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转眼之间又是一年清明节,也自然容易让人想起杜牧的那首“清明时节雨纷纷”,雨纷纷常有,欲断魂大可不必,清明虽然是一个祭奠亡人的节日,但更是一个踏青的节日、春游的节日、放风筝的节日。
春日风光,清明最佳,到处是杨柳的青,梨花的白和杏花的红。在这个景色宜人充满勃勃生机的季节,很容易让人想起去世的亲人,想起亲人的音容笑貌。
《祭义》上说:“众生必死,死必归土,此之谓鬼。”当然,古人也不相信“鬼”,祭祀也是活着的人的一种精神寄托。他们心中的“鬼”正像《论衡》中说的一样:“人死精神升天,骸骨归土,故谓之鬼,鬼者,归也。”古人认为人死后,魂魄分开,魂上天,魄入地,所以他们祭奠祖先时,既要用“烟火香味”祭奠他的魂气,又要用“谷食”祭奠他的形魄,这就是古人清明节上坟的主要意思。
“蜀魄啼来春寂寞,楚魂吟后月朦胧”。清明节前后,各地都会给先人扫墓,但扫墓的习俗也不尽相同,如老北京人扫墓并不在清明节当天,因为只有僧人才在清明节这天祭扫坟茔,他们扫墓多在清明节前几天的“单日”进行。现在我的家乡还流传着这样一句上坟烧纸的俗语:“清明节烧前,十月一烧后。”在台湾的农村地区,每当扫完墓后,都会有一群孩子前来讨粿类,来的人越多,表示这一家族日后越发达,所以主人很乐意把“发粿”或者金钱分送给那些孩子们。这至少说明,清明节不是一个悲伤的节日,它是一个热闹的节日。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当然,在我国古代,南北方扫墓的差异还是不小的,北方人重祭墓,南方人扫墓后多有踏青郊游之举。明人谢肇制《五杂俎》卷二记载:“北人重墓祭,余在山东,每遇寒食,郊外哭声相望,至不忍闻。而南人借祭墓为踏青游戏之具,纸钱未灰,舄履相错,日暮,坟间主客无不颓然醉倒。”张岱也在《陶庵梦忆》中写道:“越俗扫墓,男女袨服靓妆,画船箫鼓,如杭州人游湖,厚人薄鬼,率以为常。”
每年的清明前后,我都要去一趟南方,去看看那些返青的禾苗,去看看那些缤纷的樱花,去看看那些灿烂的油菜花……鍛炼锻炼身体,活动活动筋骨,陶冶陶冶情操,呼吸呼吸新鲜空气。
“逢春不游乐,但恐是痴人”。白居易的《春游》一语道破天机,把我们的心一下子带到了野外。
春风和畅,万物萌动,大自然的空气格外清新,选择这样的季节走出家门,到郊外去,到田野去,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去,泛舟水中,怡然自得;登山攀岩,磨炼意志。“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春游,既领略了大自然的奇妙风光,又锻炼了自己“冬蛰”过的身体,还增长了不少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真是一举三得呀。
清明时节,春风和煦,万物复苏,大地一片生机勃勃,人们结伴而游,心情格外愉悦,精神也格外振奋。同时踏青还能让我们结识不少朋友,认识不少伙伴。“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三月三,也在清明这个季节里。
放风筝也是我的最爱。“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代诗人高鼎的《村居》可以说是脍炙人口,家喻户晓了。元代诗人谢宗可《纸鸢》一诗,又把当时人们放风筝的情景刻画得淋漓尽致:“画里休看郭恕先,巧糊片楮作蹁跹。影驰空碧摇双带,声遏行云鼓一弦。避雨飞来芳草地,乘风游遍绿杨天。黄昏人倚楼头望,添个红灯到上边。”
“今年寒食好风流,此日一家同出游。”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天清地明,带着孩子爱人去公园、田野放风筝吧,把孩子的心放飞,把家人的梦放飞。天上白云飘飘,地上芳草萋萋,“人闲正好路旁饮,麦短未怕游车轮”,让我们吟着苏东坡的诗句,到田野中去,到大自然中去,去扫墓,去踏青,去荡秋千,去斗百草,去放风筝……
