师的依恋同样可以转移到你的身上。
二、重视新生的成功教育
“成功教育”是对学生进行角色转换、培养学生喜欢小学生活的最有效途径,让学生在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体会快乐,增强其自信心和进取心。当然,一年级新生的成功教育必须符合每个孩子的实际,适应孩子的性格和爱好。
教师应多给孩子创造体验成功的机会。这样,才能使学生消除恐惧感,积极进取,通过成功的体验树立信心。
在实施成功教育中,教师的积极评价是非常重要的,积极鼓励的语言,可使一年级的新生把它作为一种信念牢记心中,形成一种“我是能干的小学生,我一定能做得很好”的积极健康心理状态,为小学生活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三、培养一年级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当冲突发生时的适应性,二是辨别、分析并做出决策的能力。孩子之间的冲突,通常是因为个体主观意识摩擦引起的,这是由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的,每一个低年级的孩子都必须经历这一阶段。解决冲突的有效办法是让孩子之间进行语言情感交流,相互告诉对方自己是怎样想的,现在的心理感受如何等。这种将情感与解决问题综合起来进行的方法,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更容易接受,并对孩子的认知提高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我认为,一位合格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语言交流的工具,通过他们自己的交流,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而不是做裁判来评判谁对谁错。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培养儿童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为了达到双赢的目的,更何况儿童必须经历相互之间的冲突,为将来面对社会做好心理准备。因此,教师面对是非争论特别多的一年级新生,我认为,更多的是应该将解决问题的权利交给发生矛盾的双方,让他们想出一个彼此都能接受的办法。只有这样,才不会伤害孩子的感情,而且使他们获得协作的成功感。同时,让他们明确自己已经是小学生,应当担任的责任感和约束感。
辨别、分析、决策问题的能力指对未来的行为确定目标,并从两个以上的方案中选择一个最优化的方案。每个孩子拥有自己独特的世界,教师应在最大程度上尊重他们在兴趣选择、价值判断等方面应享有的权利。
四、新生人际交际能力的培养
孩子到了小学,面对着一群新的伙伴,要很快地适应小学生活,必须学会协调人际关系,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让孩子学会善解人意
“自我中心性”是六七岁孩子的典型特点,这是由于孩子心理发展的特点,是他们在认识和适应外界时,总是不自觉地从自身考虑问题造成的。这种现象使他们不懂得体贴他人,不能善解人意,很难适应同伴之间的冲突和竞争,不能够分享与合作,我们要干预这种情况,可以通过移情(移情,即体验他人情绪、情感的能力,也就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能力)训练,培养孩子善解人意。这样,可以让孩子理解、体谅、关心他人,从别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成为受欢迎的人,迈好入学的第一步。
2、为学生与同伴交往创造条件,提供机会
人际交往能力是在不断的交往实践活动中得以提高的。教师应多为一年级新生与同伴的交往创设条件,提供机会。鼓励学生多参加集体活动,让他们明白,在集体活动中,随心所欲是无法实现自己愿望,无法与其他同学结为伙伴的。只有让学生通过在集体生活中的反复实践,他们才会明白自己与他人、与集体的关系,进而形成尊重他人、信任他人、愿意帮助他人的良好品德。
3、培养孩子的交往技能
对于刚刚进入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应掌握一定的交往技能,包括顺利地加入某个集体活动,对同学表示赞扬和支持,恰当地解决冲突等等。我认为,这其中最重要的是让孩子学会倾听。孩子在调解冲突的过程中学会了倾听对方陈述自己的观念,也就掌握了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能力。只有在倾听中,双方才能寻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而不是采取被动和侵犯的方式。
应该承认,每一个孩子进入小学生活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来适应,但我相信,只要我们把握好了这个时期孩子的身心特点,加以创造性地引导,每个孩子都会走好入学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