春日风光,清明最佳,到处是杨柳的青,梨花的白和杏花的红。在这个景色宜人充满勃勃生机的季节,很容易让人想起去世的亲人,想起亲人的音容笑貌。
《祭义》上说:“众生必死,死必归土,此之谓鬼。”当然,古人也不相信“鬼”,祭祀也是活着的人的一种精神寄托。他们心中的“鬼”正像《论衡》中说的一样:“人死精神升天,骸骨归土,故谓之鬼,鬼者,归也。”古人认为人死后,魂魄分开,魂上天,魄入地,所以他们祭奠祖先时,既要用“烟火香味”祭奠他的魂气,又要用“谷食”祭奠他的形魄,这就是古人清明节上坟的主要意思。
“蜀魄啼来春寂寞,楚魂吟后月朦胧”。清明节前后,各地都会给先人扫墓,但扫墓的习俗也不尽相同,如老北京人扫墓并不在清明节当天,因为只有僧人才在清明节这天祭扫坟茔,他们扫墓多在清明节前几天的“单日”进行。现在我的家乡还流传着这样一句上坟烧纸的俗语:“清明节烧前,十月一烧后。”在台湾的农村地区,每当扫完墓后,都会有一群孩子前来讨粿类,来的人越多,表示这一家族日后越发达,所以主人很乐意把“发粿”或者金钱分送给那些孩子们。这至少说明,清明节不是一个悲伤的节日,它是一个热闹的节日。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当然,在我国古代,南北方扫墓的差异还是不小的,北方人重祭墓,南方人扫墓后多有踏青郊游之举。明人谢肇制《五杂俎》卷二记载:“北人重墓祭,余在山东,每遇寒食,郊外哭声相望,至不忍闻。而南人借祭墓为踏青游戏之具,纸钱未灰,舄履相错,日暮,坟间主客无不颓然醉倒。”张岱也在《陶庵梦忆》中写道:“越俗扫墓,男女袨服靓妆,画船箫鼓,如杭州人游湖,厚人薄鬼,率以为常。”
每年的清明前后,我都要去一趟南方,去看看那些返青的禾苗,去看看那些缤纷的樱花,去看看那些灿烂的油菜花……鍛炼锻炼身体,活动活动筋骨,陶冶陶冶情操,呼吸呼吸新鲜空气。
“逢春不游乐,但恐是痴人”。白居易的《春游》一语道破天机,把我们的心一下子带到了野外。
春风和畅,万物萌动,大自然的空气格外清新,选择这样的季节走出家门,到郊外去,到田野去,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去,泛舟水中,怡然自得;登山攀岩,磨炼意志。“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春游,既领略了大自然的奇妙风光,又锻炼了自己“冬蛰”过的身体,还增长了不少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真是一举三得呀。
清明时节,春风和煦,万物复苏,大地一片生机勃勃,人们结伴而游,心情格外愉悦,精神也格外振奋。同时踏青还能让我们结识不少朋友,认识不少伙伴。“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三月三,也在清明这个季节里。
放风筝也是我的最爱。“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代诗人高鼎的《村居》可以说是脍炙人口,家喻户晓了。元代诗人谢宗可《纸鸢》一诗,又把当时人们放风筝的情景刻画得淋漓尽致:“画里休看郭恕先,巧糊片楮作蹁跹。影驰空碧摇双带,声遏行云鼓一弦。避雨飞来芳草地,乘风游遍绿杨天。黄昏人倚楼头望,添个红灯到上边。”
“今年寒食好风流,此日一家同出游。”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天清地明,带着孩子爱人去公园、田野放风筝吧,把孩子的心放飞,把家人的梦放飞。天上白云飘飘,地上芳草萋萋,“人闲正好路旁饮,麦短未怕游车轮”,让我们吟着苏东坡的诗句,到田野中去,到大自然中去,去扫墓,去踏青,去荡秋千,去斗百草,去放风筝……